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最漫长的五年 300章 东湖柳绿群雄会 磨山夜黑一人书(七)(第一更)

300章 东湖柳绿群雄会 磨山夜黑一人书(七)(第一更)

目录:最漫长的五年| 作者:渝洲上空的鹰| 类别:历史军事

    最高领袖虽然在37年的年底就早已发布了大西南的山城重庆为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但老蒋至今仍流连于青翠的珞珈山,逡巡在碧绿的东湖水畔,在到处都称得上是幽雅宜人的风景区的武汉武昌一住下就不肯再往西走了。

    老蒋除了35年的时候去过重庆后,至今两三年未到重庆,虽然对于重庆这两年的巨大变化也是有所耳闻,但在他的心里想的能变到哪里去嘛。武汉再不济,那也是中国数得到前几位的繁华大城市,可是一个这两年虽然有所发展但在他心里仍属偏僻落后的重庆哪能比的,后来他才知道他错的有好多!

    蒋三军大元帅落帐,中国的军事大本营也自然设置在了武汉。国民政府各部门名义上虽说是迁往重庆,可除了一些先期打前站的少量人员,其余的到了武汉,就没有再往西挪一步,搞的一些已经跑到重庆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又回到武汉办公,私下抱怨其实重庆真的发展很好了啊!

    一些西迁的工厂、学校、民间团体等,也就极其自然地随着中央政府的步伐在这里扎下脚来。

    随着日军因为战线拉长,不得不减慢进攻的节奏,再加上第五战区在津浦线打得也算不错,日军纠缠于此处,也是无力向武汉进逼。

    两三个月里,不少工厂又开起工,商店铺号随处可见的开张大吉。纷纷扰扰的闹热的武汉此时倒更像中国的战时首都。

    除了政府机关部门楼堂、要员大佬私宅别墅云集,景点古迹遍地的武昌地区以外,武汉三镇的汉口、汉阳,只要是个能够遮风挡雨的住处,那都是满当当的!马路上、市面上是人潮蜂拥,可谓之人满为患。大武汉,从未像这般,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流动人口占了武汉所有人口的三分之一强,他们当中大多数是江浙皖等沦陷地区的人们,他们不愿意留在沦陷区当亡国奴,宁愿抛家舍业跟着最高领袖西迁重庆。由于这些人一般是江浙皖较为富裕的人家,这个消费能力是很强的,本就是九省通衢的大武汉一时间竟然呈现出一种亢奋般的繁荣景象。

    而且沪宁杭、江浙皖地区除了是当时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以外,文化事业十分发达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随着这些文化艺术传媒等的西迁,也纷纷落脚武汉,骤使武汉的文化事业发展呈现出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爆炸式的增长态势。

    武汉原来共有各种文化产业三十余家,到38年的三月份,登记在册的竟然达到了三百多家!两三个月增加了十倍不止。

    深刻感受到这种强烈冲击的除了陈诚的政治部及专门负责文化管理的由郭沫若当厅长的第三厅外,竟然还有尚在陆军总医院“养病”的周大少团长,他娃几乎是被这股汹涌的文化冲击吓了三个跟头!哪喊周大少团长要别出心裁地整一个《神雕侠侣》的版权拍卖会嘛。

    原来,武汉的地方性纸面媒介主要就是十余种报刊杂志,《武汉工商时报》影响最大,日销量基本上在五万份左右,其余的尚有《荆楚日报》、《武汉晚报》等大小报刊,最少的一天只发行一两千份的都有。

    结果别出心裁的周大少团长在因为买下他娃的《射雕英雄传》版权每天连载的而日销量增加到骇人的二三十万份的大热的《武汉工商时报》上连登三天套红广告:咋咋呼呼说要面向所有文化事业单位公开公平拍卖《射雕英雄传》的续集《神雕侠侣》的全部版权!

