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你我同是穿公主 正文 归去(上)

正文 归去(上)

目录:你我同是穿公主| 作者:无妍| 类别:历史军事

    诸葛端云身上的箭伤虽是几个月前的,然而一路调兵操劳,并未好全,大战之时身上又添了几处刀伤,虽看着刀口不深,可也挺吓人。眼瞧着快要过年了,宁阳想着他刚从边关回来,劳累了大半年,不忍叫他处理府中的那些事情。因而便暂且不提,叫他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和儿子一起做小猪去。

    诸葛端云没那么多觉睡,醒了便如以往般卧在暖阁里看书喝茶,只不过如今多了个儿子,有人总看不得他如此悠闲。儿子醒了便会抱过来给他,然后便眯着眼儿在一旁等着瞧儿子的笑脸。

    小家伙似乎很喜欢被举高高的刺激感,每回都笑得响亮又欢快。宁阳每每从旁看着都在心里盘算,这小家伙的性子一定不能养成像王爷大人那样,否则她以后日日对着两张冷脸,一定闷死。所以现在找着机会就得叫儿子多笑笑,免得将来面瘫。

    诸葛端云举着儿子,眼睛却淡淡瞥了宁阳一眼,心里算计着日子。前两日御医来给他看伤时,似乎说再过半个月便可同房了……

    夫妻两人各想各的,年前的日子过得倒是平静和乐。只是这般平静倒把奶娘和一屋子的丫头们急得不得了。

    这日外头又下了大雪,宁阳用过午膳后有些累了,这便躺下来睡去了。诸葛端云难得有空闲的时候,便去外屋的软榻上卧着看书去了。奶娘领着几个丫头过来,良儿递上参茶去,子陌抱来鸭绒小毯给诸葛端云盖在腿上,霜儿把小香炉置到一旁,子青端着火盆进来放到旁边烘着。做完这些事,几人便齐齐立在诸葛端云跟前不动。

    诸葛端云垂眸看着书册,正入神间觉得光线暗了许多,眉头微微蹙起,不耐道:“都去里屋服侍王妃,别杵在这烦本王!”

    几个丫头缩了缩,忙看向奶娘,见奶娘不动,几人也便咽了咽口水,垂首不动。

    诸葛端云眉头锁得渐深,心下隐怒。这王府他不过离了大半年,这些丫头怎这般没规矩了!

    几个丫头见王爷的脸色渐渐发黑,吓得齐齐往后躲了一步,倒把奶娘给显出来了。奶娘回头斥责丫头们一眼,回头脸上却堆了笑,小心问道:“王爷回府这几日,没觉得府上少了什么?”

    诸葛端云锁着眉头抬眼,鹰眸自奶娘和几个丫头身上缓缓扫过,吓得奶娘也忙垂下眼去四处瞄着,脸上却还得赔着笑。

    诸葛端云微微眯起眸子,把书扔到一旁的矮桌上,缓缓坐起来,说道:“府中出了何事?说吧。”

    奶娘闻言松了口气,良儿见王爷想听,忙上前一步抢着说道:“当然出了事!出了好多事!王爷没发现王府里人少了么?”

    诸葛端云想起刚回来那日,宁阳是跟他说过王府里走了许多下人,这些日子他瞧着她想要他安心养伤歇息,便忍下未问,既然这些丫头们想说,他便听听也成。于是便蹙眉不耐道:“捡着要紧的说!”

