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明风云 第三章 绝世高人(6)

第三章 绝世高人(6)

目录:大明风云| 作者:金牛|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三章 绝世高人(6)

    太祖皇朱元璋到处网罗奇人异士,经人推荐他得知冷谦其人,便将他召到宫中。朱元璋对冷谦的占卜、乐律极为欣赏,敕封他为太常协律郎。自此冷谦悠哉游哉做了逍遥官,无事饮酒弹琴,自娱自乐,无比清高。

    满朝文武大臣中他唯一的至交好友就是永嘉侯朱亮祖,二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

    当时大明朝建都未久,国中尚有西蜀被元臣盘踞不降,朱元璋命大将傅友德亲率大军前往征讨。两个月过去了,朝中未接获任何战报。

    朱元璋焦虑万分,命朱亮祖为征虏右将军,统兵援助傅友德会同进剿。

    临行前,冷谦给了朱亮祖一封简帖,并嘱咐若到成都攻城不克,两军胶着时,可拆此帖依计行事方保无虞。

    朱亮祖不忍拂了挚友的好意,便收下简帖统兵星夜向蜀地进发。待会合了傅友德,发现他的大军因山高路险,两个月来尚未入川。正无计可施也没脸向皇上奏报的傅友德,接到朱亮祖后,羞惭得无地自容,忙治酒为朱亮祖接风。

    席间傅友德灰心丧气,自责道:“至今我才领教了李太白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的含义,蹉跎了两个月的光阴,也未能前进一步,真是愧煞人也!”

    朱亮祖安慰道:“不要灭了自家的威风,今夜我亲率一军攻取入川的唯一通道――栈道,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剑阁,你统帅后军随后跟进,和我一起杀入蜀中。”

    傅友德半信半疑,入夜时分,朱亮祖亲率一队精壮步军,衔枚疾行,悄悄摸上栈道,乘敌不备杀散守军抢占了栈道。沿着栈道一路奔袭到了剑阁,趁敌军还在睡梦之中一举攻破剑阁,打开了入蜀的通道,杀了进去。

    傅友德统兵随后跟进,一路杀敌无数,仅数日之间大军就直逼成都府正东,兵临城下才就地安营扎寨。

    成都守军坚闭城门不出,明军百般搦战,敌军就是不理,两军相持了足有十几天。朱亮祖、傅友德二人都十分烦闷,他们知道若将成都拿下,蜀中立平,可成都府城高壁厚久攻不破,自家粮草渐渐有些接济不上,军心浮动,如果按原路退出,以后若想再入川,更是难上加难了!

    真是进退不能,若是继续攻打,数日后粮草净尽,几十万大军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这该如何是好呢?正在万般无奈之际,朱亮祖猛地想起临行前,好友冷谦给了他一封简帖,当时并未在意,想他千里之外又怎会知晓我今日之事?暗想管它有用没用何不拿出来看看,信里到底写些什么?权当解闷了。

    想罢,伸手入怀拿出简帖,告知傅友德,二人共同观看。

    贴上写道:敌军闭门不战必有奇谋,慎之!成都府东七十里有黑支山,山中经年累月聚集了极多行动敏捷的猢猴,数量之多足有万千之众。平时向人索取食物,不给则攻击人类。这些猢猴相貌狰狞、性情凶残、行动迅猛异常。

    巴东人素来训练这些猴子舞刀弄枪,冲锋陷阵悍不畏死。如聚集起来出城冲阵,我军危矣!有可能全军覆没。速用火箭、火铳、火药、标枪排列阵前,以远击之、以火攻之方可解此危难!

    二人看罢大吃一惊,急传军令速按简帖所示做好准备。

    第二天,天刚破晓,成都所有的城门突然大开,成千上万的猴子舞刀弄枪蜂涌而出,元军尾随其后冲杀过来。

    明军快速列阵,各种火器齐放,打得猴子吱吱乱叫,死伤无数,硫磺硝烟熏得这些猴子掉头向本阵飞逃,不分敌我自相残杀。明军乘胜追击,杀得敌军大败,乘势夺取了成都府城。

    事后傅友德对朱亮祖说:“这位冷先生真是料事如神,以前别人都说他能预知未来,我根本不信,这次我算服了,就像他亲眼得见一样,异人、异人也!”

