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太平记 第二十卷 第一章 下

第二十卷 第一章 下

目录:太平记| 作者:孔璋| 类别:历史军事

    “雪,开始小了。”

    正如子贡的感叹,连绵近月的大雪,终于出现了衰竭的迹象,毕竟,马上就是二月了。

    “后天就是二月二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去年的二月二日,帝少景西幸承京,行“封禅”之事,却为孙无法所刺,虽保性命,却成废人,之后的一年,整个天下,就如一锅将近沸点的开水,虽然一直也能保有表面上的平静,却也时时都在燥热的潜动当中。

    “这种平衡,既危险,又不可靠,如果不尽快释放掉一些压力的话,天下,也许就真要再陷糜烂了。”

    听取了弟子的报告,子贡微闭着眼,慢慢的揉着眉心。

    “啸花轩,污烂不堪的东西,但也是根深蒂固的东西,不过,会托庇于千门之下的不死者,还真是绝无仅有。”

    翻看着弟子呈上的资料,子贡轻声的笑着,似乎很感兴趣。

    “而且,竟然还是和‘花胜荣’在一起……”

    不明白“花胜荣”这名字有何含义,弟子谨慎发问,但,子贡只是摆摆手。

    “不重要,总之,这个人不会是真正的‘花胜荣’……那,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虽然这样,子贡还是表示说,既然有千门的人介入,无论程度深浅,都要留意。

    “论到操纵人心,‘千门’,也许可以算是镜中的‘儒门’呢。”

    给出令弟子吓了一跳的高度评价,子贡同时也发出数道指令,要弟子安排落实。

    “但就算和我们同样洞达世情,千门却始终是些见不得光的东西,尽管大家都只是想要骗民以逞,但在百姓心中,却不知道我们‘也是骗子’……这,正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优势,我们才能作成我们正在要作的事情。”

    笼着手,子贡站起来,在城头上慢慢的踱着,踩着积雪,发出咯吱的声音。

    “今天,就给不死者一个不眠之夜吧!”

    ~~~~~~~~~~~~~~~~~~~~~~~~~~~~~~~~~~~~~~~~~~~~~~~~~~~~~~~~~~~~~~~~~~~~~~~~~~~~~~~~~~~~~~~~~~~

    已是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几乎没有什么暖意可言。

    很是阔大的堂屋,上首两只太师椅摆着,都是用整块的黑檀木雕成,椅背上嵌的玉石光润如镜,天然生成两幅山水,浓淡相宜,真真不让一般的名家手笔,两只雕成伏兽状的扶手被摩挲的极光极滑,日光下,似乎还一闪一闪的。

    除上首外,两侧各有两只椅子摆着,皆是上好的木料、上好的雕工,但相较之下,便要逊色很多。四椅上各坐有人,目光皆投向上首两张椅子,眼里如冒火一般。

    任两只椅子空着,朱子森在一旁另放了一只椅子,虽居上首,却是侧位。

    已是月底,亦即是朱家一月一度例会的时间,每月此时,朱子森会召集诸房长者,共议本月商事,并就次月诸般事宜作出决策,由于各支实力不尽相同,故参与月会的人员时增时减,但近三年以来,人员一直固定的很。

    朱晓杰,朱晓材,朱晓松,朱晓枫,目前朱家势力最强的四系旁支,以辈份来说,都是朱子森的叔辈。

    例会很平常,但,因为昨夜才出了事情,所以,会议的内容变得很不平常。四朱纷纷发言,指责朱子森先是“护堡不力”,复又“举止失措”,已经快一天了,竟然还一点头绪都没有。

    “……总之,子森你这样子搞法,让为叔实在很担心啊。”

    作为四人中年纪最长者,朱晓杰的口气也最大,用力的向后靠在椅子上,边拍着自己肥肥的肚子,边拿起放在手边的热茶,一口喝下去。

    “是,是,大伯教训的是……”

    口气唯唯诺诺,朱子森完全没有“主持家务”的派头。只有以“长幼之序”的角度来说,这表现才算合理。

    “认错有用的话,还要家法干什么……”

    打断掉朱子森的话,干瘦干瘦的朱晓材插进来,用很尖锐的语气质问朱子森,如果昨夜来的人别有用心,又或者朱子慕昨天不是正好离开,那现在,他该如何谢罪?