    惊天消息一放出,登记纸面等报刊杂志媒介单位参加拍卖的时候,周大少团长吓了第一个大跟头!武汉现有的报刊杂志,中字头的除了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没来,复刊不久的机关报《新华日报》没来,其余的《中国时报》、《中国新报》等中央级别的来了六、七家。

    登记参加《神雕侠侣》版权拍卖会的其它有一定影响、日发行量在二万份以上的报刊杂志还有:

    《申报》,《新民时报》,《民众日报》,《品报》(以上都是很有影响的沪刊),《蜀报》,《明星日报》,《大公报》,《国民日报》,《新青年报》……截止报名完结,共计有54家报刊杂志。

    《武汉工商时报》那就不说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周大少团长打广告时,其总编就先下手为强,抢了第一的宝座。《武汉工商时报》最大的对手,以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在沪宁杭地区日发行量达数十万份的中国报刊杂志的老大《申报》最为强劲。

    《申报》最早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年间),最早为在上海的几个外国人合资创办。之所以称《申报》,那是因为上海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除简称沪,也简称申。令人惋惜的是,《申报》在1949年以后就停刊了。

    《申报》在20世纪初,其日销量就已经在几万份左右了。在著名的报人史量才于1912年接办后,在他的“不仅仅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的办报宗旨正确领导下,又大胆采取“义利兼顾”的经营方针,开始了广告业务的拓展,《申报》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至三十年代的时候,已经能使用套红刊印等印刷工艺,且排版编辑也是新颖独特,经过全体报人的努力,《申报》逐渐发展成为不仅在沪宁杭,而且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报。日销量一般在四五十万份左右,其经营效益和广告收益更是令人羡慕。即使受到战乱的影响,《申报》的日销量仍然能保持在二十余万份的水平。

    《申报》这个时期的几个当家笔杆子像黄远生、邵飘萍等名记者那是名动全国的,风头之盛那不亚于最高领袖,当得起“无冕之王”的称号。

    《申报》之所以也来打豆凑(川渝方言凑热闹的意思),捧周大少团长的臭脚,那是被《武汉工商时报》的强劲劲头给震撼了:

    武汉地区之前的一个日销量三万余份的地方报纸,短短二十多天,就是因为每日连载《射雕英雄传》大热,发展成了日销量稳定在二十余万份,广告收入一跃而成三百余家报刊杂志之首,只用十天就把购买周大少团长的《射雕英雄传》的十万版权费挣回来,后面挣得都是真金白银啊!

    这个冲击是相当大的,让这些《申报》敏锐的老报人感受到了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所谓之新武侠小说的几乎是魔幻般的巨大威力。

    《射雕英雄传》就算了,后续更加精彩的《神雕侠侣》再不来,再不来《申报》就跟不上时尚的潮流,不能顺应社会大众眼下的文化需要,那就是要被消费者所逐渐淘汰的,被日新月异的文化竞争所淹没。

    从原先不少《申报》的广告客户把业务转投《武汉工商时报》就很能说明问题了!《申报》这个月的广告收益锐减30%,触目惊心地提醒这些老报人:

    抢下《神雕侠侣》,就是重整辉煌的契机。

    《申报》的股东大会紧急决议,那是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这场《神雕侠侣》的版权争夺大战中打赢。再输,《申报》可就得让出中国数一数二的老大地位了,而为了这个,《申报》全体报人可是付出了数十年的心血与精力。

    纸面媒介就说到这里,吓了周大少团长第二个大跟头的是:参加竞拍《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的广播权的武汉所有的广播电台全来了!有《进步之声》广播电台,《奋斗》广播电台,《复兴》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电台,《荆楚之声》广播电台……等十余家。

    看官有人问,那《新华之声》广播电台呢?嗨,那不是还在陕北那疙瘩嘛!

    由于之前周大少团长的长江收音机厂采用他娃最新设计的技术,使当时的收音机价格更为低廉、性能更好,远比历史上更为普及大众。因此,稍微有些殷实的人家那都是有一台收音机的,所以广播电台也是顺应时事,繁荣发展。

    当然,众多广播电台老总对于周大少团长之前所讲的《射雕英雄传》精彩内容那是一致给予高度评价的,对于其后续的《神雕侠侣》那更是万分期待。

    但是!众人在听到周大少团长一口叫人经常摸不着头脑的川普那是很不认可的。强烈要求届时的《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千千万万不能用这种川话不像川话,国语不像国语的(周大少团长在一旁委屈得分辨:我这豆是普通话啥!诈和,还是一口似是而非的川普嘛!)语言播放,那是要请正儿八经的说书人来讲。

    周大少团长乐呵呵一口答应:老子也得有时间又从头到尾给你们这些连我说的普通话都听求不懂的人讲书啥,再说了,几百万字说下来老子嗓子也遭不住啊,又莫得金嗓子喉宝的。

    (稍晚还有一更,老鹰扣扣:214271049,平台交流,畅谈最漫!多谢各位书友大大支持)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漫长的五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漫长的五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