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铁之魂 正文 第十五章 遍地花

正文 第十五章 遍地花

目录:铁之魂| 作者:稽夫| 类别:都市言情

    1933年7月21日,24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大明帝国中兴之主―思宗皇帝崇祯60年的7月21日,这位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在实行了国家议会制度10年后,宣布帝国实行君主立宪,首任内阁首相为文武双全的一等勇毅候周培公。7月21日,从此也被定为明帝国的国庆日。

    就在这一天,帝国陆军部装备司和装甲兵司联合向全国各大汽车、机车、重型拖拉机等生产制造企业发布了武器招标通告,要求提供新式中型坦克、装甲侦察车(轻坦)、履带式自行火炮、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履带式装甲运兵车以及各种变形车。国庆假期结束后,技术标书下发到了全国各大车辆生产企业。

    根据技术标书要求,新式中型坦克,要求符合以下技术要求:坦克全重不低于25吨,发动机功率不低于300千瓦,汽油、柴油动力均可,柴油动力优先,公路行程不小于200公里,越野行程不小于130公里,公路最大速度不小于30公里,越野最大速度不小于20公里;电动炮塔,炮塔回转速度不低于20秒,车体装甲不低于40、20、20,炮塔装甲不低于60、40、30,主炮口径76毫米以上,穿甲威力不低于500米80毫米,要求采用车内通话器和新式无线电台,可以实现车内通话和200米内车车语音通话。

    新式侦查车(轻坦):全重不超过20吨,发动机功率不低于400千瓦,公路行程不小于250公里,越野行程不小于180公里,公路最大速度不小于50公里,越野最大速度不小于40公里,武器为20毫米以上机关炮,要求配用新式无线电台,车车语音通话距离大于200米,电报通信距离大于100公里。

    履带式火炮,口径105毫米以上,火炮初速不低于750米/秒,携弹量不低于30发,火炮射程15公里以上,公路行程不小于150公里,越野行程不小于120公里,公路最大速度不低于25公里,越野最大速度不低于18公里,装甲防护要求能抵御12.7毫米以下口径武器直射和105毫米以下炮弹破片。

    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火炮口径要求不低于50毫米,携弹量不少于30发,公路行程不小于180公里,越野行程不小于130公里,公路最大速度不低于30公里,越野最大速度不低于20公里,装甲防护要求能抵御20毫米以下口径武器直射。

    履带式装甲运兵车,要求能搭载一个班的步兵,公路行程不低于300公里,越野行程不低于240公里,公路最大速度不低于35公路,越野最大速度不低于30公里,装甲防护要求能抵御12.7毫米以下武器直射或者105毫米以下火炮破片。

    其他变形车辆,包括自行防空火力,履带式抢修车、弹药车、架桥车等。

    接到招标书后,全国的各大车辆生产厂家纷纷成立了各种研究小组或者项目攻关小组,热火朝天的投入了新式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中。

    在各大车辆生产厂家鼓足干劲上马新项目的同时,西汽和武汽的囚牛、睚眦坦克生产线也正式开始投产。沈阳拖拉机厂在研发新式坦克的同时,对原有的囚牛和睚眦坦克也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坦克,被称为囚牛乙型和睚眦乙型。囚牛轻坦,改用了武汉汽车制造厂新研制的CJ08-3型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239千瓦,使得囚牛乙型的最高公路速度,达到了40公里/小时。越野速度也达到了21.3公里/小时。睚眦中坦,换装了新式大型炮塔,并且加装了一个车长周视潜望镜,增加了一个炮长独立瞄准镜,大大改善了车组乘员的工作环境,睚眦中坦还换装了太原枪炮厂最新研制的C-7-K型75毫米28倍径榴弹炮,配用采用新型引信的榴散弹,极大的增强了睚眦中坦的火力。由于改装炮塔和火炮,睚眦的重量增加到23吨,最大公路行驶速度下降为21.3公里/小时,越野行驶速度更是下降到了10.7公里/小时,由于换装了大口径火炮,备弹也下降到60发,不过苗玉林给朱子明打来一个电话,说长春机车厂的新式柴油机有望在34年年初正式投产,苗玉林已经给长春厂发去了招标书,要求他们将柴油机小型化,届时,睚眦可能换装280千瓦的新式重型柴油机,性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苗玉林还告诉朱子明,沈拖的新式中型坦克已经开始研发,也将于34年年中之前设计完成。最主要的是,苗玉林的攻关小组已经完成了囚牛和睚眦坦克的通联问题,上海无线电三厂的车内通话器和长沙无线电二厂的-12型车载电台已经完成集成、装车和通联试验,可以定型。

