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金三角往事之丛林岁月 第十章 一路风情

第十章 一路风情

目录:金三角往事之丛林岁月| 作者:梁墟| 类别:历史军事

    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天一夜,三个人真的是太累了,不知什么时候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再睁开眼睛时天已经亮了,赶马人都在收拾驮子,饭也做好了。

    简单吃了早饭,整个马帮整装待发,马队像一条长蛇一样缓缓蠕动起来,沿着山路蜿蜒在深山中,三个人带着随身的东西,就这么跟着马帮上路了。

    百十匹骡马驮着货物逶迤而行,马铃叮当,悠扬悦耳。最前边的是匹开路的头马,脖子上挂着一面小镜子,据说是照妖镜,可以辟邪。

    马帮队伍庞大,首尾延绵数里,在曲折的山道上,必须前后呼应,所以马队的前后都有马脚子拿着铜锣,不断“锵锵”的敲响,马锅头则根据锣的点子,掌握行进的状况。马帮的骡马成年累月听这样的锣声,认得信号,失散的骡马也是靠铜锣招呼寻找。

    几百年来,一代代马帮的脚步从没停下过,在金三角的丛林里踩出了一条条裸露着红土的羊肠小道。但道路上地势依旧险峻沟壑纵横、谷深流急,高山峡谷间常有所谓的“单边路”。这种路一边是悬崖峭壁直插云天,另一边则刀劈斧削般濒临深谷大江,刚刚够落下一只脚,人马稍有不慎就会跌下下去,连尸首都拣不回来。到了这种最危险的地方,马帮就要停下来,把骡马身上的货卸下,由人背着货过去,防止骡马失蹄连货一起跌下山去。肖毅他们跟着马帮,真正领会了其中的艰辛。

    因为有林静竹一个姑娘家,他们三个被安排在整个马队的最后,这样跟大队人马隔开距离,少生事端。山路崎岖起伏,肖毅和林静竹跟着骡马步行,而王过江走不了路,只有趴在一匹给他腾出来的骡子的背上,被颠的七荤八素,浑身都快散了架,抱怨道:“驴日的臭骡子,颠的我肾疼。怪不得长征的时候,首长们都把马让给伤病员,走这种路骑马,整个儿是活受罪。”

    肖毅却说道:“行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人家骡子本来就是驴日出来的,你就省点力气少骂两句吧。”

    那中年汉子陪着他们一起走在后边,这时冲两个人摆了摆手,竖起手指放在唇边,神情严峻,意思是让他们别讲话。两人一看周围的确没有一个人说话,就住了嘴没再吭声。

    休息时问起来,才知道原来马帮赶路的时候是不许说话的,说是菩萨不保佑舌头长的人。两人听了心底一寒,心想扫除封建迷信的确十分必要,不然按这种说法,像他们这样贫的没边的人,还不早被菩萨劈死十七八次了。

    就这样跟着马帮走了一天,肖毅就慢慢看出了些门道。这个马帮其实是由两股人组成的。一大半是马脚子,由马锅头领着,负责照看马匹、赶马卸货、做饭生火;而另有一些人,则是归那个络腮胡子管,每天只是挎着枪走在队伍中间,警戒四周,前后逡巡,并不怎么搭理马匹货物的事。而那中年汉子和那晚的年轻人,也都是属于挎枪的。马帮中另有几匹骡马身上驮的都是武器弹药,一次驮布没有盖严,露出了两挺机枪,被肖毅不小心看到。

    后来那中年汉子告诉他,金三角世道乱,到处都是土匪,抢劫商旅、杀人越货,马帮行走在山间的弄不好就会丢货死人,所以常要重金请护商队押镖,保一路太平。而马帮里拿枪的,大部分是护商队的枪手,并不算是马帮的人。

    肖毅一听,心说原来如此,怪不得昨天晚上他说马帮要仰仗他们吃饭,马锅头管不了。原来是革命分工各有不同,根本就不是一个系统的。

    就像马帮里赶马人都叫做马脚子一样,护商队里的挎枪的都被称为枪手。枪手就相当于雇佣兵,这队枪手管事的就是那个络腮胡子,姓钱,而那讲云南话的中年汉子,姓段,也是护商队说话算数的的人物。两个人都是汉人,或者说是中国人。