    “小侄明白,虽然得列祖列宗保佑,大小姐安然无恙,但每虑万一之事,小侄还是汗出如雨,诚惶不敢自用……”

    虽然没有跪下来磕头,但态度上也算是差不多了,朱子森更表示说,自己也觉得,现在所承担的任务,已有些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所以,小侄今天也想请各位叔伯议一议这事情。”

    虽然来人似乎没有恶意,但那毕竟不可靠,朱子森希望,在这段时间内,能将朱子慕移向四宗内的随便那处别院,待风头过去后再行迁回。

    “喔?”

    只一怔,朱晓杰已大声道:“老夫痴长几岁,少不得要多作些事情,大小姐移居之事,我们当然是义不容辞。”

    “嘿,大哥您的确年岁长些,但若在祖宗面前认真论长庶亲疏,谁又比得过大小姐了?”

    插进来说话的,是四人中最年轻的朱晓枫,还不到五十岁的他,衣着的确最为光鲜富贵,一开口就若有所指,立刻把朱晓杰气得脸上通红。

    一向最为重视自己“长者”的身份,朱晓杰那肯吃这个亏,重重一拍椅子扶手,正要骂将回去,朱晓松却先阴阳怪气的道:“老四你要比钱么……嘿,你也不过是摊子作得大些罢,你和习家联手屯米,今春若果米价不涨,倒要看你怎么收场……”

    便听朱晓材干干巴巴道:“老三,责人先自省,你把头寸都调在袁州打新茶,要是太平道的教匪们起事,你这几家绸缎行……难道是准备押到质行里么?”

    朱晓松怔一怔,干笑道:“我这一点生意,二哥倒是清楚的很呢,倒还周转得来,不劳费心了。”

    他四人一向各怀心病,那里是肯相尔汝的人?一时已争得都拉了脸,只为大户人家气作养出来的气派,并不肯口出恶言,到最后,是就这样不明不白收了场,至于朱子慕移居的事情,自然再也没人提起。

    “小侄恭送诸位伯叔。”

    躬着腰,朱子森把四人送出朱家堡外。上得车来,朱晓杰仍是余怒未消,胡子吹得飞扬不已,两只眼瞪得如铜铃般。

    “这群王八蛋,一个比一个放肆了!”

    和他一齐坐在车里的人,戴顶雷公巾,三绺长须飘洒胸前,手中一只折扇开合不休,看上去倒也气派,见朱晓杰发怒,他只是阴阴一笑,问了里面事情,沉思一会,淡淡道:“东家啊,长幼有序,您只要保全自身,别人是怎样也乱不了规矩……倒是朱子森这厮,东家您一定要小心些才是。”

    “唔?”

    怔一怔,朱晓杰摸着下巴,道:“符公,请明言。”

    那“符公”唤作“符问道”,原是朱晓杰豢养的清客,为着很读得几本书,复有些公堂之智,夺产之谋,因此上渐渐得宠,成了门下谋主。他见朱晓杰问起,自持的一笑,拍一下打开扇子,道:“东家您不妨想想,朱子森的确永也是毕恭毕敬,予取予求,但……一直以来,东家您所想要的,又到手过几次呢?”

    “嗯?”

    两只眼睛溜溜乱转,朱晓杰肚里掂量,慢慢道:“这也是……”忽一拍大腿,道:“但也不对,这小子每次都是一开口就让将出来,要不是老子不想便宜了那几个王八蛋,早就……”说着说着,声音却渐渐小将下来。

    “王八蛋……这小子,胆敢这样耍我们?!”

    -----------------------------------------------------------------------------------------------------------------

    “喂喂,我说…二可你怎么上簧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签啊,绷好的万子都能让你顶出去。”

    “这个…我和你们不一样哇…我们吕家一脉真传,是有尖货在的…”

    “是啊是啊…知道你为什么出道这么年还不能火穴大转么?”