    几个丫头低着头互望一眼,子陌咬了咬唇,大着胆子走上前来说道:“王爷有所不知!自打王爷走了,王妃一人主持这王府里的事儿有多不容易!宫里的德妃娘娘许是记恨上元之事,把阮夫人三天两头地召进宫里说话,府里好多下人都传言阮夫人要升侧妃的事儿。好不容易那德妃娘娘失了宠,阮夫人没了靠山,外头又传言您遇刺失踪了……”

    良儿点点头,把子陌挤到一边去,说道:“王爷失踪的消息传回来,市井街头的、王府里头的,没有个不传的,越传越吓人!王妃动了怒,叫小七带着护卫们把府上的管事和丫头小厮们都带去了花厅跪着,挨个审问是哪个传的瞎话。结果竟然问到了阮夫人院儿里,那嚼舌头根子的丫头就是阮夫人娘家带来的巧儿!那日王妃叫侍卫打了七八十个下人的板子,全都撵了出去,连管事们都挨了打,罚了俸银,府里这才消停了。”

    良儿说着,还左右看了其他姐妹一眼,几个丫头点头如捣蒜,子青支支吾吾地道:“王、王爷,奴婢不太会说话。不过王妃平日里待人极好,那天是真动了怒……”

    “只可惜好景不长!”霜儿上前一步说道,她在北关时就跟着诸葛绫,对诸葛端云熟一些,说话便也没那般拘谨,反而眉飞色舞,说故事般地道,“奴婢来得晚,只知道那时候王爷回北关调兵的事传回来,朝上和市井之间都谣传王爷有谋逆之心。王妃的轿子出门去,遇上其他府上的王妃夫人,人家的轿子都躲着走!王府里更是人心惶惶,王妃把管事的叫来,说哪个愿意走便领了当月的银钱走人就是。王爷猜猜,结果怎样?”霜儿说书似的,巴巴地望着诸葛端云,却见他的脸色越发黑沉,几个丫头拐着胳膊提醒她,子陌更是在后头拧了她一把,她这才接着说道,“人都说树倒猢孙散,王爷这棵大树还没倒呢,府里的人就忙着散了!那日王府一下子走了一百来人,跑得比兔子还快!也就是长公主念着王妃,常来陪她,生辰那日还邀王妃去赴宫宴。结果那晚上可好,满大殿的人趁着公主还未到,对王妃冷嘲热讽的,尤其是那淑妃和贤妃!不过,她们都没捞着半点好处就是了。王爷没见着那晚,王妃可神气了!挺着快八个月的身子在大殿上力驳二妃,怒斥造谣生事者,把整个大殿上的人说得面色苍白、哑口无言,到最后,连个敢抬起眼来看王妃的都没有!”

    霜儿眉飞色舞地说着,就差没拍掌叫好。诸葛端云的脸色却越发黑沉。

    几个丫头见王爷脸色像要吃人,反而都不怕了,子陌上前说道:“更险的还在后头。那晚上,奴婢与霜儿陪着王妃自宫里回来,巧儿和杏儿竟前后来报,说是阮夫人要害王妃!想趁着王妃临盆时暗中害了王妃,夺了小王爷,好趁着王爷回来时……”

    子陌话未说完,诸葛端云已经起身往外走,几个丫头见着了互望一眼,忙追了出去,齐声问道:“王爷去哪儿?”

    诸葛端云不答,狐裘都没披,迎着风雪大步往竹院儿而去。奶娘带着丫头们紧赶慢赶地追出去,一见他走那方向便明白过来,忙在后头边跑边喊道:“王爷,王爷!阮夫人如今不在府中!”

    “去哪儿了!”诸葛端云怒喝转身,眸里的寒霜利刃吓得奶娘和几个丫头齐齐住了脚步,不敢再踏前一步。

    “府、府衙……”丫头们齐齐拿手一指。

    大雪纷飞里,诸葛端云转身便出了王府。

    临近年时,街上大雪中仍有不少铺子开着,百姓们打着油纸伞来往于各家商铺,各样年货买得不亦乐乎。这年大破北戎,帝都比以往更热闹了些,离着过年还有五日,家家都结了灯彩。

    府衙幽深湿寒的大牢里,却传来阵阵女子的哭声。李母与女儿隔着牢门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李母拢了拢女儿散乱的发,哭道:“都是娘害了你!当初鬼迷了心窍,要教你这害人命夺人子的法子!害得你如今深陷牢笼,都是娘的过错!”

