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嫁医 第五十八章 宫闱内外

第五十八章 宫闱内外

目录:嫁医| 作者:短头发| 类别:历史军事

    柳絮飘,晒棉袄。

    在这个难得的好天气里,一大群宫娥和苏拉太监在启祥宫内外忙碌着。

    敏妃娘娘的棉袄当然不用宫里来晒,那是内务府该管的事情,但是敏妃娘娘也有自己的私房物件,尤其是娘家那些蒙古王公敬送的皮货,也是要晒一晒的。

    启祥宫的门前已经挂起了一大溜上等的皮货,光是各色的毛领子就有一百多件,挂在一起晾晒的场面蔚为壮观。

    敏妃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因为保养的好看起来还不是那么苍老。可是岁月终究不饶人,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走动几步就已经疲惫不堪。

    十三阿哥胤祥搬来一张坐器,置在阶前,微微躬着身子:“额娘还是坐一会吧,您的身子骨……”

    这个康熙早年的老妃子就是十三阿哥胤祥的生身之母,其实她的身份并不尊贵,侍奉康熙皇帝很多年,一直都是庶妃,后来才有了敏妃的正式封号。在很多人看来,这个不高不低的封号来的未免有点太晚。

    在康熙朝众多的嫔妃当中,敏妃的身份确实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但是她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格够老。

    康熙皇帝在位已经整整一个甲子了,六十年的漫长时光让绝大多数嫔妃成为故人。真正能够从早年熬到现在的只有两位:一位就是雍亲王胤禛和十四阿哥的母亲,也就是现在的唯一健在的皇后,再就是这位敏妃了。

    一来是资格老,更重要的是儿子胤祥和皇后的儿子走的很近,自然而然也就受到皇后的照顾,身份也就尊贵起来了。

    虽然天气已经很暖了,年迈的敏妃还是拥着厚厚的保暖垫子,眯缝起眼睛指着一条银色的皮领子说道:“你们看到了没有?那条银毫领子,就是当年孝庄文太皇太后赏给我的,那个时候我还年轻……”

    在整个甚至整个帝国当中,孝庄文皇后就是一个绝对的传奇。

    从入关开始,辅佐三代帝王,尤其是在康熙初年对于政局的稳定和帝国的巩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敏妃从来也没有想过成为孝庄文皇后那样的传奇,也没有那个心机和手段,唯一羡慕的就是孝庄文皇后的长寿:“当年我伺候皇上的时候,文皇后的身子骨还硬朗呢,要是我也能活到太皇太后的那个岁数……”

    到了敏妃这个年纪,和争宠夺权有关的一切早已经远去,唯一期望的就是能够颐养天年长命百岁。不过以她的健康状况来看,这基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美梦。

    孝庄文皇后享年七十五岁,她才六十岁整,严重的健康状况可能已不允许她再活十五年了……

    母子二人正叙着家常,太医院的院判姚林芝带着两个院使就到了。

    敏妃的身子骨不怎么康泰,太医院的人三天两头往这边跑,尤其是姚林芝,早已经跑熟了。

    因为经常过来给敏妃娘娘瞧病,也就不必每次都行大礼,躬身打了千问了声吉,然后再给胤祥请安:“给十三贝勒问安……”

    胤祥很随意的摆摆手:“行了姚院判就别多礼了,我听额娘说今天又犯了心悸气短的毛病,你给瞧瞧是怎么回事。”

    院判相当于太医院的副院长了,虽然仅仅是个六品的官职,因为常年和各种尊贵人物打交道,交游广阔也算是个人物。

    姚林芝取出锦垫子垫在敏妃腕下,伸出三根手指搭脉,过了一会子才开口说道:“脉相略有虚滑,不过还算镇稳,料无大碍,下官这就开个方子……”

    敏妃微微仰着头,笑眯眯的说道:“我说姚院判,你是不是又要拿行气的补药汤子给我喝了?不是我说你呀,每次都是那样的苦药汤子,药方我都能背诵下来了,可每次都不管什么大用。你就不能换个方子用药?”

    “臣用的这是十姊妹方,每个方子要用足一个月,如此往复几次,当可见奇效……”

    “你的这个什么十姊妹方是不是太长了?用完一个方子差不多要一年,再往复几次……我怕等不到你往复我就去见文太皇太后了呦……”

    “下官无能……”嘴里说着无能,脸上却一点都不在意。敏妃的病其实很难治愈,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治愈,幸亏有姚林芝这样的医术高手开的这些方子,要不然敏妃的病早就恶化了。

    敏妃也不否认这一点:“也不能说你无能,要是说你开的方子一点作用都没有,那还真是冤枉你了。可你的方子只养人不治病啊,我这病情在你的调理之下确实没有恶化,可也没有见好不是?有没有什么除根的法子呀?”

