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寂月宫歌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

目录:寂月宫歌| 作者:琉璃夏陌| 类别:都市言情

    初升的太阳在风平浪静的海面投下粼粼艳色,大海上空海鸟啼鸣,无欲无求地自由翱翔。

    琼丘码头回港的船只次序井然,渔船、鱼虾和攒动的人群给这清冷的早晨带来些许人气。渔民们将网中的海产挑拣出来,分装在不同的木箱中,将这些冒死得来的收获交给倒卖的商贩,干裂的手里紧紧攥着为数不多的铜板,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和码头的喧嚣相比,琼丘其它巷子显得沉寂许多,尤其是东南佑安巷,除了琼王府门前没来得及熄灭的灯笼在风中摇曳,别说人了,连一件活动的东西都没有。

    琼王府是琼王赵勉和皇太妃姬无雁的府邸。

    大黎开国皇帝弘武帝在位时,为避免新帝登基,皇室子孙遭人利用引起骨肉相残,特颁圣训:逢新帝登基,未满十五岁的皇室子孙当赐其封地,其母尊为皇太妃,同去封地居住。

    弘武帝嫡次子赵宣德驾崩,传位于十六岁的庶子赵政。

    赵政登基后,除改元“宣泰”,尊生母华贵妃文姬为端贤皇太后外,还遵祖训封同父异母的弟弟赵勉为琼王,其母德妃为皇太妃,赐其封地琼丘。只是在这一系列封赏后还加了一条:永居此地,不封诏不得离岛。

    琼王府后院,绿荫蔽天的小叶榕下,一位穿着素色软缎长衫的清俊少年正持剑急舞,儒雅的微笑荡漾在他俊逸的脸上,身形起跃回转如流云乘风,自有一股与世无争的飘渺风度,但观其剑势却分外凌厉,招招透着杀气。

    这少年便是琼王赵勉,从东都到琼丘,一晃三年,如今的赵勉已成长为十七岁的翩翩少年。

    在太妃姬无雁居安思危思想的影响下,赵勉日日勤奋,习文练武不敢有丝毫倦怠。他深信母妃的话,他们早已是皇帝案板上的肉,只是不知何时被绞杀罢了。

    赵勉身形急转,长剑呼啸向天,暗绿色的叶子被激荡的剑气卷起,洋洋洒洒在他身周落下,形成一个浑圆的环。这套追云剑法已被他练得如火纯青,若是师父看见,一定会为他拍手叫好吧。赵勉双目低垂,收剑静立,他就是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而且他也有这份自信。

    气息渐匀,赵勉反手持剑至于臂后,提步往房里走去。

    这是一间书房,红木书架上摆放着历代史书和道德经典,同色的红木浮雕书案上倒扣着一本《孙子兵法》,案角还有一本《三十六计》,书页微卷着,似乎已经看过很多遍了。

    推开窗子,赵勉拉开衣领,迎着风站在窗边贪凉。

    侍女吟秋端着脸盆进来,见他鬓发湿湿地粘在脸侧,忙取来帕子递给他,埋怨道:“王爷,这早晚风硬,您一头汗,也不怕受了风。”

    赵勉擦过脸,将帕子还给吟秋。吟秋抬头,见赵勉也正抬眼看她,眼底含着着淡淡的微笑,俊逸的面容更见神采,突觉脸热心跳,赶忙低下头,红着脸把帕子丢进盆中,扭身出去。

    此刻,一艘官船正向琼丘缓缓驶来,猩红油亮的船漆和巨大的双帆突兀地出现在这热闹的码头,挤在一群破旧简陋的渔船中,显得那样的不合时宜。

    渔民爱船便如武士爱刀剑、文人爱笔墨一般,岸边的渔民很少见到如此豪华的官船,纷纷伸长脖子侧目凝望,嘴里啧啧有声,眼中满是惊羡。

    官船缓缓靠岸,船头负手挺立一位宦官服色的老者,逆着光看不清面容,但单凭气度,便能看出此人来头绝不简单。

    待船停稳,老者迈着方步踱下甲板,四下看着挽起袖筒,一副傲慢神色,对身边的小公公道:“去,禀报琼王府!就说东都特使求见琼王。”

    吟秋端着脸盆出去,片刻又拿着内衣和长衫进来,赵勉脱下汗湿了的外衫,正要换下内衣,贴身太监安庆火急火燎地从外面跑进来:“王爷,王爷,东都派来特使,这会儿已经下船了。”

    东都?赵勉心里一凛。

    两年多来,东都第一次派来使者。赵勉知道,赵政虽然表面对他不闻不问,但自他来到琼丘,赵政便在与琼丘隔海相望的雷州府加派了重兵,不用说,琼丘一定也布满了赵政的眼线。这样的琼丘他难道仍不放心?

    “王爷,来的是个公公,还带着个锦盒……”安庆喘着粗气禀报。

    锦盒?赵政怎会大老远送东西给他,别是有什么深意吧!

    “去回皇太妃,待特使到了,让他在前厅觐见。”

    “是!”安庆答应,快步去了。

    赵勉随手抓起吟秋拿来的石青软缎长衫披在身上,吟秋道:“还是把内衣换换吧。” 赵勉不耐烦地摇摇手,胡乱系着袍带,吟秋见他脸色不善,不敢再言语,默默帮他理好长衫,无声地退下。

    片刻,安庆探头进来:“王爷,已回了太妃,东都特使的车马已进了巷子了。”

    “知道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终归要来。赵勉整整衣襟,最后环视一遍房间,毅然走了出去。

    东都特使是一位老公公,叫冯全,赵勉在宫里时认识,只是不甚熟络。

    冯全见到赵勉,刚要施礼,赵勉忙道:“冯公公舟车劳顿,免礼,快请入座!”

