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明残云 第一百七十七章 扶持军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扶持军工

目录:大明残云| 作者:艰难蹦极| 类别:历史军事

    这一夜,段鹏与刀岩二人反复的商议了将面临的许多之事,直到第一道鸡鸣,方才睡去,可翌日一早,段鹏还在睡梦中即被王新社唤醒。

    “少爷,镖局外面围了很多的人,车马都有,您要不要去看看?”

    “都是些什么人?”段鹏有些不悦,他这个人是个有条理的人,一般不喜欢被人打搅的。

    “好像是随贾方成一道来的,这群人一到镖局门口,我就差人去查看了。”王新社道。

    “嗯,等会我去看看。”

    就这样,段鹏经过简单的洗漱后,与王新社等亲兵们一道,来到了镖局门口。

    “鹏哥!”

    “大人!”

    “大人!”

    贾方成与众盐商齐声喊道。

    “哦,是你们,怎么,有事?”段鹏问道。

    “不是,不是,鹏哥,这些人听闻你今日要回陇川,都想跟着去,我拦都拦不住。”贾方成歉意的说道。

    “都去?”段鹏有些疑惑。

    “是的,段大人,听说您要回陇川,我等想跟着大人您去看看,找点什么生计的。”一位盐商说道。

    “你们怎么知道我要去陇川?”段鹏陡然的问道,他回陇川一事,知道的人并不多。

    “鹏哥,是这样的,我姐昨天收拢盐巴时,不小心说漏了嘴,说您要去陇川,这不,这些人围着我家一早上,一直等我出来,就都跟来了。”贾方成这么说道。

    段鹏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但既然是玉夫人说出去的,那就算了。不过,他还是想了想,这些盐商去陇川,也没什么大碍吧?也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段鹏不清楚的是,就在他去过紫竹苑后,玉夫人马上去了趟自己的娘家,把段鹏的情况向家里人细说了一遍,并要求迅速另想办法装运盐巴去陇川,此时的贾家马帮,乃至与他们贾家交好的马帮,都被唤去转运弹药粮草去了。

    当天夜里,闻讯赶来的众盐商,与贾家人一道商定出了次日的谋划,希望能全程跟随段鹏等人,以寻得更多的商机。

    安顿众盐商歇息后,紧接着,段鹏安排王新社去程府接了雅婧,大队人马这才浩浩荡荡直奔陇川。

    五日后方才抵达,这些盐商很会来事,一路上从未来打搅段鹏,即使到了陇川,也是与段鹏等人分开,独自在陇川城里租了个地方,专心等待着时机。

    随后的几天,段鹏与刀岩二人,更是赶去了陇把,召开了一个关隘将士的大会,把云南都司的任命,隆重的颁给了各属下,而刀岩更是勉励大家能能多做贡献,这一路,又花去了两天的时间,这才又返回了陇川。

    接下来的时间,段鹏开始了战事的提前准备,打仗不同于寻常,除了要全面谋划,将士们奋勇杀敌外,更需要有个强大的“后院”来支撑的,因此,“炮仗坊”和“农具铺”的进展问题,就是他格外关注的方向了。

    至于打陇川时抓获的两千多名俘虏,全部由方文,秦武率陇川的土兵,先押解至腾冲卫,再转由锦衣卫的肖承贤大人领去了曲靖府的陆凉卫。

    陆凉卫指挥使司隶属云南都司,分属于临元守巡曲靖兵备三道管理,是防守曲靖、瀓江、广西三府的卫所的一部分,下辖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屯军主要来自合肥、全椒、灵壁、宿迁、卢州等地,麾下军士骁勇善战,曾在嘉靖六年调征寻甸、武定、杨林各处,克麻喇头甸大寨,破鲁那山等寨;嘉靖七年调征寻甸、武定,又征撒马厄山,又攻破角摆山、阿亀山等处;嘉靖八年调征寻甸、安凤二叛,出哨攻克石灰窑等寨;嘉靖九年征临安、阿迷,领军直抵王弄山,攻克阿马等寨。

    其卫指挥使刘昂刘大人,素与锦衣卫云南处的杨镇宇交好。当杨镇宇提出交换人马时,他马上答应了,对于陆凉卫来说,自嘉靖七年后,几乎未再参与战事了。故此,人口数有了极大增长,加之陇巴守备方面还有高额饷银发放,符合要求,报名加入的人非常之多。

    这批新加入的汉军,全部被安置在铁壁关,交由铁壁关千总陈超负责整训。

    。。。。。。。。。。。。。。。。。。。。。

    可随后发生的事,让段鹏也有些不可思议。

    一位随段鹏等人从腾冲卫城而来,有“心思”的中年盐商,几乎每天都“蹲侯”在段鹏所住的王府门前,连续长达近十天之久,而王新社等人,也数次向段鹏提醒了此人。终于在这天,段鹏差人把他唤进了府内,想看看他到底有什么事情。

    王定义府上,段鹏所住的小院会客室里,段鹏正端坐在椅子上。

    这位中年盐商一进来,即跪倒行礼,口称:“段大人!”

