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启明之回到南宋 正文 第三章 扩张 第九十二节 海上义勇16

正文 第三章 扩张 第九十二节 海上义勇16

目录:启明之回到南宋| 作者:先礼后兵112| 类别:其他类型

    云秀话音一落,刘星羽就忙不迭的点头道:“教育为本,这话我是心悦诚服。说真的,若非提出这个说法的是我姐你,我都有杀人灭口把原创权抢过来的心思了。”后面一句显然是开玩笑,星羽自己都有点忍不住想笑,他接着说道:“不过,能不能麻烦你再说的清楚点,让我知道是从哪里得到的启发,也来个茅塞顿开,奇思妙想如泉涌呢?”

    云秀笑道:“你的鬼点子还少啊。”接着正色道:“其实,我也是来桃源之后,经历过很多事情才逐渐认识到这个道理的。”

    短短的一句话,只有刘云秀知道其实省略了不知多少自己在迷茫中摸索的艰辛。刚主持女子学院时,云秀并没有认为这是很艰巨的事情,毕竟前面已经有了书院的成功经验(刘星羽不停的给陈平先生塞弟子,这些人到桃源后很快就能独挡一面),还有科学院也有了一套培养学徒的办法,云秀以为,只要照搬过来就行,她自己不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吗?开始时桃源的发展刚起步,一切白手起家,来的又除了招募的平民百姓,就是以前书院的弟子和科学院的人,人员成份和思想都比较单一,更多的只是为了在这个岛上生存下去。女院的弟子少,还有别的老师讲课,云秀倒也没多少事。空闲时,她多跑去和陈平先生交流心得总结经验。陈平先生见她上心,便把整个学院的很多事情交给这个得意弟子,自己研究感兴趣的学问去了。

    随着白话文、简化字和标点符号全面在桃源推开,识文断句的教与学都简单了很多,刘云秀灵机一动,开创了夜校,教那些没有进过学校的人识字读书(尚炯就是在夜校完全摆脱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帽子的),打算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努力,在桃源彻底扫除文盲。

    随着桃源的建设一天天推进,云秀才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教育,不只是教会普通民众读书写字那么简单。到了桃源,没有在泉州时那么多限制,原先只是科学院一些小打小闹的研究实验,很快变成了大规模生产的工厂,技术,甚至中试都不是问题,但是人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经过培训、有一定基础的技术工人。为了应急科学院把很多刚刚有点基础的学徒都放了出来,不少搞研究的人也充实到生产一线,不过这样一来,很多研究课题又进行不下去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还是着落在云秀这里,开设新的学校和课程,整理编写新的教材,挑选教师,好在这些需要的资源桃源已经具备,需要做的就是重新整合一番。大家也都对到处缺人的痛苦深有认识,对云秀的工作都很支持,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很多桃源的干部(包括刘星羽和史更新),都有过被云秀抓去兼职老师的经历。那一阵子,云秀作为事实主管教育(后来才正式任命)的最高领导者,不仅要组织协调和编写指导性文件,还要亲自参与具体的教学工作,真是忙的一个人恨不能掰开两半用,那张可爱的小脸更是日见清减。幸亏刘源夫妇此时还没搬来,要被他们看到自己的宝贝女儿竟然瘦成这个样子还不心痛死?刘星辉身为老大,早被当成大人看待,刘星羽又是这么一个怪胎,虽然不想承认,刘星羽的绝世聪明少年老成确实给了夫妇俩很大的压力,没法把他当成一般的小孩子来宠爱,只有云秀,生的又聪明又伶俐又懂事,还是个粉嘟嘟可爱的女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这要是看到云秀一天到晚秀眉紧蹙没个笑脸的可怜样,无论如何也会把她抓回去,不让她再跟着刘星羽等人“胡闹”。还好诸事逐渐走上正轨,云秀也慢慢少了些压力,多了些空闲。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桃源生产的商品逐月增加,源源不断的流出岛外,巨大的财富同时涌进岛内。很短的时期内,大量财富集中涌入,对于一个新兴的集体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如何在集体中进行分配,以及分配下去的财富如何消费,都是很容易引起整个集体出现动荡的诱因。幸好桃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之规,分配上的问题在丰厚的利润和紧缺的劳力掩盖下还不突出,即使原先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也能挣得一份堪称高薪的薪水,更不用说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还有开发出新产品的科研人员了。

    但是在财富的消费方面,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当然桃源可供消费的商品很丰富,除了自己生产的,来自于大宋甚至海外的丝绸、珠宝、玉器、马匹、香料等等,只要是桃源商船能到的地方,那里的特产就能运回桃源。但是,有两样大家最想要的,也是有钱以后最先买的商品,桃源无法提供--一是土地,二是女人。

    桃源严格说来只是大宋商家自发开发的荒岛,这岛上土地的所有权实在是笔糊涂帐--算大宋的吧,没有大宋的官府,也没法给人发大宋的地契;算桃源自己的吧,桃源又没有公然自立,发的土地所有权证明别人承不承认啊。刘星羽等没有意识这一点,本着谁开荒谁拥有的原则,在不与岛上原住民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先是由书院,后来改为岛主府出面,给那些开荒种田的人发了土地证明,陈平先生想了一回还是没有提醒他们。那些人老成精的商人倒是知道这个问题,不过他们开发桃源又不是真的要开荒种田,那来钱多慢!还是港口、工厂、海外贸易来钱快,所以他们也不说话。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没有多少人把自己在桃源开垦的土地当作可以留给后人的家产(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收走),只是出于习惯开垦出养家糊口的土地便罢,没人会多开。相反,去工厂做工,或者到商船上做水手商贩的人却很多,那挣到手的可是真金白银,拿到家里又好带又好藏,搬到别处也好用,远比土地给人的感觉踏实的多。因此,桃源很先进的实现了农业人口只占少数(仅限新来的移民,不含原住民)、工商业人口超过劳动力总数(包括女性)百分之六十的各行业人口结构。刘星羽知道这个情况时,还以为是工商业的高收入吸引了大家,欣喜之余,也有点担心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稳,想着法子要提高点农业生产率,最少要保证桃源的基本农产品能够自给自足吧。

    <center><h3>启明之回到南宋txt</h3></center>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启明之回到南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启明之回到南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