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1906新英雄时代 第四章 橡胶大王

第四章 橡胶大王

目录:1906新英雄时代|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一个国家只要拥有一种战略性基础资源的垄断地位或者定价权并且运用得当就可以成为一个地区强国;如果能够拥有两种或者以上的基础资源的垄断地位就有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可能了。

    ――――――――――――――――――――――――――――――

    陈?的救市计划严格来说,其实主要就是两个方面――股票收购和控股、改造陷入危机的各大小钱庄票号。

    与控股钱庄票号相比,股票收购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虽然大部分股票都集中在大佬手中,但是普通散户手中持有的数量也不少,收购他们手中的股票当然不可能像收购大户手中的股票一样通过商会、衙门施压或者通过钱庄逼债使之不得不卖;收购散户的股票必须完全遵循自愿原则,所以必须在市面上慢慢收购,好在散户们大多被之前的股票风潮吓破了胆,现在能够有人出来买股票已经是从大悲到大喜了,哪里还想到这些股票能够奇货可居呢!

    所以股票收购反而顺风顺水,不像控股钱庄票号一般大起波折。

    按照陈?和长江银行高层们拟定的计划,资金困难、面临倒闭的上海钱庄票号需要先向长江银行提出入股或者收购申请,然后由长江银行聘请的精算师们测算其资产价值,长江银行根据精算师的建议确定收购价格或者股价;而且长江银行不接受非控股性的入股,凡是接受入股的钱庄票号都必须由长江银行控股,并且由长江银行将其改造成现代银行模式的金融机构。

    这种苛刻的鲸吞式的救助,对于一般的钱庄业主当然不是不能够接受,虽然这会让他们失去自己一生奋斗创下的事业甚至是祖辈几代打拼出来的家业,但是总好过鸡飞蛋打一切成空,能够得到一笔收购金也算是阎王殿里捡回一条命了,总比正元钱庄老板陈逸卿、北康钱庄老板戴家宝和谦余钱庄老板陆达声三个人被逼跳海要强。

    但是那些有官商背景或者大买办背景的钱庄票号就难以接受这么苛刻的条件了。

    一方面这些人都是在上海滩呼风唤雨惯了的,从来只有自己算计吞并别人的财产,哪里有让人把自己连皮带骨吞的份。

    另一方面很多这样的钱庄票号手里握有一些在大清国算得上最绩优的资产,比如铁路公司、电灯公司等,都是日进斗金的好东西,就像是后世的国有垄断企业一样能够不断生金蛋的母鸡;如果按照陈?的计划,不管是收购还是控股,这些资产都必须打折再算成股份之后全卖给长江银行,就好像是把一只会生金蛋的鸡按照普通的瘟鸡卖,谁能够接受得了?就是掌柜、经理接受了,那些钱庄票号背后的股东们也接受不了啊!

    于是在陈?开过茶话会之后的一个月里,难以运转但还没有倒闭的全部十八家钱庄票号里,只有五家接受了长江银行的收购,其余的十三家最大的钱庄票号都还没有讯息,其中就包括上海滩最大的票号义善源。

    对于这些“钉子户”陈?并不着急,其实他救市的最大目标并不在这些钱庄票号上,虽然成功收购的话可以暂时基本掌控上海乃至全国的民族工业、部分交通业,但是在没有掌握枪杆子和政权之前这样的掌控注定是短命的,还不如省些力气把钱投到安全的地方去。

    陈?最主要的目标当然是垄断橡胶产业。这个时代还没有哪个政府和财团想到要进行资源“圈地”,包括英国、美国、德国这些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他们的财团们――虽然在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垄断企业,比如美国的标准石油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但是对某一资源的有目的、有计划、世界性的大规模垄断还没有发生,洛克菲勒只能说是垄断了美国的石油,远没有后世美国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力大;如果说现在有与后世美国对石油及其它大宗商品定价权类似的案例的话,大概就只有罗斯柴尔德家族对黄金价格的垄断了。

    来自后世的陈?当然对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弱势地位心有戚戚,更不会忘记在石油进口中处处挨宰的窘境,所以要想中国成为真正的强国、拥有不倒的霸权,提前进行资源“圈地”是最应该记住的。

