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燃烧的海洋 第二十五章 偃旗息鼓

第二十五章 偃旗息鼓

目录:燃烧的海洋|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二十五章偃旗息鼓

    黎平寇亲自出面“叫停”,纳杰夫也不是傻蛋,当即命令前线部队停止进攻

    虽然埃及军方对总统的决定非常不满,总参谋长也认为不应该停下来,前线各级作战部队没有完全执行总统的命令,但是第三集团军装甲突击部队率先停住步伐,接下来的战斗变成了一场追击行动

    以色列国防军的撤退度非常快,以色列空军也在这个时候拼出了老本

    二十八日天亮的时候,已有大约十万以色列军人撤出西奈半岛,退回加沙地区,其他部队也将在八到十个小时内撤走

    埃及军队没有放弃,第二集团军率先到达零号公路线,只是在以色列军队西面大约五十公里处第一集团军在上午八点左右到达零号公路线,遭到了以色列空军重点打击第三集团军因为要清扫战场,把缴获的装备物资与俘获的战俘送往后方,所以在十点左右才从二号公路线出发

    最大的问题是,埃及空军按照总统的命令,只负责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没有轰炸撤退的以色列军队

    追击行动并不顺利,到二十八日中午,绝大部分以军退回了加沙地区

    直到当天傍晚,埃及陆军的先头部队才到达边境线附近,而此时以军已经沿国境线部署了防线

    到这个时候,西奈半岛战争宣告结束

    虽然埃及军队没有放弃攻入以色列境内的想法,但是在后继乏力的情况下,仍然首先沿边境部署了防线

    按照戚凯威的部署,三个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全部从边境线后撤三十到五十公里,作为防线上的第二梯队,由预备役步兵师守卫前沿防线这么做,一来可以让鏖战了数日的主力部队得到修整补充,二来可以充当预备队扩大防御纵深,三来可以在后方设置进攻阵地,最后还能减轻后勤保障负担

    对埃及军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

    相对而言,埃及军队的补给问题比以色列国防军还要严重

    从地理环境上看,以色列国防军进攻西奈半岛是从本土出发,因此在越过国境线的时候基本上不存在后勤保障问题,只有推进到苏伊士运河附近的时候,才会因为保障线过与漫长而遇到麻烦埃及军队向东进攻,到达国境线的时候,已经远离本土核心地区,因此在跨过国境线之前,就会遇到后勤保障上的麻烦深入以色列境内后,每前进一步,后勤保障负担就将增加一分

    显然,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虽然打到这个时候,埃及已经动员了一百多万预备役军人,其中七成是工程部队,但是从二十八日夜间算起,至少需要一周才能修复三条横向公路,而且最多只能支持十万部队在前线作战

    要在几天之内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公路只是补给手段之一

    离开开罗之前,戚凯威向埃及总参谋长提到,如果进攻以色列本土,首先就得夺取埃拉特港,走海路把物资送往前线,然后利用纵向的五号公路把补给能力提高三分之一,再利用以色列境内的高等级公路支持前线部队作战如果一切理想的话,埃及陆军能在前线投入十五万主力部队

    只是,这仍然不足以攻克以色列

    要知道,在全面动员的情况下,以色列能武装一百多万军人,而且内线作战,有足够的能力挡住埃及军队

    为此,戚凯威又提到,不要妄图攻占以色列全境,也不要妄图占领核心地区,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以色列南部,即阿拉伯谷地以西的内盖夫沙漠、以及加沙阿拉伯区,以控制埃以边境地区为主

    为了让自己的建议受到重视,戚凯威还通过牧浩洋,向纳杰夫递交了一份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戚凯威明确提到,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将以戈兰高地为中心,埃及军队的主要任务是牵制以色列国防军的主力部队,减轻叙利亚军队的进攻阻力,因此应该积极在边境地区发起有限的进攻行动从政治上讲,攻占加沙阿拉伯区与内盖夫沙漠,能够最大限度的蚕食以色列,并且逼迫以军在南部战线上部署足够多的主力部队,在战后能以此作为主要的谈判筹码