    地方是在凤阳城内,一片非常便宜的地区,本地人很少有住,都是租给往来凤阳的游方人士,昨天算命算到丢尽了脸的两个人,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在相互抱怨。

    板着脸,那秦一口快手快脚,把那些什么“铁嘴直断”,“哑相吕二可”的旗子都卷了起来,又拿出两抹假胡子,递给吕二可。

    “什么‘尖加腥,赛神仙’…二可啊二可,你难道千人千到把自己也千到了?算命…那玩艺那有个准啊”

    “但不是这样…我给你说,刚才我出那签的时候,真是什么手脚都没作,而且感觉特别奇怪…”

    “别说啦!”

    很不耐烦的一挥手,秦一口此刻已换上一身大蓝的袍子,整了整头发,又掏出个药葫芦,挂在腰上。

    “我算看出来了,凭你想吃金门,门也没有!趁现在还没露相,赶快跟着我,改吃皮门吧…”

    一边说,那胖子一边已另扯出一面旗子来,上面写着几行楷字,什么“十代太医,供奉密方,有缘相舍,一丸得子”,下面绘着个妖冶女子,眉目之间,春意无限,两边有十个大字,着实触目惊心,赫然竟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哼哼,所以啊,这个时代,一定要当复合型的人才,算命不行,就卖假药,反正……能有口饭吃啊。”

    “谁……是谁?!”

    吓一跳,盖这句话并非两人中任何一个所说,猛转身时,见身后几步,一个眉目清秀的青年正蹲在地上,翻看那堆东西。

    “好家伙……看这样子,不光是卖假药啊,这个虎骨……啧,作得还真像哪!”

    “你……你什么时候进来的?!”

    同时向后一跳,一面手就向腰里伸,却同时觉颈后一紧,似被铁钳夹住一般,全身无力。

    “放心,我们……只是好奇罢了。”

    因为要尝一尝地道的凤阳风味,敖开心听人推荐,拉着帝象先来到这里,却碰巧看见两人,这下子好奇心起,定要追来看看究竟。

    在两人,根本不想也不屑与江湖肖小计较,在敖开心,一半倒是肚里好奇,想问问两人到底是如何算命,之后,更不住探问诸般江湖千术根底。

    “总之,你们两个想跑,是一定跑不掉的,但如果认真教我几手把戏,我就考虑放了你们……”

    苦笑着,帝象先根本不理敖开心,自背着手,眯着眼,透过后墙上小小窗口去观察天象。

    “明天,就是初二了呢……”

    闻弦歌而知雅意,敖开心正想找几句话说,却听两人嘟嘟哝哝几句,一时真如九霄雷降。

    “唉,都是你不好,非说趁朱家大小姐订亲的热闹,来找几件生意作作……现在可好,作成什……”

    “你说什么?!”

    旋风般转身,一把掐住两人脖子,提将起来。敖开心两只眼睁得大大的,一脸都是惊惶。

    “……订亲,这是怎么回事?!”

    ~~~~~~~~~~~~~~~~~~~~~~~~~~~~~~~~~~~~~~~~~~~~~~~~~~~~~~~~~~~~~~~~~~~~~~~~~~~~~~~~~~~~~~~~~~~~~~~~~~~~~~~~~~~~~`

    “总之,就是这样了。”

    “哦,说到底还是谣言啊……”

    微笑着,司马清挥一挥手,教对方退下。

    “丫头,我看你过虑了……你自己不也说了,太平道现在早已经该起事了吗?”

    今天以来,城中谣言蜂起,都说是太平道已在南方全面起事,因之,南下的道路也被全面遮断,尤其是三江水路,已根本不可能通航。

    作为大夏不多几个商业型都市之一,锦官每年所出绸酒铁器,本地不过能消化掉十之二三,绝大多数,是以各种方式转售出去,但青州连山叠嶂,便空身行人也辛苦万分,是以锦官商贾皆行水路,三江遮断,对锦官来说,简直等于是卡住了脖子,几乎每家每户,都身受其痛,而同时,惊惶于将来的事情,城中米价急涨,却仍是被抢购一空。

    “我知道太平道该起事了,但问题是,大雪封山……连我们到现在也只有一些影影绰绰的讯息,这些个消息,又是从何说起?”