    “娘莫要如此说,娘也是为了女儿……”李氏裹着狐裘哆哆嗦嗦地跪着,隔着牢门与母亲抱在一起。这牢里连块炭火也没有,连床都是石板的,上面铺着稻草,还有股子霉味儿。她从小到大,何曾受过这种苦?这些日子真真是度日如年。

    李母看着女儿憔悴的模样,淌着泪垂下眸去。她自个儿心中清楚,当初说是为了帮女儿,其实也是为了家中而想要赌一把。女儿在牢中这几日,老爷对此事大怒,终日惶惶不安,直骂着不孝女,要把她逐出家门想保全族太平。她未敢将此事缘由和盘托出,她若是被老爷责怪逐出家门,那便什么事也做不了了。倒不如留在府中,想法子救女儿一条性命。终归是自个儿的骨肉,她还能当真不疼?

    “都是娘的错!当初若不为求家族昌盛硬把你送进王府,也不会毁了你一辈子。”李母抚着女儿的脸,泣不成声,“儿啊,凭咱们的家世,凭你的模样,你若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怎么着不是个正房的命啊!大红的盖头,八抬的大轿……”

    “娘,别说了!”如今后悔有何用?不过是伤口上撒盐。李氏含泪泣道,“天底下女子高贵者莫过于嫁入皇家,娘也是为女儿着想……只可惜女儿计不如人,被人识破,才至于此……”李氏垂下眼去,泪淌个不停,心里似堵着块石头,每每想起那日被抓的事都觉得脸上臊热,羞恨难当。她摇了摇头,发间的绒花坠在一旁就要散落下来,她却不去管,只用冰凉的手抹了几把眼泪,反握住母亲的手,眼里绝决中带着股子狠意,说道,“娘放心吧,女儿不会连累娘的!那日王妃虽抓了我,可我未曾亲口承认过!那两个丫头本就是早被王妃买通了的,在公堂之上,我必抵死不认,若要判我,我便一头撞死在大堂之上!”李氏话说得狠厉,却慢慢垂下眼去,哭道,“如此……虽是做出个以死明志的样子来,也大约能保得住身后名声……不连累家中了……”

    李母闻言哭声更重,见女儿如此顾着自己和家中,不由觉得摧心肝地痛,心里更是悔不当初,却也抹了抹眼泪说道:“你说得对!抵死都不能认!你敢以死明志,就定然有人信你是为王妃所害。只是你可不能当真去死,做出个样子来便好……堂审那日母亲会来,你且放心,母亲不会叫你真死在公堂之上的……”

    李氏也再也说不出话来,只和母亲抱着泣不成声。若非走投无路,世上哪有寻死之人?

    母女二人抱头痛哭,湿冷的牢里哭声凄惶,年节之时听来更觉凄惨。然而,这凄凄惨惨中,却似乎渐渐传来脚步声,一步,一步,那步子不轻不重,却不知为何牢中似乎更冷,平添了几分诡气。

    李母与李氏渐渐住了哭声,两人慢慢转头往廊道的尽头望去,却在见到来人时惊惶地瞪大眼,张着嘴喊不出声来,甚至连抱在一起都忘了分开。

    “如此恶毒心肠,还想要保住名节?”诸葛端云来到近处,声音平板却叫牢中平添了几分寒气,他抿着唇,眼如修罗,缓缓俯□去,慢慢问道,“你们,真当本王是死的么?”

    李氏母女吓得跌坐于地上,牢中更显幽静诡气,除了两人偶尔的抽泣,再无其他声响。

    诸葛端云眼神如电,缓缓看向李氏,继续慢道:“本王临行前曾说过,莫要生事。看来本王真是离开的太久了,才让你这般不长记性。”

    李氏缓缓抬起眼来,却落入一双寒霜如刃的眸里,吓得她松开母亲,直往后退,抱着膝团缩成一团儿,脸埋在狐裘的毛领子里,瑟瑟发抖。

    诸葛端云缓缓勾起唇角,毫不遮掩的嘲讽,仍是锁着李氏说道:“自作孽,不可活。此话果真不假。看来你辈子没那做正房的福气。本王原想着趁此战立下战功之时,奏请皇上,将你放出王府,另嫁他人。你虽入了王府,尚不曾收房,若得皇上指婚,尚能寻得良缘,本王也不算负你。”

