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浪迹江湖觅幽兰 章节目录 云栖竹径

章节目录 云栖竹径

目录:浪迹江湖觅幽兰| 作者:| 类别:玄幻奇幻

    次日,云栖竹径。{请记住我们的网址dukakan.com读看 看}

    云栖竹径位于西湖之西南,钱塘江北岸,五云山云栖坞里。相传五云山上五彩祥云,常飞集坞中栖留,并经久不散,故称“云栖”。此地竹林满坡,修篁绕径。

    攸兰最喜其秋冬二季。前者黄叶绕地,古木含情;后者林寂鸣静,飞鸟啄雪。

    绿影参天,溪咽细泉。

    攸兰不便于寺中练武,便在这晨雾竹海之中习剑。

    入得寺中,每每无事可为之际,便研读如雾给她的那本《金刚经》,居然发现佛理与剑意可以融会贯通。于心境上更上一层楼,可谓意外之喜。

    例如这段: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就是说修行:

    全经的精神,在於经题,故应依此来受持。金刚是如如不动的本体,勿被境所转;般若是智慧的妙用,於生活中去展现;波罗蜜是事情的完成,故要精进去达成每件事。亦不去执著金刚般若波罗蜜之法,方能大用。

    这跟《流霜剑》的剑意:心动身动,剑随意转,是一样的道理。

    忽然感知到有人在远处流泉边窥视她练剑,不动声色又练了一招,随着收势,足尖一点,纵身踏竹而行,向那人藏身处疾掠而去。她一起一落,皆顺势而为,每每纵身皆借修竹反弹之力,是以比平日踏地而行竟还要快三分。

    来人见机极快,似不欲与她交手,转身飞扑至水边,一个纵身,跳入十丈飞瀑,借着水势下冲之力,竟直往寒潭深处而去。

    攸兰追之不及,只得作罢。

    此人的身法,十分诡异,竟似会瞬移。【百度搜索读看看dukakan.Com】以她的目力尚看不出轻功路数。

    一时无心再练,又差不多已是早课时分,恐八小姐相寻,便打道回寺。

    用罢早饭,八小姐邀她同去华严殿拜佛。

    出得殿门,便遇上手捧功德簿的小沙弥,少不得添些香油钱。

    攸兰大笔一挥,“十两”纹银,签上自己的名字“木氏。”幸亏木字简繁一致,否则换了别的字,她就只能签鬼画符版的简体。让她怨念颇深的还有古代女子不能以名字示人,放眼望去,整页纸上差不多都是某某氏。不过她一个刺客,不需要以女子之身扬名立万,倒也罢了。

    八小姐握笔签名的时候,手执的一柄湘妃竹扇骨的折扇不小心落在地上,攸兰弯身替她拾起。扇面不得见,不过此扇甚是巧妙,合起来便是一朵亭亭径直的墨芙蓉。八小姐接过,小心拂去其上尘埃。墨芙笑道:“多谢木姑娘。我们小姐可宝贝这把扇子了。便是我的名字也是因它改了的。这扇面用的是碧落轩不外传的银绡,还是杜公子亲自淘换来的呢。小姐再请人作画题字才得的。”八小姐斥了一声:“要你多嘴。”攸兰笑答:“无妨。举手之劳。”

    八小姐十分大方,出手便是一百两。小沙弥笑得见牙不见眼,奉承道:“女施主昨日已捐资颇多,今日再捐,可见一心向佛,与人为善,其心至诚。”想是昨日二人分别用饭的时候八小姐已经来过华严殿。八小姐并未多言,只点点头,挽着墨芙去了。

    回到松雾院,小沙弥送来一只景宝蓝底绘玉兰花小瓷瓶,一言不发走了。瓶子可谓袖珍,不过一指高,揭开瓶盖,一股馥郁清纯的酒香扑鼻而来,观其色水白透明,浅尝一口,味道清爽鲜洁、甜而不腻,口感极佳。正是泛舟西湖之时攸兰想喝的桂花酿。不用说,如雾这厮酿酒已非一日之功。攸兰一气喝干,意犹未尽。暗骂:这斯端的是酿得一手好酒。却是个小气鬼,有道是见者有份,他却只肯送来这么一丁点儿。岂可让他藏私。遂决定当晚便去找他,不拘什么法子定要弄些来过过瘾。

