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魏晋莞歌 正文 第二章 雅室(小修)

正文 第二章 雅室(小修)

目录:魏晋莞歌| 作者:耳东拾玖| 类别:玄幻奇幻

    雅室

    国公府的朱漆大门,还是那样鲜明,上面的一排排铜锭,如当年一般,闪烁着世家的煊赫,似乎是经年不变,两只石狮子转头相望向高挂与门中的蓝底金漆牌匾:“敕造镇国公府”。

    大门幽幽打开,刀光甲鲜的卫士鱼贯由里向外铺开,纯熟迅速,我看着两年不见的七叔,两鬓似乎染上了微霜,心念一动不知父亲和母亲……可是看看满身的风尘,还真不适合现在就去拜见父母,自嘲地摇了摇头,就还是往悟雅小室那边去了。

    我优雅得像任何一位世家女子一般,还不在回廊,目之所及的一草一木,就像是我从未离开一般,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似乎时光并不曾在哪里留下什么痕迹,假山,流水,名花,珍禽,哪一样,我都不能说出什么不同来。

    甚至错觉,难道是时光如梦?我不由得恍惚不安起来。

    试图努力的寻找到什么蛛丝马迹,目光投向湖中,还是开得正盛唤作六月雪的荷花,再越过假山,那,还是那棵高不见顶的古树,再看向廊顶,甚至是檐角的铜风筝上的团花,也还是太师少师……

    扯出一抹微笑来,忽的明白,似乎不是流年偷换,而是人换流年……

    在绘制了仕女的蜀锦屏风后,水汽缭绕出的氤氲,让置身其中的我,竟然分不出,哪里雕梁画栋的奢华,哪里是年少时代的旖旎,不禁怔怔,一头扎进热水里,顿时乌黑的长发的如海藻一般,带着经年不曾触碰的记忆蔓延开来。

    那年春天,父亲照例在王家的别苑里邀请当时名流宴饮清谈,其中就有一位据说在父亲少年往北地游学时就认识的陇西李氏,名字已是记得不甚清楚,倒是那人一副狂生模样,现今还是十分鲜明。

    宴饮都已经结束,那人才姗姗而来,一听宴会已散,当下便口出狂言。我那时也在一旁,父亲只是不作声微笑地看着我。

    我大步上前,学着男孩子向男子俯身一辑,不知那人是讶于我的年纪,还是看出我是一个小女娃,就就来了兴致问道,斜睨着曼声问道:“主人家知礼否?”

    “百礼只对知礼之人。”

    “在下远道而来,为何如此怠慢?”

    那时的我,父兄常说我笑起来时,狡黠得像一只小狐狸,我那样抬起头,像一般的孩子一样,脆生生地疑到:“敢问明公由何方而来?”

    那人不自然地白了我一眼,但真是傲慢无比:“北地长安……”

    “哦,那也难怪,长安一路南来,风景绮丽,也难怪明公滞留途中……只是小子斗胆猜测,区区路途,明公是以来迟。”说着又是一辑。

    不明所以,我看他满脸困惑。只是轻声道:“不知明公以为尘世去日几许?”

    他这时倒是乖乖配合道:“古圣贤尤不知……只知无人可及。”

    “那便是了,小子举目,见日而不见长安,故知日远而长安近,今日晨起之时日光已然到府,为何明公此时方至?”

    那人听着这话,脸色肃然,便敛衣向我躬身长辑。

    由那时起,南北皆知南朝镇国公府上的公子颖悟辩达,越来越多不服气的名流来府上讨教。弄得我不胜其烦,父亲无法,对外只是称我性子淡漠,又自觉才疏学浅,故发奋潜心向学……世人只道镇国公由出生便被封为卫将军的大公子在内帏苦读,从此,建康城中,就无人不晓冲龄便说赢了诡辩名师的神童,王氏的声望,在父亲,叔父们还有姑母的期望中,煌煌如天日。

    此后的很多年中,每当阿姆抱着我,悠闲地斜倚在和姨娘们说笑,总是会轻揉我的鬓角,无不爱怜地谈起这件事,那时的我总是用低垂着眉眼,掩尽心绪,姨娘们总是赞我谦虚孝悌,可她们却没有看到,我眼中慧黠的光芒,正用无不得意的眼神睨我的兄长,那个小名唤作璕狸的男孩,映着他身上描摹着繁复绣线丝绸的光华,露出看似害羞矜持,却盛得像明媚三春的笑来。

    小的时候,我是极喜欢诱捕树上的鸟儿玩耍的,可是阿姆说乌鸦能反哺,南朝世家认为是吉鸟,我听着,并不明白吉鸟与吉利之间有什么联系,难道说鸟儿也有赐给人福祉的神力,即使璕狸的弹弓每每都能把它们射中?

    可是,我总没把这些疑问说出口,而是乖巧的点头,说一些童声稚语,逗得老祖宗高兴。

    可是那凄惨的叫声啊,像是嬷嬷说得神怪故事里夜哭游魂的哭声,起初我还是害怕的,可是璕狸得意洋洋地将那罪魁祸首抓到我眼前,一本正经的说:奈何,乌者,吉鸟也……我才明白,其实,世上只有人吓人,没有鬼吓人。

    乌鸦还是一天天不分白昼黑夜地叫唤,我也是一天天的成长着,终有一日,我终于在孔老夫子的书里读到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实当世,世家尊崇黄老之学,根本不把这位老夫子放在眼里,可是,我总不明白,父亲的书案上为何经年不变,都有一本论语。

    我当时想着的,前院的大丫鬟欺负刚被买来的小丫鬟,当时那小小的女孩奋力坐起,拼着头破血流最后还是让那人道了歉,事情惊动了祖母,阿姆亲自问那小丫鬟,为何以下犯上,那人只回答:是可忍孰不可?

    阿姆笑着,可是,从未有过的意味不明在隐隐地闪动,我想,她八成是活不成了,因为,镇国公府上从不养以下犯上的奴才,今天她可以不听上级的训斥,那么极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日,同样违背主人家的意愿。

    只是,那天祖母说:“即使这样,那你就到郡主那里伺候吧……”

    这样的似海侯门,其实反抗大多的时候是意味着冲动与死亡,而规行矩步的人奉行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准则……

    她,在那是的我看来,她只是用年少的稚气比得了阿姆偶然的好奇。

    可是我却是知道为何阿姆要把她放在我屋里——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魏晋莞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魏晋莞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