    诸葛端云未再说下去,话里的寒意却是不减。李氏惊愣地抬起头来,泪如断了线似的滑下,她睁大着眼,不知是什么情绪涌着,只是大口呼吸着,狠狠抓着胸口。

    事到如今,叫她怎能不悔?她后悔答应母亲嫁入王府,世上哪有人真不为自己的终身着想?可她嫁入王府的日子度日如年,她终是后悔的……可是悔也只敢偷偷的悔,又有谁知道她每晚梦醒,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有多希望自己当初嫁的是属于自个儿的姻缘?可女人这辈子就是如此,生就属于后宅大院儿,她曾试着以不争来慢慢感化王爷,可他却将自己忽视得更彻底。时日久了,她终是慢慢失了心性,迷了心窍。她哪里知道自己还有出府另嫁的机会?不斗,不争,孤零零地呆在王府的小院子里,谁还能记得她?

    李氏淌着泪,却哭不出声来,只觉得眼前昏暗,似乎一直都想得到的东西这辈子都离她远去了。她瘫坐在地上,失了魂一般,再不言语。

    李母见女儿如此,泪如雨下。她三两下跪着挪到诸葛端云脚边,哭求道:“王爷!王爷!妾身求求您!饶了阮儿的性命吧!她也是身不由已呀!她嫁入王府便是王府的人,哪个女人还敢奢求放出府去另寻良缘?王爷有这心思为何不早说呀!可怜了我的女儿……”

    李母捂着嘴,几欲哭死过去。诸葛端云却是眸中寒色一闪,缓缓俯身,寒气逼人:“可怜?她的可怜是本王的错?你们李家为求荣华富贵,送女入府,何曾管过本王是否想要?在你们母女看来,本王便是那般窝囊之人,任谁送个女人来都要收着?”

    李母闻言哭声渐小,缓缓垂下眼去,眼望着地上,久久不能言。

    诸葛端云却眯了眯眼,怒道:“本王若是提早说与你们知道,凭你李家的心思,怕不得千方百计地阻止本王?”

    李母闻言喉咙发涩,更不能言。回头去看女儿,见她仍是失魂般坐在地上默默流泪,忙又跪过去哭求道:“千错万错都是妾身的错!还望王爷饶了小女性命吧!”

    “饶她一命?你们母女下此毒计时,可曾想过饶本王的王妃一命?”诸葛端云的眼眯成一线,露出血红,慢慢道,“你们以为,本王是征战沙场多年,是那心慈手软之人?”

    言罢,他踢开李母的手,再不管她惊喊哭求,转身大步离去,只留□后幽幽的哭声。

    诸葛端云回到王府时,宁阳已经起来了,她见奶娘和几个丫头神色有些不对,忙问出了何事,这才知道了事情始末。见诸葛端云一回屋里便在椅子里坐下,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宁阳便端着热茶走过去说道:“夫君出门怎也不披件狐裘?外头雪大风急的,若染了风寒可如何是好?”说着话,她忙帮他拍打起肩上和腰间玉带里的雪,转头吩咐子陌道,“给王爷拿身干爽的袍子来,快去。”

    子陌下去了,诸葛端云却是抬眼瞪了宁阳一眼,问道:“你要瞒本王瞒到何时?”

    宁阳听了不在意地笑道:“这还不是瞧着夫君伤势未好,又劳累了大半年,想叫夫君安心歇息几天么?”

    诸葛端云眯了眯眼,从未觉得眼前这女人的笑容这么可恶,只哼道:“王妃可真是沉得住气啊!”

    宁阳闻言笑着瞅他一眼,且叫奶娘带着丫头们下去了,这才走到诸葛端云身旁,问道:“既然夫君知道了,那不知打算如何处置李家人?”

