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铁之魂 正文 第八章 授军旗

正文 第八章 授军旗

目录:铁之魂| 作者:稽夫| 类别:都市言情

    大明帝国庆宗皇帝顺聪14年三月初六,西元1932年4月11日,星期一。

    对于明帝国的六百年历史来说,这一天是微不足道的一天,但是对于帝国陆军来说,这一天,却是划时代的一天。这一天,明帝国陆军多了一个全新的单位―装甲教导团。

    时间倒回到1931年底,许立论中将和李凤鸣上校在北京停留了整整一个月,最后还惊动了首相大人。经过多方努力,最后,陆军装备委员会追加了五百万元的拨款,同时,通过首相大人的斡旋和施压,陆军部终于同意所有轻武器由陆军装备局统一配给,另外,总参也表态,保定、沈阳、兰州和广州四大陆院的当年度毕业生,也允许装司(装甲摩托司令部)优先在每个学院挑选5名,总计20名优秀生。兰蒙军区32年度的新兵,则是直接划了1000名过来。另外,通过李凤鸣上校和王德彪中校的努力,兰蒙军区、镇西将军府和镇西骑兵军也支援了一小部分装备,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镇西骑兵军和王德彪中校的老部队―驻兰蒙军区的步兵第7集团军调拨了20名基层军官和200名优秀士官。有了这批力量,教导团的人员架子,总算是搭起来了。

    1932年1月,许立论中将和李凤鸣上校还在北京磨嘴皮子,王德彪中校带着装备处来自不同部队的参谋们在兰蒙军区司令部和镇西将军府、镇西骑兵军三地游走“乞讨”。装备处和后勤处的两位处长,则带人去了南京陆军部讨要后勤装备去了,汪伏波中校在司令部无聊的闲了几天,也飞去广州,去他的老部队―驻两广军区的38集团军挖墙脚去了,说是不弄他几百个士官,决不回来。

    汪伏波离开以后,整个司令部,就剩下警卫营看家了,甚至连警卫营长,也带了两个排,陪同刚刚抵达的一支地质队,去勘察教导团的新址去了。朱子明上尉成了整个司令部军衔最高的军官。

    朱子明干脆抱着铺盖睡到了装甲连的宿舍,在他的设想中,这个装甲连,将来会有两个作用,首先,这个连的官兵,大多受过三年以上的装甲车辆驾驶和保养维护训练,这一百多名官兵,将是教导团里的教导大队,连队的一小部分老兵,将被分配到各营各连担任教官。其次,这个连的部分骨干,将被抽调出来,补充先期到达部分老兵后,成立教导团的第一个连级单位―装甲侦察连。而朱子明的第一营,就将以剩下的老兵为骨干建立,以期迅速形成战斗力。

    作为将来的营长,朱子明总不能连手下的连长排长们都不认识吧。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整个司令部现在空荡荡的,朱子明在给沈拖打完电话后,就基本上无事可做了,不如下部队,一来能闹个脸熟,二来,也能了解这个成立了5年之久的装甲连的实际情况。

    我是美丽的分割线

    按照帝国惯例,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廿五始,各部门就封衙过年了,工厂也延长了休息的时间。整个年假要延续到正月十五闹完元宵,前后长达20天,这20天,也是全世界所有华人的狂欢节!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到炎热的南亚丛林,从干热的非洲草原到湿热的南美丛林,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军队虽然和地方不同,但是年假的时间却是一样的,留下必要的警卫之后,大部分军官会分批次分时段获得10天左右的外出假期,士官和士兵们则会被允许短暂离开驻地,前往就近的城市逛一逛!

    许立论中将和李凤鸣上校在十二月廿三那天回到了兰州,十二月廿四,王德彪中校等人也全部回来了,汪伏波也在十二月廿四晚飞回兰州,同机抵达的,还有38集团军“赞助”的5名少尉军官和50名资深士官。后勤处长许勇中校是许司令的远房堂兄,也是当年追随许立论从安西骑兵军跳槽过来的,他是南京人,于是便留在了南京过年,年假以后,他将押送南京陆军部调拨的整套野战医院以及其他的后勤装备一起回兰州。

    十二月廿五,全国开始放假,装甲摩托司令部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沈阳拖拉机厂为帝国陆军生产的第一批50辆囚牛式轻坦和10辆睚眦式中坦正式下线,送到了装甲摩托司令部。押送这批坦克的,却是沈拖厂总工程师苗玉林,随车同来的,还有苗玉林的妻女和他19岁的小妹苗岚岚。

    1932年2月6日,大年初一。司令部里外外里都挂上了红灯笼,给单调荒凉的戈壁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氛围。

    年初一的晚上,许立论中将在军官食堂为来队的家属和手下的军官们安排了一顿别开生面的年夜饭,所有有家属来队的军官们,不论军衔高低,这一天,全部下厨,家属们则是在食堂里休息,将军还特意让人从兰蒙军区请来了文工团的一个演出队表演节目。

    苗玉林博士19岁的小妹苗岚岚这几天已经和朱子明等年轻军官混熟了,晚宴的时候,她指着许立论将军和李凤鸣上校等人的墨绿色骑兵礼服,王德彪、汪伏波等人的卡其色步兵礼服、还有朱子明的烟灰色学员礼服,惊奇的问:“子明哥,怎么你们的军服都不一样啊!”

