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灭清 正文 第二十三章:课堂

正文 第二十三章:课堂

目录:灭清| 作者:楼主大大| 类别:玄幻奇幻

    “将军,您的部属们似乎对新来的顾问十分不满。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德贞见陈玉成不断的转移话题,干脆暂时将正事放到一边,随口闲谈。

    陈玉成随口答道:“这叫磨合期,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团体还需要时间。”

    德贞不可置否的笑笑:“很难想象,东方人按照西欧的操典会练出什么样的士兵,据我所知,在中亚、南洋等地也有这样的军队,但是您知道,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样令人期待。令人可笑的是,英国人在印度大陆招募了一支殖民军,在镇压当地叛乱时效果并不好,可是在印度大起义的时候,这些军队却对他们的主人爆发出了不小的战力,曾经有一段时间令英国人焦头烂额。”

    陈玉成远眺着校场,不徐不疾的道:“这就说明,任何一个民族都可以建立一支坚强的军队,而要建立这种军队,必须用某种思想凝聚起来,可以是民族主义,也可以是荣誉。据我所知,英国人组建的印度军团恰恰缺少这个,这是一支最怪异的军事力量,就像是两个脑袋的侏儒,完全不值一提。”

    陈玉成鄙视印度殖民军并非出于高傲,德贞试图用印度殖民军来与现在的学生军比较,也确实令陈玉成颇有些不屑。这并非是陈玉成带有种族歧视,而是这支军队从建立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是一个怪胎,纵然它装备了最先进的武器,也不过是个华丽的纸扎人而已。

    各国的军队一般都是由军官和士兵组成。唯独印度军队别具一格,在正式军官与士兵之间还设有“低级委任军官”。

    印度军队的“低级委任军官”是英国殖民统治的产物。英国统治印度后,在印度建立了英印殖民军。英国殖民当局为了加强对这支部队的控制,便从印度士兵中物色一些熟悉部队生活、有一定作战经验和通晓英语的老兵,作为“总督委任军官”协助英国指挥官控制和管理军队中的印度人。在当时的英印殖民军中,1个连仅有1名英国女王任命的军官担任主官,其余的军官职位都是“总督委任军官”。英印殖民军将“总督委任军官”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称为“苏拜达尔·迈达尔”,相当于英王任命的少校军官;二级儿为“苏拜达尔”,相当于英王任命的中尉军官;三级称为“扎玛达尔”,相当于英王任命的少尉军官。“总督委任军官”不仅有管理部队的权力,而且还有指挥部队的权力,但是必须听从英国主官的命令。

    但从这一点来看,印度殖民军其实和现在的绿营并没有任何区别,这样的军队,就算是装备了再先进的枪炮,只怕也不过是一群行尸走肉而已。

    事实上,在晚清后期,北洋的建立,清廷已经开始着重购买枪炮,试图组建新军,只不过这种新军并无用处,拿着村田式步枪的日本人,硬生生的将德国货、美国货打了个落花流水。

    德贞感觉出了陈玉成语气中的傲慢,道:“可是您要知道,印度殖民军团不但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军事教官,同时也拥有最好的武器,他们和你们并没有任何区别,您现在所做的也并不比印度殖民军团更加优秀,我可以说,您的两名教官虽然尽职,可是还远远比不上印度大陆的英国教官。”

    陈玉成摇摇头:“我曾和你说过,一支军队,一支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

    “组织能力?”

    “没有错,就是它,这就是我们和印度人的区别,我们有组织,能够凝聚起来,在任何困境之下都能保持高昂的士气,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有了这个,再辅与枪炮以及新式的操练才能发挥出可怕的战力。至于印度人,他们本身就是一支奴隶组织而成的军队,他们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不知道为何而战,就算给予他们更加先进的武器,我也敢说,我的军队现在就可以一举将他们击垮。”

    德贞对陈玉成的话并不苟同,在欧洲早得出了某种结论,这个结论虽然带有种族主义的色彩,可是却深入人心。那就是在东方,东方人并不适合战争,他们身材矮小,盲目和愚昧,就算给予他们枪炮,也不可能能够与西方匹敌。

    这个观点就算是最没有种族观念的西洋人也深信不疑,理由是西方人曾在非洲、远东组织过不少类似的殖民军团,结果却令人有诸般的不满意。

    “组织能力?将军,恕我冒昧,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作用?难道在欧洲,我们的军队也是依靠组织能力?”

    陈玉成道:“你说的没有错,你们之所以强大,凭借的就是组织能力,补给、操练、士气,这些都是影响战争的重要因素,失去了组织能力,以上的因素都很难得以实现,比如补给,支撑一支三万人的军队需要多少面包,又需要多少弹药,后方需要多少人手、马车来供养,各个营团驻扎分散,又如何调配支援,还有医疗用品,又该如何保证,这一些,岂不是组织能力的最好保证?”

    德贞点了点头:“我承认这一点。但是东方为什么不能建立完善的组织能力呢?”

