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残唐涅盘 第六章 争取家和

第六章 争取家和

目录:残唐涅盘| 作者:沈清平| 类别:其他类型

    (s:恭祝大家新年安康,顺心如意!)

    由于仓储库存相对集中,且账目清楚。

    再加上之前已带着陈丁看过一遍,故而跟着程维一起只是略略过目。

    赶紧带着陈丁赶回李煊那祖宗的独门小院,着手处理那群小姑娘的事。

    这是一个只有三间房的雅致小院子。

    三房一字座北朝南排开,中间既是书房又是客厅,两边各是一间铺着羊毛毡的卧室。

    还好不是原时代那蜗居式小开间,西面那间放着十六套被褥,勉强还可以。

    东面这间,除了那张胡床,还摆着两套被褥。

    真像“斗法”时,李煊留恋的那样。

    这浪荡家伙才小小年纪,就坏到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地步!

    小小没落宗室便如此,也难怪煌煌大唐,竟会沦落为荒唐、残唐。

    看到“公子”回来,十六个小姑娘从屋内依次走向客厅,娇羞地两分两边站着。

    “嘿,李煊这小祖宗,还真是地道大唐审美观!”

    看看这些年纪不大,却个个体态丰腴的小女子,李卓远一阵腹诽。

    左六右十地分列的女子们,哪知“公子”已换人。

    均已为苏醒了的公子,如此这般打量大家,又是准备挑选某些个陪侍了。

    那六个已经懂人事的女子,明显放得开。

    辣的眼神迎着李卓远的视线,饱含期待与热切。

    显然陈丁没有记差,果真是李煊这小祖宗采过的花儿。

    别看李卓远是什么“富二代”、“官三代”,这样的情形还真是头一遭。

    别说那六个,就是右边那些不时地含羞瞟几眼的,都有一种慌乱感压过来。

    顺水推舟悉数留下,那是万万不可的!

    别说自己没有这个心思,就单凭必须取信贺宁、程维二人这点,都该大幅度地裁减。

    绕这么个大弯子,设下这么个套子,并非李卓远婆婆妈妈,更不是他不厚道!

    粮二千石、钱五六千贯的年收入,比起此时朝廷大员的俸禄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别去跟人家比灰黑色收入,那是无底洞。

    但这收益,来得不易!

    虽说此时渭河上游植被还是丰茂的,水量也远比原来时代大得多。

    诗圣杜甫,尚能蓝田山中乘船,吟诗感慨不是?

    但是通航条件十分恶劣,大概跟那些玩激流险滩漂游有得比吧!

    李家堡子前边的三千多亩田地,每年春秋两季共能产粮五千余石。

    三百石无偿交给卢都氏,算作地租税赋,九百余石作为堡民口粮。

    而要用一千六七百石的产出,充作航船耗用。

    首批船工四十余人,是贺总管托人远赴西川请来的,到现在还在走船的只剩二人。

    其余的不是行船中事故死去,就是拿上优渥的报酬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些年来换了几波船工,大概贺总管自己都不记得了。

    他不愿意去记,怕回忆一开始那两年几乎令他放弃的苦痛经历。

    幸好船工门摸透了河道情况,针对性地积累了丰富的控船经验。

    已经三四年时间,没有出现船毁人亡、货物沉底的灾祸了。

    也是啊!要是航运那么便利,还容得李、程两家独霸?

    人都容易被眼前的富足捆住手脚,裹足不前。

    哪怕是贺总管这样曾经敢于冒险、发掘商机的勇者。

    他觉得每年所挣的五六千贯,部分来自货物买卖,部分是奴隶转卖所得,比田地划算。

    渭河没被封冻的日子,属于李家的或是雇佣的木船往返两地。

    上来的是西边吐蕃各部所需的各色货物,下去的则是粮食、皮货、人口。

    不论是京货、皮货、人口,还是粮食,李家堡子更像一个临时中转站,而非集散地。

    货物是交由卢都氏去专售的,人口、皮货也由卢都氏收购后,李家根据京城市场需求,分批采购、即买即运。

    这么多年来,双方各得其所。

    卢都氏凭借家族势力,不怕发点大财。

    李家堡子依仗卢都氏的实力,更依靠财货不留驻这点,勾不起各部吐蕃、温末们强攻打劫的贪念。

    于是,一股知足常乐的心态在滋长,不论是李家、程家,还是贺宁与程管事。

    李卓远来了,知道历史,也就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远期计划还在酝酿中,初期规划已成型。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现实毕竟不是网游那样可以搞外挂作弊。

    他的计划第一步,就是扩展李家堡子在陇右的立足点。

    让其成为能够在年后黄巢进京,李家避难、图发展的所在。

    说起来就一句话,真正要做到,却十分不容易。

    首先,要成为立足点就必须做到地面足够大、储备足够多、兵力足够强。

    这必然会打破原来的平衡,从收益角度说,卢都氏自身不大可能反对。

    但是,一座唐民聚居并富有的城镇,不引起周边各部觊觎,是不可能的。

    甚至是卢都氏届时都会有眼红的可能。

    处在四面为敌的境地,与其说避难所,不如说是械斗场了。

    这与李卓远的雄心壮志不符,他眼下想借宗室身份回到长安,不择手段地钻营。

    最低目标是混进神策军,拉起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改动一下历史。

    看能不能在长安陷落之际,有点作为。

    在历史前进轨迹中,自己使个小绊子,弄个蝴蝶效应,搞个好奔头也说不定。

    最高理想,是寻机灭了田令孜等宦官。

    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是匡扶僖宗也罢,反正是尽快扭转颓唐局势。

    这是捷径,人都盼望捷径,李卓远也不例外。

    君子怕立危墙下,古训也。

    李家堡子,只是失手、失意,或说失利后的立足点。

    真个到了这般田地,可就不介意耗费时间与河陇各部大打出手,你死我活了!

    其次,要建成设想中的能攻能守之地,必然要有人力物力基础。

    初步估计,草创阶段的扩大版李家堡子,至少要两千壮劳力用一年时间来完成。

    如此一来,李、程两家即便在京兆地区还有些产业,也将再次入不敷出。

    这么重大的事,必须先取得贺总管和程管事这俩总经理支持。

    家和万事兴,对待自己人,轻易是玩不得什么“独断乾坤”的王霸手段的!

    自己这个身躯故主,可不是什么好鸟。

    少不更事不说,给人的观感完全就是个吃喝玩乐、胸无大志的形象。

    想一朝夕间博得上下支持?使点软手段吧!

    于是,愈发谦恭地征询这二位实权家仆的意见,争取无阻碍的通行。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残唐涅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残唐涅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