    沉吟着,小音请司马清尽快作出部署:运用司马家在官方的一切渠道,查出近三日以来所有的入城人员。

    “总之,不搞清这些谣言是怎么来的,我始终都不能安心……”

    皱着眉,小音苦苦思索,却被前来请示的下人打断。

    “自称姓江,求见夫人?啊……立刻请他进来!”

    精神大振,小音一跃而起,一边吩咐那下人“速送两坛最烈的酒来”,却见到一边司马清疑问的眼神,不觉一笑,道:“干娘……我们等的消息,终于来了。”

    不一时,来人已被延入,头饰牛角、黑衣蓝裙,正是日间与云冲波交过手的汉子。

    “大族王千里迢迢而来,真是辛苦,流风代太傅谢过。”

    神情非常认真,小音躬身行礼,而对方则是满不在乎的挥着手。

    “没关系没关系……这一趟来,乐子还是很多的”

    提起个坛子,扳开封泥,来人咕嘟嘟喝了一气,抹抹嘴,神情也严肃起来。

    “不过,说到南边的事情,就很麻烦了……”

    之后,基本上是来人自己一直在说个不停,介绍近一月来松州诸般事宜,小音听得非常认真,时不时问几句话,特别是战区以外的官府如何应对,她问得极细。

    “绝大多数地区并未实行物资和人员的管制……这样的话,城内的谣言就更有问题了。”

    说几句话,喝一口酒,两坛酒堪堪喝空时,来人也终于说完,并作出结语。

    “……总之,太傅这次怕真得是失算了,虽然长远看来也没什么要紧,但眼前亏到底是吃着了。”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玉清,不是这种好冲动的人……”

    没有继续讨论下来,小音款款起身,问对方还有什么安排。

    “没有了,要见的人都见着了,要传的话也都传到了……而且,还有意外的收获呢!”

    翘起大拇指,来人赞道:“云家的那个小家伙,听踏溪和阿香念过不知多少次了,今天总算见着了……很有趣,就是太善良了一点。”

    “嗯?”

    询探几句,听知了云冲波是怎样连败冰火两人并与百纳第一强者的鬼踏江战成平手,小音神色不动,浅浅笑着将来人送走。

    甫转身,小音的脸色已然大变,有惊讶,有困惑,更有愤怒。

    (禁宫的手果然已经伸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离开锦官,他到底想干什么?!)

    ~~~~~~~~~~~~~~~~~~~~~~~~~~~~~~~~~~~~~~~~~~~~~~~~~~~~~~~~~~~~~~~~~~~~~~~~~~~~~~~~~~~~~~~~~~~~~~~~~~~~~~

    “唉……”

    翻来覆去,云冲波就是睡不着。

    不知为什么,今天,太平道,突然成为了城里最热闹的话题,每个人都在传说,他们怎样在南方起事,怎样攻城略郡,杀官诛吏。

    对太平道的认同感较以前算是强了不少,刚听到这些消息,云冲波也有些高兴,特别是听说太平道中的“不死者”怎样在万军当中斩将夺关时,他的心里,真是非常之温暖。

    (闻霜啊……不过,我现在也已经很强了呢。)

    不过,再想多打听一点消息,云冲波就受到了非常重的打击,因为,几乎每个人也是在口口声声的咒骂着太平道,咒骂着不死者。

    “造什么反哟,要死喀。”

    “龟儿子的不死者,让老子遇上,一巴掌打死他哟!”

    (为,为什么会这样?)

    很受打击的云冲波,实在想不通,太平道的宗旨,是要让天下的穷人都过上好日子,那么,为什么,反而会被这些普通百姓这样的恶毒咒骂呢?

    “嗯,你不会到现在才发现这件事吧?”

