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启明之回到南宋 正文 第三章 扩张 第二十九节 初登桃源四

正文 第三章 扩张 第二十九节 初登桃源四

目录:启明之回到南宋| 作者:先礼后兵112| 类别:其他类型

    被史更新当众一问,刘星羽很是不好意思,连忙道:“快了快了。一开始我的确把这件事情想的简单了,以为就是平整几片土地,算不上什么问题,实际做起来才知道,要把一大片地平整到同一个高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你放心,我已经和郑准许经纬等人制作出了控制高程和测量角度的仪器,现在平整土地就没什么问题了。”郑准许经纬都是在泉州时,星羽借尚炯的名义雇来的匠人,手艺高超,而且原本就粗通文字,能绘制图样制作器具,算是那些匠人里比较杰出的人物,也是最早得到星羽分出的股份之人。

    开海晒盐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具体的做法,却只有那些个被星羽抽去帮忙的书院弟子才清楚。以前听星羽说起的只是大概,大家差不多都与星羽一样的想法,认为不过是平整几块高低不同的土地能有什么困难的?所以不参与此事的书院弟子也没谁打听过,现在听史更新和刘星羽的对话,好像还真有点故事在里面,几个同门的师兄弟便好奇的打听起来,连陈平先生也忍不住开口询问星羽。刘星羽本不想说自己的糗事,事到如今也没有办法,只好把原委细细道来。

    原来星羽设想晒盐的法子与煮盐大不相同,却是不用火来煮,只用阳光来晒,把水份蒸发掉,剩下的就是盐了。既然只用阳光晒,为了加快蒸发的速度,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星羽想出的方法就是盐田。即在离海很近的滩涂上用高过最位的低坝圈出一片片的平地,地面略低与海面,潮位高时打开低坝上的闸门,便可以把海水引进盐田,然后关上闸门不让海水流入。盐田里水不深,但面积很大,这样蒸发起来快的多,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经过初次蒸发的粗盐,剩下一些含有较多杂质的盐溶液趁低潮时排入大海不要。为了提高盐的纯净度,星羽还设计了三级盐田,即在更高的位置依次再平整出两块盐田,第一次晒出来的粗盐运到第二级盐田用淡水溶化,再经日晒提纯排出富含杂质的溶液,这样经过两次,最终得到的精晒盐粒晶莹洁白,远胜当世用煮盐之法产出的青盐。而且晒盐听起来比煮盐慢,其实不然,晒盐只需开关闸门,剩下的就是收盐了,即使每一块盐田日晒的时间长,只要多设几片三级盐田,错开每块盐田放水的时间,完全可以实现几天都有盐田出产精盐。因为晒盐只用阳光,需要的劳作也并不繁重,安排较少的人手就可以同时照看多块盐田,与煮盐每个环节要占用大量人手,还要消耗大量燃料相比,晒盐的单人产量丝毫不差,单位成本却远远低于煮盐,最终产品的品质更是天壤之别。

    有了这么多优点,星羽当然迫不及待的希望把盐田造好开始晒盐。可是修建盐田时,平整土地成了一个意向不到的拦路虎。因为盐田面积大,蓄的水层又薄,地形稍有高低不平,便会大大降低盐田的效率。当然,现在星羽和郑准许经纬制作出了专门的仪器,再去平整土地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听星羽说完,众人也是一阵唏嘘:想不到一个简单的平整土地,居然也有这么多门道,谈论了一阵,大家又对星羽和郑准等制作的仪器来了兴趣,由星羽引着一起去参观。到了地方众人观看了一回,那些仪器果然有奇妙之处,利用封闭在玻璃管里的气泡保持水平,一种可以测出不同地点的高差,另外一种还能测出角度。众人赞叹了几句,陈平先生道:“星羽,这些仪器你还没有起名字吗?刚才你提到了专利制度,我看这两种仪器就可以作为第一批申请专利保护的物品。”陈平先生提出这个意见,其实也有利用刘星羽的身份来促进专利制度推行的想法。

    刘星羽想了想道:“这两种仪器,测高程的就叫水准仪,测角度的就叫经纬仪吧,也算表彰参与制作的两位师傅的功劳,至于专利,也授于他们二人吧。”

    陈平先生道:“那么你自己呢?这些仪器既然是你与他们一起制作出来的,想必这制作的道理必是你想出来的。如果专利没有你的份可不恰当。”

    星羽笑道:“我只出了点主意,动手的主要还是两位师傅,就不用把我算在里面了吧。”

    陈平先生正色道:“如此不妥。星羽,我知道你不与匠人争名利是出于好意,但好心也会办错事。昔日子路赎回鲁国人而不去国君处领取补偿,夫子是怎么评价子路的?行小善而绝大义。你若执意不要水准仪和经纬仪的专利,所行之事岂不是与之相同?”

    刘星羽一惊,愧的面红耳赤道:“老师教诲,弟子谨记在心。”

    陈平笑道:“你也不用如此紧张,少年人,偶尔有些想不到的地方不奇怪,否则要我这个老家伙干什么?”这样一说,场中气氛为之一松。陈平先生教导弟子的理念,本来就是宽严相济循循善诱,春雨润物般启发众弟子自己去思考,碰到如星羽和“四杰一秀”这样举一反三的杰出弟子,正是相得益璋。

    众人回去后,刘星羽果然以自己和郑许三人的名义共同获得了桃源第一份专利,得了新制作出来的仪器相助,盐田的修建也逐渐走上了正轨,抽调到盐田上的书院弟子也逐渐回归本位,史更新的义勇训练班总算可以开张了。

    其实真论起来,训练义勇之事算是星羽等人最先讨论的,毕竟有海盗的威胁,要开发桃源,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安全。训练海军(海上义勇)出击的事情可以暂时等一等,但组建岛上的防卫力量是刻不容缓的要务。讨论的结果如前所述,史更新被推选出来,并被大家开玩笑似的封了一个桃源义勇总司令的职位,负责训练桃源义勇。当然,目前报名参与义勇训练的,都是这次从泉州过来的书院弟子,按照刘星羽的说法:这些人都是桃源军校一期的学生,将来要担任军中指挥官的,甚至还有些人要留下来继续担任教导以后学生的职务。这一期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可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到底要如何教如何学,大家心里都不托底。前期人员一直不齐,正式的课程没有展开,史更新只是在已到的人员中,利用一些搜罗到的兵书战策,实验性的上了几次课,边学边教,同时总结一些教学的经验。

    等到报名参加义勇的书院弟子们全都回到训练班,史更新要正式开始训练了,却突然发现:义勇训练班成了岛上关注的焦点,很多人不请自来的对训练发表意见,如今想要正常的开展训练竟然成了一种奢望。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启明之回到南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启明之回到南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