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鬼子六大传 正文 八十一回 内外交逼

正文 八十一回 内外交逼

目录:鬼子六大传| 作者:浮竹| 类别:历史军事

    不好意思这两天有点事情,耽误更新了~

    -------------------------

    九月初十日的清晨,英法两国联军以伤亡十余人的代价,已经越过东安,进抵郎坊。他们并不与地方守军过多纠缠,一心只是想尽快抵达北京,每到一处,必先与地方官吏交涉,声称肃顺篡逆,自己是奉有直隶总督桂良的亲笔手札,率兵进京勤王的,说得地方官一愣一愣,跟着便以武力相胁,挟迫地方官予以放行。大多数官员都已经收到了桂良被褫去顶戴的消息,可是面对着杀气腾腾的洋枪洋炮,谁也不敢当真硬碰硬,反正新任的总督穆荫尚未到任,旧总督的盖印公文便依旧有效,当下乐得装装糊涂,放夷兵过去了事。

    但也有那么几个不识时务的,吃准了大清国的事情不容这些夷人置喙,不论是肃顺乱政还是旁的什么,要清君侧也是自己人去清,什么时候轮到老毛子过问了?坚持不肯放行。于是乎两下里便起冲突,在北仓、杨村先后干了两场,夷兵死伤不过十几人,清军却折损了好几百号。这几百号人当中,说起来倒有半数以上是自己互相践踏,又或是放枪放炮炸膛致伤,更有一个最可笑的,居然是杨村一个驻守游击,夷兵来时他正搂着侍妾呼呼大睡,从梦中惊醒,越窗便逃,没想到一个失足,跌断了一条腿。好在夷兵并不恋战,一触即走,绕过杨村继续北上,这游击竟也就堂而皇之地报起功来,说自己如何如何指挥若定,分派兵员把个杨村守得铁桶也似,夷兵攻打不克,只好绕行,他那条断腿,也就变作了身先士卒的明证。

    与此同时,胜保并没有理睬叫他交出兵权的命令,而是昼夜兼程,提兵北上,直奔京师而去,初十日这天,也抵达城郊,与僧格林沁的马队驻兵一处。

    他来京的路上,本来已经上过了白折子要求叩拜梓宫,可是载垣却迭诏斥责,说他身为一个革员,非但不好好闭门思过,反倒私带营伍,是为大不敬,再不偃旗息鼓,就要拿问了。胜保无奈之下,只好把军队留在城郊,独自便服入城,在恭亲王府,见到了恭王爷与僧格林沁。

    乐道楼的密室之中,三个人犄角而坐,正在激烈地争吵。僧格林沁瞪着铜铃般的牛眼,怒气冲冲地道:“老六,我真不明白你是安的什么心思!肃顺那等胆大包天,你非但不加制止,反倒任凭他去胡闹!我要提兵进城,你却一再阻止,究是何意!”

    袁潜从几旁站了起来,笑道:“哥哥别着急。”转头对胜保道:“还有斋翁,一起坐下来好好商议一下。”

    僧格林沁怒道:“还要商议什么?直接打进城去,捉了肃顺,岂不是一了百了!”胜保也点头道:“擒贼擒王,僧王之言不错。”

    袁潜叹息一声,摇了摇头,道:“两位以为本王不想赶快肃清奸邪么?只是眼下肃顺这厮手中握着玉玺,又挟制了皇太后与幼主,我等若不妥善从事,万一幼主有什么闪失,那要如何跟大行皇帝交代?又如何跟我大清列祖列宗交代?”

    僧格林沁默然,恭王所说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可是要他信服仍然不能,当下反驳道:“若是早早听从本爵之言,点兵入城,压根不许反叛还京,又岂能出这许多变故!”

    袁潜皱眉道:“哥哥此言差矣,想那肃顺面子上是奉了大行皇帝遗诏的,暂且不说这遗诏是真是假,总是钤用了御印的,明里是对方占了一个理字!咱们若是先动兵,他们便有藉口说咱们意图谋反,到时候反贼的罪名一安,难保京旗十几万兵不会给煽动起来同咱们作对!”

    胜保连连点头,道:“僧王,恭王爷说得极是有理!”

    僧格林沁正没好气,听了胜保这一句话,满肚子的火尽数冲他撒将过去,冷笑一声,道:“你的意思,咱们就枯坐干等么?何况眼下还不止是肃顺,夷人的兵已经来到郎坊了,恭王爷,你一味阻拦本爵派兵前去防剿,究竟是何居心?”