    因为赶在涨价前买了一批酒水,花胜荣现在的心情非常好,喝得脸红扑扑的,用力拍着云冲波的肩膀。

    “不是你说为人好就等于为人好,更不是你说为人好人就会以为你真得为人好,而且……”

    笑得眼眯眯的,花胜荣道:“人哪……本性就是自私自利,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只要自己还过得去,谁在乎别人去死啊?”

    无论南方的民众是为什么理由而团结在太平道周围来反抗皇帝,对锦官百姓而言,他们所感受到的,只是交通的断绝,物价的上涨,如果这一切不能迅速平定的话,更可能会对当地产业造成重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些咒骂并不奇怪。

    当然,这些咒骂,也并不代表百姓是多么的忠于帝姓,事实上,在关起门自家说话的时候,他们对皇帝的咒骂可能还会高过此刻的十倍,但这样的比较,并不能让云冲波好受一些。

    “我们太平道和皇帝是不一样的……我们,是为了让所有穷人都过上好日子啊!”

    “哼哼,那又怎样?!”

    似乎很想给云冲波上一次课,但摸摸下巴,花胜荣咧咧嘴,摆手道:“反正,这些没关系的,别人骂骂街,你又不会掉一块肉,无论你作什么事,想所有人都说你好话是不可能的……如果随便一个死老百姓说一句话你都这样在乎,那我看你也不要去找萧丫头了,还是回家种田吧!”

    “唔,大叔……你这算是在鼓励我吗?”

    觉得花胜荣的说话很是刺耳,却又似乎很有道理,到最后,云冲波还是没有打他,而是趁着夜色将临,又到街上转了一圈,而当然,他听得,只是更多的抱怨和咒骂,而且,最令他难过的,是越穷越普通的人,咒骂起来就越认真越恶毒。

    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毕竟,米价急涨这样的事情,对这些人的影响无疑最大,由此出发,他们有最多的愤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所有这些,还是让云冲波很难受,直到更鼓三响,花胜荣的鼾声几乎把屋顶积雪都震落下来,他仍然不能入睡。

    (唉,还是起来走走吧……)

    翻来覆去无数次后,云冲波干脆坐起来,披上衣服,准备到院子里走一走。

    (唉,在檀山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这么多头痛事啊……)

    心事重重,云冲波拖着脚步,推开后院的门,雪地反射出惨白的光芒,很是眩目,令他要眯起眼睛。

    (咦……这是?)

    突然发现,一左一右,门外竟有两个人在,而在云冲波得以看清楚之前,两人已同时发动,出手如风,径取云冲波两肋!

    ~~~~~~~~~~~~~~~~~~~~~~~~~~~~~~~~~~~~~~~~~~~~~~~~~~~~~~~~~~~~~~~~~~~~~~~

    猝然受袭,云冲波当然大吃一惊,而更令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反应。

    “看清楚!”

    全不防护自身,只以极为威严的口吻低喝一声,便令那两人硬生生止住,更顺势拜倒。

    “北王,您回来了!”

    (嗯?!)

    被“北王”两字搞到一阵心惊,云冲波再运目看去时,眼前分明好大一片院落,地上青条石铺得齐齐整整,哪有什么积雪在了?

    (我……我现在连走着路都可以作梦么?)

    记得很清楚,自己是想到后面院子散散心,云冲波实在没有想到,会用如此荒诞的方式入梦。

    除此以外,云冲波更读到一些令他心惊的东西,结合着蹈海的思想,他已知道,在击破袁当之后,蹈海求道之前,小天国曾大封功臣,立二十二侯,是为“五胡四国十三天”,这二十二人皆为小天国起事以来宿将,百战之余,功勋无数,目前各领重兵,镇守诸地,眼前两人正是之二,左手上人名为胡以晃,受封“护国侯”,右手上人名为林大基,受封“襄天侯”,更是东王的甥婿,两人各已有了九级力量在身,所部军马,皆以万计。

    (这两个人,不是都在前方带兵的吗,为什么会在这里看门……要这样两个人来看门,里面在干什么?)