    “这个……”

    姚林芝还在那儿“这个那个”的琢磨措辞呢,十三阿哥胤祥就已经开口了:“既然姚院判的方子能维持住,那就先维持着也无妨。前几天姚院判也派了御医去瞧我的病来着,维持的也不错。不过真正给我治病的是一个叫宝珠的小姑娘,说起这个宝珠啊,还有个趣事呢,额娘要不要听听?”

    十三阿哥的话已经尽可能的照顾到了姚林芝的面子,不过这位太医院院判已经听出了十三阿哥话里的弦外之音:要找民间的郎中来给敏妃娘娘看病了。

    这怎么能行?

    要是请个民间的郎中……而且还是个小丫头来给敏妃瞧病的话,能不能治好先不去说,只要这个丫头一走进启祥宫的大门,太医院所有御医的面子就成了擦脚布了。

    敏妃娘娘的病连堂堂御医都治不了,不得不从民间请人来医治,这话好说不好听啊。

    院判姚林芝正要开口说什么,就听敏妃说道:“还有趣事?我最爱听民间那些有趣的稀罕事了,给我念叨念叨,到底是怎么个有趣的事情?”

    “要说这个宝珠吧,医术确实了得,我有些宿疾额娘也知道吧,偏僻这个宝珠是我一个手下的妹子,就推荐给我了……”

    “十三贝勒身份尊崇,不宜让这些乡野郎中医治……”

    十三阿哥胤祥看了看姚林芝,脸上的微笑更甚了:“姚院判你说的对,乡野的郎中就算有点三脚猫的医术又能高明到哪里去?太医院里这么多名医御医,哪个不比野郎中要强一百倍?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架不住古尔泰一天三趟往我那边跑,死了命的推荐那个叫宝珠的丫头。据古尔泰所言,那个宝珠简直就是神仙,连死人都能救活。我就随便在她那里取了点药,额娘您猜怎么样?那药哇还真灵,连御医都治不了我的病,自打吃了宝珠的药以后就好了一大半……”

    敏妃听到胤祥所说,立刻就来了兴趣:“古尔泰?你说的是不是那个科尔沁的古尔泰?”

    “对呀,额娘,就是他。”

    “这个古尔泰,算起来还是我娘家的一个晚辈呢。过几天就是进宫面亲的时候了,到时候我问问他那个宝珠的事情……”

    母子二人的对话姚林芝听的清清楚楚,脸色几度变化,却始终不发一言……

    “到了我这个年纪,能多晒晒日头也是好的,你们都退下吧,难得天气这么好……”

    天气确实是暖和起来了,但是这个季节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尤其是那些孩子们,脱了厚重的棉衣之后象野马一样四处乱跑,跑出一身汗来再受点风寒,极容易害病。

    多是伤风感冒之类的小毛病,偶尔有几个喉咙发炎咳嗽几声,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扛一扛也就过去了。

    以前的时候,对这种小病小灾大家都不怎么在意。可是如今不一样了,反正也和宝珠姑娘是老街坊,反正她治病也不要钱,有了这么好的郎中不用也是白不用。

    完全是出于这种“反正也不花钱,不用白不用”的心理,附近几条街的街坊都领着七大姑八大姨来宝珠这里看病。

    “没事,宝珠和我熟着呢,小时候我还抱过她哩。要钱?不可能,论起辈分她还叫我老姑妈呢,只要我领着你们去,肯定一个大钱都不用花……”

    “指定不能要钱,咱家和宝珠家的关系铁着呢,当年宝珠她娘还借过我家的高粱米,就是看我的面子她也不好意思伸手要钱不是?”

