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淡扫娥眉 正文 缘起

正文 缘起

目录:淡扫娥眉| 作者:郁之| 类别:都市言情

    说起最先接触到的女尊文,当属“镜花缘”,年岁稍长,又有幸拜读了“穿貂皮的维纳斯”(脸皮真是厚,连这个都举出来了)。前者属正统文学的调侃之作,后者属虐恋作品,其内容与女权主义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考虑到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具体是什么内容,有什么联系,在“大庭广众”的场合下,只好不说。如果有没读过这本书却很感兴趣的好奇者,建议淘几本工具书看,毕竟小说的中文版相当相当难找。在这里,有关“未成年人慎入”之类掩耳盗铃的话也不必提了。

    网络文学兴起几年之后,所谓女尊文逐渐兴盛起来,很多佳作令人眼前一亮。

    细细分析起来,一大部分女尊文的创作参考了“镜花缘”的做法,即直接置换男女地位。不能否认,这是一条捷径,比较盛行的作品,如四时花开等皆为此类之珠玉,故事兼具娱乐性与思想性(以下省略若干字,具体可参见对“镜花缘”的标准官方评价)。但也必须承认,这样一种设定形式不够严肃,对女权主义的讨论也很容易滑向极端。

    “貂皮”一类的作品,思想性更强,但毫无疑问创作相当困难,非鬼才不能成,目前还没能从网上发现佳作。

    “女权主义”本身是一个体系比较繁杂的概念,流派众多,甚至女人自己也难以形成统一的观点。别担心,以下不会有一万字讨论“女权主义”。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咱们坚决不能在这儿干。

    不过,必须强调,女尊文的创作离不开“女权主义”的思想。可以这样说,没有摆清“女尊”与“女权”的关系,作品就只能是个“玩物”,真正的女尊作品必须是某种“女权主义”思潮的现实反映。我个人认为,这也正是女尊作品的出路所在。

    上面也提到,“激进女权主义”女尊文有大把佳作。我本人文学修养有限,为免东施效颦,只好忍痛不走这条终南捷径。就用“淡扫蛾眉”这部小说展示女尊世界的一种可能吧。

    希望大家喜欢。

    附:一些女权主义流派(比较枯燥,可不看)

    一、传统女权主义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有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起源于17、18世纪的欧洲。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个人主义、 自由平等为核心的启蒙思想崛起,女权运动开始在欧美等国家蓬勃兴起。针对当时社会剥夺女性参与社会生产、跻身公共空间的权利的现实,一批女权运动活动家和理论家提出了女性参政权、 受教育权及就业权等基本人权问题,激起了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响。

    第二次高峰时起源于20世纪 60、70年代的美国,规模涉及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1966年全美妇女组织在美国成立,之后成为西方最大的妇女组织。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之后,各国纷纷成立了各种维护妇女权益的政府机构。第二次女权运动高峰在很多方面大大拓展并深化了第一次女权运动浪潮。比如:在确认两性之间关系不平等现实的前提下,关于性别歧视的起源、性质产生了不同的理论与研究角度。女性应该否认性别差异的存在、求同于男性生活方式,还是确认基于生理差异的独特性别气质,以谋求解放之路等。

    这两次女权运动高峰诞生了西方传统的女权主义。西方传统的女权主义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自由主义女权、激进主义女权、马克思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女权、现象学女性主义等。

    1、自由主义女权诞生于16世纪的英国和法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沃斯尔通•克拉夫特、约翰• 斯图亚特•米勒和贝蒂•弗里丹等。该理论提出女性应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当享有作为人的一切法律和政治权利,都可以自由选择生活的角色。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生育和抚养儿童的任务阻碍女性与男性的公平竞争,所以女性应该拥有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利,并使男性与女性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其主张把平等权利诉诸于法律,废除性别歧视的法律,制定反歧视法律等。

    2、激进主义女权认为性别压迫是其他社会压迫的核心和基础,因此主张 “男人在上征服女性是历史上最基本的压迫形式,因此妇女解放需要进行生物学革命”。同时,其认为性别压迫的主要根源是父权制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所以粉碎父权制也是妇女解放的关键。

