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南海王爷 正文 八十五节 计破大马士革(一)

正文 八十五节 计破大马士革(一)

目录:南海王爷| 作者:郁西| 类别:都市言情

    远在法国的黎世留可不知道赵泗对他的鄙夷,即使知道了大概也不会在乎这一点。他在乎的是取得国王的信任,而他了解这个国王,这是个雄心勃勃的国王,取得这样国王的信任并不是仅仅靠那些宠臣的马屁能够成功的,你要展现你的能力和为国家牟取利益的意愿。相比于能力或许愿意为国家牟取利益的强烈意愿,更能得到这种国王的赏识。

    路易十三这个国王说起来和现在还没有出生的康熙大帝是有些相像的,他幼年继位,由母亲摄政,但是机智敏捷,颇有能力。他母亲是来自意大利托斯卡纳公国的美第奇家族公主玛丽亚?德?美第奇,此人非常贪婪权位,非常奢侈,非常喜欢享乐,又有些跟慈禧太后相像。当康熙遇到慈禧,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毫无疑问即使是亲生母子也会由于权力起争斗。

    当路易十三到了执政年龄,他摄政的母亲对此置之不理,丝毫不在乎这个十二岁的未成年人,玛丽继续以他的名义统治法国。权力还助长了她本来就奢侈的天性,影响了她的判断,她横征暴敛和宠信一干来自意大利的谄媚者让她非常不得民心。路易十三则隐忍不发,暗自培植自己的心腹,手里的力量日渐强大起来,并开始策划从玛丽手中夺取权力。终于暗杀了玛丽的心腹丹斯利侯爵,流放了自己的母亲玛丽?德?美第奇到布卢瓦。可没想到在那里,玛丽开始煽动反对她儿子的叛乱。

    就在此时,黎世留联系上了玛丽,他代表玛丽来跟路易十三谈判,这时候这一对同样野心勃勃的君臣见面了。在谈判的时候,黎世留却背弃了自己代表的王太后,反而转向了路易十三,因为他看出跟着路易十三才能有大作为。最终玛丽被彻底压制下去,路易十三牢牢掌控了法国大权。可这时候路易十三并不信任黎世留这个两面派,他把黎世留流放了。此时路易十三十四岁。

    黎世留明白自己无法得到路易十三的信任,但是他不是一个容易想困难屈服的人,而是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来克服困难,他抓住了提埃玻罗的那个计划,把路易十三吸引住了。因为他向路易十三证明了,自己是心向法国的,并且有能力和意愿为法国谋取福利。

    当黎世留在亚历山大得到了赵泗允诺法国取得威尼斯待遇的时候,黎世留就回法国了,军队则交给了一个贵族骑士指挥,他知道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军事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他所擅长的东西。而且黎世留知道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虽然没能得到亚历山大港,但是至少是为法国取得了不错的利益,这就够了,够证明自己了。他需要回到路易十三身边,到法国王庭去,那里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黎世留是个教会主教,但是他的抱负绝对不是宗教,而是权力和政治。他或许是个政治家,不,更确切的说是个政客,政治家跟政客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虽然都非常擅长使用政治手段,但是一个是对政治抱有尊敬的态度,而另一个则纯粹是玩弄操纵利用政治而已。所以黎世留毫不犹豫的回了法国,而至于军队他已经不关心了,那八千法国将士的生死已经完全不在他心中存在了。

    果然黎世留回到法国就被任命为首相,开始接触这个国家的核心权力,也开始他带领这个国家走向他心目中的伟大的时期。

    ??????