    “按律处置!”诸葛端云瞥过头去,明显怒气未消。

    “若是按律,李氏可及死罪?”宁阳从旁问着,心里却也有数。她毕竟是亲王妃,诸葛端云又是皇帝的叔叔,暗害她的罪名只怕够诛灭李府上下老小的。

    诸葛端云略微垂下眸去,冷道:“此事要看皇上想要李家如何。不过,想要暗害本王的王妃,此事本王定不轻饶!”

    宁阳闻言垂眸略思,正当此时,子陌端着新袍回来,宁阳接了便叫她下去了,这便与诸葛端云到里屋去换衣。宁阳边帮诸葛端云解着玉带边说道:“夫君要为宁儿做主,此事宁儿知道。犯了错儿就该受罚,此乃国法。只是除了这些,宁儿倒是希望莫要妄动杀伐,若能留人一命自是最好。”

    诸葛端云闻言阻了宁阳帮他宽衣的动作,阴沉着脸好生看她,咬牙哼道:“本王倒是不知,王妃这般良善心肠!连要害命之人,也要帮着她求情?!”

    宁阳闻言却是笑着摇了摇头,坦然地望着诸葛端云,说道:“我若真是那良善的人,当初她要害我时,我便一直闷不肯声、装作不知了。何必要叫小七拿了她,送去官府?那两个丫头我就早就收了,多亏她们来报,我才能逃过一劫。不过我老早知道她要害我却装作不知,只等着抓她现行,这也是真事。”宁阳慢慢又开始为诸葛端云宽衣起来,柔声问道,“夫君可还记得当初决定纳妾之时,你我二人曾祠堂里说过的话?如今我的心意也从未变过。虽是千难万难,府中妾室都已出了府。我与夫君之间再无他人,这我便很满足了。如今最盼的,便是夫君能带着我和儿子一起回北关,守着母妃的陵寝,守着大夏的边关,与朝事再无争夺。”

    宁阳把新袍拿来为诸葛端云穿上,接着说道:“我虽非那良善之人,可也没狠毒到有人生了害我之心,我便要那人赔上一家子的无辜性命!话又说回来了,夫君不也说处置李家要看皇上的意思么?如今正值边关大捷,北戎来朝,或许皇上也不想杀伐过重。”终究,她有些观念还是没办法完全融入古代。

    诸葛端云闻言沉默一会儿,轻哼一声:“你倒分得清楚!”

    宁阳听得这话,只一笑,便专心为他整理腰带,不再多言。

    往后的几日,因着大军就快要还朝,诸葛端云常被皇帝诏入宫中商议年事,回来时有时虽也阴沉着脸,可却再未提起过李家之事。宁阳知道,一定是皇帝对处置之事早有腹案,因此便也不再提起,只等着过了年论功行赏之时。

    只是,宁阳未想到的是,离过年尚有三日,一道圣旨便下到了李家。

    “上护军参领李秉贤之女李氏不修妇德,暗害主母。其母姚氏贪慕虚荣,教女毒计,此实为李秉贤为夫为父有失之过。端亲王妃乃大周承和公主,朕为给大周交代,本该赐死李家满门,夷灭三族!然经端亲王妃亲口求情,李家满门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削去上护军参领李秉贤之官职勋位,罚李氏母女领杖责八十,李氏一族发往边关为役三年。其后发配耀州,永不得归朝。”

    李家接了圣旨,李母便被抓去了公堂,只是母女二人连堂审都未过,便打了板子便叫人抬回了李家。李父心中自是恨自个儿的妻女,然而皇命难违,当日李家便收拾了东西,第二日便发往边关而去。

    李家走后三日,帝都迎来了最热闹的年时。三十万伐戎大军这日凯旋还朝,将帅骑马走在帝都大街上,百姓们张灯结彩,燃放鞭炮,从街头挤到街尾,争相迎接,盛况空前。

    皇帝下旨犒赏三军将士,并一改往年午时于宫中设宴群臣的规矩,带着朝中百官,亲自御驾前往帝都外的军营,与将士们同庆。帝王举盏为三十万儿郎庆功畅饮,同用御宴,军营中欢声沸腾,呼声震天。

