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工业民国 秦国的五年计划

秦国的五年计划

目录:工业民国| 作者:月下熏衣草| 类别:历史军事

    随着银行和销售计划的成功,秦重阳的集团获得了充足的资金,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整个集团改组为南洋国际有限公司,并且宣布了对旧金山的开发计划。

    南洋集团的成功,也极大的刺激了纽约的华尔街,西部开发开始加速。

    1869年的三月份,jp摩根找到秦重阳,要求代销南洋集团发行的债券,对此,秦重阳是心知肚明,没有表示反对,因为他的背后站着的是欧美财团。

    这些人能量很大,为了利益甚至于不惜发动战争,这是秦重阳目前得罪不起的。

    德国首相俾斯麦就曾说过“毫无疑问,把美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实力较弱的联邦是内战爆发前早就由欧洲的金融强权定好了的”这养的话。

    在1836年—1857年的时间里国际银行势力除掉了哈里和森约翰.泰勒两位总统,此两人都死与砒霜。以及紧抽美国流通货币制造了1836和1857金融危机,但这一切还无法让他们满足,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美国加州发现了巨大的金矿:旧金山。

    看到美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金融越来越难以操控时,挑动内战,分裂美国就成了国际银行家的当务之急。

    “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轴心”的银行家们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幕后黑手。当林肯解放了黑奴,统一了南方以后,立即宣布南方在战争中所负的战争债务全部一笔勾销,同时发行绿必。在战争中一直为南方提供巨额金融支持的国际银行家们,损失惨重。国际金融家们立即明白过来,美国将要逃出他们的掌握,林肯的死期也不远了。为了报复林肯,更是为了颠覆林肯的货币新政,他们纠集了对林肯总统不满意的各种势力,严密策划了刺杀行动。事实证明,指派几个行刺的狂热分子实在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林肯被刺后,在国际金融势力的操纵下,国会宣布废除林肯的新币政策,冻结林肯新币的发行上限为不超过4亿美元。

    这是一个能够主导国家命运的银行家联盟,是秦重阳所得罪不起的。当秦重阳以中国的算盘和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带来的在普通民众中的声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雄厚的资金创建了覆盖全美大城市的零售业集团和提供小额存储的商业性质的面向普罗大众的储蓄银行,如同创造一个现金提取机,一个随时随地有足够现金的集团,意味着形成了自身循环不易被外界干扰,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新兴的财团崛起。

    他也料到,他的这套模式是其他财团短时间内难以复制的,但是让一个新兴的财团脱离在体制之外,是难以忍受的,要么毁灭,要么加入到其中。所以他明智地选择了退让,将超市和银行的股份拿出30%用于抵押债券的销售,作为投名状。虽然付出了一定的未来收益,但股份总算保全了。

    随着协议的达成,也意味着秦重阳成为体制内的人了,和jp摩根的谈话同时也轻松起来。

    如今三十二岁的jp摩根,有着自己传奇的经历。

    1837年4月17日,JP摩根生于美国一个银行家家庭,1862年,在父亲的资助下摩根在曼哈顿岛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一幢小楼里创立了摩根商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了一个席位,开始了他的金融生涯。

    在1863年,摩根做了一件轰动美国金融界的大事。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为了支付庞大的战争开支,美国国会通过了《法定货币法案》,规定名为“绿背美钞”的纸币可以作为货币流通,这是由美国政府发行的第一种现代指定纸币。绿背美钞与黄金之间并无法定关系,两种货币的兑换也没有固定价格。然而黄金总是比纸币值钱,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贵重金属,而且是外贸的媒介。而纸币则没有内在价值,政府需要就可以印制。因此,黄金与绿背美钞之间的汇率对于政治事件高度敏感。如果联邦军队战绩不佳,投资者则抢购黄金,致使金价上扬。如果联邦军队捷报频传,金价就会下跌。

    于是1863年夏,摩根与好友爱德华·凯彻姆用联合账户不声不响地大量收购黄金。到10月初,他们已经积累了价值200万美元的黄金。10月中旬,他们将其中115万美元的黄金运到了英国,造成纽约市场黄金临时短缺,金价陡升,他们趁机将余下的黄金全部卖出,净赚了13.2407万美元。

    摩根很有才华,出生于银行家庭的对金融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且个人气质很强,总能轻易的说服别人。

    在聊天中,他告诉秦重阳说:金融业从来就是最赚钱的行业。还举了个例子,如今的费城的比德尔家族,在没有正式的银行前,仅仅提供私人的放贷业务,就发展成了费城的一大豪门。如果当时他要是有了一家银行,这赚钱的速度自然要加快很多。

    他还向秦重阳兜售为南洋集团量身打造的一个业务。

    这业务做起来也很简单,只是需要充足的人脉,将那些没有银行作为依靠的公司和富翁们的钱存入银行,就能够给他们在贷款等方面优惠的政策,富翁们发工资给工人时,工人可以领取现金或者票据,而领取票据的工人在自己银行旗下各家超市消费时享受优惠,通过超市又可以再把钱存在自己银行,这样就可以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而这个循环一旦形成,其他人想要插手这些公司也就很困难了。

