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长歌行 恨海情天 第三章 月中来客

恨海情天 第三章 月中来客

目录:长歌行| 作者:红尘一客| 类别:玄幻奇幻

    据说拈花和尚写得一手好字。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当世见过老和尚墨宝的人却并不多。

    烈皇便有幸算得其中一个。

    晟瀚民风尚武,鲜衣怒马的天之骄子们常相约狩猎,恍记那年岁暮,六岁的他做为一名小跟班偷偷粘在行猎队伍后面,却因一场突来大雪,以至视野霏微。

    他迷路,懵懵遽入了拈花山。

    亦与一只饥肠辘辘的吊睛白额虎狭路相逢。

    六岁稚子,面对凌空扑来的猛虎冷静异常,果断将自己整条手臂送进大张的血盆虎口。

    深入虎喉的手中,却紧攥着一把锋利异常的贴身匕首。

    破其喉、剜其心、虎立毙。

    山中雪寒风大,他不会生火便有性命之虞,赫然记起虎血腥燥可御寒,立即埋首虎身吞血,便在这时,身后有人颂了句佛。

    来人身穿佛家无袖无衩的‘一裹圆’,表明确是个穷和尚。

    偏偏耳旁一边一支挟了两朵红艳无匹的硕大山花。

    和尚翩翩扑来,伏于虎尸之上失声痛哭。

    “可怜见的……小猫儿……”

    这位将百兽之王称之为小猫儿的牛人,便是拈花和尚。

    小皇子冷眼旁观,见他哭得肝肠寸断,心中渐生不忍,默默动手以佩刀在冻土上掘了个浅坑,欲将虎尸掩埋。

    “若非它要吃我……”他掬了把雪将脸上血洗干净,慢吞吞解释,“我亦不会如此……”

    “猫儿嘴馋,咎由自取,”怪和尚甚伤感,“我老人家只是有感而发的忧郁忧郁……”

    记得当时年纪小,但不并影响他为之绝倒啊绝倒。

    寺中住了几日,除了发现老和尚话忒多外,更发现了这寺中处处皆宝贝,纵他打小生长在穷工极力的皇宫,对此亦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其实他在拈花和尚的眼里,何尝不也是一个宝贝?

    自喝下虎血后,他全身遍生怪疮,奇痒难止,被和尚带回寺中施药;而背后挠破的肌肤上,居然隐隐生出一朵金莲的轮廓。

    金莲现世的第二日,在柴房旮旯里做窝的野兔儿便长出了角。

    寺中蛇不成蛰,壁生灵芝。

    老和尚神色喜忧交替,抽搐摊爪,指着他五指乱颤,“瘟……瘟神……”

    话音未落,奇象又现。

    大冬天的居然打起了轰天雷。

    冬雷震震,这雷在人头顶盘旋不去,电光一闪中一劈便劈到了拈花和尚脚边,烧掉了他半只草鞋。

    火苗由着裤管窜上,不客气地烧掉了他外罩于身上那件破烂溜丢一口钟。

    露出胸前可怜兮兮、起伏未定一排呈‘三’字状的肋骨,状甚萧瑟。

    老和尚抱头悲喝,窜到他裆下抱腿吱吱,“洒家冒犯,明日补过……”

    翌日,老和尚大笔一挥,颇牛叉的题下:自古英雄多寂寞,只身荡寰宇。

    写毕,便是一泡口水抹其顶,再掀纸往头上狠狠一盖。

    纸上淡淡凹痕,便是童叟无欺的‘拈花’二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即如此,在当时的烈王殿下眼里,这寺中的东西便是他家里的东西,于是在某天拈花和尚有访客到顺便听故事的时候,他带了几样有意思的宝贝钻进了来人停在门口的马车里。

    车至山门外边城,趁着车上人下车采买东西时,他悄然下了车。

    烈皇临窗端坐,手持信笺一一扫过上面字迹,眼中神色已由怅惘变成惊电冷光。

    后一封不是拈花的手笔。

    绝对,不是。

    拈花和尚头顶二字,不知为何物所烙,字身边缘微凸,老和尚虽是个懒人,却也是个听完太多故事而心思缜密的懒人,他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习惯,留书之时惯往掌心唾上一口口水,抹其头顶再用纸一覆,其实便是个落印的效果。

    而且还似模似样的用上了专用于防伪落章的九篆体。

    第一封信对着烛火看去,隐隐有‘拈花’二字。

    而第二封信,却没有。

    是何人处心积虑,写下这最后一封‘手书’?

    意欲,何为?

    写得如此浅显易懂,留书之人是要给谁看?

    当烈皇见到门口啃着糕点的女子时,这个问题似乎便开始露出答案。

    他不动声色的将信札揣于怀中。

    女子凝视他,那种丝毫不加掩饰的疑惑眼神,七分防备三分陌生。

    她果然问:“你是谁?”