    只要纳杰夫稍微有点政治头脑,就能明白戚凯威的意思

    问题是,明白这个道理,不等于能够这么做

    当时,在建国之后取得的最为重大的胜利面前,包括纳杰夫在内的所有埃及人都有点飘飘然,也有点得意忘形了可以说,埃及全国上下既在庆祝这场伟大的胜利,也在做着美好的梦想几乎所有埃及军民都认为,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打过国境线,消灭以色列,彻底结束中东战乱

    二十八日下午,纳杰夫就通过电视讲话表示,埃及军队将越过边境线,对以色列展开防御反击性质的进攻行动在电视上,纳杰夫还呼吁所有阿拉伯国家加入这场“圣战”,消灭阿拉伯世界的敌人

    庆祝是没错的,可是忘乎所以就不应该了

    在过去的一周里,埃及军队转败为胜,不但收复了西奈半岛,还在战略反击中歼灭了八个以军主力旅,击毙与俘获以军官兵近六万人,消灭与缴获各类坦克、战车、军用车辆共计二万七千余台在空中战斗中,还击落与击毁了以军四百七十八架战斗机与历次中东战争相比,这绝对是伟大的胜利

    问题是,埃及军队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地面战场上,埃及陆军伤亡与失踪包括被俘官兵近九万人,仅阵亡官兵就过了三万人,损失各类坦克、战车与军用车辆一万四千余台在空中战场上包括在地面被炸毁的,损失了六百三十二架作战飞机此外在地中海方向上,还损失了十一艘导弹艇与一艘小型护卫舰

    相对而言,埃及军队的损失加惨重

    到二十八日傍晚,埃及陆军三个主力集团军的减员率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其中第三集团军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二即便埃及动员了足够多的预备役军人,至少也需要半个月才能让三个主力集团军恢复作战能力埃及空军战斗力下降得加明显,还能升空作战的战斗机只剩下三百多架至于埃及海军,在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威胁下,加上以色列海军舰艇早已进入战区,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

    由此可见,埃及军队几乎拼光了老本,才获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

    虽然以色列的情况也很糟糕,主力部队三去其二,但是要想一鼓作气消灭以色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纳杰夫发表电视讲话的时候,美军的第一批二十架战略运输机到达以色列,送来了以军急缺的弹药物资,以及用来修复受损装备的零备件接下来的几天内,每天都将有上百架运输机飞往以色列预计十月五日,美国船队就将为以色列国防军送来上千辆坦克与战车等主战装备

    显然,在这方面,埃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即便中国也会伸出援手,为埃及提供弹药物资与武器装备,可是埃及军队的素质远远比不上以色列国防军,没有足够的技术官兵,也就很难立即掌握先进武器装备比如,埃及的预备役部队都是步兵,几乎没有装甲兵、炮兵、通信兵等技能类兵种,很难在短期内扩大主力部队的规模

    战争持续下去的话,以色列转败为胜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当然,这绝对不可能在一时半会内办到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美不愿意介入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看来,埃及与叙利亚有进一步扩大胜果的机会,比如夺回戈兰高地,并且用埃及占领区交换巴勒斯坦地区,迫使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在美国看来,援助行动开始后,以色列很快就能转败为胜,因此没有必要在相对不利的时候与埃叙议和,没有理由为此输掉还没有在战场上输掉的东西

    从军事上讲,接下来的主要战场就是戈兰高地

    为此,九月二十九日上午,戚凯威离开了开罗,借道安曼前往大马士革,以首席军事顾问的身份为叙利亚军队服务

    因为在之前帮助埃及军队打了胜仗,所以纳杰夫亲自为他写了封介绍信

    当然,这有点多余,因为在战争爆发前,戚凯威就是中国驻叙利亚军事顾问团的首席顾问,与叙利亚军方的关系很不错

    临行前,戚凯威没有忘记叮嘱埃及军方,千万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至于有没有用,他也不大清楚,因为二十七日夜间发生的事情,已经动摇了他对埃及军队的信任

    作为军事顾问,戚凯威已经尽到了职责

    在飞往大马士革途中,戚凯威与牧浩洋通了电话,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即埃及军队很有可能犯糊涂,在关键时刻采取鲁莽行动,希望牧浩洋能够亲自出面,至少确保在叙利亚军队攻打戈兰高地的时候,不要拖后腿

    事实上,这也是牧浩洋最担心的问题

    可惜的是,黎平寇要他留在国内,没有让他去开罗坐镇指挥.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燃烧的海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