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最漫长的五年 280章 丹心照石城 白骨镇山河

280章 丹心照石城 白骨镇山河

目录:最漫长的五年| 作者:渝洲上空的鹰| 类别:历史军事

    280章丹心照石城白骨镇山河

    1938年初,对民来说,是一个严酷的三九寒冬:

    随着日本人京沪、山东的得手,日军大本营已经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广袤的中原大地上的一个数千年的重镇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九州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的一个奇葩。地处中国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徐州所谓的文化悠久,那是对像周大少团长的那样的好吃狗来说的:它是中国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讲吃讲喝的中国第一位的养生家彭祖的老家,号称道家基地、天师故国。却也是佛教发源地,中国最早的佛寺“浮屠仁祠”即在此处。风水甚好,历来出些帝王之家,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现代徐州籍作家王茂飞总结的就是:“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太祖)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彭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

    徐州的军事战略的价值,在于是当时的中国两大铁路动脉,津浦线和陇海线的交汇点,是中国铁路东西南北的枢纽。

    鬼子瞄着徐州,意图相当明确:就是要打通津浦线,解除日后进攻武汉的侧后的威胁,又可以依托陇海线作为进攻的出发基地,一举切断平汉线,拿下武汉,逼迫老蒋投降。

    日本人的算盘子可是拨弄得呼啦响,打通徐州,不啻趁热打铁,再给老蒋的民国政府以致命一击,彻底打垮老蒋的抵抗意志,向日本人屈膝求和。

    鬼子可是想得挺美的。即使顽固的老蒋死不投降,失去了武汉,也意味着他所领导的民国政府将被赶到中国的大西南的大山之中,民国政府也不复为一个领导全中国的政权了,而随之降为了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

    那个时候,老蒋的政权还有多少权威啊?中国的半独立的地方政权那是多得很,老蒋又是很多地方军阀势力的注目的焦点,他如果被赶下台,必能在不少省得到热烈的拥护。届时,日本人再另起炉灶,扶持起一个构筑在日本人羽翼之下的中国新政权岂不易如反掌。儿皇帝啷个可能不听老子的嘛。

    元月16日,面对仍在抵抗的南京警备军,骄狂的丢不起面子的日本内阁首相近卫发表声明,声称:

    “日本帝国政权今后不会以民国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那是全然不把咱老蒋放在眼睛里面了,唯恐在上海战事和南京保卫战两场大战后精锐折损严重的老蒋分量不足。26日,宣布完全控制了南京城其实就在那时,为了掩护南京警备军主力突围而留下的部队仍在战斗南京城的枪声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个南京警备军的战士壮烈殉国的二月4日)的近卫首相更是向全世界嚷嚷: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日本帝国均不与民国政府交涉;

    二,日本帝国为阻止外**事援华,仍可对华宣战;

    三,日本帝国对华之新政权,居于监护人的地位;

    四,绝对不容许第三国出面调停。”就连德国盟国的面子都不讲啊)

    也就是说,日本人虽然急于结束中国战事,但是对老蒋为首的民国政府那是已经不作为其对手了。

    日本近卫内阁38年新年伊始抛出的这个声明和其后的四点,后来被世人,甚至是日本人自己的外交界、军界认为是世界上最操蛋、最愚蠢的做法:

    因为在漫长的抗战期间,咱多次被鬼子逼到绝境的最高领袖蒋大统帅就是想屈膝求和都求没有门啊?正是这个日本人“英明”的声明,最后逼出来个“坚决抗战到底”的最高领袖

    三九四九的寒冬之中,几成一片废墟的民国政府的首都南京城仍然在枪炮声中显得热闹非凡。唐生智、刘兴、周娴等铁血将领率领的南京警备军的“铁血军”民的尊称)经过一月激烈而残酷的巷战,至此已损失七、八千人,控制区域也日趋缩减,机动范围越来越,所储藏的为巷战准备的军备军械、弹药粮秣等也渐进消耗殆尽。

