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最漫长的五年 115章 重庆的中国的世界的名牌

115章 重庆的中国的世界的名牌

目录:最漫长的五年| 作者:渝洲上空的鹰|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二课,几十个涪陵榨菜老板基本上认同了涪陵榨菜要走上良性健康的生存、发展、壮大之路,那就是务必执行周大少团长提出的涪陵榨菜的整合复兴计划:留优劣汰,做大基础做强龙头。保留两个最能代表涪陵榨菜品质的龙头企业,其余为之做初级加工。

    “周小大老板,为了涪陵整个榨菜加工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我们可以做初级加工。但是,你啷个保证我们现在的利益不会萎缩,也能在整体发展壮大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好处?”几个涪陵榨菜的小老板纷纷问道,这就是今天的第二课---大家怎么样都能在改革中收益啊?

    哪晓得周大少团长却恭恭敬敬朝这些小老板鞠了一躬,

    “我首先最真诚地感谢你们。涪陵城不大,县城的数万百姓,成千的贫穷家庭全靠大家开的小厂小店啊!这美味的涪陵榨菜即为老板们的赚钱之术,亦为百姓的养家谋生之物。”

    原来,涪陵榨菜说起来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涪陵县城得有七成人都围绕着涪陵榨菜制作的种、收、洗、剥、切、晒、轧、压、和、配、酿、藏等几十道加工工序而求生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像一座金字塔,最顶尖的鱼泉、乌江等最终出产的榨菜厂可是要有极为庞大的基础支撑着,初级加工也占了整个涪陵榨菜制作成本的大部分,而这些就是周大少团长保证改成初步加工的这些小老板的利益不会萎缩,并能随着涪陵榨菜的整体良性发展壮大后自身也能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的所在。

    “另外,由我们万家商贸与涪陵榨菜加工行业协会共同组成的涪陵榨菜股份公司。也能从制度上保证大家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和有章可循。我在这里可以负责任地说,大家,无论是大老板还是小老板,大家的利益都会得到保证,都会随着涪陵榨菜行业整合而成的涪陵榨菜股份公司的飞速发展赚大钱的!最少今年整合后的涪陵榨菜的表现不会比惨兮兮的去年一千来吨的销量更差劲吧?我有这个信心!”

    这回大家全鼓起掌来,毕竟不再是少数几家得利了,大家的生存发展又有了崭新的希望。

    第三课,啷个还有问题啊?!大多数人不是已经认同并愿意执行周大少团长的涪陵榨菜整合复兴计划了啥。

    “周小大老板,在这个要成立的涪陵榨菜股份公司里头,为啥子万家商贸哦要占51%的控股权。你们只管卖,我们从种到做出涪陵榨菜辛辛苦苦半天啷个搞得还没有发言权了?!”

    这个问题够尖锐的,已经有些和谐的场面一下子又紧张起来。包括周大少团长的手下几个亲随都盯着他,啷个解释呢?

    周大少团长几步走到了船舷窗边,看着外边沉默了一会问大家:

    “现在这船开向哪里?”

    “重庆。”

    “这条万里长江在何处流淌?”

    “中华大地!”

    “最后这些江河都流进哪里?”

    “大海!”

    一旁的林雪儿激动地差点喊出声来:“壮哉,夫君!鲲鹏万里,恢宏志气,其高如天,其深似海!”竟然眼里有些湿润了。

    原来颇了解周大少的林雪儿明白了:周大少为什么要控股涪陵榨菜股份公司,因为要按照他的思路和设想,就要有发言权,有控股权,才能打破一切阻扰,实行他心中最终的宏大的目标:把涪陵榨菜这个国之瑰宝,做成重庆的名牌,中国的名牌,世界的名牌!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个人在某些企业或行业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像福特、本田啥子的就不用提了,诸如此类的例子一抓一大把。就凭周大少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巨大优势,就是在这个涪陵榨菜股份公司占个60%、70%的股份都不算过分,因为他带领现在这个要死不活的涪陵榨菜将要走的路,正是后世涪陵榨菜摸摸索索、跌跌撞撞近百年才以巨大的代价找到的辉煌之路!后来,周大少被涪陵榨菜行业尊为近现代涪陵榨菜重铸辉煌的中兴之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明白了的人们热烈地鼓掌,长久地鼓掌。说起来几十个涪陵榨菜的老板都比眼前这个十七岁瘦弱少年大得多,但并不妨碍人们真诚的情感的表达。

