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陆 辛亥之后,为清流亡(1)

正文 陆 辛亥之后,为清流亡(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此役,让三千年的封建中国彻底成为历史。但是每个旧朝落幕后,都会有些留恋的志士,要抓住旧朝的尾辫,演绎忠贞的形象,宁愿做遗老,最早便是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也不投靠改朝换代后的新朝,最后留名青史,也令后世争议的,恐怕就是王国维了。

    单看他对西方哲学和世界知识的狂热,很难理解他的这种极其保守的选择。为什么,他会和辛亥革命产生隔膜,把自己拒绝在历史进步潮流之外?

    早在维新时期,他听说西方人禁止日本两年后不准再译西书时,还异常愤慨地说:“日本通西文者不多,不译西书也无妨。若禁中国译西书,则生命已绝,将万世为奴矣!”他对现代的西方,是拥抱的态度。而之后沉迷于西书,也完全不像个保守的传统士大夫,抱着孔夫子的柱子不放,迂腐的排外态度。

    维新失败后,1901年他到日本留学,那时反满风潮在青年人中流行,他就在给罗振玉写的信中说:“诸生骛于血气,结党奔走,如燎方扬,不可遏止。料其将来,贤者以殒其身,不肖者以便其私,万一果发难,国不是不可问矣!”

    他对革命的看法是,青年学生们血气方刚,结社成党,反清势头挡都挡不住,将来不是牺牲,就是乘机满足私欲,如果革命真的爆发,国家的前途难料啊……虽然极有远见之明,但对革命,只是冷淡地观望,不参与,不鼓励,反而隐隐担忧,看来对他,学习西方的知识,与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是两回事。

    这是他学习西方的矛盾之处。同样,反对科举制度的罗振玉,也不支持革命,不赞成共和。都是既不彻底的保守,又死守宗室王朝的政营的不新不旧的角色。

    1906年,经罗振玉引荐,他得以被满清学部尚书兼军机大臣荣禄接见,并受到赏识,成为学部编译,其职务包括主编审及审定教科书等,这就像加入了,形式上,受到了满清的“知遇之恩”,报了科举考场失利之仇,满足了士大夫的成就感。而且,这让他在北京的生活过得好起来,能得以常常去喝“大酒缸”,兴致较高,故此,在心理上,还没积累起对满清政权的排斥。

    辛亥革命时,起义不断,尤其武昌起义胜利的风声传来,对时局敏感的罗振玉赶紧来找王国维,和他约定,各自为全家老幼备足盐米食品,一旦京城发生政变,就都躲在家里,闭门不出,效死清室。

    这就是他们做遗老的开始,典型的传统儒士,视忠君为使命和节气……长期埋头于书籍整理的王国维等,未和革命直接接触,使他们对革命比较隔膜,他们看到的只是“作乱”,不是礼乐和谐的新政治。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