    摩根的提议让秦重阳眼前一亮,立即拍手同意与摩根联合成立了一家投资银行——南洋-摩根公司,占有公司32%的股份,将会负责开发这一业务。

    于是,后来顶顶大名的摩根银行就在1869年成立,比原本历史提前了两年,合伙人也换成了南洋财团。

    就在这一年,秦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提前完成。

    秦国新兴的工业从一开始就是资本密集型的,而不是劳力密集型。菲律宾群岛和婆罗洲都缺乏劳动力,技术劳力也十分缺乏。但是自然资源丰富,再加上南洋华人勤劳,所以都很富裕。而且早先富裕起来的南洋华人注重教育,国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高,虽然受儒家文化影响,但因为处在东西方文化交汇处,再加上自身惨痛的历史,非常热心于西方文明的研究,涌现出许多发明创造和可以制造机器设备。

    同时由于人口密度低,土地廉价,可以开发的区域广大,在建国后拥有经济实力的各大家族热衷投资,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力更加供不应求,客观上促进了清国移民的到来。而劳动力的短缺和相对昂贵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工艺技术的改革,以便用更多的机器来代替人力。

    与短缺的人力相比,主要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和森林,则正好相反。水利是纺织厂的动力,木柴和易于开采的露天煤矿是汽船、火车头和一些工厂的蒸汽机的燃料。森林也为机械、船只、铁路枕木和汽车及其它许多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建筑材料。就像土地廉价而形成的雄厚资本刺激资本密集型农业那样,丰富的原材料和动力刺激了资本密集型工业。

    同时,秦国十分注重企业管理与创新,由政府机构牵头有各个家族智囊以及社会贤达在政府提出的企业体制进行讨论,如质量全面管理、事业部等机制。同时也在自己特定的文化内,结合结合民族文化特征、传统经营管理优点和现代生产发展要求,同时兼收欧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合理内核,进行了创新,形成具有秦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诸如现场改革、岗位轮换、全面质量管理和及时生产等组织创新。这种组织创新在制造业中效率非常明显,在企业生产中保持连续、稳定、高速和适度的流量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因而生产现场诸环节的紧密协调极为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要求工人和管理人员尽量具备整个系统的知识,从而形成了“岗位轮换制”,以降低信息在不同层次传递的高昂成本。对于产品质量则是通过质量管理小组这种吸纳了不同环节生产和技术人员的横向组织来保证。在制造业中,还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看板式生产计划体制,这种体制常常被称作是及时生产系统。这是一种以分工和横向协调为核心的组织模式,能够将企业的生产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于秦国的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实行政府提出的福利制度和政策,最后按照中国五千年来的商业传统,形成了股东给予职工终身雇佣、职工以努力工作回馈股东的“隐含福利”。所以员工看上去工资很低,实际上很多的生活成本都被企业承包了,企业垮了,员工也会失业,福利也就不复存在。实际上就是将员工利益与企业结合在一起,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同时公司内部鼓励创新,专门设立基金主动为员工的发明提供便利,并帮助他们申请专利,员工也会与公司共享自己的发明。

    由于人力资源的缺乏,公司要发展,就不得不组织清国国内的华人移民秦国,但这些人教育和文化水平低,并且培养一个熟练的技工,精通全部工艺需要相当的时间,需要几年时间。这种种问题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

    但这些难题,不久又被政府给化解了。

    由政府出面组织各个公司的专家,设立顾问处,把整个生产流程,分成了几十个工序,把现有精通各项工艺的几十位技工排了队,每人专门负责一两项工艺,每项工艺配备十几名新手,专门培训,只精通这一项工艺,各个工艺分段验收,组装时也分段进行,成品例行检验、抽检比例都做了说明。

    仔细盘算了生产计划,各个公司发现只需招收不算太笨的新手加以培训,就可以完成生产计划。而且,不用担心技术流失。当然,比起熟练技工来说,价钱也很低了,一个熟练技工的薪金,可以雇上几十个新手,要是学徒就更多了。

    采用了流水线生产,产量和加工精度在极短时间内就提高二十几倍。原本培养一个熟练的技工,精通全部工艺需要相当的时间,需要几年,现在培养一批只精通几项生产工艺的熟练工,只需要几周,或者更短,也就是说,支付学徒的薪金就可生产出与熟练技工一样合格的产品,而产量还要更高。

    几百学徒招进来了,分到了各个技工手下。一个月后学徒开始考核,正式顶班就拿全部学徒工资了,那他的师傅也就开始拿津贴。从这天起,公司就没断了人,师傅徒弟几乎都住在公司里。

    企业还实行工序定量,个人计件制,在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越快奖金就越多。加班加点那是正常的,谁不愿意多做点、多挣点。

    随着本土工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越来越多,原来的人才不够用了。还好自从爪哇招聘到的一批数百位工匠和学生到兰国后,各种熟练工匠有志学生中都不乏慷慨悲歌之士,从南洋各地开始往秦国聚集。学校不缺师资力量,已经一扩再扩,一年工夫,又扩建了两倍的教室。

    政府更是乘机推广教育,宣布实行义务教育,所有入籍秦国国籍的平民,六岁即可免费入学,免费学制九年,补助学制六年。就是说小学中学免费,高中大学有补助。

    免费教育设立诗书等中国治世经典西方科学数、物、化,还有陶冶情操的礼乐,中学增加‘御’也就是驾车、驾船,‘射’就是火器使用和箭术,再有就是传统武学枪术、刀术、棍术和白手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同时,各厂矿设立代职进修的专业学院,开设造船、航海、机械加工、冶金、采矿、建筑、军事、农学、林学、渔业、纺织等专业。

    也就是说,十年以后,小学、中学和进修学院的学生就可以颇具能力,成为中坚力量。

    除了在工业和教育上,政府对科技创新也十分鼓励,为此专门创立了基金会,奖励社会上的发明创造。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民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民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