    附近的街坊们来瞧病,宝珠不收钱已经成了习惯,而“免费”最容易形成品牌效应。偏偏京城的百姓最爱讲面子,只要听说哪个亲戚的病了,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那种亲戚,也得领到宝珠这里来。因为只要是熟人领着去的,宝珠一律免费,这让人感觉太有面子了。

    “宝珠妹子,”隔壁的四哥带着一对明显是外地口音的母子就过来了:“这是我三大姑小叔子家的二侄女,她家的娃娃害了病,你给瞧瞧吧。”

    这个活像泥猴一样的小家伙流着清鼻涕,身板虽然瘦弱,精神头却很好,眼珠子溜溜乱转,一副十分好奇的样子,一看知道是伤风了。

    为了谨慎起见,宝珠还是给这个小泥猴量了下体温,确认真的没有什么病情之后:“行了,不要紧,回去捂着被子发身汗就好了,顶破天弄碗姜糖水喝了就好……”

    这种情况,确实没有必要吃药,不就是个伤风嘛,发身汗就好了,就是不发汗只要过几天自己也会痊愈。符郎中也无数次对宝珠说起过,他给的那些药并不是九转金丹,能不吃还是不吃最好。

    按照正常情况,孩子的病没有什么大碍是好事,做家长的应该高兴才是。可事情到了宝珠这里,很多正常情况就也显得有那么多“不正常”了。

    一听说不用吃药,四哥第一个就急了。

    不吃药?不吃药怎么行?大老远的亲戚来了,你要是不给点药显得我多没面子呀?四哥甚至恨不得让这个小泥猴得场病,然后宝珠再一次在众人面前施展神仙手段把孩子治好,只有这样才能显出自己的面子大,以后在亲戚当中提起来也有光彩。

    “妹子,你不能不给药啊,孩子大老远的来投奔我了,你不给点药算怎么回事?”

    宝珠完全可以理解好面子的四哥是什么心情,但这是看病啊,不能讲究面子。

    “孩子的病真没有必要吃药。”

    “有没有必要我不管,好歹你得给点药……”

    宝珠真被这个四哥弄点哭笑不得了,这是药哇,不是糖果,天底下哪有抢着吃药的?

    纯粹是为了照顾四哥的面子,宝珠从小瓷瓶里倒出一粒鱼肝油:“这个药拿去吃了吧,反正病情也不大,吃了可以健身……”

    黄澄澄的鱼肝油滴流圆,放在手心确实有种金丹的感觉,孩子的母亲小心的把鱼肝油收了,怯怯的看着宝珠,唯恐她说出“钱”这个字眼……

    漫说是四哥的亲戚,就是四六不认识的人拿一粒鱼肝油也不能要钱啊。还是为了四哥的面子,宝珠不得不说道:“四哥是我的老邻居了,他领着过来的都不要钱……”

    一句话就让四哥感觉特有面子,脸上都冒着红光呢。

    既然是百年不散的老隔壁,也就甭客气了,四哥抢过宝珠手里的小瓷瓶子,一口气倒出半瓶鱼肝油塞到这个亲戚手里:“你们家挺远的,来一回不容易,多拿点回家,反正也是强身健体的大补灵药,比人参都金贵,拿回去慢慢吃吧……”

    “慢着,等等……”

    宝珠这么一喊,无论是小泥猴的母亲还是四哥,都瞪大了眼珠子,唯恐她真的喊着要钱。

    孩子的母亲真的没带钱,拿了人家这么多“象人参”一样大补的灵药,要是人家要钱的话,就真的犯难喽。

    四哥脸色一红:“妹子,这可是我至亲的亲戚,你不能要……”

    “不是要钱,”宝珠拽过小泥猴:“我再看看,这孩子……这孩子,好像是有寄生虫啊……”

    翻着小泥猴的眼睑看了又看,又看了看舌苔,问了母亲几句,几乎可以确认孩子是应该驱虫了。

    这个年代生冷不忌,见到什么吃什么,尤其是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感染寄生虫几乎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宝珠取出四粒肠虫清:“孩子这么瘦,都是虫子闹的,这个药拿回去吃,一次两粒即可。过半月十天的,再服一次,好了,就这样吧。”

    不仅给了强身健体的灵药,连治病的药都是白拿的,压根就没有提起“钱”这个字眼,这让四哥的脸面顿时就涨到了天上去:“怎么样?我怎么说来着?宝珠妹子这样的神医也是就我领着来,要是不认识的……多少钱请都请不动……回去替我问三大姑的好……”

    以前宝珠经常被街坊们免费治病,让大家得了不少实惠,可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岌岌可危的重病呢?现在来看病的人大多是攀着关系来的,街坊的街坊,亲戚的亲戚,基本都是这种人。

    如果说以前的宝珠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那么现在更多是让大家觉着面子上有光。

    如此声名显赫的神医,只要是熟人领着去的都不要钱,太挣脸面了。

    打发了几个这样的病人,正闹闹哄哄的时候,一顶“四人抬”停在门口。

    身材矮胖的古尔泰急的好像火烧屁股一样,隔着大老远就亮开了嗓门:“神医,神医,万千大喜,万千大喜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嫁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嫁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