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布衣官途 正文 第六十六章 初见李阳

正文 第六十六章 初见李阳

目录:布衣官途| 作者:大老虎不吃肉| 类别:历史军事

    丁亥看着王者风下楼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王者风稳重老成,虽然年轻,但做事沉稳,一心为他运作,又不失恭谨和谨慎,让他实在挑不出毛病。要说非要挑剔一点放大他的缺点的话,让丁亥唯一感到不足的是,王者风的处事和应变能力,过于老成持重,简直就如一个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人,哪里象一名20多岁正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不过这个缺点也可以当成优点来看,真正投身到官场之中,反而更有优势。丁亥甚至有些庆幸有王者风跟在他的身边,不但及时发现了张步阳隐瞒调走的真相,让得以他从公司的泥淖之中及时抽身,以躲避林森的锋芒,这么成熟而具有政治智慧的策略怎么可能出自一个仅仅23岁的年轻人之口?

    就连石铁军听了这个想法,也是大加赞赏,认为此法可行,现在是非常时刻,合理的退让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石铁军甚至也动了要见一见王者风的念头,丁亥急忙推诿过去,他唯恐石铁军一见之下,就会向他开口提出让王者风过去帮他,以眼下的局势,丁亥可不想让王者风离开他的身边——张建新当当司机还可以,却没有半点政治头脑,不堪大用,张弛又不可信,他只身一人下去,身边没有得利的助手,就太凄凉了。真要找一个可当大用又值得信任之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丁亥决定短时间内不让石铁军和王者风见面,要将王者风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为他所用。不过让他见见李阳还是可以的,他以后不能常来省城,到时省城有什么事情,可以让王者风直接和李阳会面。

    王者风并没有立刻将批文交给张弛,反正晾他一晾也没什么。他回到座位上,出神地望向窗外,冬天已经过去,几天功夫,窗外的葡萄已经由米粒大小成长为枸杞大小,一粒粒挂满枝头,甚是喜人。

    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惊醒了王者风,他摇摇头驱赶走脑中的胡思乱想,发现是柳昌隆的电话。

    不出所料,是关于张弛打电话的事情。柳昌隆也没有多说,只是让他不要在意张弛的态度:“过了,他阂以前就是同事,今天的话他说得过了,别说咱们哥俩现在关系密切,就是普通的朋友关系,也不会因为他一句话就解挂的员工,朋友相交也要有个界限……对了王者风,我给你买了个97,你要没空的话,我派人给你送去。你的手机款式有点旧,别说什么客气话,生分了就显得疏远了……”

    要是柳昌隆大骂张弛一通,反而会让王者风看轻,结果柳昌隆只是轻描淡写将这事揭了过去,既表示了立场,又送他一部手机来说明两个人之间关系的亲近,这种说话办事的水平和张弛相比,高下立判。

    一部97少说也要三四千元,算是一份不轻的礼。不过王者风也没有多想,不说他给柳昌隆的策划,就是凭梅里狐假虎威让张大朔立马开工一事,柳昌隆要是没有有所表示,才显得他不会做人。

    手机他就得了就行了,反正以后还有回报梅家的时候。现在的王者风对梅之礼都怀有深深的感激,正是因为梅之礼的温和的态度,他才得以有信心去面对各级的领导。

    ……基本上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家国际大酒店,晚上和李阳的会餐就定在国际大酒店十楼的养心阁雅间。王者风本来以为只有李阳一人,不想李阳还另外带了一名客人。

    李阳长得又矮又胖,和丁亥站在一起,足足矮了一头,或许是因为和丁亥太熟的缘故,他脸上的笑容倒也有几分真切,握住王者风的手说道:“王者风,不错的名字,听丁山说人也不错,好,年轻有为。”

    因为是私人场合,张建新也入座作陪。李阳的朋友一看就是南方人,个子倒是不低,就是脸型偏瘦,显得鼻子和眼睛都小,透露着一股子冷峻的精明。经介绍得知,他叫邓新科,是八咏楼的老板。

    众人坐定之后,邓新科忙前忙后,又是发烟,又是小意殷勤地问每个人的喜好,王者风看了出来,原来邓新科是埋单的人,想想也对,丁亥好歹也是国家级报社驻折江省的记者站站长,李阳是堂堂的市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他两个人吃饭,总会有人主动前来埋单。

    丁亥和李阳说说笑笑,说一些以前的趣事,王者风等人只有听着,张建新自知身份,坐下之后就向邓新科抢过了水壶,负责给大家添水。邓新科也没勉强,还向张建新投去感激地一笑,然后就和王者风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

    酒过三巡,气氛开始热烈起来,李阳也不避讳邓新科在场,端起酒杯敬了丁亥一杯,说道:“关键时刻还是老同学的关系牢靠,这一次扶正,多亏了老同学指点,好听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尽在酒中。”说完,一饮而尽。

    丁亥在市里面还有关系?印象中,好象市里和他关系最密切就是李阳一人,否则也不会批个地皮也会拖上这么久?王者风有些疑惑地看了丁亥一眼。

    丁亥也爽快地喝了一杯,摆摆手说道:“李阳你跟我还客气什么,见外了不是?你是身在局中,反而不如我旁观者清。程晓宇上任以来,大刀阔斧地整理明州的交通,现在打通了许多断头路,修路既然告一个段落,接下来要做什么自然不难猜测,是房产,这也顺应国家要大力发展房地产的大方向,所以……”

    丁亥借上京城之际,在报社的高层的办公室中,看到一份关于今后宣传方向的高级别的内参,心中对国家政策自然有了底,再结合明州的具体情况,还有石铁军稍微透露一点省里的工作重点,他开口指点李阳几句,李阳顺势而上,写成一份材料交给了程晓宇,结果程晓宇大加赞赏,力挺李阳扶正。

    尽管从1990年起,海南省的第一波房地产热就已经过热,导致发烧成病,到1995年,海南原有的5000家房地产商,活下来的不过200家。钱断,人走,海南留下空置房455万平方米,半拉子工程1631万平方米,闲置土地23800公顷。小小海南不过九七百万人口,烂尾楼却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到1998年时,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积压在海南的空置房、半拉子工程和闲置土地上的资金有430多亿元(加上社会资金积压总量达800多亿元),房地产信贷不良率高达80%以上,至少5家信用社因为高利息吸收存款而破产倒闭。

    王者风还记得折江省第一房地产大亨娄钟,这个本是折江省一家报社的记者辞职下海之后,创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的传奇人物,当年也因为投资失误,导致大笔资金被积压在海南,因为资金流的问题,差点引发连锁反应,让他的达才集团险些走到破产的边缘。

    折江省是内陆省,经济比起沿海都省市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在1998年时,房地产热才开始兴起。实际上,从九十年代初,一直到2010年,国内的房地产一直呈现一种不健康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泡沫越吹越大,最终总有推倒多米诺骨牌的一天。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布衣官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布衣官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