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唐李承明 正文 第二百九十六章 改元贞观

正文 第二百九十六章 改元贞观

目录:大唐李承明| 作者:过油肉| 类别:都市言情

    李承明想了想道:“幽州治下现在还有多少军民?”

    “男女过百万,精壮二十万。”李艺答。

    一听还有这么多人,李承明不禁也有了当皇帝的念头,他觉的反正也不知道结果怎样,既然李艺支持自己,当就当呗,反正李世民也已经篡位了。自己是大唐太子李建成唯一的血脉有什么不能当的。

    “殿下不可,李世民逼宫篡位,自立为帝,乃十恶不赦之徒。现在太上皇健在,你如果也登基称帝,将至太上皇于何地,天下百姓又会怎么看待殿下你呢?”魏征似乎看出了李承明的想法,开口说道。

    李承明扭头向马周看去,想听听他的意见。没办法,他手下文胆太少,除了魏征就只有马周了。其他人除了苏烈能文能武外,剩下的都是武将,问他们也是白问。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殿下如果不登基称帝,拿什么身份来号令天下讨伐李世民呢?又如何能使士卒用命,拼死血战呢?”马周说道。

    李承明点了点头,心说:“是啊!将士们浴血沙场,无非是要博功名,取富贵,封妻荫子。自己要不是皇上的话凭什么身份给他们封赏呢?”

    马周的话一说完,大厅里一片哗然,武将们纷纷劝李承明择日子登基称帝。

    “尔等愚夫,贪图拥立之功,便陷楚王殿下于不义之地”魏征破口大骂道。

    “不要吵,不要吵,谁都不许再说话了,从现在开始,举手发言”大呼道。

    大厅里再一次安静下来,大家都闭紧了嘴巴。

    “大王,臣有话说”苏烈举起手来说道。

    “请举手,不是,请发言”李承明有些慌张

    “依臣之见,大王还是先继太子位,以太子的身份昭告天下,讨李世民逼宫篡位之过,招四海豪杰之士勤王救驾。”苏烈说。

    “杨不悔,你怎么看?”李承明问道。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特别相信杨不悔。

    杨不悔想了想道:“大王,臣也以为还是不要冒然称帝的好。”

    李承明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先称太子,然后昭告天下,看看各地的反应以后再决定是否称帝。

    公元627年,正月初一,贞观年号启用,是为贞观元年。大唐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举行祭农礼,告诫天下,农为立国之本。李世民麻衣彩带,在祭坛上拜祭谷神神农。

    祭祀完谷神以后李世民一路步行,回到东宫。他对陪伴在身边赵弘智笑着说:“皇帝也不是好当的啊!”

    赵弘智道:“陛下除了治国之道外,有没有想过,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世民一愣:“我做过太子,如今又做了皇帝,怎么能没想过呢?”

    “那陛下是怎么想的呢?”赵弘智又道。

    李世民说:“做皇帝自然不同于做普通人。”

    “怎么不同?”赵弘智问。

    李世民:“我做秦王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违王法,不逆天理,有什么事不敢做呢?如今做了皇帝,顾虑就多了。要为自己着想,更要为天下人着想。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疏漏,可能给天下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

    “陛下有没有想过,当初要是不争太子之位就好了呢?”赵弘智又问。

    李世民十分惊诧:“这么放肆的话,也只有你赵弘智说得出来。”

    赵弘智笑而不答。

    李世民道:“我从来没后悔过。你从前辅佐过隐太子,你对他的了解可能比我对他了解得还要多。你觉得他比我更能对天下人负责吗?”

    “陛下又在为难臣了。”赵弘智说。

    李世民说:“我不后悔是因为我知道,我比他们更有资格做一个对得起天下人的皇帝。既然做了君主,自然要知道做君主的法则。百姓自然是最重要的。如果靠损害百姓来让自己获利,那真好比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

    赵弘智道:“遇到明君是臣子的运气。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世间万物。陛下所明,实同古义。我没什么要说的了。”

    李世民笑道:“我要是什么都明白了,还要你们这些人做什么?”

    赵弘智道:“臣子也有区别。天下之人无非两种,君子与小人。朝中百官也是如此。陛下自然也会听到小人之言。君子心系天下,将自己置之度外,小人心中只有自己,为私利可以置良心不顾。陛下若是听信了小人之言,自然祸害不浅。与其让小人在身边进谗言,不如从一开始就疏远他,让他无机可乘。”

    李世民道:“那你说,你是算君子,还是算小人呢?”

    赵弘智说:“陛下心里已有答案,为何还要来问臣下呢?”

