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水注八方 正文 二十二、九品中正

正文 二十二、九品中正

目录:水注八方| 作者:丁子| 类别:历史军事

    二十二、九品中正

    “咸宁三年(277),平虏护军文?率凉州、秦州、雍州诸军,将秃发树机能重重围困,秃发树机能走投无路,最终归降。文?诸将,可谓居功至伟。”刘毅说道,“咸宁三年那场大战,孟世兄也在吧。”

    “当时我在文?座前,做的是偏将,手下管着数千号兄弟。文?小名叫文鸯,私下里让我们叫他鸯哥。”孟观显出一丝兴奋,“秃发树机能的军队是部族杂凑的,虽然悍勇,但毫不章法可言,其实是不难剿灭的。全因为当政者不力,才使其部属越剿越多,最终形成大乱。文鸯到任后,训练士卒,整合凉州、秦州、雍州等地的军队,疏通粮道,上下同心,最终使咸宁三年的那场大战,得以完胜。

    “秃发树机能是羌人,他的军队按部族进行划分,共有二十个部族,部落的首领称为弹勃。秃发归降后,这二十部的弹勃俱面缚军门,请求朝廷恕罪,各弹勃都派出自己的至亲作为质子,也送到军门。随后,安定、北地、金城等跟随秃发作乱的诸胡以及北虏又望风而降。

    “那次大战,真是酣畅淋漓。可惜,当时没有杀了秃发树机能,轻松接受了他们的投降,致使咸宁四年,秃发再叛,虽然秃发军威已经不如以前,但军中已经没有文鸯,我也是那年,开始游荡在洛阳城。

    “这是为什么?”应云问道,咸宁三年的时候,应云还小,从来没有听过有这场大战,等他知道西北战事的时候,满耳朵听到的,已经变成了马隆。

    “上面的事情,我不大清楚。我只知道,文鸯此胜后,被封了个东夷校尉,假节。也就是从西北调到了东北。主要为了防范高勾丽,西北的事,就任由别的人折腾了。西北又乱,文鸯终了还是无功,他的东夷校尉也很快就被免掉了。我们这些跟着他做事的兄弟,也星散而去。”

    “怎么能够这样?”应云叹道,“那不是让为国立过功的寒心吗?”

    刘毅横了应云一眼,道:“小孩子家家的,不要乱讲。朝廷自有定制,况且天威难测,岂是尔辈所知?”

    刘毅要维护朝廷的权威,应云不好再说什么,孟观也不再多说文鸯的事。

    孟观说起自己的事情,语气中有许多感慨:“我只能管我自己,我出身军户,在军中做过普通的兵士,十夫长,百夫长,统统做过,做到偏将,已经是很高位了。文鸯离去,加上前途无望。由于我重点十多年,颇有些脱离军籍还是可以的。于是我就不再当兵,来到这洛阳城,做些混账行子的生意。”

    应云不由有些无趣。猛然想起一事:“朝廷不是可以买官吗,要不你买个将军干干,只要你能干得好,保不齐还能继续往上升?”

    应云生在商贾之家,不免还是沾染了一点习性,认为很多事情归根结底都要到钱上面。在王戎府上的时候,听说过皇帝卖官的事情,并且皇帝显然是缺钱的,为了找钱,竟然让王戎使出卖李子筹钱的烂招来。如果帮助孟大哥买到将军做,凭孟观的本事,定然可以建功立业,那岂不是好事一件?

    话刚说完,忽然想到刘毅在场,暗叫一声:“该死。”身边这位敢骂皇上卖官所得入私门,比汉末的桓、灵还不如,自己这不是找骂吗?

    果然刘毅的老脸一下子阴云密布,也是一拍石几,这倒好,另一只角也掉了。应云心想,这石几招你们两位了,你们不用花钱修啊。

    “你听谁说的,官职乃国之名器,岂能如私货般买卖,此念想都不要想。”刘毅把牙咬得格格直响,“功名富贵,只可直中取,不可枉中求,直中取来,即使艰辛,也是男子汉的本色,枉中求来,腰都站不直了,做人都有问题。”

    “唉,你还是个孩子,千万不要存了万一侥幸之心,立身不易,要毁掉,可就在一念之间了。”刘毅叹道,“云儿,我看好你的,不要让伯伯失望。”

    应云心想你看好我什么,我不过也是一白身。将来如果没人引荐,只怕连这孟观还不如。

    “我怎么这么笨,”忽然用手猛地一拍头,心想:“刘毅话中大有深意,是否会向朝廷引荐我,可刘毅这种软硬不吃的人,可能吗?”

    “你打头做甚,”刘毅显然还是挺心疼应云的,“不要自责了,你还年轻,许多事情不明白也是正常的,伯父知道你是无心的。”

    “我是替孟大哥可惜,”应云解释道,“如此人才,遗弃于郊野,这不是朝廷的损失吗?前朝魏武,唯才是举,手下良才如云,猛将如雨,终于扫荡群凶,廓清寰宇。后来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也是将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如果孟大哥去评,总不会落个下品吧,我看最少也要是中上才对。师伯你看呢?”

