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水注八方 正文 十七、洛阳奇谈

正文 十七、洛阳奇谈

目录:水注八方| 作者:丁子| 类别:历史军事

    十七、洛阳奇谈

    洛阳城,梦绕魂牵的洛阳城。东据虎牢,西控函谷,北通幽燕,南对伊阙,山河拱戴,天下之中。有险要可守,有漕运可通,危刚足以固守,安则总揽天下。当是时,四方来朝,商旅咸集。鸿生巨儒,奔走于途;翰墨精英,争相效命。

    “大晋江山一统,如日初升,该会超过汉朝吧。”应云想。

    应云牵着马,咪起眼睛,看了看太阳的方位,随便拦了个行人打听了一下豆芽巷的应氏车马行,应氏车马在洛阳也算是有名,很快打听到了。于是应云也就不着急,顺着人流,被裹挟着往前走。

    正是后半晌,天已经不太热。周边人涌如潮,车行不息。店铺商号鳞次栉比,招徕客户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应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嘈杂的车马行,回头想想在王戎府的几个月,实在是太安静了。离开时的那痛彻肝肠的感觉,忽然好像已经很久远。

    “客官,见你眉飞五彩,唇如涂丹,面色红润,定是前程无量之人。所谓豪杰云集,共听英雄往事。杯茶之中,却有多少文章。来来来,有茶饮,有书听,如果你饿了,大肉包子管够。包你满意。”一个穿布衣短褂,店小二模样的人拦住了应云的去路。

    应云心想,这茶楼的小二可能是书听多了,张嘴也能来一口。不过走了半天,也确实是渴了。微笑道:“好吧,你去把马给我喂一喂,要上好的草料。”随手丢出十来个钱给了小二,小二眉花眼笑,把应云让进去。应云观察了一下,居中是一高台,大红毯子铺地,上面坐着一位先生,手里拿着折扇,口齿翻飞,正在说书。台下坐的人不少,黑鸦鸦一片,全都瞪着两口眼,呆呆地看着先生。有的还把茶碗举在半空,张着嘴,如同被人用妖法定住了一番。

    看来这说书的本事不错,有些人只怕光听书就够了,茶也省了。应云进到店中,立马有人接着,把应云安排到一个比较靠前的茶几边坐下。也不问应云要什么茶,直接端来茶具点心,给应云放下就走。应云听说书正说得热闹,想来这是本店的规矩,也不去管他,只把茶倒到杯里,自斟自饮。

    说书的自称张铁嘴,脸上贴着一贴膏药,下颌是一缕短须,嘴唇很薄,三十多岁的年级,目光闪闪,正说的是本朝名将马隆的事情:

    泰始六年(270),秃发树机能率鲜卑部众造反,官兵多次围剿,均无所建树。战事一直绵延了九年,一直到咸宁五年(279),出来了一个惊天动地的英雄马隆,才把秃发树机能镇压下去。这马隆仅用了三千五百人,与秃发树机能的十万大军相周旋,历时一年,斩了秃发树机能,声镇远方。马隆可以说是当朝的第一号豪杰,一时间,名声雀起,他的事迹被这些说书人添油加醋,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都被附会到马隆身上。说的人神采飞扬,听的人如醉如痴。

    张铁嘴把折扇一开,说道:

    马隆神秘一笑:我有一物,可抵百万雄兵。

    听书的眼睛紧盯着张铁嘴,想知道什么东西可抵百万雄兵,原来:马隆设下埋伏,却不用一兵一卒,用的是石头。这种石头有很大的磁力,身穿铁甲的人一碰到,就会跑不动,被粘到上面。而马隆的军队都是身着皮甲,行动迅速,并且不怕磁石。马隆派出一队很小的人马去骚扰树机能的军队,引得树机能大举进犯,到了埋伏地点以后,树机能的军队都被磁石粘住了,想跑就跑不掉。说书的张铁嘴还模仿人被石头粘住,想跑也跑不掉的样子,引得听书的哈哈大笑。

    应云不禁一笑,心想这说书的也挺能胡勒,难道当兵打仗只穿盔甲,就不用兵器了吗,马隆的军队总该用到铁器吧,岂不是也要被粘住。况且,哪里能找来那么多的磁石,可吸住一支军队。但既然大家都听得高兴,应云也不说破,但也没有兴趣再听下去,只是一边喝茶,一边抬眼四处看了看。

    忽然看见侧前方有两人以头巾掩面,凑在一起,正在窃窃私语。应云心想:来到书场只顾说话,这两个人倒也奇了。应云不大喜欢听别人说家长里短,也不是太在意。但忽然听到一个名字,令应云心中一动,不由侧起耳朵,想听他们说什么。应云觉得最近有点邪门,不该看见的东西也能看见,不该听见的话也能听得见,虽然那两人仅是耳语,但应云一但用上了心,却一字句清清楚楚地传了过来。

