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揭示华为长盛不衰的秘密:统治 正文 第17节:第二章 技术市场化,市场技术化(8)

正文 第17节:第二章 技术市场化,市场技术化(8)

目录:揭示华为长盛不衰的秘密:统治| 作者:豆世红| 类别:玄幻奇幻

    另外,通过华为和国外软件工程师工作状况的对比也能看出差距。

    印度高级软件师每人每月可以编写300行代码,华为的数据则是一两万行,结果就是印度的软件很稳定,华为的软件则漏洞百出缮

    就是在这些反思和批判中,在华为人特别是技术工程师们的头脑中,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逐渐孕育起来,华为技术工程师的商业意识也逐步形成。

    从技术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

    任正非对公司的研发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研发是地狱之门。无论一家公司的研发水平高还是不高,都非常有可能进入地狱,万劫不复。公司研发水平高,一方面意味着很大的投入,也许在没有收回成本之前就死掉了;另一方面,研发水平高,代表你的技术非常先进,非常超前,就容易重蹈覆辙,像贝尔实验室那样由盛转衰,最后终归是死路一条;公司的研发水平不高,你拿什么去和人家竞争?结局不言而喻,不是等死就是找死。由此可见,研发是把双刃剑,关键看企业如何把握。

    家电巨头海尔兼并过许多企业,它们原来就习惯于关起门来搞创新。如贵州风华冰箱厂原是兵工厂,后来转型,开始生产民用冰箱,该企业在市场上难以为继,请海尔去收购。张瑞敏前往考察,结果大吃一惊:这个厂技术力量十分雄厚,正研究员就有二百多人,优良的技术装备也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经过两天的了解,张瑞敏发现问题其实就出在技术水平上,他告诉企业领导,该厂的优势是技术力量强,劣势是技术力量太强,强大到不知市场在哪里。

    原来这批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以前研究高精尖的国防产品,转而开发民用产品后,觉得太简单,甚至见了进口的冰箱生产线也觉得非常简单,就正式向上级提出不用花外汇引进设备,自己动手节约经费建造,保证质量不会比外国差。最后他们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连工作母机也自行制造。生产流水线建成后,无论怎么改造,质量都赶不上进口设备。最后他们终于弄明白了:设计理想并不等于工艺理想,单机质量并不等于联机后的质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母机或生产线差一丝一毫,反映在冰箱产成品上缺陷就会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如果关起门来创新,闭门造车,那么创新就会失去方向和生命力,因此必须和市场结合起来。与张瑞敏一样,任正非也意识到华为必须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但是,紧紧抱着一定要做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的理想,华为人能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来都成问题。就像梵高的“向日葵”,作品固然好,固然价值连城,可那是在梵高饿死多年后的事情。因此,华为的调整要以商业为导向,而不能以技术为导向,在对技术部门、技术工程师的评价体系中同样要以商业为导向。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揭示华为长盛不衰的秘密:统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揭示华为长盛不衰的秘密:统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