    烈皇意味深长地看着她的眼睛,久久不动,阿鸾便毫不客气地瞪回去。

    他的眼光又落向她手上。

    “你啃的是什么?”

    “我为何要告诉你?”

    言毕她立即后退一步,如一条直立上身的蛇。

    在这样稚童般即简单又复杂的目光里,烈皇微笑着,旋身摊腕,接下烛台上一滴红蜡。

    红蜡滴于粗砺的指腹间,一红一白不动声色,正如他心中的疑团。

    拈花寺里何来南方皇宫里的云丝娇?

    蜡凝于指尖,双指立即将其搓揉成丸。

    丸出。

    如红色的流星殒落,劲射出窗外。

    窗外立即有人闷哼。

    阿鸾脱口便呼:“龟……”

    遂警觉掩口。

    男子猱身破窗跃出。

    时不我待!

    人还在空中,手中长剑挟着一道雪亮寒芒已至踉跄人影背后。

    然而只差毫厘。

    一声轰响,浓烟大起,空气腥膻。

    地上除了一滩血,还有模糊的血肉布帛。

    灰色的布帛。

    雾原血遁。

    逃走的人,是谁?

    圆月。

    月中有人。

    长风浩瀚,清光凝露,来人岿然不动,盘膝而坐,从容之态犹在若耶。

    而他身下,却非清溪,乃是一张翻腾蠕动的漆黑浪影。

    千浪入眼,如骖驔战马奔涌,虚空里那团坐在清风明月中垂首弄笛的粉嫩男娃,赫然便是冷离人。

    阿鸾已看得直了眼,手中糕点落地仍不自知。

    曲声突变,怪若鬼哭。

    月是白月,毯是红毯。

    毯底突然滴下一线葳蕤绫绢,簌簌滴落,徐徐而下,拉长着自空中翻卷而来,迅疾无匹的卷向地面。

    须臾间,那毯、那绢已让人瞧得分明。

    竟俱是数以万计的血红蝙蝠。

    咕嘎怪音不绝于耳,眼前赫然已是遮天蔽地的血蝠,正扑翅悍撞而来。

    如大风卷水,如飞沙射面,入林翻叶,催动一片肃杀。

    血毯下吊着的那一缕绫绢眨眼已至人前。

    一弹指已是六十刹那。

    就是这一刹那间,那一条由无数血蝠组成的绫绢突然便卷上了阿鸾的腰。

    一切只在刹那间。

    阿鸾腾空,惊呼,“救我!”

    没人能凭空飞上高空。

    烈皇冷笑连连,提气便踏上一只尾随在后的血蝠,脚下鬼魅般连动,蜻蜓点水也似,仅刹那间,人便已追至半空。

    笛声清越如凤鸣,却也如电裂长空。

    绢,断。

    他的手刚够到阿鸾的腰间。

    却只来得及扯下一方物什。

    阿鸾被卷进了如波浪般起伏的毯中。

    与此同时。

    数以万计的血蝠在笛声的驭引下掉头撞来,浩浩万顷。

    扑震的红云中,利齿森森,倒映着阴寒的冷月将来人困住。

    瞬间空中便形成两团大布袋。

    布袋澹荡,动如涟漪。

    其中一只布袋里突见金芒暴涨,一线金丝剖开红毯。

    天地之间,亦为这一剑而惊开半偃浮光。

    四零八落的血蝠尸体纷纷伴着悲唳声落地。

    冷离人睥昵桀傲的眸中顿现惊色。

    惊色过后是不可置信,然后迅速化为悲愤。

    他的脚丫子上,骇然有人正一口咬得死紧。

    咬人脚底板者,为智商倒退回疑似弱者儿的晟瀚太尉是也!

    一脚弹开。

    更多的血蝠循着笛声前来,将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声裹进狂风卷絮中。

    血毯之上,那吹笛童儿渐飞渐远,最后变成月中一个模糊小黑点。

    烈皇的手在抖,剑在抖。

    他的手中,静静躺着一枚黑色锦囊,隐有云纹流动。

    半晌,他探手入怀,取出另一枚一模一样的黑色锦囊。

    他从不离身的锦囊。

    提剑,沿锦囊边缘剖开。

    两方巴掌大的布帛一经合拢,那云纹隐隐中,赫然拼凑出‘重光’二字。(提醒,这个‘重光’二字,是横向截开的,所以一拼之下,严丝合缝,真伪立辩)

    长剑落地,深没入土。

    剑犹震颤,龙吟含悲。

    他已颓然跪地。

    星目之中蓦然已是一片黑暗,神光俱灭!!!

    空山寂寂,但闻一声撕心悲啸。

    “不!”

    (话说,冷小弟出现拉不拉风?)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font>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长歌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长歌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