    孟茹仍是一身监军的装扮,坐于赵离下首,见诸葛锦旭大红祥瑞金丝龙袍,玉带金冠,凤目微眯,唇角含笑,与平日里见到的嬉笑模样差别甚大,轻狂不羁间竟也有几分帝王的端正。

    诸葛锦旭正大笑着与将士们举杯畅饮,却敏锐地感觉到有道不同寻常的视线正端量着自己,他放下酒盏时不经意地朝那视线的方向略眼过去,却与孟茹看个正着。两人都是微愣,诸葛锦旭反应快,重新拿起酒盏畅饮时靠着袍子的遮掩快速地朝她挤了挤眼。

    孟茹一愣,忙装作没看见低下头去,心里却哼了哼,暗道:果然这端正是装出来的!

    她垂下眼去,不再去看诸葛锦旭,只是却不知为何,耳朵不听使唤地总要竖起来去听他说了些什么。

    酒过三巡,诸葛锦旭缓缓起身,举盏扬声说道:“朕自登基起,上承天恩,□民意,有赖众位将士保家卫国,我大夏才有如今之昌盛!自我大夏开国之始,北戎滋扰边关不断,战事多兴,百姓受苦。然今时今日,终大破北戎而还!边关安定,北戎不日便可来朝,此全赖将士们浴血奋战之功!今遇年时,朕与三军同乐!今日将帅之功暂且不论,朕且敬边关战亡的将士们!”

    皇帝亲手举盏,洒酒三盏与地上。军营之中,一片静寂,片刻之后,烈酒洒于地上,渗入尘土,寒风呼号里,隐隐悲声四起。

    皇帝却再执酒盏,说道:“此酒敬我大夏三十万赤胆儿郎!朕得你们镇守边关,朕之幸,百姓之幸!”

    天上开始飘起了雪花子,军营里黑压压的将士们却情绪激昂,热血沸腾。齐齐举盏,高喝:“忠君报国!陛下万岁!”

    将士们的长喝震耳欲聋,孟茹却不得不再次审视诸葛锦旭,她虽不想承认,可也不得不佩服,这皇帝看着不着调,却心若灵狐,是个笼络人心的好手。

    宴席从子时初开始,皇帝对于将帅之功便半字未提,只带着将士们开怀畅饮,犒赏士卒。场面欢呼声之热烈前所未有,比之死战北戎扈巴王部那日有过之而无不及。直到未时末宴散时,才说明日一早,百官朝贺,论功行赏。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帝都的大府里便都挂起了灯盏,朝中大臣们早早起了身,世家大族的女眷们更是忙活着要去宫里请安。

    时值寅时末,还有两刻才开城门,北门却在此时早早打开了。

    宁远将军赵离带着五千精锐军士直冲着齐国公府而去,到了府邸,齐喝一声便将齐府团团包围!齐国公一家大惊,惶惶未定间齐国公和他的三个儿子便被齐齐绑上,齐国公不知犯了何事,忙起身大呼冤枉,赵离听了喝道:“老国公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当年你为保自家安危,陷害孟老将军,致孟家满门被诛的血案你可还记得?如今事发了,随末将去金殿之上跟圣上解释吧。”说罢,便不给他们耽误时辰,挥手就驾着人装入囚车,往宫里而去。齐府的女眷在后头哭成一团,奈何府外五千铁军守着,谁也进出不得。

    宫里金殿之上,皇帝明黄的龙袍端坐于御座之上,满朝文武立于两侧,低声私语。只见得大殿之上,齐国公跪于地上,抬起眼来惊恐地望着身前站着的少年,看着她慢慢将发间的簪子拔出,散落下三千青丝,渐渐露出一张熟悉却多年不敢去想的面容。