    可以这么说,南京城内的中国守军的浴血巷战、顽强抵抗的消息,都成了咱被不断失败的噩耗弄得垂头丧气的最高领袖的精神慰藉了。这个多年的老政客、老江湖,面对气壮山河的铁血军也是油然而生出衷心的敬意与感动,以至于每天都要认真地关心南京城巷战的情形如何了。

    元月十六日,在面对南京城巷战已至一月,最高领袖第七次亲自给唐生智上将的南京警备军下达了撤退令:

    “你们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了我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凛然正气,充满了英勇殉国的无敌勇气,你们都是伟大的战士,是所有民为之骄傲自豪的……,英雄,归来兮”

    唐生智上将也被这份充满了感情的撤退令感动得热泪长流,复电称: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保卫国土,捍卫首府,职责所在。感谢委座及民的盛赞过誉。我等南京警备军的众将士,愿洒尽最后一滴血,痛击残暴之倭寇;愿以最后一枪一弹,亦必与强敌血战到底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中华民族万岁”

    拼死到底的漂亮口号喊得山响,唐生智等人面对艰难的南京城内的巷战局面也不得不考虑剩下的数千南京警备军的弟兄们如何撤离的问题。悄悄给仍在宣城据守已达一月有余的周大少团长发去询电。询电只有寥寥几句话,周大少团长的回电却是洋洋千言:

    “作为一个军人,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还有比南京警备军的将士们更英勇、更壮烈的战士,你们都不愧于‘魂’这四个字

    牺牲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抗战作为一个持久的战争,局部的战术目标已然达到,自可撤离为要。孟潇公须知,这历经月余血战留存的五千将士们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周大少团长的回电也提到了自己对于五千南京警备军如何从数万日军合围之中华中日军主力已北上攻击占领安徽蚌埠等长江以北的战略要点,积极配合华北日军的攻取山东的军事行动,以谋取会攻徐州的战略目标)安全撤离南京围城的几个办法。

    按照唐生智的理解,其主要的意思就是,建议南京警备军从南京城西南面的水西门作为突围之处,突出后部队经谷里、陆郎,从当涂渡过长江,或者从宣城以北周大少团长死守出的逃生通道撤往皖西山区。

    南京警备军的唐生智、刘兴、周娴等人仔细商议了周大少团长的撤离建议,一致认为其从水西门一带突出的撤离计划最为巧妙完全可行,遂执行之。并于元月17日做好了全部准备,元月十八日正式开始了南京突围战。

    眼下指挥日军在南京城进行巷战的是日军第六师团的谷寿夫中将。周大少团长在复电中分析了这个号称日酋中的“战术家”的一些军事指挥特点,其做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战术素养在日酋中确实比较出色,但性格多疑,当可利用这一点。

    简而言之,周大少团长的这个撤离计划就是声西击西,以极少数部队率先在南京城西南边的水西门打响突围战,但突而不破,击而不出,其余南京城内各处及四周各门皆保持静穆,却在南京城以东的中山门一带布置少数疑兵,以迷惑谷寿夫的注意力。

    水西门的规模突围战不妨多弄数次,直至谷寿夫做出错误判断,调集合围南京城的日军主要力量于中山门,这时隐蔽在水西门一带的南京警备军主力奋勇突出,随即以轻装急行军速度乘夜色疾驰向西,脱离日军的合围圈。整个撤离计划的关键在于一个隐蔽的问题:水西门的南京警备军的主力要完全做到隐而不露,而东边的少数疑兵则要隐而少露。

    38年的元月十八日夜十二点,南京城内的南京警备军的撤离计划正式开始。一开始的南京警备军对于南京城西南的水西门的突围战斗果然使老奸巨猾的谷寿夫中将大生疑惑:一百多中国守军的突围举动有些反常啊?陆陆续续谷寿夫中将又得到了一些情况,谷寿夫中将冷笑:

    “南京城内的那支支那南京警备军终于是熬不过去了,部队是试探我合围的力度,还真是狡猾大大的,突围战想布个声西击东之计。”

