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医手杀圣 正文 第五十九章 道之三境!

正文 第五十九章 道之三境!

目录:医手杀圣| 作者:聂非| 类别:都市言情

    事出突然,随着郭老太太来的保镖们还跟在身后,还没有发现前方有人发现。

    聂寻掷出一枚松果之后,便大叫一声:“老三,他们在你前面!”

    三个身着迷彩服人一听聂寻的话,以为聂寻口中的“老三”就在他们身后,有两个人刷的一下齐齐回头——另一个人只顾着摸着被松果打疼的小腿了。

    见有两人回头,心中早有预计的聂寻,冲着两人的头部就是掷出两枚松果。被击中的两人顿时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聂寻立即从石头上屈身飞下,脚尖落地的瞬间,用力向前一蹬,向着三个穿着迷彩服之人所在的方向飞速奔跑起来。聂寻一行五人,有四个是女人,身着迷彩服的三人肯定不是来唱戏的,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聂寻必须避免这块暂供休憩的大石头,成为战场。所以他不给三人任何向着这边靠近的机会,而是主动向着三人飞奔而去,身如影,疾如风。

    聂寻从大石头上跳下,随即朝着三人奔驰而去,动作连贯之极。聂寻一跑起来,对面的三个身穿迷彩服之人眼中便闪过一丝惊讶之色,聂寻的速度之快,宛如一阵轻风,这风不大,很轻柔,但是却夹杂着飓风一般的气势,这种感觉很玄妙,柔风中带着犀利。如一柄出鞘的宝剑,无声无息,却锋利异常!

    同样露出惊讶之色还有许晴心、郭漫雪一家三代人,虽然上次二女被绑架,是聂寻将她们救出来的,但是二人并没有见识过聂寻真正的打斗本事,她们只是大概的有个影响,似乎那一次,很激烈,不轻松!

    聂寻飞速奔跑起来的速度,已然不能用脱兔来形容了,如果非要形容,那只能说是如一头觅食的豹,但又不真的是豹,他的迅速和眼神像极了正在捕食猎物的豹,但是偏偏这个男人的脸上还要挂着那似乎总不消逝、讨人厌的微笑,这笑里带着些玩味。

    聂寻的速度是在公孙敖所谓的“铅块负重法”的折磨下练出来的,公孙傲最多的时候,身上绑着八十公斤的铅块,但是聂寻的记录是一百二十公斤,公孙傲就是从那一刻对这个原本瞧不上眼的山村下子另眼相看的。

    在公孙傲看来,以聂寻这身板,六十公斤便是极限,撑死也不会超过七十公斤,而公孙凌志有可能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但是当聂寻一个月一个月往自己身上加铅块,直到他加到八十公斤,而那时公孙凌志身上的负重只是五十五公斤的时候,公孙傲有些意外,万分惊讶。那时他修正自己的想法,觉得八十公斤就是聂寻的极限了。

    但是当公孙凌志将身上的铅块加到八十公斤的时候,聂寻身上的铅块已经是一百公斤,公孙傲再次以为这就是两人真正的极限了。

    半年后,聂寻再一次让公孙傲失望了,他将身上的铅块加到一百二十公斤,而公孙凌志也咬着牙默默地把铅块加到一百公斤。当公孙傲看到累的气喘吁吁,满身是汗,瘫倒在地,一个像疯子,一个像傻子,相视哈哈大笑的聂寻和公孙凌志的时候,甩着衣袖只丢下两个字,转身就离开。

    “变态!”

    这就是公孙傲对他们的评价。

    当聂寻第一次卸下身上的铅块时,感觉自己的身子轻飘飘的,似乎只需一阵风就能把自己吹走了一般。他卯足劲儿,使命向着前方冲去,竟然有一种双脚即将离开地面的感觉,这是一种无法“脚踏实地”的感觉。他第一次冲出去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大跳,速度太快!甚至都无法止住,聂寻不想自己竟然能有这样的速度,眼看就要撞上前方的墙,他脚尖一蹬,竟然身子腾空而起,顺着墙壁就是一阵攀爬,只是几步竟然沿着倾斜度为九十的墙壁,走上十来米。

    这简直骇人听闻!后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聂寻才渐渐适应不绑铅块的身体。这也是为什么在别人看来是铜墙铁壁的深院高楼,复仇者组织却能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地的缘故。

    聂寻从大石头上跳下,直奔身着迷彩服的三人,说来话长,实则却是瞬息而至。

    聂寻奔袭至三人身边,这三人眼中还残留着些许惊愕,还没明白什么回事儿就每人中了聂寻一腿。聂寻对着三人的胸口就是一拳,他并没有下死手,他需要留活口。韩幼熙几次三番派人来想取聂寻的性命,这大大的挑战了聂寻的忍耐限度,叔叔可以忍,婶婶不能忍!这个仇,要报!