    “你、你是……”齐国公张了张嘴,声音短促而惊恐。

    “我是孟茹!”女子握着拳,咬牙说道。她的指甲陷入手心里,一滴一滴的血顺着她的手心滴落于金殿玉砖之上,那般的戾气和仇恨吓得齐国公跌坐于地上。

    “老贼!你当年为保自家人性命,诬告陷害我爹爹,害我孟家满门七十八口惨遭屠戮!我爹一生戎马,未死于战场竟亡于世交好友的暗刀之下!我孟茹得家人庇护,逃此一劫,发誓要为我孟家满门报仇雪恨!今日,我等了许多年了!”孟茹步步紧逼,手心的血滴步步滴落,她的眼里似乎染了血,红得叫人脊背发寒。

    金殿之上,文武百官的低声慢慢静了下来,没有人这时候还有心思问孟茹为何会穿着监军的官袍,所有人都盯着她一步步将齐老国公逼得退无可退。有几个老臣已经偷偷抬眼望向御座之上的帝王。

    皇上不会想看着孟老将军的遗孤在大殿之上杀人吧?

    正当此时,御座之上终于一声轻咳。孟茹一愣,转头看向皇帝。齐老国公也慢慢反应过来,忙跪爬向前,磕头喊冤道:“皇上!皇上明鉴!老臣未曾诬害孟老将军哪!”

    皇帝闻言只眯起眸来微微略了他一眼,便转而看了眼身旁的太监,说道:“小林子,给齐爱卿看看证据。”

    小林子闻言抱着怀中一大堆物件走下了玉阶,一样样地拿给齐国公看,说道:“老国公可看好了,这些都是当年你诬造的书信,冯大人当初均未毁掉,查抄相国府那日,此事陛下便知晓了。如今当年孟老将军一案的卷宗也已经翻了出来,老国公可否要过目?”

    齐国公面色惨白如纸,两眼直直地盯着小林子手上的证物。孟茹愣愣地望着诸葛锦旭,这些……他就有所准备了?

    两人还未反应过来,皇帝便说道:“小林子,宣读朕的旨意吧。”

    满朝文武闻言齐齐跪拜,孟茹也跪了下来,只听宣读圣旨的声音自御座旁侧传来:“今查,齐国公依附奸贼冯启广,为保自家安危竟不顾世交情义,诬害忠臣良将,致孟家满门遭害、孟老将军的遗孤孟茹流落庵堂带发修行。朕念及孟家满门忠烈,孟茹为报家仇其心可悯。今朕亲为孟家昭雪!削去齐家国公之勋位,罢官免爵,男丁皆斩!女子十五岁以上赐白绫,以下发配边疆,入籍官奴,以慰孟家七十八口忠烈在天之灵!”

    齐家父子闻言皆瘫坐在地,御林铁卫入内,强行拉了下去,连声呼喊都没有。朝中昌盛百年的世家大族这般便定了死罪,文武百官垂首静默,无一人敢言。林国公蹙着眉头,不知该喜还是该忧。毕竟如今齐家除了,朝中世家便是林家一家独大。可是皇上自登基起,便不喜世家大族,冯、徐两家便是例证,如今又多了齐家……那林家是否也……

    林国公想到此处,脸色不禁有些白。谁都知道,昨日皇帝犒赏三军,那欢声拥护誓死效忠之声似乎还犹然在耳。如今三十万大军就在帝都之外,莫说是自家凭着世家的势力,便是齐家仍在,两家联合,都是翻不出丁点浪花来的。

    想到此处,林国公微微抬眼望向御座之上,心里微微渗出寒意来。他怕脸色太过难看被人瞧出来,忙调整了心思,想起自家女儿还在后宫为妃,一时又放下心来。毕竟如今齐家被诛,淑妃身为齐家人自不能免,如此一来,后宫便是自家女儿一人的天下。只要她能赶紧怀上龙嗣,林家便无忧了。

    林国公一番思量,孟茹却看着齐家的人被远远拉走,握着的手终是慢慢松开,眼泪滑下脸庞,回身跪谢道:“谢皇上为民女主持公道!还请皇上开恩将我孟家老宅还给民女,民女想要祭奠爹娘族人!”