    目光微微闪动,自两人脸上看过,蹈海慢慢道:“天王他们……还在开会吗?”

    这个问题,令眼前两人的态度再变,微现嗫嚅,之后,林大基表示说浑天等人确实都在里面,这会议已持续近两天,和有着“不许任何人入内”的严令。

    “任何人……也包括我?”

    很显然想说一个“是”,但,面对蹈海那若为实质、若有万钧压力的目光,两人最终到底是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默默的躬下了身。

    ~~~~~~~~~~~~~~~~~~~~~~~~~~~~~~~~~~~~~~~~~~~~~~~~~~~~~~~~~~~~~~~~~~~~~~~~

    房间不大,中间放着一张四方形的桌子,上手的是浑天,东山坐在他的对面,长庚打横,对面空着。没有在桌子上摆灯,而是在天花板的中央吊了一盏很亮的油灯。

    浑天面前放着一壶茶,没有杯子,东山面前摆着几张写满字的纸,用一个兽头状的镇纸押着,长庚面前整整齐齐摆着一套文房四宝,墨汁已然凝结了,纸上却仍是光洁如新。

    桌子中间摆着一具舆图,山峦高下,江河奔流,皆历历如见,正是大夏疆图,周围散着几个簿子,半掩着,都用蝇头小楷写得密密麻麻的。

    会议已经开了很久,那些资料已在每个人手传阅过--其实,他们每个人也可以将这些东西默写出来,在手中翻看一次,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

    “我们,还要这样讨论多久呢?”

    向后推走椅子,苍白着脸,东山慢慢站起来。

    “太平,在危险之中,如果这样继续延耽下去,我们可能连挽救的机会也不会有。”

    “我同意。”

    面无表情,浑天缓缓的点着头,却又加上一句。

    “但问题是,危险,到底在哪里?”

    当这样问着的时候,浑天刚好抬起脸来,似没有感情的目光,与东山若已完全混浊的双眼直直对上。

    “在我们当中。”

    “被暂时的胜利所软化,而渐渐失去掉对‘不死者’之尊重和对‘太平’之想望的道众们,迷醉于俗世的生活,渐渐失去掉战斗的意志。”

    东山拿起手侧的簿子,一边迅速的在那微小而具的山河上指点着。

    “就我所知道的,单是近两月以来,至少有四百起以上有违太平道义的讲话或宣传,当中,更有一些人地位不低,甚或身担军职。”

    皱着眉,东山表示说,太平道是以“理念”而凝聚民众,相信“天下太平”这口号能在太平道手中变为现实,才是太平道历经百劫也终能不堕,是天下信众会拍颈沥血,百死无悔的原因。

    “而,若是这样的信念出现松懈甚至是混乱,我们,亦就和历代以来其它争夺天下的世家没有什么不同,纵使胜利,我们……亦不过是把帝京改叫天京,把帝中和改成帝太平而已,何况……失掉理想的我们,怕也没法获胜。”

    提出他的要求,东山希望立刻组织一次全面的教义宣讲,正纲纪,振人心,更要选取一些影响较大的人,悬于国门,以儆效尤。

    “总之,我们虽在同时进行着‘战斗’和‘建设’,也绝不能放松掉‘道务’,要持续不断的增强大家对道祖和太平的信心,要继续的统合人心,和摒弃掉那些只会纷乱大家心意的邪说,唯有以一次迅速而又彻底的整肃及宣讲,才能够凝聚住我们的队伍。”

    “加强道务么?可以……但。”

    嘴角浮出古怪的笑,浑天注视着自己交叉一处的十指,淡淡道:“你自己的力量不就够了么?横竖,你也是我们中唯一一个能请动道祖上身的人,只要多请几次,代传几次圣谕,不就是最好的宣传么?”

