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侠客远离 七章 心胸 1

七章 心胸 1

目录:侠客远离| 作者:梁祎| 类别:玄幻奇幻

    向东,回到平原地带;向南,感到潮润拂面;再往东南,来到闽粤区域中的一个村寨。从一进村子,少女便不断与人打着亲热的招呼,走在一旁的中年人也同遇见的熟人、乡亲们寒暄着。时而有人停下手头的事情进一步闲聊,问起:“小宁出去这么久,外边怎么样啊?”

    少女展以笑颜:“跟家里不一样,呒……没家里好!”便“咯咯咯”笑起来了。引得问话人也是一阵笑声,还赞同道:“那是啊,哪儿也没咱们这里好啊!”

    又有人问到:“在外边的时候,听你文叔话吗?又发脾气了吗?”说着笑了起来。

    齐文帮着少女回答了:“没有,宁儿第一次出远门,跟在家里不一样,可乖了。”

    那人笑的声音更大了:“是吗?我不信。”齐文也一同笑了。

    少女冲那人一撇嘴,引得人们笑声不止。

    “和你文叔学画学的怎么样了?”又有人插话来问,“这次出门写生这么多天,可要把成果给咱们大家展示展示啊。”接着冲身边的人“低声笑谈”(却又让大家都听得见):“可别把外面的花花世界也画的、跟你画咱们村寨似的,那咱们可不愿出去咯。不过别人见了你画的咱们这里,恐怕也没人敢来咱们村寨了吧?哈哈!”

    少女反驳:“我那是抽象画风,你懂什么呀?”

    那人“诚恳的道歉”:“真对不起,你这么高雅的风格,我不懂欣赏。”转向齐文:“唉,大画家,你能看懂咱们小宁的画吗?”

    齐文笑眯眯的看着少女,在她“水汪汪的”、“期待的”目光中摇了摇头。

    那人又变得“一脸沉重”,对少女接着言到:“你看,连你文叔这画协的才子也没看懂,可怎么办?”

    少女扭头撂下一句:“不理你们了,我回家去。”就离开了。

    大家莞尔,齐文和众人打了招呼,追上少女也走了。远远的看见少女伸拳打了齐文后背一下,大家又是一阵笑声,散去了。

    一座宅院,与寨子里的其他院落相比没什么特别,唯一不同的就是大,面积和四五户人家的院子聚在一起差不多大小。齐文和少女进了院子,来到正堂,早有众人在那里等着了。

    见到他们俩,众人纷纷离座相迎,少女跑到居中而站的一人前面,急急的说了句:“爸,我回来啦!去找我妈了啊。”就要离开,被她爸爸瞪了一眼,又被低声叮嘱了句:“等会,没见到叔叔伯伯们都在这里等你们吗?”

    齐文也过来、对着少女父亲一个拱手礼:“佟大哥,我回来了。”

    少女父亲拍了拍齐文的肩膀:“辛苦了!来,快坐,”又招呼大家,“大家都坐吧,坐下说。”又给少女使了个眼色。

    众人依次分别坐下后,少女一脸不愿意地挨个问候、施礼,口中“伯伯好,我回来了”、“叔叔好,我回来了”不断;最后又接过刚送来的一个陶瓷茶壶,为大家都分别斟满一杯热茶,先后换了四次茶壶才进行完毕。众人在她问好之时也都点头回礼,口中一句:“宁儿好”、“小宁好”、“小宁乖”的一一答复。

    这么大规矩,什么人家?好说了,王族。

    当年清廷的三藩之乱平息后,康熙再不敢把这边陲之地的生杀予夺、军政刑税大权交与一人执掌,也不再分封外姓为王;派过来的巡抚、监察、御史等官员互相监督,互为克制。这些都还是明面上的,暗下里把一些嫡亲的“逍遥侯”也派了过来,作为他直属的监管人员。

    这些“逍遥侯”大都是随王入关时的开国元勋后裔,按与皇室宗亲血缘远近、功劳大小分封了领地和爵位,世袭恩荣。被派到这些远离朝堂的地方、作为监察人员参与政事,初时还感到新鲜,时间一久,不免腻烦,这里哪有待在自己的“安乐国”里舒服?随着乱后的新制度逐步成型,重新割据的条件基本消失,这些“逍遥侯”纷纷上书请离;这时的康熙正当中年,力胜威雄,国家稳定,就准了他们的奏章。

    但,有一位王爷却留了下来。

    别人要回去是惦记着提笼架鸟、蛐蛐牌局——远在疆地,找到个身份地位、水准相当的“同志”十分困难;让家里的仆从配角儿吧,也总不能尽兴;和京城周边的藏龙卧虎、高人云集、绝活儿缭目自不能比。

    这位留下来的王爷和别人一样,也是因为嗜好决定了去留。那此地有什么东西吸引了他呢?别人立国后松了戎装,换了趣味;他却承了祖上的好武习性,对搏斗、兵刃等悍事越发痴迷起来。此次奉旨赴边,他欢喜不尽,倒不是因为皇上指派的那些政务,而是京城圈子中很难找到他的“同道中人”:别人打牌,他嫌无趣,习武去了;别人遛鸟,他嫌无趣,驯马去了;别人斗虫,他嫌无趣,射箭去了……

    这么一位爷,来到边关,自然就感到一股豪气盈胸,像是找回了祖上陪驾征战的感觉。再加上此地战乱刚平,他有了很多“头绪”,是他以前求之不得的——

    这位王爷知道世间还有些高人,这个“高”的手艺不在斗虫、打牌那些什物上,而是高在武艺、兵刃。但这些人天赋异秉,大多孤傲隐匿,这王爷也只是风闻他们的存在,并没有见过这类人。此次赴边,听人讲述平乱过程中的轶事,发现不少“素材”值得追究一探。

    牢中关有一个重刑犯,并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大罪,被判此刑的原因是牵涉到了三藩之乱。他也并没有参与造反,要不早杀了,判他服刑的理由是不服征招、不遵调配。当时,平乱战况进入尾声、大局已定,已到了王寇分晓的阶段。平叛将军调此人协同军务,可他百般推诿。

    因为此人是当地一个宗族的掌权者,很有声誉。当初三藩几次封赏,他都采取不拒不受的态度,也不让族人裹进战乱。这几年间,在其他宗族势力上天入地转换间,他这一族始终平稳发展。经此一事,他在此地算有一定影响力了。

    其实这个平叛将军是念他在三藩最盛的时候也没有归附乱军,此刻欲给他个闲杂任务,好到战后论功行赏之时、给以封奖。此举算是提前安抚民众了,谁知道此人这么不识抬举。战争未完之时,平叛将军没与他计较;因为当初三藩也是对他采取的听之任之态度,就是不想徒增麻烦。可一到战争结束,平叛将军可要算回头帐了:“当时我那么有谋划的一计,你不予配合!要不是能多好地证明我不仅有将兵之才,而且治民有道,下来的封赏肯定比如今更胜。两全齐美、双方有利的事情你都捣乱,看我怎么成全你。”告他“号令不从,立场难断,居心叵测;如今还有了声名,养他在此,恐又生乱。”此刻平叛将军圣眷正隆,对他的建言、还不是照章准奏,即刻拿办。

    妙就妙在缉拿令下来时,这个宗族长老已经不见了。平叛将军闲来无事、牛刀杀鸡,用平过叛乱的一支队伍去捉拿此人,却不可得,甚至是毫无进展。平叛将军只好拿这族人撒气,正要编制罪名,那个宗族长老却现身自首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侠客远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侠客远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