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驸马嫁到 第151章无所谓背叛

第151章无所谓背叛

目录:驸马嫁到| 作者:文飘过峰| 类别:历史军事

    当灵车经过时,虎子捧了三柱清香,跪在路旁,拜祭林夫人。

    高进跟在灵车后面,经过时,刚好看到了他。

    险些惊呼出声,她下意识的回头,飞快的看了一下身后——周叔铁青着脸,装着没有看见虎子一样。

    自从上次一别,虎子一直杳无音信。好不容易现身了,却是混在大皇子的随从队伍里,和他们一道路祭……唉高进在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

    萧焱也看到了虎子,挑眉瞥了一眼高进。

    虎子离开侯府,辗转反侧,竟投入了李家的怀抱。在萧焱看来,这就是红果果的背叛。他想看看高进对此会有什么反应。

    结果,他发现高进压根就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高进郑重的点头:“孩儿以为爹中计了。”如果林氏父子真的是皇帝老儿滴人,那么,她只能说皇帝老儿肯定是老糊涂了。

    眼下,皇帝老儿正紧锣密鼓的着手准备皇位传承。而高进现在已经可以确定,萧焱就是皇帝老儿看中的接替人。所以,皇帝老儿要想顺利完成皇位的传承,他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扶植萧焱;二是彻底灭掉李家。

    扶植萧焱,这对皇帝来说,只是小case啦。

    而第二桩事,彻底灭掉李家……“撼山易,撼秦川李家难。”这是先帝滴一句酒后真言。他滴后半生几乎就是在忙活这一件事。最后,壮志未酬身先死,先帝只能寄希望于他滴下任,也就是李家嫡亲滴外孙萧铭童鞋。不是说坚硬滴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滴么?先帝临终前泪眼巴巴滴紧抓皇帝的手,直至咽气。

    皇帝要想灭掉李家,正是用人之际。所以,他现在怎么可能做出让高家和他离心的事来呢?

    显然,这极可能是李家的挑拨离间之计。

    李家原本就是资深滴世家门阀,先朝中叶开始扬名天下。

    先朝初期,西北边界原本是夷族的聚居地。先朝为了加强对西北的统治,鼓励内陆腹地的人们移民去西北。李家就是这个时期从鲁地迁去的移民之一。有了朝廷大军做后盾,移民们鲸吞蚕食夷族的地盘。

    当移民们在西北扎下了根,朝廷撤走了大军,在西北开府设县,进行常规的行政管理。

    越来越多的夷族部落不得不离开昔日的家园,迁去荒凉地带。他们把对往昔幸福生活的怀念,混夹着对移民们的仇恨,一代代口口相传了下来。

    到了中叶,西北夷族人口剧减,不及初朝的五分之一。他们缩居在一些水草不是很肥美的草原上,依然以游牧为生。可是,贫瘠的土地养活不了他们。听着先祖们传下来的歌谣,他们愤怒了。那是他们祖先的领地,那里的良田是属于他们的。于是,在个别人的鼓动和组织下,越来越多的饥饿的人们选择了打“秋粮”——每逢秋收,他们成群结队的去收割田里的作物。

    移民们安逸惯了,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夷族屡屡轻松得手。尝到了甜头的他们胆子越来越大,渐渐光是田里的作物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打秋粮的内容也日渐丰富起来,田里的作物、仓库里的粮食、真金白银、吃的用的……甚至还有劳动力。同时,打秋粮的时间也不再仅限于每年的秋收时节。他们越来越频繁的倾巢出动,烧杀掳掠,无所不做,无恶不犯。

    移民的子孙们谈之色变。不少人开始回流。

    朝廷数次派出击。

    然而,这帮夷族狡猾狡猾滴。他们散开,就是为牧马放羊的普通牧民,聚在一起,却是能征善战的战士。闻朝廷大军将至,他们有如一群晒谷场上的麻雀,四处散开。

    大军找不到敌人,驻守数月,粮草耗尽,只能无功而返。大军前脚离开,他们后脚就又组织了起来。

    朝廷折腾了几次,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反而夷族占领了西北近三分之一的县府。

    朝野怨声载道。

    李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横空出世的抗夷英雄。

    当时,李家在西北经营了近百年,已经是当地屈指一数的大户人家。夷族打秋粮,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们不但损失了大量的财物,而且李家第四任家主也不幸丧生于夷族之手。