    “天王……”

    长庚刚要开口,浑天已一摆手止住,跟着缓缓立起。

    “加强道务,我是同意的,但,东王、干王,我认为,危险,并不在这里。”

    伸出修长的手指,浑天指点江山,脸上则是一种捉摸不透的奇怪表情。

    “金芹一线,天险自分,我军难以寸进。怀水以下,帝妖分兵堂袁,连绵千里,后设江北大营以总督各处,前立江南大营入我阵中,牵制诸方,翼王、英王数度用兵,都打不破它。”

    交兵已然数年,在第一代将帅倒下之后,新的巨人却在战阵之中长成,关虎林、左武王、公孙三省、呼延金林、应肃等本来没没无名的小人物,渐露头角,累积声望的同时,亦不断将力量提升,到如今,已成为帝军中新一代的领袖,有的独守大营,如骨梗喉,有的兵出玉门,以主待客,有的高居帐中,运筹帷幄,有的统领水军,来去江上,有的转运千里,粮饷不绝,各有其长,各尽其才,一时间,竟能将已似乎糜烂的局势重又安定。

    “危险,仍在军事,江南大营拥兵数万,前出阵中,扼我三方交通,牵制七郡兵马,尤其窥我粮道,决不可忍,纵不足兴兵,亦必先去之!”

    说出自己的打算,浑天决意出台若干新政,加大各种资源对军方的倾注力度,并准备在下月动手,亲征阵前,破此坚营。

    “但是,天王……”

    犹豫一时,东山还是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的帝军,已非年前可比:近一年来,连续出现达至十级力量的强者,反观小天国一方,虽然也是强者倍出,五胡四国十三天皆跻身九级力量,却仍然只有天、东、北三王入神,自第九级顶峰力量的翼王以降,都仍不能取得突破。

    虽然说,这些新晋强者仍然没人能够正面挑战三王,但在力量平级的前提下,他们已没法被轻易击杀,若复数情况下出阵,他们更曾经逼退过东山和与浑天隔江而立,在这样的情况下,浑天亲出阵前,亦不过是令他们要越江前来,两相抵消,对攻破营垒的计划来说,并没多少意义。

    “这个问题上,我同意东王的意见。”

    清一清嗓子,长庚表示说,江南大营的确占据要道,但换个角度来看,也何尝不是帝军的负累?

    “孤军阵前,是一种非常巨大的精神压力,每当天气变坏,舟桥无计的时候,我相信,营中军士们必有骚动。”

    简单计算了为维持这程度军力所需的供给,以及越江补给的难度与巨大消耗,之后,长庚又列出因江南大营存在而造成的多余消耗,诚然那数字也不少,但比之前者,仍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更何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长年的枕戈待旦,有多少人可以绷得住?”

    慢慢敲着桌面,长庚的态度很从容。

    “总之,我的意见,危险的确就在眼前,但……不是对面的敌军,也不是内部的松懈。”

    拿起一份簿子,长庚同时站起来,在面前舆图上指点着。

    “天下十州,青、松、明已为我所据,金、袁取其半,芹、唐得其三,但……目前来说,这也已是我们的极限,起事已然七年,无论军民皆有疲意,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组织出下一次的全面攻势。”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看似两分的我们,在资源的占有上,远远差过对方,最明显的例子,是我们虽然进入了金州和芹州,却始终无法占据金中诸郡的屯田和芹州河套一带的沃土,至于桑韩之富,冀州之蓄,更是我们所没法比拟的资源。”

    很快的报了几个数字,长庚表示,若将双方的经济实力量化,勉强在三七之间。

    “而就是这样少的资源,我们还没法很好的加以利用。”

    作为起于草野的力量,太平道永不缺乏敢死的战士,但却稀缺着富于经验及能力的行政人员,尽管长庚始终全力以赴在这方面的人力作育上,但毕竟时间有限,环境也太恶劣,在目前来说,小天国的领土多数还是以军领政,处理实务起来,总是捉襟见肘,更会造成一些本可避免的浪费和损失。如果不是小天国阵中的清廉与责任心要远远高过对方的话,早已经不敷支撑。

