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山里人家 正文 64、选址(一)

正文 64、选址(一)

目录:山里人家| 作者:5妹| 类别:其他类型

    送走冬耕的人,我和李管家又返回农庄里。她的夫人给我们端来了茶,我正好跟他说了中午会有四、五个人来吃中饭的事,然后又询问了短工的用餐问题。

    “因为您一早说过要管一餐中饭,所以这三天我都上街买了粮食,不过前天去晚了,没买到,而且现在买都是限量的——一个人一次最多也只能买50斤,昨天我把我家里的也喊去了,买了双份,可能还会不够——明天我估计来做短工的人会更多。”

    “买粮这么难了呀?!”

    “是咧——其实我看买粮的人也不多,粮店还有粮的,却不肯多卖给我们——不过听说往年也一样,怕有人趁机屯粮。”

    “那明天叫几个长工也去买粮——也不要到一个粮店,再到别的粮店去看看有没有买的。”

    “好的。还有,明天是只雇今天来的短工呢,还是挑选一批?——报名的有很多,肯定用不了这么多的!都是乡里乡亲的,我担心……”

    “别着急!我正要请人干活呢!”

    “还有什么活要请人干?”

    “李管家,您管理这个庄子有年头了吧?”

    “嗯,有八年多了。”

    “那您看,这个庄子什么时候的收成好呢?”我这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

    “雨水足的年份收成就好!要是雨水足啊,哪个角落里都能长粮食——不过,这样的年份少呢,至少也得隔三年才轮上一年。——像今年这样的年份,也算是干得比较厉害的了,不过,听老一辈的人说,这还不算真正的荒年呢!好歹有收成!真正的荒年,听说真的是颗粒无收呢!——大家只好都勒紧裤带过日子,熬得过的就熬着,熬还过的,那就出去逃荒呢,很多都是逃着逃着就再也没回来了……”

    “没得粮食买吗?”

    “有还是有的——不过庄户人家哪有钱买呀!能挖野菜的时候就靠野菜吊着命,大冬天——特别是下雪了的时候,也有大户人家施粥的——不过那也解决不了多大的困难。”

    “那……年成不好的时候,是不是全年都不下雨?”——冒着被怀疑的危险,我问。

    “雨倒是也下的,不过,很多时候都像今年这样,该下雨时没有雨,不该下雨时呢,又天天下雨,又是旱又是涝的。”

    “哦。”我沉思,在想建筑水利工程的可行性。

    “东家,要是有活给这些逃荒的人或是周围的庄民干呢,那还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不过,我们暂时也找不出更多的活吧?”李管家也很担心这个问题。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这个地方的降雨还是很多的,只是呢,下的时间跟庄稼生长的时间不配套而矣。而且,金芷山里也有大的水面,也有水流下来,我想——能不能挖些池塘,下雨的时候就灌满,留待干旱的时候浇田?”

    “挖水塘?”李管家有一会儿的沉思,“挖个大坑把水存起来吗?嗯!这个主意好!只是,到哪里挖?要占田吧?而且,水能不能留得住?会不会漏掉或渗掉?”

    这倒是个大问题呢,我两辈子加起来也没有搞过水利。“能不占田更好,特别是如果有合适的荒地,买下来挖池塘养鱼,也是很合算的。实在没有合适的,或者哪个地方的田地真的适合蓄水,那就占田——现在我们只考虑一条,合不合适!”我表示出很大的决心。

    “这个事可没人干过——隔壁肖家庄有一个水池子,但那是庄子的主人用来养鱼的,挖在很低的地方,不方便浇田——要浇的话还是得挑。我担心搞不好……”李管家很犹豫。

    “总要试试!搞不搞得好,试过再说!”

    “那……我们去选选挖塘的位置?”李管家魄力不足,但执行力那是没说的。

    “好!我们边走边讨论吧!吃过中饭后我还要进城呢!……”

    正当我们要出门时,看到门口又守着五个人,身旁放着一个大包袱——明显是一家子,一对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小孩子可能只有小豆子那么大。

    看到我们出来,那个女人赶紧上前跟我们搭话,“东家,您这里是不是招短工?还要不要招人?”

    李管家一看那个大包袱,和很小的几个人,皱着眉头说,“您几位是要赶路的吧?是谁能打短工的呢?”

    旁边最大的女孩甜甜地一笑,对着李管家和我说,“我和父亲母亲都能打短工呢——大弟弟能带着小弟弟的!”

    “您几位是投亲去的吧?还是趁早赶路吧——我们这里,暂时不能给短工留宿的。”

    “我们原先就是在附近的熊家庄投亲的,可是亲戚家里的情况也不太好,正好准备回去呢!——前天听说有个陈家庄要招短工的,我们,就绕了点路过来试试运气……要是您这里招,我们还可以住回到熊家庄亲戚家里的……”

    陈家庄?貌似就是本人的庄子~~~李管家不住地看我,小女孩一看这情况,又冲着我说,“这位姐姐,我虽然还小,但是真的很能干的——力气也不小,要不,让我们做一天试试?或者,让我父亲领着弟弟们到熊家庄去,我和母亲两个留下来?”

    这个女孩还蛮会察言观色的!我也不多她两个人,于是就同意了,“那先这样吧!正好今天中午要做短工的饭,李夫人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你们俩上午先去帮李夫人做饭吧!下午再去田里。”

    “谢谢啊!谢谢!”一家人,连那个最小的都细声细气地道谢。

    于是李管家大声叫她夫人过来领着这两位进屋去,另三个人背着包袱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在去寻找水塘地址的路上,我问李管家短工伙食的情况。

    “往年总是每人用菜碗蒸一碗杂粮饭,一半大米一半玉米,总量是半斤,菜是两个青菜,每八个人一桌,一桌两大菜碗,以前总是在农忙时招短工的,就一个叶子菜、一个炒辣椒,也很下饭,到完工时再招待一餐大米饭,再多加两个荤菜,也就买些肉、炒个蛋。现在没得辣椒了,只好再炒别的菜了。——今年也准备就按往年的标准,您看呢?”

    我当然只有点头的份。正好路过种着大白菜的良田,田里的菜长势良好,李管家又是高兴又是担忧,“种在良田里的蔬菜,每一样都长得非常的好!就是不知道明年田里的肥力够不够呢——没什么可沤肥的,就是白菜兜子也来不及沤烂……”——她的担忧貌似有道理,因为后来,白菜兜子根本没有沤,都被人挖出来煮着吃掉了——味道,听说还蛮好的呢!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山里人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山里人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