    冯全也不客气,在下首坐下,还翘起了二郎腿。

    赵勉不以为意,在厅堂正中位置坐下,微笑道:“冯公公别来无恙?”

    冯全打着哈哈:“好说。皇上一直惦记着王爷母子,上月得了西川的贡品灼日酒,这不立刻就让奴才给您送来。”

    “那可要谢谢皇上了。” 门外传来爽朗的笑声,一位雍容妇人环钗锦裙,随声而至。

    赵勉笑着迎上前,托扶着妇人手肘:“母妃,皇兄记挂着咱们呢。”

    见姬无雁进来,冯全立刻凛神站起,躬身一礼。

    冯全之所以对姬无雁恭谨,全因洪德年间姬无雁曾救过他性命。

    当年洪德帝宠爱赵政之母华妃,那时冯全尚在上服局任杂役太监,专门负责为各上殿熨烫衣服,一日熨烫华妃上元节要穿的海棠秋月云锦剑袖,突见左肩处有个黄豆大小的破洞,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华妃虽表面和善,但对待奴才却出了名的严厉。上次有一位宫女因把汤水淋到她身上一滴,竟被她打了三十廷杖,后被送到暴室,没多久就折腾死了。这件衣服乃是为着上元节特意赶制的,如今要再做一件已来不及,虽然此处不是他损坏,但衣服在他手中,他绝对无法逃脱干系。

    正无所适从,赶巧昭仪姬无雁带着侍女进来,说是路过此处,顺便取走衣服。

    姬无雁素来平易近人,宫人对她颇有好感,冯全无奈之际,只得将此事告知姬无雁。

    谁想姬无雁二话没说,拿起针线竟织补起来。

    姬无雁的针线精巧,经她一补,打眼一看竟看不出破绽,冯全因此逃过一劫。

    冯全虽是势利小人,却还有些知恩图报的心肠,过得几年进了副总管,对姬无雁十分照顾,甚至经常帮助她制造侍寝的机会,姬无雁因此得了赵勉这唯一的儿子,得承妃位。

    从冯全的角度,他并不欠姬无雁什么,只是对她的为人颇为钦佩,所以见到她便忍不住敛神静气。

    姬无雁朗声笑着在侧位坐下,冯全赶紧从桌上的锦盒里拿出酒坛,双手呈上。

    姬无雁让吟秋接过酒坛,冯全陪笑道:“太妃,皇上吩咐奴才,让奴才一定亲手给您和王爷斟一杯酒,您看……”

    姬无雁侧头与赵勉对视,笑容僵在脸上,片刻方道:“好,有劳冯公公了。”

    冯全拿起桌上的空茶盏,转身想从吟秋手里接过酒坛,不想吟秋手松得快了,冯全一把没接住,酒坛竟然掉在地上。

    吟秋和冯全同时“啊”地一声惊呼。

    “大,大胆!!”冯全厉声喝道。

    吟秋吓得立刻跪在地上,呜咽着颤声道:“奴婢该死,奴婢笨手笨脚,请公公责罚。”

    “责罚?!你可知道,这是御赐的酒,你,你是死罪!”

    赵勉赶紧上前一步:“冯公公,乡下丫头,不懂得规矩,您看这……”

    冯全刚要说话,却听姬无雁叹了口气道:“吟秋,你打碎御酒,按律当治你个藐视天恩的罪。”言罢又转向冯全道:“只是冯公公,此事若让皇上知道,只怕你也脱不了干系,到时搞得大家麻烦不说,弄不好你还会因此赔上性命,你看……”

    吟秋已经哭得岔了气,只是不断哀求着:“太妃,王爷……”

    冯公公略作思量,突然腾地跪下,磕头道:“但凭太妃吩咐。”

    姬无雁对厅外唤道:“来人,牵狗。”

    片刻,安庆牵着条大黄狗进来,姬无雁道:“把地上的酒喂给它。”

    安庆捡起酒坛碎片,舀了些酒喂给黄狗。

    过得半个时辰,黄狗依然无事,姬无雁道:“冯全,哀家和王爷已经饮下佳酿,并叩谢皇上隆恩。”

    “奴才明白,奴才就这么禀报,只是……”说着,冯全用眼角瞄向与他同来的小太监。

    姬无雁满含深意地笑道:“琼丘水土不同中原,冯公公千万保重,莫要因水土不服,送了性命!”

    冯公公走后,姬无雁将赵勉拉进西厢,小心地关好门窗,正色道:“这次终于让你见识到你皇兄的手段!不是哀家杞人忧天,只要你在一天,便是赵政的眼中钉、肉中刺,咱孤儿寡母早晚会被他整治了。”

    “孩儿知道,他要借此试探我们对他是否有戒备,是否对他臣服。今天要不是吟秋……”赵勉心有余悸,还好吟秋将酒坛打碎,否则当时尴尬的局面,恐怕不会如此易于掌控。

    “这次咱们算挨过了,但下次呢?万一下次是真的毒酒……难道咱们只能坐以待毙?!”姬无雁忧郁的目光移到窗子上,仿佛可以透过窗子,看到很远的什么地方。

    “母妃可记得上次我说过的那个戏班女孩?”

    “你说长得像岳霜儿那个?”姬无雁的目光落在赵勉脸上。

    “对,师父常说只有攻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们必须积蓄力量,若能争取到岳慕山,便是争取到三十万大军,到时大事可成。”赵勉脸上一扫刚才的阴郁,激动得烁烁放着精光。

    姬无雁缓缓点头,思忖良久方道:“若想让她死心塌地,还需使些手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寂月宫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寂月宫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