    “一个重要的不利,是我们没有形成帝妖那种训练和选拔文官的体系,必须看到,目前停止我们扩张的,不仅仅是兵力,甚至可以说首先不是兵力,而是财力和人力。没有足够建设与运用的财力,也缺乏可以处理各种实务的人力……我们,有足够的将军,却几乎没有优秀的太守。”

    所以,长庚既不赞成加强“兵力”,也不赞成加强“道务”,他所希望的,是尽快的加强“俗务”。亦即是尽可能利用好双方都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事的这一阶段,尽快把目前已在承担实务的人员培养成熟,使他们可以称职的承担起日常政务,保证各自范围内经济活动与农事的正常开展,清楚的计算与征收各种税金,以此,为他日小天国的扩张作好准备。

    “好吧,干王你可以这样说……但我仍然认为,一群‘只是’或者说‘首先是’熟练和精通政务的文官,在为帝妖服务时,也会是同样的高效和有力。”

    “干王,我理解你对内政的重视,但我想你应该明白,今之无战,是因敌之不可战……我们不能冒险,去让帝妖先行把兵力强化。”

    皆对长庚的意见表示否定,但同时,浑天与东山仍在舌战,分别主张着“军事”及“道务”的应该被放在第一,相持不下。

    如此的争执已进行两天,两天来,皆相信自己的意见才是当前第一要务的三人,没有保留的作着争辩,却总也没法形成统一的认识。

    “这样子作无止休的口舌之争,我怕,是比不讨论更糟的事情。”

    离开桌子边,东山的身子又弯下来,拄着巳杖,脸色若阴若晴。

    “若这样的话,我们还是各作各的罢……毕竟,一直以来,在军事、内政和道务上,我们原也是互相独立的处理着,不是么。”

    咚咚的点着地面,东山慢慢走向门口。

    “告退了,天王,先走了,干王。”

    声音中似乎有失望,更有着一些奇怪的东西,但,在两人开口之前,另一个声音却先从门口处传来。

    “你错了,东王。”

    三人都转过头,当争论进入高峰时,他们没有注意进来了人。

    “北王,你回来了?!”

    默默点头,蹈海并没有作什么寒喧。

    “我说你错了,东王。”

    东山脸色变得更白,嘴也抿得紧紧的,但蹈海似乎完全没有看见。

    “我们必须联合,多少争执,也只能停留在这间屋里,谁都知道我们在开这个会,那么,开门之后,就必须有一个我们都认可的决议,有一些我们戮力同心去作的事情……为了太平,为了道众的期望,我们必须保持一致。”

    蹈海的出现,和他甚有说服力的说辞,使有些僵硬的气氛得到缓和,默默注视着这已近一年未见的同道,东山用一种很谨慎的声音,慢慢道:“那么,北王,你的意见呢?”

    “道务必须要加强,如果没有了对太平的信仰,我们太平道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一句话已换来东王的微笑,同时,蹈海已走向桌子的空边,没有椅子,他也不在乎,就站在哪里。

    “干王也是对的,内政若不加强,我们始终难以持久。”

    自迷梦中醒转之后,蹈海只是将消息传回,并未立刻返回天京。

    “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把那半年的一切记忆梳理清楚,的确,正如干王的洞见,我们小天国官员虽有着远胜帝妖的勤勉清廉,理政能力上,却始终有差。”

    “你想同时站两边吗?”

    微笑着,浑天是蹈海出现后态度最高兴的一个人,纵然蹈海先后支持东、干两王的意见而无视他,他也仍然微笑着。

    “不仅两边……”

    侧身向着浑天,并微微的躬着身,蹈海表示,兵乃国之本,任何时候都大意不得。

    “军事,内政,道务,三样都是要事,不宜偏废。”

    认为东山与长庚的想法完全可以合并执行,在强化道义,涤正人心的同时,也认真组织一些对理政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两样复合起来,会更加有效。

    “至于江南大营,没必要特别兴兵……”

    带着冷酷而又自信的笑容,蹈海表示说,在回来的路上,自己曾经路过哪里。

    “交给我吧……区区一座江南大营,区区一个公孙三省,难道,会比袁当更可怕吗?”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太平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太平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