    把法国人和贝都因人留在贝鲁特后,赵泗带着剩下的人前往大马士革,此时他手里的兵力有,不到三万的火枪步兵,乌力罕的一万五千骑兵,两万多马木路克仆从骑兵,还有三千班图黑人战士,一共七万人。其中的马木路克不能指望他们有多大战力,而三千黑人战力也未知,赵泗心里真正有保证的战斗力此时不到五万。

    要说他现在的心情,肯定是复杂的,其中肯定还有悲凉。当初十万大军出征,在亚丁牺牲了万两多人,在埃及牺牲了不到一万,在贝鲁特在他心中是竟然白白损失了一万,他不敢想象死者的家人该怎么办,不该想象自己回去该如何跟他们的家人交代。其实看管了死亡后,尤其是还身在战场中,那些事情也一般都不会去想,毕竟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还不一定呢。

    到了大马士革后,赵泗汇合了阿拔斯的军队,阿拔斯本人并不在军中,他不是那种喜欢没事就亲征的君王,他手下有一帮能征善战的猛将可以用。阿拔斯不在军中,并不妨碍赵泗军跟波斯军的配合。

    此时波斯人在大马士革城下拥兵十万,本来他们围城的兵力是三十万人,可是奥斯曼人的援军已经在不到百里外的北方跟他们对峙了快有半年了,所以大马士革城下只有十万人主要是为了防备城中军队出城去的。早在波斯人围城不久,奥斯曼人就开始调集周围军队来增援了,于是很快大马士革的军队从一万增加到了十万,可同时周边的城市,像加沙,耶路撒冷,海法甚至包括贝鲁特的兵力都被抽调一空。这还不算完,波斯人有三十万人,还是阿拔斯苦心训练出来的精锐,而奥斯曼这边是大军出征后剩余的衰军,所以奥斯曼人并不放心,开始从首都和其他地区调集军队来增援,其中自然也包括在贝鲁特投降的那支没来得及增援过来的军队。

    大马士革西北是一条山脉,不过不高,但是其中有几个较高的高地,现在也被波斯人占领了。她的南边地势渐渐升高,一直延伸到戈兰高地,东边则是沼泽地,只有北边和东北边是平原。所以奥斯曼人要来救援这里也必然是从北方过来,现在在北面一个谷底中,双方集中了三十多万军队,来回厮杀对峙了长达数月,可奥斯曼人突不破波斯人的防线不能来救援这里,波斯人也无法消灭奥斯曼人,双方就这样僵持着,阿拔斯受不了了,这样无休止下去,没打死奥斯曼人拖死自己了。

    要说奥斯曼人为什么如此拼命来救援这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大马士革这座城市,依山傍水,并且和平原相接,在这片半干旱地带是有名的绿洲。从古老的波斯帝国,到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现在的奥斯曼帝国,这里一直都是一座重镇,甚至还是汉代时候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所以要是波斯人占据了这里,则能很容易的向北方进军威胁奥斯曼人的中心地带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共和国亚洲部分,也成小亚细亚半岛),而失去了这里对奥斯曼人来说,不但随时面临着波斯的威胁,他跟阿拉比亚其他地区的联系也将被中断,尤其是耶路撒冷将不在他们的保护之下了。所以自然而然的这里成了双方拼死争夺的焦点。

    赵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大马士革的,他跟波斯统军大将阿巴西交流了一番后,阿巴西希望尽早结束这场艰苦的战争。而要结束他,最直接的就是攻占大马士革。为此他们才不停的向国内催要援军,而阿拔斯实在没办法了,才想到联络赵泗。

    阿巴西的建议赵泗非常接受,同时波斯人拿出了他们的作战计划,靠着他们城下的十万人,即使加上赵泗的几万人也是无法拿下这座千年经营的坚城的,所以他们计划从北方的前线调回十万人,到时候十万人防备北方,接近三十万人以最快速度攻占此城,而大马士革一旦攻陷,那么前方的战斗对奥斯曼人来说也就没有意义了,他们必然自己就撤兵了。

    赵泗非常欣赏阿巴西的判断,他来到这里后,将军营扎在山脉脚下的山坡上,距离大马士革只有几里远,大炮架在山上完全可以炮击城市。而波斯人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也在山上修建了炮台,可惜的是围城时间太长了,波斯距离这里又远道路也不畅通,大炮此时已经成了摆设。而赵泗还好点,虽然尤二在贝鲁特消耗尽了炮弹,但是从载自己来的威尼斯船上还是得到了一些补充的。