    朱子明尴尬的说:“岚岚,装甲兵还没有自己的兵种服饰,长官们穿的都是自己原来老部队的礼服,至于我,因为我是军校毕业直接分配来的,又因为装甲兵没有兵种服饰,我也就没地方领取新的礼服,只好继续穿这身学员礼服。”说到这里,朱子明自嘲的笑了笑:“也许,将来我升到校官甚至将军,都只能穿这身学员礼服了!”

    “啊,怎么会这样呢?”苗岚岚很不理解。

    “岚岚,装甲兵是一个新兴的兵种,陆军部那帮老爷们到现在还在迷信他们的快马和大炮,装甲司令部成立十五年,每年的经费不过区区50万元,整个司令部,所有军官,士兵,有一个算一个,拢共也才400来人,那里有精力去弄这个兵种服饰,更何况,我们也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费来设计。”

    “找我啊!”苗岚岚得意的说道:“本小姐可是帝国艺术学院的高材生,专修服装设计的哦!你们的制服,本小姐还不是手到擒来!”

    就这样,大明帝国装甲部队那标志性的橄榄绿色夹克式样的制服,就在这不经意的闲谈中诞生了。整个年假期间,朱子明什么都没干,就是陪着苗岚岚设计了一整套装甲兵的兵种服饰。帝国陆军装甲兵的兵种色,为橄榄绿,常服和礼服为陆军统一式样(帝国陆军其他兵种也是如此,式样统一,颜色区分。比如步兵为卡其色,骑兵是墨绿色,炮兵是黑色,军校生是烟灰色等等)战斗服上衣为紧身收腰立领夹克式样,胸前两个贴袋,腰间两个斜开口的大掏袋,左臂一个三格贴袋,右臂为刺绣的兵种臂章,肘部有加强;夹克的下摆有4个皮带袢,用于固定武装带;袖口用2寸半宽的布条收紧成箭袖,用魔术贴固定;取消军衔肩章扣袢,用两条一寸半宽,一尺长的布条翻卷折叠后用两个扣袢固定在肩部,方便乘员受伤以后用布条拉出战车。军衔标志改为领章式样。下衣为小马裤式样,有两个掏袋,臀部和膝盖用补丁加强,大腿两侧是两个大贴袋,裤脚比标准的马裤少一个扣袢,只有两个,收腿部分也相应的缩短到5寸;鞋子是在骑兵马靴的基础上,截短了靴筒,同时将靴筒收紧,靴筒高7寸。帽子有两种,一种是平时配作战服穿戴的橄榄色贝雷帽,另一种是在陆军7年式钢盔的基础上,取消钢盔护耳和护颈,取消钢盔前缘的反角,并将钢盔直径缩小半寸,钢盔内衬增加一层一寸厚的海绵垫。另外,苗岚岚还将原来装甲兵的徽章做了进一步的修饰,整个徽章呈椭圆形,外圈是束成捆状的荆棘,中间是一辆三年式坦克的浮雕,坦克上方是一条飘带状的装饰,飘带上镶嵌着用古朴的小篆体书写的“装甲”两个汉字。外圈的荆棘和飘带都是不锈钢质地,中间的坦克浮雕则是黄铜质地,飘带上的装甲两个字,则是鎏金的。整个徽章简约,又不失华美!

    年假结束后,苗玉林带着妻女回沈阳了,苗岚岚也回北京继续学业。年假期间,朱子明不仅和苗玉林商量了关于沈拖厂的后续坦克生产、现阶段的坦克的一些细节的改进以及关于教导团的坦克装备的付款等问题,最重要的是,他拿到了苗岚岚的通讯地址!

    随着家属们的离队,装甲教导团的人员装备也陆续到位了,教导团的正式成立,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大明帝国庆宗皇帝顺聪14年三月初六,西元1932年4月11日。这一天,阳光明媚,和风煦来。在新建的装甲教导团驻地的大操场上,2900名教导团的官兵身着新式作战服,头戴贝雷帽,军姿严整,肃立在操场,一个个连方阵横平竖直。团长汪伏波中校和参谋长兼一营营长朱子明上尉站在方阵的最前面。司令台上,陆军部第一副部长海吉克上将、兰蒙军区司令员、领安西将军衔的乌兰夫上将和装甲兵司令许立论中将在前排就坐。将军们致辞以后,李凤鸣上校将一面红旗交到了海吉克上将手中,汪伏波中校代表教导团上台从将军手中接过了团旗。

    中校接过团旗敬礼,然后转身,用力的展开,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旗面左上角是帝国陆军的云隐金龙刀矛徽章和装甲兵的披荆斩棘徽章,旗面左侧的白布条上,用隶书写着“大明陆军装甲教导团”九个大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铁之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铁之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