    这下子可好,周大少的船队看到起只有几十里水路就要到重庆了,可却走不了了。这几十个涪陵榨菜的老板那是一个热情哟:你周小大老板太难得一见了(晓求的你哪天又去周游列国了),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今天正好尊驾到此,择日不如撞日,可不能不给大家一点薄面,诸位涪陵榨菜的老板这点东还是可以做的!

    再一听说,今天要做东招待的周大少这一船的啥子“西南服务团”的二、三百人,文化最孬的都是高中生,大部分竟然是大中专学生!学啥子的都有,甚至有一个从北平跑到山西想参加牺盟会的却阴差阳错被周大少亲自忽悠进了周大少的西南服务团的北大学子学的啥子高介分子化合聚合物(其实就是早期的塑料化工专业,这个人竟然是中国当时仅有的世界上也不求多的国宝!周大少团长当时乐得都想在地上打滚)。被这些稀奇古怪的专业弄得头大如牛的涪陵榨菜老板们那个放心哟,咱这个领头的周小大老板如果不是人中之龙,哪得如此众多英才贤士抛家舍业来渝相扶、相帮嘛,老子们涪陵榨菜跟着他有信心!真是太有信心了!

    于是刚开出涪陵长江码头的小客轮返回,周大少团长的船队也停靠码头,涪陵榨菜的老板们要招待大家吃顿便饭。

    因为有些仓促,没有提前准备,这在涪陵的一顿饭很简单,但大家却一致留下了深刻印象:没有一道菜不与涪陵榨菜有关,榨菜肉丝、榨菜粉丝汤等家常菜就不说了。就连一碗嫩嫩的豆腐脑亦如是:白如雪吹弹可破的豆腐脑上,撒上少许榨菜粒,浇上红油辣子。舀一勺送进嘴里,豆腐脑的嫩滑细腻与香、脆、鲜、咸、劲的涪陵榨菜互相映衬,各得益章;你无我则不显嫩滑,我有你则更见脆香。简单的却是最直接的绝配!

    周大少团长想起后世的一道菜,于是也露了一小手:把精选涪陵榨菜切丁,与腊肉丁、蘑菇丁(水发)、干海椒段、碎米芽菜、花生粒、芝麻等十几种基本上都是丁丁粒粒的食材用快火旺油翻炒,收油喷香既出,一端出来。我的妈也,几十个涪陵榨菜老板们一尝之下,就欲把这小盆下饭的小菜,周大少团长叫啥子“饭遭殃”的菜给一人一小碗瓜分了。

    这下子激起公愤,这啷个要的哟?!不说“饭遭殃”色彩诱人,那个香,整个饭堂子都充满了。西南服务团的队员们不干了,就凭着咱团长一路上展现的神厨技艺,虽说只是一个下饭的小菜,咱们尝一口都没有份啊?!人们鼓噪起来,最后一致协商同意,用个小勺子舀给饭堂的所有人,一人一勺,都有份哈!?

    严格说起来,这道周大少团长炮制的“饭遭殃”属川菜系列中的咸鲜味。绝的是周大少团长把其中的色彩、口感,尤其是香味搞得特别突出,涪陵榨菜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属于点睛之笔。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几十个涪陵榨菜老板们都在心里暗竖大拇指:周小大老板理解涪陵榨菜文化的深度我等不及十一,涪陵榨菜在他领导下必定光辉发展,前途灿烂如斯!