    应云其实是下了个套给刘毅,其实心中知道孟观这样的虽说评个上品,不被评个下下品就是好的。偏偏对刘毅说应该给评个中上。

    “直中取?”应云心想,“哼。”

    刘毅似乎有所思,想应云这小子年级虽轻,也不是全无见识,缓缓说道:“这九品中正,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也多次建言。很多人选官,只计阀阅,不计其余,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象孟观这样的,被评为下品,基本上是一定的了。”

    “我会考虑一下。”刘毅终于说道。

    应云鼓掌:“如此甚好,这才是我的好师伯。”

    应云是放肆惯了的人,原本在刘毅跟前还有些拘束,这时完全放开了。孟观感激地望了应云一眼,刘毅不禁莞尔。刘毅越看应云越是喜欢这孩子,古道热肠,有君子之风。虽然说话有点不着调,但也不是毫无道理。

    风清月净,洛水脉脉,三人俱有些倦意,靠在亭柱上,有些懒散的感觉。刘毅特意检查了一下杨狗子,依然未醒,不过,还真得如孟观所说,几天内应该还死不了。

    应云和孟观见刘毅不说话,也不敢再说什么,竟然沉沉睡去。

    刘毅不由想起来应云的话,开始考虑是否要推荐这个孟观,把九品中正的标准在心中过了一遍:

    九品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这九品又可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类。其中一品为虚设,不归类;二品至三品为上品;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

    九品要考察家世、行状,然后定品。这孟观家世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人特别照看,仅这一条就被打到第九品去。

    中正,郡有郡中正,州有州中正,中央有司徒。任中正的人,多是出身名门旺族,在朝中担任高官,都有无尚的权威。这些人的眼中,根本不会有孟观这样的人。由这些人来评,孟观也必然是下下之选。

    孟观这样的人,通过九品中正的评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荐举,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我会荐举此人吗?这孟观武功很好,办事干脆,思虑慎密,确实不是普通人。但此人跟了文鸯,却不能有始有终,算不得一个忠字,杀戮太过,算不得一个仁字,德行是绝对有亏的,能为朝廷之福,也必能为朝廷之祸。”刘毅下定了决心,“不能因为他救了我,就可以随意推荐给朝廷。我刘毅如果举荐,决不举荐这样的人,无来由毁了一世的清誉”

    刘毅想清楚了此节,心中再无顾虑,也靠在柱子上睡去。

    六月白天长,阳光也来得早。浩然亭早上多露,三人的衣服都湿湿的。刘毅醒来得早,四周看了看,叹了一口气。多少年没有这么露宿过了。而孟观虽然睡着,却是习惯了半梦半醒,多年的军旅生涯,刀头饮血,是他从来都是做得多,说得少。见刘毅叹气,只是抬了抬眼皮,也不多加理会。孟观看来对这个令天下官吏闻风丧胆的刘大人也并不特别在意,只是用自己那双狐狸看了看。

    当年在文鸯的军中,他是战功最多的一个,但却不是升迁最快的,他走的每一步都似乎比别人艰难。仕途艰难,他是知道的,但他现在还没有走上道,他不知路还有多远。想到这里,他也是唉地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叹气?”刘毅随口问道,这里没别人,这人虽然无德,好歹昨晚上是为自己出了力的,口头上的表示还是要的。

    “我就是这样,每天早上起来都是,”孟观淡淡的,“空有一腔热血,也没处洒去。只有自己叹口气了。我才三十出头,什么时候才会老,我是盼着自己早点老了吧?”

    “老了有什么好,有很多毛病的,”刘疑奇道,“还有人想老的?”

    “我心想,老了就可以给自己安慰了,反正也就这样了,没什么指望了。要不我不能给自己解释:为什么胸中那些良策献不出去,为什么我的肚子里为什么要装这么东西,空空如也岂不更好吗?”孟观早上起来竟然不知是吃什么药了,分外的狂妄。

    “我还想,如果有人作乱就好了。”孟观又来了一句,“近两年有些太平得过分,那样我就可以把别人杀了立功。”

    “这是什么话,你难道盼着国家乱吗?你这话,如果被告到有司,是灭家之罪。”刘毅大怒,从来没见有这么口没遮拦的,“你竟然敢在我面前如此放肆。”

    “小人无家可灭,只有一身,随他们去好了。此生无用,还不如灭了好。”孟观冷冷地看着刘毅,“我杀过不下上千人,早就够本了,我也不知道会怕些什么。本来我敬重大人,为国分忧,视百姓如子民,没想到也是那种只会瞎嚷嚷地,装腔作势罢了,大早上,在这空亭之内,你吓谁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水注八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水注八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