    刚想下令调集力量至南京城东面的中山门一带,却转念一想,不对,这支南京警备军的唐生智指挥官太狡猾了,会不会是声西击西呢?等等看。

    元月19日凌晨一点,水西门又爆发规模的突围战,而东边的中山门一带日军已经觉察到有数量不明的中国守军的伏兵隐而不发的情况。谷寿夫中将坚定了对自己的判断:

    南京城内的中国守军一定玩的是声西击西这个伏兵不过是动摇我对于水西门突破口的判断。

    但随着南京警备军随后对水西门强度越来越大的几次攻击,却使坚定的谷寿夫中将对于自己先前的判断发生了严重的怀疑:

    “这中国守军反复对水西门一带的攻击,分明就是吸引我加强对水西门一带的注意力,调集力量集中于此处。但显而不显,明而不明,中国守军绝对在别的某处有企图”

    这才联想到中山门一带的日军部队报告上来的有数量不明之中国守军隐蔽,却显然是故意露些破绽的情况,谷寿夫中将一拍桌子,叫道:

    “八嘎,上当了,什么声西击西,就是声西击东嘛所有奇都是为了掩饰正。”

    立刻下令调动合围南京城日军主力于南京城东面的中山门一带,并亲自率领日军前线指挥部赶往南京城东面的中山门。

    元月19日凌晨三时许,南京城西南的水西门又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已经赶到南京东面的中山门一带的谷寿夫中将起初并没有在意,仍然以为是中国守军的惑敌之举。但当他听见手下报告那些时隐时现的中国守军伏兵不知何时已悄然消失。而水西门激烈的枪炮声却渐渐消弭,水西门一带日军电话打过来:

    中国守军数千突然暴出,驱散水西门的日军,即刻消遁在西边的夜色之中了。

    谷寿夫中将这才恍然大悟:

    “八嘎,还是声西击西啊唉,还是中了南京警备军的那个唐生智老狐狸的恶当。一月巷战没有打过他,说到斗智斗谋,仍然不是唐的对手啊。”

    19日中午,丢弃了一切辎重的只带了枪械弹药和一日干粮的四千余人的由唐生智、刘兴、周娴等率领的南京警备军的将士们留下了数百名敢死队员),十余时急行军已至南京西南的陆郎一带,算是初步脱离了日军的南京合围线。

    在撤退中,唐生智等按照周大少团长的意见,将十余个战斗营拉成一线,齐头并进飞速向当涂急进。现在时间就是一切弟兄们找了一辆板车拉着唐生智上将向西飞奔。

    至当涂已是深夜,在长江北岸的胡宗南第一军团的留守部队的协助下,唐生智率部野渡长江,终于撤退到了长江以北的安全地区。

    至此,持续一月有余的南京城城市保卫巷战宣告胜利结束,一万三千余人的南京警备军仅剩余四千余人唐生智上将事后对部众叹道:

    “我打了一辈子的仗,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烈但又精彩无比的仗。感谢诸位,感谢生死弟兄们,我们对得起国人,也对得起自己了”

    南京城市保卫巷战,始37年的12月15日,结束38年的元月十八日,历时三十四天:

    以唐生智上将率领的一万三千余人的南京警备军阵亡八千余人的代价,消灭松井石根大将统率的日军华中方面军九个多师团的番号都有的日军共计近四万人以一比五的伤亡比例和一座几乎成为了废墟的特大城市的惨重付出,演绎了一个后来广为认知的“焦土抗战”的中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后来的长沙三次会战中,读过黄埔陆后保定军校毕业的老虎仔薛岳多次采用了城市巷战模式,以至于伤亡惨重的日军第11军坦言:湘北就是个吞噬大日本皇军的魔域,像长沙、衡阳、常德等城市那就是魔窟)

    周大少团长获悉唐生智将军等安全撤离,只发出一封十个字的贺电予以庆贺,“丹心照石城,白骨镇山河”

    祝各位书友大大新春幸福阖家欢乐,新年好)。。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漫长的五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漫长的五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