    偶得“饭遭殃”技艺配方的饭堂老板欣喜异常,却稍嫌菜的名字不雅。周大少团长哈哈大笑,念道:

    “闻到香,人跳墙;吃不着,心发慌;小碗添,大钵装;斤八两,一扫光;馍躲闪,米逃亡;上此菜,饭遭殃!”

    此等俚曲童谣,周大少团长念得生动形象、诙谐风趣。人们大笑鼓掌!真妙趣横生啊。饭堂老板这才明白,还真找不出其它更形象贴切的名字来比喻此菜的:刚才一小勺大家哪个不是狂吃二、三碗饭,这个还真是下饭的冤家!

    饭后闲谈,周大少团长又问到去年的尚余的储存涪陵榨菜的情况。老板们皆面有苦涩,特别是乌江、鱼泉两家去年尚余最多,数百吨之巨,好几千大坛子。严重影响了今年的生产安排。

    这个涪陵榨菜的酿藏对周围的气候温度、湿度要求极高,一般说来在十几度之间。而涪陵跟重庆气候差不多,夏天特别炎热,故涪陵榨菜老板们多是年产年销(储藏半年到下年青菜头出来出),储藏不会超过很久。只有极少部分高品质的精品榨菜才会在专门挖的很深的保湿恒温的地窖中长期储存,因此造价很高,不能大规模生产。要提高涪陵榨菜品质,能有一个低成本的储藏方法至关重要。

    一般说来,对于涪陵榨菜这种酿咸菜,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储藏时间越久品质越好。但当时的条件是不可能保证这一点的,故很少有超过几年的储藏时间的。外界的诸多条件都会影响到涪陵榨菜的储藏品质,搞不好辛辛苦苦储藏几年到头来弄成一大坛子一钱不值的丢货了!所以乌江、鱼泉面对着一大堆涪陵榨菜的储藏密封大坛子挖地窖成本太高,放在外面天一热起来面临更大的损失,啷个不心焦嘛?

    “两位老板也别心焦了,这近三千坛每坛二百斤共300吨乌江、鱼泉涪陵榨菜我个人全买了!”

    “啊!?周小大老板,你买这么多啷个放哟?这个没有储藏条件可就糟践了,坏了一钱不值的,这可是十几万啊?!”乌江、鱼泉的两个老板可不想害人。

    “你们放心,我买起去又不是为了放坏了。我还要拿这三千坛子涪陵榨菜给我的乖雨娃子十八年后当做嫁妆哈!”周大少团长笑眯眯的望着正端个小碗碗还在一粒粒数着“饭遭殃”吃的马晓雨小朋友。

    “啊?!啊?!”这回好,不是两个老板在啊了,周围包括林大小姐等人也嘴巴张起多大:要放十八年啊?!

    林雪儿几个晓得周大少一些秘密的人知道,这或许能行。周大少团长在重庆到处挖洞(原来是为了放涪陵榨菜啊?)把这三千坛子涪陵榨菜拉到一个温湿度适宜的山洞一放,倒是行得通的。哎呀,团长对小雨娃子那真是比亲老汉都要好啊!这十八年的涪陵榨菜储藏一出来,榨菜品质自不必说---精品中的精品,价钱可不比当初买的十几万元高上几十、百把倍的!这个确实:后世的一些储藏多年的精品涪陵榨菜,一斤可以卖到数千元,谓之榨菜黄金也说得过去了。

    江南人家有九九女儿红,周大少团长有九九榨菜香,倒也相映成趣哈,不失为一段佳话了。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段佳话直到50年以后才划上圆满的句号。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霜也已年近六旬的马晓雨在涪陵某处秘密的地方,看着人们小心翼翼起出干爹当年给她当嫁妆(由于内战45年后随周大少团长移居外国)的三千坛子可谓绝世的涪陵榨菜极品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凝聚着周家欣大爱无声的深沉的父爱结晶:一坛在国际上卖到10万美金,总值高达近三亿美元!这个父爱真的太厚重了。

    (大爱是无声的感谢各位!)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漫长的五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漫长的五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