    袁潜心里打了个突,他早料到僧格林沁会拿这件事情做文章,只没想到来得如许之快。当下干笑道:“僧王莫急。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夷人这次进京,是顶着清君侧的名头的。僧王莫非不记得诛晁错的故事了么?”

    僧格林沁是个不读汉人书的主,他哪里晓得晁错是谁?倒是胜保举人出身,于经史之事好歹通顺些,当下道:“汉朝景帝时候,用晁错之议,削减诸侯之地,后来吴楚七国反叛,即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景帝将晁错斩于东市,以塞七国之口。”

    袁潜笑道:“正是如此!我等只须坐看夷人闹得如火如荼,然后将黑锅尽数推给肃顺去伤脑筋,等到天下舆论纷纷之际,匹夫不战自败,不必问了!”僧格林沁脸上一红,好在他皮肤粗黑,瞧不大出,强项道:“虽然说是这么说,可夷兵只三百而已,能有多大作为?万一当真给肃顺剿灭,彼等的地位可又稳固了一层了。况且现今幼主还在宫中,再不果决些,恐怕肃顺那厮当真下了毒手,岂非悔之晚矣!”

    英法美三国欠缺的只是一个发动战争的藉口,这一点袁潜比谁都要清楚。起初他将皇位易主的消息故意泄漏给三国公使,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在舆论上反对肃顺这个强硬派,没想到包令竟然如此大胆,挥兵直奔京师而来,倒是正中了他的下怀。现在三国联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不晓得是听了何人的主意,不过这么一来,肯定就跟肃顺两厢对垒,这是毫无疑问的了。袁潜热切地盼望着战事的规模再扩大一些,最好是弄得谁也收拾不来,虽然说三百兵成不了什么气候,可是作为两国开战的一个信号而言却是非同小可的。

    胜保忽道:“僧王,恭王爷,胜保冒昧揣测一句,眼下肃顺必定也在犹豫,是否要大举讨伐我等。”袁潜与僧格林沁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两人难得地取得了意见上的一致。现在的情形,僧格林沁的四千多蒙古兵,与胜保所率的八千旗兵,都驻扎在城南东便门外,若是肃顺当真命令城里驻军开城攻击,两方面至多打一个平手,自己这边还要略占下风。可是肃顺却迟迟没有这么做,他既没有指责擅自领兵北上的胜保为叛逆,更没有对僧格林沁略加责备,这不能不说是十分出人意料的。也许是他不敢同时得罪这么多手握兵权的大臣罢。

    袁潜承认,他在这件事情上有好几处大大失策。第一,是没有预先把步军统领载铨拉将过来;第二,是没有赶在肃顺封锁各门之前,把小皇帝送出京城;第三,就是至今还没与那拉氏达成一个协议。咸丰这一暴毙,真是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把他原本的布局计划,整个都给搅乱了。

    一时三个人都是沉默不语,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看着发呆。胜保轻咳一声,打破了这令人尴尬的寂静,笑道:“六王爷,僧王,下官以为,与其单靠我们这不满万人与肃顺对峙,不如飞檄天下,号召各地勤王。”

    僧格林沁目光一闪,似乎心有所动,袁潜却皱起了眉头,轻轻摇了摇头。胜保的意图昭然若揭,他既想在将来大局定后的权力瓜分之中争得一份,又忌惮僧格林沁的实力,是以必然要与自己联合起来。可是就目下而言,他还拿不准自己的心思,更拿不准自己开出的条件究竟有几分实现的可能。

    想了一想,也隐晦地答道:“润之拜访克斋的时候,不是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么?咱们除去肃顺之后,就是要匡扶幼主,勉为元祐正人。”

    “元祐”是宋朝哲宗皇帝的年号,哲宗冲龄即位,宣仁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起用司马光、吕公著,一时天下大治,史册称美。袁潜这话,是有意无意地自比马、吕诸贤,却把顾命四大臣比做王安石的“新党”,是国家之蠹,必先除之而后大定。借古喻今,是个极好的说法,尤其是无形中把大行皇帝与“小心谦抑,敬畏辅相”、“不事游幸,历精图治”,但却忧悸致疾,英年早崩的宋神宗相提并论,绝不构成诽谤先帝的“大不敬”罪名,真妙极了!

    但是胜保却并不满足于这么七拐八弯的说话,他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究竟能够捞到什么好处?这好处是不是值得他冒着风险押上恭亲王这一宝?<!---文章内容结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鬼子六大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鬼子六大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