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启明之回到南宋 正文 第二章 武卫 第八十六节

正文 第二章 武卫 第八十六节

目录:启明之回到南宋| 作者:先礼后兵112| 类别:其他类型

    被勾起心中恐惧回忆的可不仅是他俩,前锋营的士卒多是老兵,发觉情况不对,不等侯沙二人发号施令,立刻矮身持盾聚在一起,先把周身防的严实,队形收缩,只等将领下令便往后退。侯沙二人不负众望,果然下令后撤,一直退出两里地才扎住阵脚。

    和他们相比,地道里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些人训练的时日尚短,还是第一次上战场,又不像中途村等那样,有经验丰富的工作组成员,甚至是特战队员做为主心骨,金军刚一进入射程,好不从上到下都紧张的不行,好不容易又坚持了一会儿,不等对方走进多个地下暗堡的交叉射程范围,只是少数几个射击点够的到对方时,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放箭了。杀伤力不大,众人的信心也不足,如果不是平乱军上下吃够了地道战的苦头自己后退,而是跟第一次在中途村那样越挫越勇的往上冲,还有那么多不管效果好坏专门应对地道战的战法,先溃退的肯定是地道里的人。现在,金军先退了,地道里的人在吃惊之余,也对地道有了更大的信心,对那几个从县衙门下乡的人所说“有了地道,万事无忧”的话,又多信了几分。

    前线数个村庄传回金军稍一接触,便不敢进兵的消息,让徐文耀心中大定,面对滨海派来支援阳谷的队伍,底气也壮了不少。

    这次来支援曲阜地区的队伍,都是从作战经验丰富的部队中和村子里,抽调的正规军人和骨干民兵组成,这一批是赶来支援阳谷的,大壮二来云重褚叶儿等人赫然在列。他们一路过来,最先碰到的几座村庄根本没有任何改变,地道和防御工事一点也没修,对比另外两县,大家对阳谷的工作迟缓都很有意见。特别是听说前方有不少村子因为没有任何准备,金军一来立刻投降,所有人对阳谷县长徐文耀的印象很不好,都把他想成了一个思想落后抱残收缺的老式官员,虽然在民主政府学习过,回来后还是按以前的老思想管理地方。等他们见了徐文耀,言辞中虽然还算客气,可是已经在多处指指点点,意思是徐文耀这个县长很不称职。

    前面传来的都是坏消息时,徐文耀无从辩驳,等几个村子打退了金军进攻的消息传来,他有了点资本,在众人面前形似谦虚实为自夸的表示:这些功劳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最后,他还看似随意提到:阳谷县缺少接受过培训的人手,很多村子连工作组都派不出,现在有了这么多支援,阳谷的工作定会更上一个台阶。为自己开脱之余,也顺便恭维了众人一下。诸人之中,全无官场上的圆滑之辈,被徐文耀这么一说,都觉得言之有理,原先对他的一点不满,全烟消云散了。大家稍事修整,迅速开赴前线的村庄,帮助防守阵地,其中很有些人想的不只是防守,而是怎么利用现有条件,怎么反攻被大金“夺去”的村庄了。

    金兵这一阵子对有地道的村庄一触即走并非怯战,而是有意在试探阳谷县周围村子的虚实,以及他们对地道战的掌握程度。完颜康和花颜陀的大营已经驻扎在侯沙二人驻扎过的最后那座村子,前线的试探性进攻,试探出阳谷的村子对于地道战还很生疏后,完颜康下令:选择数个村庄作为突破口,金军大举进攻。一时间,多座村庄狼烟四起,防守的村民们猛然发现,对方好像突然间想出了对付地道的法子,他们的防御变的吃力起来。有几个抗打击性不足的村庄,一下子就被打了下来。不过,大金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就在完颜康等心喜于取得的战果,准备向前移动大营的前一个夜晚,金军大营周围,又出现了让平乱军,还有让原青州金军熟悉非常,也头痛非常,痛恨非常的夜袭。伴随而来的,还有不少告示,上面几个让他们闻风丧胆的字:我们黑风双煞又来了。金军的攻势为之一遏。

    得知前方的阵地稳固下来,徐文耀偷偷擦了把冷汗,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暗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贪功,妄想以阳谷一地之力对抗金军,早早向曲阜发了告急文书,及时搬来了救兵。要不然,光凭阳谷这些人,还真挡不住金军。他倒忘了,当时决定要发告急文书,在他也就是一念之间,一开始他还真想着独立对抗金军的,最少是这第一波的攻击,好大大的立上一场功劳。当年在滨海的学习,让他对地道战有种盲目的自信,仿佛不管什么人,拿着民主政府提供的武器,钻进地道就是天下无敌的。还好他手下的几个人不像他这么自信(或者说有野心),隔三差五的念叨要求救兵,受不了这些人的念叨,他才算及时的发出了那份告急文书。