    而那天晚上和他们在一起的少数民族小伙子,叫作岩罕,是摆夷人。摆夷就是缅甸的掸族,马帮和护商队里最多的就数汉人和掸人。掸族和中国的傣族、泰国的泰族十分相似,属于同源异枝的民族。而那个年轻人嘴里的“波龙”,其实就是摆夷话里大伯的意思。

    姓钱的络腮胡子为人比较沉默少语,平时除了发号施令外不怎么爱开腔,身上带着一个白铜酒壶,休息的时候也不怎么说话,只是喝酒,给人感觉有点冷冰冰的。而那姓段的中年汉子则很健谈,常和肖毅他们仨坐在一起闲聊。因为他总是一口云南腔,所以他们三个就按着云南话叫他段大爹,就是段伯伯的意思。

    又是一天晚上扎营之后,马脚子在石头上支起锅,拾来树枝生火煮饭。马帮的规矩,一天只吃两顿饭,早晨起床时一顿,晚上扎营时一顿,中间一大白天就一直饿着,谁都不准吃东西。

    马帮的用的炊具十分特别,叫做锣锅,用红铜锻打而成,像一只没了脚的圆鼎,肚大、口小、容量大、受热面积大。而锣锅的锅盖类似一平底锅,底部略带弧形,既是锅盖,又能翻转过来当炒菜锅用。

    因为锣锅对马帮来说关系重大,所以马帮的头领才被称为“锅头”。常年在外打野,马锅头练就一手焖锣锅饭的绝技,从歇驮子开烧到饭熟,半个多钟头就可以完成。饭熟打开锅盖,整锅米饭都包上了一层金黄的外皮,香味扑鼻,叫做“黄鳝皮”锅巴。

    他们三个和段大爹、络腮胡子、岩罕、马锅头几个人围在一堆火边吃晚饭。金三角吃饭不用筷子,都是汤水米饭混在一起,直接用手抓着吃。肖毅和王过江从来从来没这么吃过饭,技术不过关,一把一把往嘴里抓,饭粒沾了一脸,汤水滴滴沥沥撒了一身,却吃不到嘴里多少,吃相狼狈,又是被人一阵笑话。

    肖毅看着米饭却吃不到肚子里,不禁丧气的说道:“奶奶的,这吃法也太原始了,我怎么觉得咱这样跟动物园的猴子似的。”

    王过江蹲在锅边,胡乱的往嘴里塞着饭说道:“我看猴子都比你文明。哎,你刚洗手了没有啊?这本来是白米饭都被你抓成黑稀泥了。驴日的,你这哪是吃饭,根本就是猪刨粪。”

    肖毅立马反唇相讥:“什么是我抓的,就没你的责任吗?看看你指甲那么长,一只手整个儿就是一大粪叉……”

    段大爹听不下去了,操着云南腔赶紧打断道:“两个小娃娃还都是读书的学生,说个话咋个就这么漕乃(恶心),还让不让人干饭(吃饭)了,都给我打住。”

    林静竹在一边看着好笑,终于忍不住说道:“吃抓饭,只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就行了,像这样。”说着伸出纤纤素手,捏起一团饭放进嘴里,算是给他们做了个示范。

    林静竹抓饭吃动作标准漂亮,两个人自觉相形见绌,又疑惑问道:“不对啊,昆明人也吃抓饭么,怎么我去昆明也是用的筷子啊?”

    这时段大爹听到三个人对话,突然插口道:“女娃娃是昆明来的?”

    林静竹点头轻轻一笑,没有做声。

    “你官话说得好啊,听不出一点云南味道。”段大爹不禁感慨说道,“昆明,好地方啊,我二十年前待过,可如今再也去不得啦。”

    肖毅不失时机的问道:“那您当初干吗来缅甸?又为什么回不去了呢?”既然怀疑他们是国民党残军,就不妨趁这个机会旁敲侧击套套瓷。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金三角往事之丛林岁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金三角往事之丛林岁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