    3马克思主义女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欧洲和北美。它认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是伴随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对妇女的压迫不只是父权制,也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产物。女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使女性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这个上过政治课的都眼熟吧?□裸拷贝工人阶级的分析,怪不得叫马克思主义女权)。资本主义制度利润最大化目的需要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可是又需要女性在家庭中担当起再生产劳动力的角色,这导致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从属地位。男性为了维护他们的家庭特权而利用资本主义制度,以加强对女性各种权利的限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二者相得益彰。

    4、社会主义女权强调,认识妇女压迫必须考察在生育和生产中的性别分工,除了改变经济基础之外,还必须借助特有的文化活动来发展女性主义意识。

    5、现象学女权主义借鉴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认为女性经验与男性不同,她们是以自己的意向性原则把握这个世界,,同时也是以自己身体上独特的体验把握世界,女性完全是可能根据这种认识和把握形成女权主义意识。

    二、新女权主义

    20世纪 80年代以后,女权主义逐渐和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法相互渗透,催生了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发展的第三次高峰,新女权主义应运而生。除此之外,还出现了生态女权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与赛伯女权主义等流派。

    1、女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互渗透,催生了后现代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一切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宏大理论体系都过于概括,都是以男性为标准的,完全忽视了女性的存在。那些对性别、种族、阶级所作的宏观的分析都是无效的,只有那些赋予女性以价值的多元的、微观的、边缘的理论才是有效的。其还主张把妇女最根本的解放看成是思想的解放,反对把女性主义理论变成僵化的教条。借用福柯的论述,认为话语权力,要使女性摆脱男性的统治就要发明女性的话语,以女性自己的声音来讲话。

    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人们总是强调女性的生育能力及其对女性特质形成的影响是不对的。不认为女性就必须具有抚养性,就应当受保护。认为强化生理区别只是为了把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后现代女权主义主张在争取妇女解放的过程中不再把男性都看作压迫女性的敌人,而是关注男性与女性的相互依存关系,注重男性与女性之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提出以一种新的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男女平等观取代传统抽象的男女平等观,把男女关系从男性统治模式转变为伙伴关系模式。

    2、女权主义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做了批判性运用,催生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该理论主张通过男女共同养育子女来改变或结束恋母情结,同时不再把权威、自主看成男性代表的价值,不再把爱和依恋看成女性的价值,而把所有的价值都看成是人类的价值。只有这样,妇女才能获得解放。

    3、生态女权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其认为女性和自然界在创造生命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女性孕育生命、哺育后代的性别角色使她们与养育万物的大自然有特殊的亲近关系。男权统治者在压迫“自然化的女人”的同时,也在压迫“女人化的自然界”。所以对女性的蔑视是文明与自然对立的根源,解救了女性,也就解救了自然。生态危机的实质是女性原则的毁灭,女性被边缘化、被贬低、被取代,以至最终被否定。(这一派看着好神棍)

    4、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很长的时间里,第三世界的女性都是理论话语中的盲区和误区。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父权制和殖民主义的话语使第三世界女性受到双重的压迫。它坚持差异性的原则,还把种族和性别两种视角结合起来,提出了第三世界女性作为一个群体的特殊性问题,并对建立一种适合第三世界女性问题的理论范式和阐释策略作了积极的探讨。

    5、赛伯女性主义对数字化的信息革命和人工智能都持积极的态度,并认为不论哪种女权主义都在被技术的进步改变着,甚至可以说技术正在彻底地建构世界。但是女人由于缺少教育和技能训练没有学会并参与到对这些技术的控制之中。因此,女权主义者现在必须学会破解的是被称之为“赛伯”的主体存在。(赛伯既是动物又是机器,既是虚构的又是社会实存。它打破了传统人文主义藩篱:人与动物、人与机器、有形的和无形的。它是“父权制、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生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淡扫娥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淡扫娥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