    蜀中平定,朱亮祖、傅友德各拨出一队人马,派两员大将镇守蜀中,随后统军班师回朝。

    不久,又有地方报奏,浙江、金华等地盗匪横行,势力极大,派出军队也未能剿平,奏请朝廷派兵镇抚。

    朱元璋闻奏后,即刻宣朱亮祖统兵火速赶往江浙剿灭盗匪,镇抚该地。朱亮祖领旨统兵到了浙省,贼众们听说是大将军朱亮祖亲自前来,纷纷藏匿或逃往它处改行自新从此不做盗贼,数夕之间,两浙地区海晏河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变得安宁祥和,再无警事发生。

    接到地方官府奏报后,朱元璋本应高兴才对,可他却因此对朱亮祖产生了戒心。

    又过了一年多,朱亮祖从浙江班师回京复命,朱元璋对他镇抚有功不但未行升赏,反而将他冷落到了一边。

    一天,冷谦请朱亮祖过府饮酒,席间冷谦说:“朝廷日渐稳定,我观万岁,时有煞气直透华盖。君不闻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之语吗?近观天象,京师上空晦暗不明,时有将星陨落,不出三年恐有巨变发生!若依愚弟之言,贤兄应尽早激流勇退,辞官归里方可保得安享余年!”

    朱亮祖正在思索冷谦话中之意,冷谦却对朱亮祖的脸仔细端详了一番,随后深深叹了口气!

    朱亮祖感到大惑不解,问道:“贤弟,何故突然感伤啊?”

    “唉!天机不可泄露,看来贤兄命犯华盖,难以全身而退了,也许是天命难违呀!我料到不出三天必有事发生,贤兄到时还是小心为上,您以为如何?”

    “我对贤弟你料事如神一向佩服,怎敢不听,今日天色已晚,你我兄弟正在饮酒,明日早朝罢我即刻写辞官奏章,告老还乡,还请贤弟放宽心才是。”

    听朱亮祖如此说,冷谦心头不禁一震,张了张嘴却欲言又止,情不自禁的叹息起来,半晌默默无语,沉吟良久方才说道:“兄恐未能如愿尔!看来这件事别人是帮不上忙啦。”

    接着冷谦又说:“我和朱公情缘未了,但是,却应在了你的子孙身上,到时我必尽力,定不使贤兄失望。今日一别,我也将弃官退隐,恐相见无期也!”说罢,潸然泪下。

    看冷谦如此悲凉,不明就里的朱亮祖也是倍感凄凉,这个八面威风的大将军此时泗泪横流,紧紧握住冷谦的手相对无言。

    两人泪眼相向久久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冷谦仿佛突然想起什么大事一样,殷殷嘱咐道:“朱兄,有一言务必谨记,回府之后千万记得告诉两位公子知道,如欲寻我,可到关外千山脚下宋佳成处一问便知我的行踪。如有意外,也可到千山主峰寻我。从今天算起,到第四个年头,不管我在天涯或海角也会如期赶回关外,切记,切记!”

    冷谦这一席话,说得朱亮祖心底生寒,愕然不知所措,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迅即舒展开眉头,暗想,冷贤弟虽料事如神,此事却未必尽然?想我身为大将血浴疆场,历战无数,早就准备马革裹尸,死又何惧!就是死了也算为国尽忠了,总之人算不如天算,命该如此又能如何?还是随缘吧!

    天明五鼓早朝,朱亮祖本以为无事,静静站在朝班等候散朝回府写辞官奏章。

    忽听万岁朱元璋宣朱亮祖殿前听遣,朱亮祖愣了一下,忙出班跪在殿前,朱元璋口传谕旨道:“朱亮祖镇抚两浙有功,本应屯兵休整,怎奈广东瑶僮反叛,朕命你挥师移镇广东,即刻兴兵不得有误!”

    皇命难违,朱亮祖无奈的隐下辞官念头,领了圣旨,点齐兵马出京进军广东。

    经过近两年的激战,终于平叛成功,朱亮祖扶立了新的瑶僮首领,驰报朝廷核准,广东方始安宁。

    说来也是冤家路窄,广东番禺知县道同恰恰是方孝孺的门生,方孝孺得知朱亮祖在广东这一消息,便投书密令道同搜集、捏造、罗织朱亮祖克扣军饷,和瑶僮密谋反叛等“罪证”。并联络了一些狐群狗党,联名上奏弹劾朱亮祖。

    朱元璋接到奏折,正中下怀也不查察复审,便下旨赐死朱亮祖。

    事后不久,为了安抚民心,朱元璋敕封朱亮祖的大公子朱玉承袭永嘉侯。

    这一年也正是冷谦和朱亮祖约定的第四年之期,朱琦携家离京,远走于关外隐居避祸!

    本章完)

    作者题外话:本章故事虽然简短,却是此书重要楔子,敬请读者仔细玩味!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