    “准奏。”皇帝准了,叫孟茹退去一旁,这才看了眼金殿上仍跪着的臣子们,缓缓说道,“孟老将军生前一生戎马,为国立下战功无数,生前常言孟家男儿理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朕感念老将军为国之心,特准其女在此次伐戎战事中往边关一去。只是孟老将军如今只留这一女,朕实在不忍其当真战死沙场,便任其为监军,亲历北戎战事,也算是以慰老将军在天之灵。”

    殿上文武闻言,哪有还敢再问及女子从军之事,忙齐声磕头赞道:“皇上圣明!”有几个老臣甚至还用袖袍擦了擦眼角,一副感动的模样,就差没捶胸顿足,高呼皇帝体恤老臣之心天地动容。

    皇帝望着低下的臣子,眸子半眯,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弯,却又马上肃颜了起来,说道:“边关大捷,北戎不日来朝,本是我大夏开国以来前所未有之盛事。朕本不愿大开杀伐之事,然老将军满门在天之灵需慰藉。除此之外,另有一人,朕今日同样不能轻饶!此人身为将帅,却置边关大军于不顾,两军死战之中暗害主将,置军心于不顾,置十万大军性命于不顾,置边关安危于不顾。若不处置,难平军心!”

    此话一出,百官又是窃窃低语,此事先前朝中一点消息也未得到,倒是昨日犒赏大军之时,众人都未曾见到镇国大将军蒙阔。

    皇帝看了眼身旁的宫人,小林子忙从身后的宫人手里接过另一道圣旨,念道:“革除蒙阔镇国大将军之职,暂押天牢,秋后问斩!蒙家族人发配边关,族中男丁永不得入朝!”

    “果然是蒙老将军?!”百官低呼,皇帝却道:“众位爱卿平身吧。”百官纷纷谢恩起身,皇帝又道:“奸恶已除,伐戎战事有功之将,朕自该论功行赏。”

    小林子自身后宫人手中又换过一道圣旨,高声念道:“辅政总领大臣、伐戎大将军诸葛端云、云麾将军云风、亲勋翊卫统领安泰、宁远将军赵离,接旨!”

    几人闻言上前跪道:“臣,接旨!”

    “辅政总领大臣、伐戎大将军诸葛端云亲斩老扈巴王父子,率军有功,赏金银万两,赐良田百顷!云麾将军云风随伐戎大将军一路调兵,戴罪立功,朕特赦其之前殿上不敬之罪,封怀化大将军;亲勋翊卫统领安泰于前锋营帐御敌有功,封冠军大将军,勋上护军;宁远将军赵离,调兵除佞,灭戎有功,封明威将军,掌帝都外大军。钦此——”

    “臣等谢主隆恩!”几人领了旨,皆叩谢垂首退到一旁。

    皇帝见封赏皆过,这才往御座旁歪了歪身子,略微露出些不羁之态,只凤眸微微从孟茹身上略过,笑道:“朕心中另有两桩喜事要宣布,只是今日论功罚过,有所杀伐,不宜宣布喜事。不如待上元之时,再另旨宣告天下。”

    孟茹闻言眼皮忽的一跳,不知为何,皇帝方才的笑意叫她心里有些发毛。她兀自垂眸蹙眉,安泰却笑着暗暗捶了云风一拳,云风只闲适地一笑,垂下眼去,心中猜度那另一桩喜事为何。

    文武百官对此喜事也略有猜度,虽议论纷纷但未有一致的结论,只得笑着先贺喜,齐声道:“上元乃是好日子,此日最宜宣告喜事。”

    大殿之上笑声朗朗,百官齐贺诸葛端云等人,皇帝笑道:“既然如此,今日朝事便到此处吧,诸位爱卿退……”

    退朝之话未及说完,忽听殿外一声长报:“承和公主端亲王妃到——”

    作者有话要说:先更一万字,这章字数太多了,我拆开了发,晚上有二更,还是小宁的章节。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你我同是穿公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你我同是穿公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