    “东方和西方不同,西方小国林立,而东方却是人口众多,一次战争,在西方派遣三万人已经不菲,可是对于东方人来说,或许发动的就是十万、三十万人数的战争,与此同时,为了提供这些人的补给,那么必然要征用民夫,人数将达到上百万之多。可是你要明白,东方仍处于农业社会,这就意味着,数百万个农业家庭不得不停止耕种,供养军队进行战争,战争持续一年,对于东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德贞疑惑的道:“恕我直言,为什么东方人战争需要征用这么多的农夫,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陈玉成笑道:“如果前线在北方,长城以北,大军是不是需要大量的粮食?”

    “没有错。”

    “可是我们并没有铁路,而且也没有系统的公路,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从产粮区将粮食从崇山峻岭和河道纵横的道路间运输过去,马车显然不足以承担这个职责,因为东方不比欧洲,欧洲大多都是平原,而东方的地形更加复杂。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必须用人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嗯,我似乎明白一些了。”

    “东方的国境过于漫长,从产粮区到北方的前线,其路程可能需要数千公里,这足以横穿半个欧洲大陆,可是运粮的民夫在这一千多公里的路途之中也是需要吃饱来维持体力活动的,如果每人运输一百斤的粮食,可能沿路吃掉的粮食就已经超过八十斤,所以一个人经过数月将粮食运到前线时,可能真正送抵的不会超过二十斤,最多只能供养一个士兵一个星期的口粮,而维持十万大军所需,动用上百万劳力就并不奇怪了。”

    德贞恍然大悟:“我明白了,真令人难以相信,东方人的战争显然要复杂的多,可是你们为什么不修建铁路呢?”

    陈玉成哈哈笑了起来:“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有心理接受的一个过程。”

    德贞道:“那么您的结论是什么?只要拥有组织能力,再结合您新式的武器以及操练,就能创建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吗?”

    陈玉成道:“没有错,东方一样能建立一支强军,我敢说,只要给学生军足够的时间,我们会令人刮目相看的。”

    德贞并没有表态,道:“那么,将军打算处置那些官员,他们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将您需要的军火交付,按照我们原来的协议,现在应该是您释放他们的时候。”

    陈玉成道:“再等等吧,告诉他们,多则一月,少则半月,他们就可以走了。”

    德贞苦笑道:“但愿您能够遵守承诺。”

    简短的谈话就此结束,陈玉成步入校场,观摩刘正龙进行步兵操练。

    西式的操典显然要比东方更加苛刻的多,单靠技术是不足以战胜敌人的,在这个时代更是如此,西方军事传统是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这一点许多人的认识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所说的西方人的特点就是自由、个性。但至少在军事战争中,西方人提倡的是纪律,提倡的是完全抹杀个性。比如说,西方和中国基本上同时发明了最早的步兵操练,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发明了步兵操练的文明。中国在早期战争中的表现和西方惊人的相似,这也是中国人当时很强大的一个原因,但后来这个传统被中断了,比如到了满清,日本人眼里的清兵是很散漫的一支军队。

    步兵操练说到底其实就是要强调纪律性,抹杀个性。吃饭都要排队打着鼓点进去,形成了一种习惯,到了战场上,鼓声一响,则所有人按部就班的前行,步调一致,绝不容许任何人脱离阵列,否则还未开战,就必然自乱阵脚。

    而普鲁士步兵的要求更为苛刻,作战时普鲁士步兵横队以缓慢的节奏稳健的步伐作齐步行进。在距敌100步起,便按命令间隔一定时间开始齐射。射击的顺序,先是第一列,接着是后面两列。射击时枪上都插着刺刀。由于减少了横队的行列数,缩小了间隔距离,因此,很容易将队形变换成行进纵队,其排头宽度正好适合普通道路的宽窄。在开战之前,部队是以连纵队或更小的队列单位行进的,象现代步兵的操练方法一样,采取立定转向,行进间转向,队列转弯前进或排头变成横队等方法可以将行进纵队变换成横队。

    这种作战方法要求士兵必须一丝不苟的按照命令完成命令,并且注重所有的细节,整齐一致,不容许队形、动作有丝毫的凌乱。

    刘正龙正是这样做的,他的腰间插着教鞭,手中拿着的是丈量用的标尺,每一列士兵每走一步,他便测量他们的步距,一旦不符合标准的士兵,就会被叫出队列,单独不断操练。

    只是一个教官面对数百名官兵,明显有些力不从心,此刻鼻尖、额头已是大汗淋漓。

    此时天色渐晚,一日的操练总算即将结束,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战士们歇息的时候,随后进行的则是战术授课,所谓战术授课,其实就是将西方的作战原理交代清楚,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运用枪炮,怎样利用枪炮组织进攻、防守。

    整个军事课分为三门,一门是步兵战术,一门是炮兵战术,另一门则是侦察连的测绘课,陈玉成选择了炮术课旁听,事实上,在系统的军事知识方面,陈玉成不过是个门外汉,此刻坐在营房改造而成的课堂里,陈玉成与大多数人一样,拿着纸笔开始记录。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灭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灭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