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魏晋莞歌 正文 百年家国事

正文 百年家国事

目录:魏晋莞歌| 作者:耳东拾玖| 类别:玄幻奇幻

    南朝永明帝神光二十二年

    清晨的日光仍然熹微,乌衣巷里除了早起早朝的公卿和家仆之外,便再无他人。

    忽的,一阵马蹄声踢踏而来,由远及近,不待人们看清来人,两骑枣红大宛马就已由穿着朱色皂袍的小厮从侧门牵进巷子尽头的宅子里。

    几个相熟的郎官趁着家人在套车装轿的空档,用吴人士族惯用的声调轻声的呢喃了几句,便如往常一般,去到建康城中心的目的地。只是他们都没注意,那为首的一人,像是披着天边的朝阳而来,唤醒了整个乌衣巷的清晨。

    一路风尘仆仆,跑死了数匹大宛良驹,遇到驿站也没来得及歇,终于在得到消息的第十九日卯时左右赶回建康国公府。

    一路由侧门而过,穿过抄廊,再向内行,遇假山怪石,廊榭曲折,穿过莲池,这才到了我的祖母位于紫金山的避暑别院内的居所——别禅室。

    王家老夫人,当今永明帝姑母,哀帝端康皇后卢氏所出嫡女,王门萧氏,先帝敕封余姚大长公主加一品镇国公夫人食邑三千,金策玉碟,比同丞相特近开府仪同三公。

    本朝原系华夏嫡宗,太祖皇帝推翻暴晋,一统华夏,国号魏,定都洛阳,萧氏已享国祚百余年。

    至于恭帝,爆发七国之乱,恭帝暴毙,各世家拥立当时只有四岁的皇六子晟匆忙继位,改元永嘉,后即是哀帝。

    这场开国过以来首次如此大规模的由王族引发、历时六年多、波及及半壁江山的浩劫,终是在世家以失去大量奴仆田庄和宗族精英为代价后,于永嘉五年为各大世家合力平定。

    帝甚悦,随即犒赏三军,晋封功臣,其中以卢、郑、王、谢尤盛。

    哀帝永嘉二十三年,南方滇国发生内乱波及南疆,迁居北宫的皇后卢氏死于难产,哀帝遣送皇后嫡长女,年仅九岁的孝嘉公主入大相国寺为亡母祈福,不幸仅三月便夭逝。

    三十四年,册立昭仪贾氏为皇后,次年立婕妤杨氏所出皇长子为太子,大赦天下。

    三十六年,荆州刺史杨霆毓弹劾江陵太守賈戎亏空府库,自此爆发震惊全国的贾氏弊案,牵连王公勋贵百余人,银数百万两,天庭震怒,中朝动荡。

    皇后贾氏趁乱勾结外戚及藩王萧亮、萧伦、萧逸,纠结叛党,以妖妃误国为名,逼杀哀帝宠妃宋夫人,后又以雷霆之势,废昭敬太子于洛阳城外金镛城,后又密谋鸩杀太子满门,据说当时年仅八岁的太子嫡子也未能幸免于难。扶立皇三子践位,是为殇帝,賈后临朝称制。

    然皇三子已然成年,奈何智力只如三岁孩童。诸地藩王于是以妖后乱政,匡扶设计为名起兵篡权,贾后与殇帝被最先攻入洛阳的蜀王扑杀,沉尸黄河,无人收殓,蜀王复立哀帝,把持朝纲。

    然此人好大喜功,残暴多疑,竟以取活人心肝为乐,广选秀女,妄图以采阴补阳之术求的长生不老,霎时民不聊生····

    后越王齐王联军攻克洛阳,斩蜀王萧玮于北宫····越王齐王纷争又起,竟然约定,谁能在百步外一箭射死哀帝,谁便登临大宝,结果哀帝殒命,但他二人谁也没当上皇帝,就被当时的独孤、郑、崔等士族联合活活烧死在上林苑······百姓以为好日子来了。

    可诸王并起,谁都没有绝对实力称帝,于是更大规模的混战在中原展开。经过多年激战,中原凋敝,并州刺史萧藤联合幽州刺史王珲及恭王萧道彦在兵败潼关后,引胡兵南下,顿时山河破碎····

    胡兵由氐、羌、羯、鲜卑、匈奴等狄人组成,见人就杀,见村便抢,妇女,在大凶之年,强充汉人做军粮,生生吃掉活人。

    北地哀鸿遍野,大批难民南下,避居江南,那时中原说是十室九空,一点不足为奇。

    史书称此祸为永嘉之乱,或五胡乱华。

    我祖王览,当时王氏族长,华族领袖,毅然奉哀帝九子,秦王萧逸谦为帝,带领众氏族渡江南下,保留了中华血脉。经过十多年君臣共勉,终于调和南北士族,安定难民,发展农桑,稳定了国祚。

    我祖与皇帝双双因积劳成疾,相继陨没,帝庙号世祖,我祖被新帝,也就是当今永明帝敕封为:使持节特进侍中太尉公尚书令都督冀定沧瀛幽殷并肆云朔十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开府仪同三司领左右驸马都尉南赵郡开国公,谥文献。

    举国哀哭,帝罢朝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仪式赠物之礼,比照汉代的霍光及西晋的司马孚。下葬时,给九游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并亲自扶灵,命百官拜谒·········中兴名臣没有可以同他相比的。

    妻子封邑加倍,比同三公;嫡子,我的父亲王衍世袭爵位,以司徒进位太保;迎娶嫡长女,我大姑母正位中宫;扩建已有的公主并国公府,开明湖,因体恤公主北人南来,不耐南地暑热,又在开湖掘土所堆成的紫金山上造避暑别院;

    族弟从兄并家中一干子侄等皆封要职,从弟王觉为度支尚书,王觉之子王微官至尚书令,位任不衰琅砑王氏仍然当时最大的望族。又五人官至上三公,门生遍及朝野。

    一时间,王氏绽放了一代代族人,用全部心血积淀的风光无限,放眼国内,也只陈郡谢氏可和王氏比肩。

    <blockquote class="zm_bktalk">

    <b>作者有话说: </b>某的第一部作品,多多关照哈

    </blockquote>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魏晋莞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魏晋莞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