    随着新式囚牛乙型和睚眦乙型坦克的大量投产,装甲兵的扩编问题也随即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根据总参的命令,装甲教导团保持原编制不变,驻地仍留在甘肃省榆中县,同时,在兰州新建一所装甲兵学校,设立坦克、自行火炮、自行反坦克炮、装甲工兵和装甲后勤五科。另外,从兰蒙军区,沈西军区和首都军区各抽调两个步兵团,组建二十个独立装甲营,其中,坦克营十个,自行火炮营四个,自行反坦克炮营三个,自行防空营两个,装甲工兵营一个。

    分割线

    “子明啊,看来你在北京是留不住了!”李凤鸣准将在8月的一天夜里,突然前往朱家拜访朱国威三等男爵,在书房,准将召见了朱子明:“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汪伏波中校前段时间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肺结核,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继续留在教导团的岗位上了,为了表彰中校对装甲部队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陆军部决定提前晋升他为陆军上校,颁发帝国陆军优异服务金质勋章,同时,汪伏波将离开教导团,前往装甲兵学校担任校长一职,我这次来,主要是代表许司令,来问问你的意见,现在你有三个选择,第一,留在北京,担任我的参谋长,提前晋升少校,主要负责新式坦克的招投标和后续的生产监督工作;第二,去南京,还是提前晋升少校,负责那二十个独立装甲营的组建工作,第三,回兰州,提前晋升为中校,担任教导团团长一职。”

    “长官,我。。。。。。”朱子明刚要回答,李凤鸣就打断了他:“你先不要急着回答我,先听我讲完,第一个选择,对你将来的成长很重要,留在京城,你可以得到你的家族和我们的全力帮助,虽然现在看来是走的参谋线路,但是将来未必不能进入权力的中心;第二个选择,去南京,组建新部队,对于你的仕途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新组建的装甲部队,将来都是你的门生,而且走这条路,有助你将来直接担任整编的装甲部队主官;去兰州,虽然可以提前两级晋升,但是随着装甲兵学校的建立,我们已经不需要用教导团来培养初级军官和高级士官了,它以后更大的作用,是作为新兵训练的基地和其他装甲部队的假想敌,这支部队,是不可能上战场的,而且,你一旦决定去教导团,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一辈子,你都不可能调入其他作战部队,虽然看来起是跳了两级晋升,但是你已经跳过一次了,两年,从少尉到中校,未来十年,你都不可能再获得晋升了。最主要的是,如果不进入作战部队,在教导团,你的最终军衔,只能是上校了。你好好考虑一下,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我等你的答复。”

    “长官,不用考虑了,我选第三条路,我要回教导团,我知道现在的状况,说实话,我不认同某些帝国高层的意见,我的看法是,战争绝不可能拖延到1938年以后,如果议会和军部、总参的那些大佬们还是固执己见,认为战争在1940年以前不可能爆发,那么,帝国在将来的战争中,必将吃一个大亏,所以,我选择教导团,在目前的状态下,能为我们装甲部队多培训一些新鲜血液,未来就多了一份保障。”朱子明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子明啊,你要想想清楚啊!”李凤鸣看着倔强的年轻上尉,转头对朱国威说道:“男爵大人,您也不帮着劝劝?”

    “老李啊,说实话,其实我是很赞同这孩子的看法的,我在总参战略研究室这么多年,毕竟不是混吃等死,种种迹象都表明,土耳其人绝对会在38年以前发动对非洲的又一轮新的攻势,同样,德国人和法国人也掐的越来越僵,动手是迟早的事儿,俄国人在一战时候吃了我们这么大的亏,他们也在秣马厉兵,准备要给我们一个狠的,这些,帝国的高层偏偏视而不见,所以,既然这孩子决定了去教导团,那就让他去吧,我说句私下里的话,教导团,不可能避开战争!”朱国威的脸,在雪茄的烟雾中若隐若现,一双眼睛却亮的让人不敢直视。

    “那好吧,既然你自己选择了这条道路,我会如实把你的意思转告将军,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希望你们两父子是对的,帝国,再也经受不起一战的那种摧残了。”李凤鸣叹了口气,神情有些黯然。

    1933年9月3日,汪伏波晋升上校军衔,回到北京,领取了那枚差不多是用性命换来的帝国陆军优异服务金质勋章。

    1933年9月11日,汪伏波上校卸任装甲教导团团长职务,离开榆中县,前往兰州筹建帝国装甲兵学校。

    1933年9月16日,朱子明上尉晋升中校军衔,交卸了装司的临时参谋工作,将回到甘肃榆中县,接任装甲教导团的团长职务。

    1933年9月21日,从装甲教导团抽调的20名年轻军官前往南京,担任新组建的独立装甲营营长,其中,就包括朱子明的两位部下兼好友―前教导团一营甲连连长李海中尉和前教导团反坦克连连长张海潮中尉。

    1933年11月17日,广州造船集团下属重型机械厂率先提交了他们研发的新式中坦设计图,到12月中旬,已经有十余家企业提交了数十份包括各种变形车在内的各型坦克和装甲车辆的设计图纸。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铁之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铁之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