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魏晋莞歌 正文 第四章 韩卢(小修)

正文 第四章 韩卢(小修)

目录:魏晋莞歌| 作者:耳东拾玖| 类别:玄幻奇幻

    “竖子,到我家作甚?即使做客,又不投递名帖,翻墙入室,何意?”

    我愣住,随即回头,却是看见的却是父亲,也是宽襦博带,广袖临风,鹤麾青屐,含笑捻须,望着那老者。

    父亲,怎么回来了?

    那老者面色不该,但也不行礼,笑意依旧,只是做常态:“案牍之累,当真是立时可见。你家盖在了我走的路上,怎么说我到了你家?”

    我立时用广袖掩住笑,这是说父亲被公事累疯了么?说是国公府盖在他走的道上,这人当真是狂士了。

    父亲缓步上前,似带起了一阵清风:“在下愚拙,敢问足下可是来自韩地?”

    但见他白眉稍挑,看向父亲的眼戏谑之意渐深,旋即,不等主人家招呼,变径直斜倚在了庭院边上的胡榻,双腿箕坐。王氏说百年而不倒,除却庙堂根基牢不可破之外,还在于,代代子孙之中,不乏文风甚隆之人。

    比如五世祖,琅琊名士王朗,著有《老子注》,开一代清谈之风,国史《魏志•;;王朗传》载其“公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高祖甚加叹异,更被亲狎。”更是将掌上明珠长乐亭长公主下嫁;

    又有祖父,少年及时举国皆闻,“辞清雅,奕奕有余,吐章成文,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一日随驾临幸曲江江畔,那时临朝的是哀帝祖父明帝,在曲江江畔刚筑起承露台,帅百官游兴,歌舞几平,皇帝问祖父:“卿以为如何?”祖父只答四字:“黄绢妇幼。”百官结婚四面面相觑,只有明帝当即称赞:“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王氏果然是士族之首,着实当之无愧……”

    黄绢即是有色之丝,化成“绝”,妇幼便是少女,合起是为“妙”,祖父实在答:绝妙。但他那时只八岁……

    又比如叔祖王觅,当年魏氏初到江南,以出使之名收服南方假意臣服的陈国,被世人赞为 “苏张”,既有苏秦张仪之才。

    扬州刺史开国县公叔父王珩,族兄王深宗,还有王浚宗,还有便是小名璕狸的兄长王翾(xuan)……这些都是当今学界最最风流的几人了

    而我的父亲,则是其间翘楚,江左无人出其右者。

    父亲早慧,天性颖达,六岁,能诵《孝经》《论语》《老子》。及长,博极经史,尤善佛经及《周易》《老子》。那年父亲游学北地,为当时关中侯萧逸慎看重,在洛阳立坛讲《维摩经》《老子》和《周易》三经齐演,这涉及了佛学与玄学两个领域。当时专玄学之人有之,专佛学之人亦有之。只是无人二者皆精。

    于是数家学者各发问端,父亲谈笑风生,只是像与好友闲聚,应付裕如,开其宗旨,然后枝分派别,转变无穷,以至于人们只能拱默听受,而不能抗其一词……

    至今人们还在乐于讲述,这场观者近三千,世所罕见,广涉玄佛的大辩论。更有甚者,以未能早生亲临当场为终生之憾事。

    我看着,莫不是父亲,早就与这老者相熟?

    他应是知道父亲的才名的,只是神情据狂,大有即使是父亲请君入瓮,他也是不惧逆流而上的意思。

    “在下来自韩地又如何?”

    我家那老头笑得越发的灿烂无害了:“哦?那卿是韩卢之后?”

    《战国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逐蹇兔也。”

    这也是我看闲书看来的……韩卢是战国时韩国的名犬。

    我想,他们皆是没给对方留下颜面的。

    忍住发笑,但见那韩人还是容色不改,神情自若,就只是云淡风轻一般伸手理了理衣角,缓声道:“哦?那如此,国公便是韩卢之后无疑啦?”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魏晋莞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魏晋莞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