    这个名字是:刘毅。

    “兄弟,这两天盯刘毅的稍,是不是有重大发现?我看见令使给了一个这么大的口袋,是不是装了很多钱?”是个公鸭嗓。

    “你小子倒眼尖,也不多,才一千文。”

    “一千?那还不多,你小子也够贪心的。”公鸭嗓惊道。

    “我觉得这钱拿得有点昧心。这几天,我看刘毅老爷子的为人,真叫两袖清风,家里边都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出门坐的车也很粗糙,拉车的那头牛都快老死了。最难得的是怜惜百姓,这次那么多的百姓来京城告状,各官府都不理,只有刘大人一个人去询问,还弄药给百姓治伤,真是难得。”这人显得语气沉静。应云听了,心想,这人也算是有良知。

    “那你到底发现了什么,令使会给你那么多的钱。”公鸭嗓问道。

    “今晚,就在今晚,刘毅大人要住在城外。本来我以为这也没什么,没想到令使会那么激动,一下子就给了我一千文。”

    应云心中一动:刘师伯为什么今天晚上要住在城外?

    “他为什么要住在城外?”公鸭嗓问道。

    “那群百姓不是被官府赶出城了吗,有几个百姓的身上被鞭子抽得化脓了,发高烧。由于是被官府驱赶的人,京城那些医生都不敢给医治,也不敢卖药给他们。刘毅大人谁也不怕,他自己似乎还懂医术,就以自己的名义去买来药,好像人太多,药店里的药都快被他买光了,就亲自带人上山采。听说有个叫作杨狗子的,受伤格外重,差不多整个身子没有一处好的,一直在说胡话。刘毅说他要亲自医治,说如果今天晚上搞不好,那杨狗子就没命了。所以他要亲自住在城外,现在天比较热,地上放个席子也能住。我看着刘大人一大把年级了,把这些当作亲儿子一样,我都觉得佩服,真是难得的好官。今天我真后悔把刘大人的行踪报告上去,刘大人有个三长两短,不是我害的吗?”

    “你傻了不是,你算老几,刘毅是什么人,他的死活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那些人都是天上星宿下凡,死了是老天爷要收他,活着是老天爷还有事情让他做,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不是令使经常讲的吗?这好事,为什么我不能摊上呢,真便宜你小子了。”那公鸭嗓似乎在埋怨自己没得到好处,还偏偏还能讲些歪理出来。

    “你这样一说,我心里还好受一点,这回听书,算我请的。”

    “刚才刘毅可是汉室后裔,门生故吏不知道有多少,如果真是被人杀了,只怕是风波就不小。我们这些小人物如果真被人发现参与其中了,只怕和一只蚂蚁死得也差不了多少。”公鸭嗓感慨。

    “你可别吓我。”那人似乎很担心。

    “我也只是说说,看你吓的,要不,把你的钱分哥哥一半,我就不告发你。”公鸭嗓说。

    “那可不成,这是我拿命换来的,死也要和它在一起。”那人听到说钱,马上不干。

    应云心道:“这人刚才还挺有良知的,似乎还不愿意害人,怎么一说到钱成这个样子了?”

    两人抬起头,不再咬耳朵,站起身来,招手给伙计,也不说话。

    随即有个伙计过来,结了账。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张铁嘴还在上边口沫横飞。这应该是书场的规矩,一切都要保证说书说得顺畅,听书听得过瘾。

    应云眼睛的余光洒了洒,两个人都是半遮着脸,那个公鸭嗓身形瘦长,喉结一动一动的。另外一个长个圆圆的头,模样看起来很敦厚。两人都穿着百姓的衣服,倒也同周边环境倒也相称。

    应云也赶紧招了招手,伙计过来,撑开一只手掌来,意思是五文钱。应云心想倒也便宜,随手抓了几个钱给他,把茶杯一撂,尾随着那两个人出去。

    那两人转过一个巷子,应云大大方方地迈都会四方步跟了过去。刚到巷子口,突然伸出一只手,把应云揪了进去。原来竟然是个死胡同,往里一个人影都没有。这两人就站在巷子口,揪他的人正是那个公鸭嗓。那个公鸭嗓面露凶光,道:“你是谁,为什么要跟着我们。刚才我们两人在茶馆说话,见你竖着耳朵的样子,是不是都听见了?”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只明晃晃的匕首来,冲应云一阵比划:“我最看不得那种穿着人五人六的,其实却连三滥都不如的人。别以为你陶哥我是好欺负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水注八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水注八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