    “嗯,起来吧,说说怎么回事。”段鹏面无表情的说道,他是个诚信之人,对这些个盐商,也并未有太多好感的,像贾方成那般,大限来时飞奔离去的人,一直抱有另一种想法的。

    “是,大人!”这位盐商起身坐在了一边,开始说道:“段大人,小人唤作汪庆仁,安徽歙县人。”

    “歙县?”段鹏有些惊奇,他知道这个在后世名闻遐迩的地方,徽商云集之地。

    “是的,段大人,实不相瞒,小人是吴养春的舅子。”汪庆仁如实地说道。

    “吴养春?”段鹏一愣,他曾在“徽商”里看过一些资料的。明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一手制造的”黄山大狱”冤案,将徽商吴养春一家害得“资尽命亦尽,人亡家愈破”。吴养春一门世居歙县丰南村,一个著名的徽商故里,曾涌现出了大批的徽商。吴养春一家,既是闻名乡闾的书香门第,刻书、藏书不计其数,又是万历、泰昌、天启年间称雄两淮的大贾,“盐、典、钱庄、珠宝、丝绸、木材”无所不备,家资累万。明万历年间,倭寇入侵朝鲜,其祖父吴守礼捐银三十万两助饷,万历皇帝特赐“徵任郎光禄寺署正”;赐其父吴时俸,“文华殿中书舍人”。

    “是的,段大人,魏忠贤使人诬陷吴养春下狱期间,我姐曾四处托人说情,不惜钱财,但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她被迫投环自尽,两个外甥女也相缢而死。小人怕受牵连,辗转来到偏远的腾冲卫避祸的。”汪庆仁简单的叙述道。

    “嗯。”徽商富甲天下,段鹏还是知晓的,但他不明白这个汪庆仁到底要干什么,于是,道:“直接告诉我,你想做什么。”

    “段大人,小人想买下您的“炮仗坊”,专门替您**。”汪庆仁似乎早有准备,他很平静的说道。

    ““炮仗坊”?你想一个人来经营?难道你就不怕重蹈吴养春的覆辙?”段鹏在说这话时,开始有了些打算。

    “段大人,如实地说,小人的确怕过,朝廷之事反复太多,鲜有能长久的。不过,大人请看。”汪庆仁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跪着呈递给了段鹏。

    段鹏接过一看,上面记载了他入腾冲卫以来,这些日子里的点点细碎之事,连百姓的传言,都写的很清楚。

    “大胆!你妖言惑众朝廷之事!搜集本官这些东西有何用意!”段鹏佯作怒骂道,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这些个内容,只要有心,遍地都是,谈不上什么刻意之举的。

    “段大人!”汪庆仁并未感到惊恐,他依然还是跪在地上说道:“大人,小人说的都是事实,之所以把这些内容整理成册,并仔细研判过,小人以为,大人是个言出必行之人,而且,您与朝廷里的官员有很大的不同。小人是个历经过生死轮回之人,能明辨清楚,更不畏死。所以,小人这才向大人斗胆建议,希望您能把“炮仗坊”交小人来经营。”

    汪庆仁的这番话,却让段鹏陷入了沉思。

    自宋代以来,王朝更替,朝纲作乱,可有过什么“作坊”真正存活了下来?没有!即使像吴养春这般,辛勤劳作,并捐资朝廷之人,最后也遭人垂涎,肆意迫害而致家破人亡,这种制度又何尝能让他们安心去做大做强呢?看看“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他们除了购置土地,修建楼阁,还敢有怎样的作为呢?诚然,无论是“徽商”也好,还是后来的“晋商”,多数都是依附于“威权”方才得到的财富,但他们得到了这般财富,又岂不是生活在一种惴惴不安的环境里?多少年来,我们可有一家“作坊”存活过三百年?没有!!!连一百年的都没有!即使有,也早已是物是人非,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罢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残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残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