    二来和大壮等人出现在战场,标志着阳谷战局出现新的转变。有了这些人做为骨干,各村的抵抗马上像模像样起来,不仅面对金军的进攻顽强了许多,老练了许多,而且渐渐开始出现了主动进攻的打法:晚上的夜袭逐渐成了家常便饭,白天利用地道潜伏到金军附近,对小股巡逻部队的袭击也熟练起来,一击便走绝不恋战。多种多样的作战手法,让阳谷县的民兵(现在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是民主政府的民兵了)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对自己一开始的笨拙感到羞愧难当,更憋着一股劲要好好表现表现。

    战局进入这个阶段,完颜康等知道想要再往前推进已不太可能,现在的首要目标,就是守住已经夺过来的土地和人口。好在最后打下来的村子有基本完善的地道体系,金军依托着这些地道,倒也不惧民主政府将来的大规模反攻,而且,现在只需要忍受民兵的骚扰,守住村子没什么问题。完颜康和花颜陀抓紧时间征发民夫,搬运物资以备久战。又在占领的村子里大肆征收粮草,修建工事地道(他们也知道地道在防御时的威力了),一时间,被占领的村子,包括那几个金军一到就投降的,全都鸡飞狗跳,人心惶惶。还好经过青州一战,这帮金军多少知道了平民百姓发动起来也不好惹,存着点收取民心的念头,假惺惺的任命了一些当地人为村正里正,什么事情都通过这些人来做,驻扎在村里的金兵只是个威慑,没有直接和村民打交道,总算免除了一些村子里的兵祸。

    双方在此展开拉锯战之际,云重最先发现了阳谷县不太正常的地方。云重也带着一些人下到村里指导作战,与其他人不太一样,云重比较重视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组下乡,日常的宣传教育工作就是宣传民主政府的各项政策,开办夜校教村民读书认字等,既然在当地阳谷已经派了有工作组,云重开始也和其他人一样,没打算越俎代庖,只是想着和当地的工作组交流一下工作经验,互相学习。没想到一交流之下,云重发现,阳谷的工作组很不正常:他们很少宣传民主政府的政策,也没有教育群众,只是简单的采用一些民主政府的政策,不加解释的指挥着村民做事。而且,他们还有意无意的强调,这一切,都是因为徐县长(称呼倒是改成民主政府的规定了)是个爱民如子、清正廉明的好官,拿出自己的土地给穷苦百姓耕种,还减轻佃农租种自己土地的地租,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云重开始还有点拿不准,曲阜地区比较特殊,不能照搬民主政府其他地区的政策个工作方法,这个他是知道的。不过像这样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不是民主政府的法律政策,是不是也太特殊了点?只是想到在和金军作战的时候,民主政府的宣传也是突出一两个典型的,像二来和大壮,黑风双煞(或者中途双雄)的名号,不仅在大金如雷贯耳,在民主政府内部也是声名远扬,徐文耀这样做,是不是也出于树立典型的做法呀?没有相当的把握,云重不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过他既然存了疑惑,在各村行动时,有空就找当地百姓了解情况。还没等云重打听出个子丑寅卯来,一件突发的事情让他决定立刻向曲阜反应阳谷县的异常情况:在一个村子过夜时,村里有个大户竟然送来一个侍妾为他侍寝。

    云重等来支援阳谷的人,是分成小队在各村之间流动,需要时也可以集中行动。云重做为整个支援分队的队长,亲自带了一支小队行动。他们在村里过夜时,基本都住在平民百姓家里,没去各村的大户宅院住,因此一直没有享受到大户人家招待贵客的待遇。后来支援分队打出了威名,大家也渐渐知道了云重是这支队伍的最高领导。于是有个急于拍马的大户,碰到云重带人在他的村子过夜,便大献殷勤的选了一个年轻貌美的侍妾送到云重的住处。云重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断然拒绝的同时,决定尽快通告曲阜。男女平等可是民主政府的一项基本政策,对此,云重在刘星羽身边时曾经听到过更深入的解释:男女平等不仅是出于道德上或者别的务虚的考虑,还是民主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只有男女平等了,才能把原先禁锢在家里的女性劳动力大量释放出来,满足民主政府工业化对劳动力急速膨胀的要求;也只有男女平等了,让女性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培育出一个有消费能力的广大人群,为民主政府飞速增长的工业生产能力提供一个广大的市场。因此,这项政策绝对不会因为曲阜地区暂时的特殊性而改变,甚至可以说,为了改造曲阜地区,其他的土地、税收等政策或许可以暂缓,男女平等的政策是必须要坚持推行下去的,实际上,曲阜地区其他两县的妇女解放工作也在缓慢开展,像这种显然是违背妇女本人意愿,限制个人人身自由的蓄养侍妾的行为,已经没有人公开赞同了。而现在,在已经派有工作组的村庄里,居然还有大户公然蓄养侍妾,显然阳谷的工作出了问题。他一面召集分队开会,要求大家遇到这种现象时应该怎么做,一面写信向上面反映这里的情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启明之回到南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启明之回到南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