    新上任的第五任家主痛定思痛,变卖了大部分的家当,带着全族的青壮男丁,自带干粮,成功的重创了一支打秋粮的夷族铁骑。

    一战扬名。

    当地的移民后代趋之若鹜,纷纷加入进来。李家军日渐强大。

    仅半年,李家军就成功的打退了夷族近十次打秋粮行动。

    两年之后,夷族打秋粮的行为基本上杜绝了。西北局势渐稳。

    五年之后,李家军从夷族手里夺回了全部沦陷的地盘。

    十年之后,西北的夷族部落十之有七被李家军所灭。剩下的,不是选择了投诚,就是被李家军一气赶到了不毛之地。那里其实离先朝的西北边境已经有数百里。

    十年征战,第五任家主已经由一名弱冠少年脱胎换骨成了名震西北的西北无冕之王。

    朝廷恩威并济滴朝李家军伸出了橄榄枝——当朝宰相率领二十万朝廷大军进驻西北,收编李家军,封李家主为西北侯,并把皇后所出的嫡公主下嫁于他。

    李家欣然接过了橄榄枝。李家主给了皇帝岳父一份大大的彩礼:他主动上表申请解甲归田,老婆孩子热炕头,继续做他的土地主。

    为了让皇帝岳父放心,李家主把自己的两个亲弟弟,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全送到京城学习深造,并让老母亲跟去京城开眼界。

    皇帝大喜。一个公主顶三个人质、西北主权回归、边界向西向北推进了数百里……这笔生意巨划算。

    于是,朝廷的封赏连绵不断的赐下来了。

    西北侯的两个弟弟入朝为官,个个娶了王公重臣之女为妻,在京城定居了下来。

    西北侯的母亲被封为正二品滴诰命夫人,至死没有再回西北。

    西北侯本人先后经历了三任皇帝,每任皇帝都给他加官进了爵: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傅、太师、赐蟒袍、西北柱国公……到他死的时候,更是追为西北上柱国公,谥武贤。

    虽然都是虚的,荣誉的性质居多,但是,西北侯是个极会经营的人。他一边在西北圈地买田,一边打着皇帝的旗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到他死的时候,兼并了西北近三成的田地、四成的店铺、一半的山林矿山。

    他扼制着西北经济的喉咙,依然是不折不扣的西北王。

    李家的后世家主继续扩大了李家的势力。

    数百年来,李家人才辈出,子孙遍及天下。历朝历代出仕者更是如过河之卿,其中不乏一品二品滴红袍大佬。象大陈开国滴十二元勋之一滴宁远侯就总在人前自称是秦川李家的旁系子孙。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然而,秦川李家女滴风头比金枝玉叶滴公主更盛。公主下嫁,通常都是皇帝一厢情愿滴拉郎配。而李家有女,百家求。数百年来,世人都以能娶到秦川李家女为荣。

    大陈开国之初,太祖皇帝为了拉拢李家,有意让太子纳李氏家主之嫡女为良娣。为了表示重视,太祖皇帝特意让第一任宁远侯去李家说媒。

    不想,李家主一听说是太子良娣,当场就拉下了脸,意味深长的说道:“李家没有给人做妾的女儿。”

    这句话说得很有意境。宁远侯摸着头砸摸了半天,竟品出好几种不同的意思:第一种,无论是谁,想娶李家女,就必须以正室之位相迎;第二种,李家女给人做小,就不再是李家女;第三种,太子要想娶李家女,就得照李家滴规矩来——请空出太子妃之位先。