    晚上去找如雾的时候抓了个现行,这妖僧,果然在禅榻上坐着品酒。

    面前的酸枝木几上摆着一双木斗,一只云纹玉觥,一把温酒的双狮纹金铛。

    见攸兰来了,了然一笑,道:“既来了,便同饮吧。”撩了袖子,将一只青白瓷莲花座酒壶从金铛中捞出,注了七分满到木斗里,推至她面前。

    “你不怕智清瞧见我二人对饮?”这几日寺中传言方丈就要圆寂,而接其衣钵的非如雾莫属。

    “传言不可信也。且每日此时方丈大师都会在藏经阁独自清点寺藏之物。”如雾似对住持之位毫不上心,只一心品酒。

    攸兰点点头,坐下狐疑道:“都言以玉斗为酒器佳,何以尔独不同?”

    如雾笑骂:“蠢材。唐李太白便是用木斗豪饮才得诗作不下百篇流传于世。你且试试此斗与寻常酒器有何不同。”

    此斗木质轻而有异香。杯边烫有兰花花纹。

    攸兰学他样子依言用双手端两角,另一尖角对嘴而饮,竟较白日所饮更为香醇浓厚,讶异道:“竟是玉浮梁。”

    玉浮梁就是原汁不加浆的稠酒。

    《清异录·酒浆门》有述:“旧闻李白好饮玉浮粱,不知其果如何。余得吴婢使酿酒,因促其功,答曰:‘尚未熟,但玉浮粱耳!’试取一盏至,则浮蛆酒脂也,乃悟太白所饮,盖此耳。”玉浮梁由此而来。

    如雾点头赞道:“既知玉浮梁,尔尚可雕琢。”

    稠酒一杯便抵得寻常水酒数杯,攸兰出于职业敏感十分自律,从不喝醉,是以不欲再饮。

    如雾却吟起诗来了:“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与尔何有!”一边长吟一边还以右掌就着木几拍案击节。

    攸兰顿时哭笑不得。

    相传李白有友名王历阳,颇具古风,最仰慕陶渊明,并效仿其隐居乡间,亦于门前栽五棵柳树,戴一方白巾,喜吟诗抚琴。一日,天降大雪,四野披银。李白做客王历阳家中,主人热情的款待了他,但只陪吃,不陪喝,无论李白如何劝酒,皆不饮。李白大怒,当即挥毫作了这首《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不但极尽讽刺,还拿绝交来威胁。

    得,咱也狂放一把。于是攸兰自动满上第二杯。

    这第二杯便显出木斗的妙处来了。热酒注入杯中少顷,便有木香融于酒香,更添清醇馥郁。

    攸兰不由赞道:“此斗甚妙。未曾想你一个方外之人,竟深谙此道。”心里暗骂,这斯于饮酒之道如此精通,可见二十年前没少花天酒地。

    如雾为她又添一斗,得意道:“这是自然。这酒,需用户县秦渡镇的糯米,湖北荆门镇的小曲为料,且据不同质地的江米和不同季节之变化灵活掌控。过酒之前,需手净、料净、器净。转、搅、搓、揉、压等技法需运用自如。其酒才得浑然一体,经火煮,汁稠味香,晶莹如玉。糖不得单入,只糖一味便令其酸,须于过酒之时掺入蜜糖腌的黄桂酱,如此方可令桂香酒香相融。”

    如雾悠然一笑,道:“你且再试试此觥。”

    觥实为古人罚酒用器,因其无可立足之处,非不饮则无所安置。

    攸兰从善如流,以玉觥为盏。二人你来我往,把酒论经。快哉!

    不知几杯下肚,攸兰恍惚想起自己第一次买桂花酿的情形。

    那位满头银霜的沽酒老翁边笑着让老伴替他擦额头上的汗,边对她说:“将桂花酿涂在爱人的胸膛上,就可以在转世轮回中,相守三生三世。”

    哈,此言实可笑也。说什么三生三世。这一世,她便已手刃爱人于三尺青锋之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浪迹江湖觅幽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浪迹江湖觅幽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