起点小说网 残唐涅盘 第十八章 为粮而狂

第十八章 为粮而狂

目录:残唐涅盘| 作者:沈清平| 类别:其他类型

    乾符六年正月十一。

    皎洁的月光下,寒冰熠熠生辉,却令大地多了份寒意。

    洛门川与渭河汇合处的两个吐蕃哨兵紧了裘衣,抱着兵器缩着脖子窝在墙根偷懒。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三百多手持兵刃的李家堡子人悄然接近。

    而距离此地不到三里的河面上,一队人马响动轻微地快速向东奔去。

    马蹄、驴蹄都裹了厚实的粗糙麻袋片,拉的又是加了冰刀的冰爬犁。

    制造出的声响会不会惊动此处守兵,李卓远心里也没底。

    但他很有信心地认为,只要此地不到百人的吐蕃家兵敢于发现自己。

    埋伏在旁的三百多刚得救的奴隶们,是不介意来个大屠杀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是常理。

    对于吃上几天饱饭的奴隶们来说,什么财不财他们没什么想头,迫切的是要天天有饭吃。

    谁要是意图使他们吃不到饭,再陷进饥寒交迫的痛苦折磨中,那么拼命也就是了。

    河面上的人马,是冲着一处粮草场去的,目标当然就是能让这些奴隶吃饱活命的粮食。

    吐蕃虽然仿唐制,但却有他们自己的特点。

    没有征战的时候,附属贵族的家兵们并不聚集居住在军营,而是分散在各自家中。

    只有将要发动战争时,才会聚拢并集中到堆积有粮草的场地。

    领取一定的军粮、马料,尔后出征。

    充当军营的场所,更像是一个堆积了应急军粮、草料的粮草场。

    占据原大唐伏羌县城(今甘谷)的吐蕃千户,就设了这么处场地在河边。

    平时只有家兵百余,带着二百多奴兵守护。

    据许格洛说,守军头领是当年义军许首领的部下,出卖并亲手杀了那位许姓首领。

    于是许格洛和他那些伙伴念念不忘要手刃此人,替他们的义父报仇。

    粮草场四周地形以及布防情况,这些人探摸了不是一两年了。

    如果不是人手不够,跟顾及李家堡子的处境,恐怕这个地方早就被他们放火烧了。

    “公子,我们就这么点人,真的能拿下吗?”想到人手问题,曹敬辞有点心虚。

    从李家堡子出发时,李卓远一再强调,要竭尽全力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拿到粮食。

    可李家堡子勉强能用的人,也就那么五六百号。

    留下百来个守卫老巢,再留了三百多戒备洛门川口的吐蕃兵,剩下百余号就是一对三。

    处于数量劣势倒不怕,因为这时坐在爬犁上的都是李家堡子精壮,出其不意来通射杀,再摸进去贴身肉搏,灭了那些守军不难。

    难的是要不被三四里外的千户家兵们察觉,以便顺顺当当地将粮食弄走。

    “怎么,怕啦?说不定格洛、元光他们已经动手了,我们过去就等着搬粮……”

    李卓远含笑淡然地说。

    “唉,想粮,都发狂了。嘿,哈哈……”

    自从发觉李煊醒来不计较什么尊卑,曹敬辞说话少了不少顾忌。

    说着,还忍不住压低嗓门笑一气。

    本以为顶多添个四五百口,哪知一气来了一千余。

    整个李家堡子照一天耗粮十五石算,一百天就是一千五百石。

    恐怕是将粮种都搬出来煮煮吃了,存粮也远不够持续到四、五月份冬小麦收获。

    那天,贺总管看到浩浩荡荡的光头们涌进堡子,差点晕倒。

    等到李卓远下令可劲供应,他病倒了。

    发着烧,瞪着眼,看到什么都囔囔着:粮、粮……

    想到贺总管的样子,李卓远也觉得想笑,但他没有笑出声。

    因为他距离贺总管的模样,也差不多,只是硬撑着不让别人看出而已。

    要知道挨过饿的人,往往食量惊人。

    这些天每日粮耗不是十五石,而是翻倍。

    这个秘密仅限于李卓远、程怀慎、许格洛三人知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也正因为如此,此时粮草场内要不是王侃、张元光拦着,差点发生一起小规模屠杀。

    他们俩跟许格洛一起,一大早就带了三十多个番仆装成吐蕃家兵出发。

    熟门熟路地于傍晚摸到粮草场附近,隐蔽下来密切监视等待时机。

    入夜时分,发现有几十个黑影鬼鬼祟祟地从粮草场西北角溜出,向伏羌跑去。

    生怕出现什么变故,许格洛下令加强戒备,继续不露行迹地潜伏。

    可左等右观察,侯了快两个时辰也没有什么异样。

    于是许格洛带了几个番仆,悄悄向河边一个火堆摸去。

    粮草场是怕火的场所,历来是消防严格的地方。

    要不然伏羌的吐蕃千户也不会选河边来建不是?可冬天河面结冰啊!

    于是聪明人想了个法子,凿开一处冰面算是消防取水口,派人不停地搅动以防再封冻。

    天寒地冻的,谁来干这种苦差事?奴兵!

    吐蕃人擅长于使唤奴兵,打仗时候驱赶一奴兵,不死不休地消耗对手。最后才出动家兵捡现成。

    这平常苦差,还能不丢给奴兵?

    他们的盟友南诏就是因为被过分强征奴兵,与其翻脸多次投向大唐的。

    如今吐蕃势力衰微了,南诏兵是征不到了,可吐蕃各部用奴兵的习惯没改。

    掳掠来的强壮唐民,或其它部族的健壮俘虏,照常使唤。

    河边十几个奴兵被分成三拨,每轮四人不停地拿竹竿搅动取水口。

    另些人躲在一旁的草堆里,挤成一团取暖歇息。

    火堆是供三个监视的吐蕃家兵享用的,他们裹了毛毡靠在树干上呼呼大睡。

    许格洛带人大摇大摆地过去,没有引起注意。

    他们过来的方向是粮草场,又都是吐蕃兵装束。

    不论是吐蕃兵还是奴兵,只当他们是自己人。

    拿下之后盘问,许格洛既有点失望,又窃喜不已。

    失望的是,仇家带了几十个手下到伏羌快活去了,不到天亮不会回来。

    给义父许首领报仇,又得延后。

    窃喜的是,现在粮草场内,只有六十多个吐蕃兵。

    而奴兵们一听说,是大唐捉生将统兵来取粮,纷纷保证里头的奴兵们乐意相助。

    那还等什么?

    把瞭望台上的、巡逻的,全诓了来拿下。

    再到奴兵们住的各个草棚悄悄招呼,汇集到吐蕃兵居住的平房去。

    三四个人负责一个,五十来个正酣睡的吐蕃兵全给捆了个结实。

    可等到打开粮仓的时候,许格洛等人跟那些奴兵都傻眼了。

    里边顶了天去,也就三百来石粮。

    跟想象中小山似的粮堆,差距未免太大,失望得令人抓狂。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残唐涅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残唐涅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