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铁与血的时代 正文 第十七章 淞沪殇

正文 第十七章 淞沪殇

目录:铁与血的时代| 作者:易慎言| 类别:都市言情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共计30万余人,而中队投入了78个步兵师、10个旅以及其他部队共计7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在淞沪会战中中队浴血苦战,为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争取到了时间,为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在淞沪会战中,蒋校长自任为总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总司令长官,陆军划分为三块: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后由朱绍良继任(兼)、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此战前后总计投入步兵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炮兵7个团,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中国空军的参战部队为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约200架飞机;中国海军的参战部队,为第一、第二舰队和1个练习舰队,1个鱼雷快艇大队和江阴等地要塞部队,约40余艘海军舰艇。

    当时淞沪会战爆发前中央军储备有5亿发步机枪弹,3亿发是库存,2亿发分发到部队。库存中有6000万发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武昌有4000万发,南京1亿发。山、野炮弹22万发,步兵炮、迫击炮弹50万发,战防炮弹3万发。这些弹药够二十个德械师打上三个月。粮秣储备有50万人,10万匹马一个月份,正在购办两个月份的储备。以上储备黄河以北是一点都没有,首要任务是将以上粮弹储备一部推进至黄河以北储备。韩复榘各师计划每师补充2000支汉造新步枪。通信兵团1个营调至新乡,1个营调至郑州待命,随时北上。本来以中央军的物资储备绝对足够把日本人赶下海的,事实上此役中中队也不缺重炮,战役初期甚至有空军和坦克支援,但是在具体的战术上问题太多,坦克直接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冲了出去,因为没有步兵掩护加上当时中央军装备的Ⅰ号坦克、维克斯等坦克本身防护能力就比较薄弱,战车团的坦克大部分被击毁,事实上战车团在进攻前也曾要求步兵掩护,但被拒绝了,理由是“你们有装甲保护”;而重炮部队要比装甲部队憋屈多了,这也不能打那也不能打,炮兵们必须在束手束脚的情况下战斗,而且还要面对鬼子海军的舰炮的威胁。

    更要命的还是此战中方部队的总司令长官蒋中正先生,在校长又要打赢又要等待国际上的几个强国主持公道的情况下,又要打,又不能使劲打,偶尔日本人想拖延时间还得陪他们拖着,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一点战果马上又会丢掉,反正憋屈无比,也不知道那些军人们是怎么忍下来的,反正如果是易书的话早抗命了。

    中方军队的伤亡据时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在日记中的记载,何应钦在1937年11月5日于南京召开的国防最高会议的报告中宣布,淞沪战场中队伤亡已达187200人;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间,伤亡约为10万人;两项合计约为29万人。

    日本军队的参战部队,总兵力在28万人,其中陆军部队共出动了9个师团又2个支队,一个混编陆战队,其中隶属上海派遣军的为第3、第9、第11、第13、第16、第101师团等6个师团;隶属于第十军的有第6、第18、第114师团等共3个师团;另有从华北的第5师团分遣出来的国崎支队(旅团级单位)和原属台湾守备队的重藤支队。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3艘。另外参加淞沪会战作战飞机架约390架,其中陆航210架,海航180架。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室编:《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册,第83页,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这一期间日军伤亡数字累计如下:8月13日至9月29日,战死:2528名,战伤:9806名;至10月14日,累计战死:3908名,战伤:15843名,至10月23日,累计战死:3809名,战伤:22151名,至11月8日,累计战死:9115名,战伤:31257名,从8月13日至11月8日合计:40372名。我们都知道日本人向来无耻得让人叹为观止,即使是在日本人的记载里他们的伤亡都达到了4万多人,可见淞沪会战打得有多惨烈了,事实上日本人的伤亡应该有10万多。

    当然这是历史上的淞沪会战,现在易书来了,也不知道历史还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走下去吗?反正易书不清楚,当他领着队员们,搭乘着运送军需的顺风车进行上海市区的时候他觉得很迷茫,无数的炮弹带呼啸声在天空中飞舞,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发炮弹会不会落在你头上,前线的将士们麻木地抱着步枪,一脸茫然地一边数着还有几发子弹一边抓紧时间休息,偶尔冷漠地看着新兵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飞到空中,当基层军官们声嘶力竭地喊着鬼子们又上来了的时候才会不急不缓地提起枪扑到被各种爆炸物弄得很松的战壕边沿上。

    易书等人下了顺风车之后就开始整理装备,因为不能太过引人注目所以特种兵们全部换装上了符合这个时代的武器,每人除了一把M1911手枪之外还配备了汤姆逊冲锋枪和带瞄准镜的毛瑟98k等装备,除了14名老队员外队伍里还有200名在路上的时候用各种方法骗来的新兵,因为考虑到新兵的实际情况,这些新兵中的步兵只配备了步枪和手枪,自动武器并不适合他们,在到达前线之后易书就领着人以志愿者的身份直接上了第一线,而新兵的高阵亡概率很快就体现了出来,即使是有易书等人的关照,200新兵只用了三天就阵亡了80多人,不过路上来时进行的训练也开始显现出效果来,现在的士兵消耗速度已经开始下降了,易书也开始把大量自动武器配备到了普通士兵的手上,当然弹药消耗也跟着上去了,易书接到报告说现在靠情报系统来运送弹药已经有点消耗不起了,所以在中队开始撤退的时候,易书的这支悍名军也跟着开始撤退了,因为之前的战事中的优秀表现,悍名军也被捎带着随几支嫡系的中央军一起撤退,当然在撤退的路上的时候悍名军的装备和永远用不完的药品也让旁边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羡慕不已,因为撤退很快就演变成了溃退,即使是最精锐的教导总队里也有很多伤员用不上药品,而有着大把大把的青霉素的悍名军立刻充当起了散财童子的角色,不仅是中央军,连很多路上遇到杂牌军也受到了悍名军救济,悍名军特有的骷髅徽章也很快变得家喻户晓。因为欠下了悍名军的情,教导总队捎带着悍名军一起走走打打、打打走走,最后来到了南京,而此时的悍名军也只剩下100来个活人了。

    因为路上收容了很多被打散的士兵,到了南京之后易书就直接把人编进了悍名军里,悍名军也因此扩充到了1000余人,正好可以编制成一个加强营,除了3个步兵连外还编有1个炮兵连和1个防空连,炮兵连使用了临时编制,配备9门82迫击炮和4门37战防炮,防空连装备12门4联装的20毫米高射炮,步兵连则编制3个步兵排、1个机枪排和1个迫击炮排,机枪排装备6挺M2重机枪,迫击炮排装备3门60迫击炮,步兵排则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机枪班,机枪班装备2挺M2重机枪,火力配备很豪华,弹药补给则预先储存在了南京城内,储备量足够此时的悍名军进行1个月的高强度作战了,不过因为大量武器弹药的丢失,拥有大量弹药储备的悍名军引来了很多人的注意,不少大佬都想来打秋风,不过因为来的时候悍名军救了不少人所以有很多大佬都放出话来要保悍名军,悍名军顺利地度过一劫。

    (南京保卫战将是本书的第一场大戏,慎言查资料去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铁与血的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铁与血的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