    但是并非要把所有的资源都垄断在自己手里,那样只会让自己成为世界公敌;其实只要控制了几种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就可以了。具有这种地位的战略资源并不多,“工业的血液”石油和煤,运用最广泛的金属“铁”和未来的铝,以及橡胶、粮食等可以算是。

    一个国家只要拥有一种战略性基础资源的垄断地位或者定价权并且运用得当就可以成为一个地区强国;如果能够拥有两种或者以上的基础资源的垄断地位就有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可能了。

    粮食垄断可能性太低,未来能够掌握定价权保证粮食安全就不错了;铝和石油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不具有垄断迫切性;煤和铁矿石垄断倒是有利润,但是不是陈?能够做到的;只有橡胶,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垄断地位并且获得定价权,又可以在数年内即开始获得可观的垄断效益。

    所以,这次危机实际上是给陈?提供了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既壮大了自己的资本,又得到了控制现有大部分橡胶园的机会。

    与英国政府和财团达成协议之后,欧美财团控制的橡胶股票在二十天的时间里就已经全部交割给了长江系旗下的几家大橡胶公司;市面上的橡胶股票起初都是按照四折在收购,后来逐渐上涨,长江系就放弃了收购股票,而利用控股权地位直接收购这些橡胶公司的橡胶园。最后完成全部股票收购事宜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之后,陈?便又有了一个新的绰号,在欧美更流行的绰号,“橡胶大王”!

    回国之后,陈?和长江系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橡胶股票这件事情上,至于钱庄票号,则不过是他用来遮盖垄断橡胶的表演的“幕布”而已。所以即使他知道那些有背景的钱庄票号私底下抱成一团,拒不接受他的计划,他也根本不着急――相反,他还不断地做长江银行的那些会董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放弃当“上海王”的想法。

    对于那些还在苦苦坚持的钱庄票号,陈?只做了一个积极主动的动作:他让长江银行某经理牵头成立一个中介公司,专门负责邀请各家钱庄票号的精英人才转投到长江银行或者旗下的其他机构做事。这个动作很有效果,在即将倒闭、发不出薪水的钱庄和蒸蒸日上、待遇优厚的长江银行之间,即便是反应再迟钝、对原来的东家再忠诚也很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快,长江银行里就聚集了上海滩几乎所有的华人金融、商业方面的精英人才,不管是已经倒闭的钱庄的掌柜,还是即将倒闭的票号的管事,都汇聚到了早已赫赫有名、现在更是上海滩金融行业“旗舰”的长江银行里。

    有了这些有着丰富金融经验的人才,陈?立即扩展了长江银行的业务,开始从原来局促于长江三角洲一地,开始向全国、全世界拓展;成立人寿、火水险等保险业务部门,又建立了一所金融学校,并且选派了一百多名优秀的青年精英到英美名校留学……

    与长江银行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十三家官商买办钱庄票号,他们无法接受长江银行的苛刻条件,只能够向大清银行、交通银行两家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求助。

    比如义善源的大股东李经楚就在原上海道蔡乃煌提款时,以产业为抵押,从交通银行借款287万两,并从全国各地分号紧急抽调资金,弥补移交官款后的亏空,暂时保住了义善源。

    但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本也不足以支持所有的钱庄票号的需要,所以最终是要向外资银行和财团借款。但是外国人的钱是那么好借的么?

    陈?能够从美国借到钱一是因为他手里有大量优质资产可作抵押,二是有1907年助摩根救市的香火情份;能够从英国借到钱是因为英国政府需要陈?这个大忽悠出面救市平息民愤,英国财团也希望丢掉手里已经成为不良资产的橡胶公司股票。

    这些官商买办们要借钱当然没问题,但是得拿出让洋人们心动的抵押资产来才行。什么东西能够让洋人心动?当然是铁路公司股份了。

    在这些官商买办们的眼里是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的,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们最终决定向外国财团求助,把铁路公司股份做抵押来获得贷款。

    但是仅仅靠他们手里的那点铁路股份是贷不到足够可以拯救他们的数目的,怎么办?办法当然是有的,他们以前也经常这么做;现在再做一次,在他们看来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满清朝廷也愿意这么做,空手套白狼,正好陆军编练新军的军费还差一大截呢!于是,朝廷、买办官商们联合起来宣布铁路国有,将川汉铁路、粤汉铁路强行收归“国有”,然后再转手将两路的筑路权卖给了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当然,这已经是下一年的事了,容后再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906新英雄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906新英雄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