    想到这里,宁远侯觉得后背发冷,打了个哆嗦,不敢再接着品了。NND,好牛B的本家,张口就要做未来国母。

    李家主皮笑肉不笑的瞅着他,慵懒的说道:“草民听说侯爷一直以陇家李氏自居?惭愧得很,草民虽然是李家第一百一十二任家主,却不知我们李家竟然出了侯爷这样的光耀门楣的子孙。不知,侯爷是李家第多少代孙?草民好开宗祠,禀报列祖列宗。”

    宁远侯悻悻滴答道:“本侯是旁枝……呃,远枝。”具体来说,他们两家两百年前共一个祖宗。

    李家主长长的“哦”了一声,叹道:“原来只是同宗啊。”言下之意,你丫个小妇养滴,盗版哩。

    NND宁远侯打落牙齿和血吞。谁让他们两百年前是同一个祖宗呢?人家滴祖宗奶奶是正房太太,而他滴祖宗奶奶是妾室姨太太……人家占了一个嫡字,是正统,就有打压旁枝别派的权力;你是不入流的旁枝别派,为嫡枝服务是你的荣幸。否则,你就是数典忘祖,神人共弃。你丫不服?行,那就别跟我家祖宗姓

    貌似几千年前,全天下的祖宗就达成了这样滴共识。这是公约,是宗法制度,也是全天下的人伦基础。在强大的宗法制度面前,宁远侯算得了什么?他只是俗世中的一粒尘埃。

    宁远侯兴冲冲滴去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可是,在太祖皇帝面前,他还得为牛气冲天滴李家打圆场——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

    左思右想,他委婉滴向太祖皇帝汇报:李家主同意这门亲事。但是,依李家的祖训,这个未来滴太子良娣必须和李家脱离关系。

    撕去了“秦川李家”标签的李家女有个屁用太祖皇帝断然拒绝了。事后,他把这句话在脑子里转了半天,终于回过味来。原来李家是嫌太子良娣之位辱没了他们滴女儿。李家女就算是嫁进皇家,也只做正房。

    当时,太子和太子妃已经成亲六载,太子妃所出之嫡长孙都能从一数到一百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萧家滴,李家算个**不知天高地厚,竟妄想一国之太子为了个前朝挂名公侯停妻再娶太祖皇帝怒了。

    第二天的朝会上,太祖皇帝怒斥秦川李家一族不知天高地厚,无视皇家尊严,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明着暗示群臣,严惩丫丫滴,杀一儆百。

    不想,竟遭到了绝大多数臣子的反对。尽管他们绝大多数人不姓李。尤其是那些文臣反应特别强烈。他们中有一些感情丰富、泪腺发达滴,劝到动情处,竟如丧妣考,当殿嚎啕大哭。

    他们认为李家主并无过错。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就算是天子也不能强娶啊。

    更何况,大陈刚刚立国,应取信于民。太祖皇帝此举与**的先朝有什么两样?

    太祖皇帝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站出来为李家说话。莫不是李家在后面捣的鬼?毕竟丫丫的人脉极广,亲戚满天下……

    于是,他开始明查暗访,清理朝中重臣的社会关系。

    查了小半月,闹得朝中人心惶惶,却没有查出什么重大的粽子。朝中确实是有几个李家子弟,但是人家从先朝投过来的时候,就是光明正大的顶着“秦川李家”的招牌,从来没有半分隐瞒。

    这事惹得后宫的皇后都知道了。皇后也是世家女出身,琢磨出了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她问太祖皇帝为毛会想到和秦川李家结亲?是因为秦川出美女的缘故吗?

    西北那地方有不少带有夷族血统滴混血女娃,高鼻大眼滴,非常漂亮,为世人所喜。

    太祖皇帝切了一声,张口就要反驳,却猛然省悟了过来:朝中众臣确实有不少人是抱着结交李家的心思替李家说话,但是,大部分臣子站出来维护的并不是区区一个李家,他们是在维护天道伦常的基础——宗法制度。

    婚姻是结两姓之好,不能强娶强嫁。秦川李家是一个家族,他们萧家也只是一个家族。更何况,前者是老牌滴,而萧家说得不好听点,只是一个刚刚挤身大陈世家之林滴暴发户。李家完全有资格拒绝他。

    <hr />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驸马嫁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驸马嫁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