    聂寻一个飞腿踢在一个身着迷彩服人的裆部,这是他常干的勾当,左右又连续两拳击中另外两人的下巴……

    聂寻这边的打斗动静,立即引起原本在身后的保镖们的注意,一个个神色紧张的迅速向着郭老太太所在的大石块上靠拢,同时这三个身着迷彩服人的同党们也向聂寻打斗的方向靠拢,韩幼熙既然要下死手,就不可能只派三个人出来的。

    便衣保镖们绕着大石块围成一个圈,将郭老太太四人保护在中间,见围攻聂寻的人越来越多,却没有丝毫要上去帮忙的意思。

    聂寻也向着这边挥挥手,示意不用过去帮忙,只管保护好这四个女人就可以。许晴心见又有五六个同样装扮的迷彩服人加入到围攻聂寻的阵容中,眼中掩饰不住的担忧之色,可怜兮兮的看着郭老太太,向她透出求助的眼光。郭老太太似乎并不为某人担心,拍了拍许晴心的肩膀,告诉她不必担心,她自有主张,老人眼中却是透出一股深意。

    围攻聂寻的十来人都算是练家子,如果拿到寻常时候,寻常人,这几个人就能撑起一个不小的帮派,至少成立一个保镖公司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聂寻觉得他们还是过于渺小。而且不知道为何,聂寻觉得自己看他们的眼光和以前不大一样了,以前是不把这样水平的人放在眼里,但是今天从自己飞跃下大石块,疾驰而去的感觉,到现在看这几个人在自己眼中无所遁形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他说不清这突如其来的是怎样的一种转换。总之玄之又玄,但是这种感觉却让他很舒服,似乎隐隐抓住了什么一般,围攻他的几个人在他眼里就跟几个小孩跟大人打架一样,不具备任何的杀伤力和威胁。

    其实,聂寻不知道的是,此刻的他,无意中进入到一种状态!

    道学中,关于世俗的武学的有一个传说。道家传说武学中存在极难出现的三种境界,他们将这三种境界称之为:清、静、寂。这三种境界和功力的深厚无关,它是一种武学的状态!其实佛学当中也有类似的言论证明武学中的确是存在这三种境界的。

    所谓清之境界,指的是对敌时的一种心态。有清便有浊,清和浊是相对而立的。世上大多的武学者所处的状态都是浊,只有寥寥无几的人能够达到清的境界,更不用谈静之境界和寂之境界了。清和浊的区分,就好比是一个只有一身蛮力的大力士和一个修习太极拳的高人,这只懂蛮力的大力士就好比是浊,而那修习太极拳的高人就好比是清的境界,两人虽未开打,但胜负已分。又好比是一个只管挥着斧头乱劈的蛮人和一个已经达到人剑合一境界的剑意高手的区别,虽未出剑,但生死已定。

    而静之境界则是清之境界的升华,达到静之境界,与人争斗时根本就不需所谓的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而是周围一切敌手的一举一动都自动呈现在你的眼前,不管身前身后。

    至于第三种寂之境界,那便真的是传说了,这个“寂”,不是寂静的寂,而是寂灭的寂,到了这个境界,一些敌手如虚影,挥手即可寂灭之。但是这样的境界还未听闻有人达到的,只能是作为一种传说,流传于世。

    道家所言的清、静、寂三种境界,真可谓是玄之又玄,辛涩到一般人根本就无法理解的程度。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上,就曾有人达到其中的某个境界。例如史书上就记载了一个关于李广射石的故事,早在《吕氏春秋·精通》中就有“养由基射先,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的记载。《史记李将军列传》当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故事: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不能复入石矣,终。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故事中李广把“早中石”当做老虎而将箭射入石头中的这种状态,便是道家所说的“清”的境界,清,专注于一,摒弃一切杂念。只是李广只有将箭射入石头那一刻方才达到了“清”的境界,后来却怎么也“不能复入石矣”。这种超乎寻常力量的情况,用常理根本无法解释,但其实质就是因为他进入到另一种常人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聂寻此时感觉的这种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状态,其实就是道家记载的,传说中的“清”之境界。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医手杀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医手杀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