    李世民对赵弘智无奈,只好略带自嘲地摇了摇头,脸上却明显地流露出赏识的表情。

    房玄龄道:“陛下,原来秦王府和天策府的僚属,陛下登基之后,虽然进入朝廷,开始掌管朝政,可是,像尚书令这一级,也就是左右仆射,还是太上皇的老臣掌握。应该说我们还不能彻底掌权。”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你说对了。老臣不能跟上新政,可是太上皇让出皇权,老臣是太上皇安排的,也是太上皇让出皇权的条件之一。”

    长孙无忌道:“事情已经过去半年了,我们也该有所动作了。去年,需要解决的是太子、齐王的人,现在他们的人已经收为我们的人。李承明与李艺也已经龟缩幽州,解决他们只是时间问题了。现在应该开始对付太上皇的这帮老臣了。”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你是吏部尚书,管理大唐上上下下的官吏,也许我们先做些事情,来回旋一下,好彻底掌握朝政。”

    李世民抵着头,一边走路,一面沉思,过了一会儿道:“这样吧,我一直觉得武德律虽然比起隋朝开皇律宽简很多,但还是繁复,我们再来删繁就简,做成贞观律。你以吏部尚书来率”

    李世民想了一下对房玄龄说:“还是你去吧,你领中书令,还有大理少卿来修律吧。”

    房玄龄道:“哎呀,中书令就是立律法的,大理少卿就是审案的,我怎么能领他们修订律法!”

    李世民看看他说:“我让你做的是大事情,只能做好,不能做坏。”

    长孙无忌道:“太上皇的武德律,不是很好了吗?现在这么多事儿要做,法律就先按武德律,以后再说不好吗?”

    李世民道:“武德律是按隋律来的,虽然宽简了很多,可是还是麻烦,所以,一是要再宽简容易执行;二是”

    杜如晦笑着说:“贞观要有贞观的一套东西?”

    李世民笑了笑,没有说话。

    长孙无忌道:“那就叫戴胄马上来吧!”

    李世民点头道:“也好。”

    正月初二,群臣上朝入位。李世民巡看百官。

    李世民道:“贞观新朝,首先要做的是什么?朕,今天要诸位议议。”

    裴寂举了一下笏板道:“贞观虽然是新朝,可是武德元年以来至今已经九年,朝政没什么问题。所以新朝伊始,无非是武德怎么做贞观接着做就是了。”

    李世民目光瞟了一下下面的萧瑀。萧瑀看起来十分赞同裴寂的意见。原秦王府的人互视微笑,不以为然。

    李道宗举了一下笏板:“李承明与李艺至今未灭,依然占据幽州,不灭此二人,贞观永无宁日。”

    赵弘智举了一下笏板:“臣以为,武德元年以来,纷扰不断,休养生息,总不能成为第一要务。贞观新朝,要做的,臣以为就是休养生息。”

    房玄龄举了一下笏板:“休养生息,所谓文治,文治,急需文治之才。举凡礼乐、律法、科举、官吏、农桑、仓储、道路、车船水利诸事,无不急需人才。总之,想要大治天下,需要人才。”

    李世民道:“千头万绪,朕以为,房玄龄说的诸条,做好了,就可以解决一切。朕这里举一个人。”说完他看看宣旨官。

    宣旨官高声道:“圣旨,大唐皇帝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即刻与中书令房玄龄、大理寺少卿戴胄,议论修订武德律。”

    百官哗然。长孙无忌、房玄龄、戴胄伏拜,领旨。

    李世民将目光移向百官:“刚才是贞观开朝第一件事,你们有什么议论?”

    裴寂想了想举了一下笏板:“武德元年,废除隋朝大业律令,当年太上皇命我新修武德律,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李世民冷笑了一声道:“朕也记得当时还有刘文静。”

    裴寂脸色微红道:“新律颁行以来,行之数年,未见有什么不当。陛下现在要修订武德律,未知有什么不满意。”

    戴胄举了一下笏板:“武德律律条繁多,加之皇帝时时有令,行之九年,律加上令,有重复的,有不重复的,总起来繁之又繁,臣以为应该删订。”

    封德彝举了一下笏板:“臣以为,不在修不修律,而是大乱之后,治天下要用严律重刑!”

    赵弘智举了一下笏板:“贞观之前,征伐不断,因为要统一天下。天下统一了,就要抚民以静,休养生息。贞观新朝,民力不足,国力不强,要文治,法律要宽,要仁厚,要简便。臣以为,大乱之后,首要的是教化,至于律法,只求中正就可以了。”

    房玄龄、戴胄、长孙无忌用笏板击掌。

    封德彝道:“三代以后到现在,人越来越薄情狡诈,所以秦朝只靠律法统治;汉朝虽然讲王道,但是加上霸道,看来是想教化,结果教化不成。天下难道有能够做到而不要去做的吗?赵弘智这种书生,不识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一定会败坏国家。我主张严律重刑。”

    裴寂点头,表示赞同。

    赵弘智道:“从前,黄帝征蚩尤,高阳征九黎,商汤王放逐夏桀,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征伐之后都能够做到天下太平,百姓还是那些百姓,而变大乱为大治。五帝三皇他们难道不是在大乱之后以教化做到的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群臣纷纷附和。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李承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李承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