    于是炮击在赵泗到来的第三天又开始了。

    趁着波斯人调集援军的当儿,赵泗带人仔细的查看了这座坚城一圈,看完他大有鸭梨。这城那不厚道了,城高就不说了,你那巨石还那些嚣张干什么,一个个垒砌城墙的巨型石块上还坑坑洼洼的,带着明显不知道是那年留下的战争痕迹,你这不是在显摆你的战争资历吗,仿佛挑衅似的说:小子看看老哥这一身伤疤吧,你可以歇歇了,省省力气。

    要填平这样一座坚城,不知道呀牺牲多少性命,赵泗突然想起了中国古籍中常有的那些记载,某城围城数年,人相食,而进攻者死伤几十万等等。又想到了见过的南京城,北京他没见过相比也差不多,眼前这座城就是这样的一座城,让人心生畏惧,似乎不能以人力胜之。

    但是这座城市也不能依靠围困解决,因为从几千年前他们就修建了完善的水利设施,用地下水渠将水引入了城市,而水渠的位置谁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估计波斯人也舍不得破坏,他们还想利用这座城市呢。

    因为是偷偷抽调前方的士兵来进攻大马士革的,所以阿巴西非常着急,仅仅三日就从前线调回了足够的人。然后不让那些急行军回来的军队休息,立即催促进攻。赵泗站在山坡上,手拿昂贵的望远镜观看着远处的战事。波斯人疯狂的冲向城墙,虽然城下有专门的火枪兵和弓箭手进行压制,可城头的反击依然激烈。赵泗不时看到大马士革人开枪放翻波斯人,或者用刀砍死正在攀爬城墙的人,甚至热油滚木雷石这些东西都有。这种肉搏看的人又可惜,有兴奋,实在是太刺激了。

    赵泗放下望远镜,因为有个波斯人来了,他是来催促赵泗的军队攻城的。按照方案,波斯人进攻北面,赵泗进攻南面,而西面则佯攻,东面是沼泽双方都无法立足。

    说实话,赵泗很不喜欢这样的硬攻,但是他心里总觉得波斯人优先攻击这座城市完全是因为与自己的约定,却没想过波斯人同样也想要得到这座城市。所以赵泗无法拒绝波斯人的要求,于是命令军队进攻。自己也转移阵地,要去观察指挥自己的军队战斗了。

    还好自己的军队比波斯人好点,不用被军官催促着用人命去填,说实话赵泗也填不起。只见整齐的军阵缓缓的移动,在大马士革守军的火枪射程外停下脚步,而身后的炮兵也就位,装填炮弹,瞄准城头。这些炮兵本来都是经过长期实弹射击训练过的,在加上已经打了一年多的仗,此事一个个对大炮的熟悉程度到了惊人的地步,往往凭感觉也能打出很有水准的弹道。

    一时间大炮一起,城头就被压制了,没有一个人敢再抬起头来。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赵泗,不由的有些宽慰,大马士革的守军现在也是疲兵了,相反自己的士兵虽然也在一直战斗,但是中间好歹也有不少休整的时间。借着炮兵压制的一瞬间,早已装填好了步兵,抢上去开枪继续压制。为了压制这些人,不得已步兵分队进行射击以求得持续的火力。

    当自己这边的压制差不多时候,早已急不可待的几队骑兵立即纵马飞向城门,他们下马扔下一堆堆火药,然后点燃引火的棉线(与火绳枪的火绳一样,都是纯棉搓成的棉绳,不同的是没有用尿浸泡过),又飞速退回来。

    当火药爆炸后,赵泗发现早已在战斗中破破烂烂的城门竟然没有被炸毁,不由的叹息可惜。不过这时候压制依旧继续,只不过城上已经能从火枪兵,和炮兵发射的间断中反击了,赵泗的海州军开始了有死伤。又一轮压制后,骑兵继续纵马到城门外,这时候他们扔的不是火药了,而是一瓶瓶的酒,把城门彻底浸透后,一把火点燃了。

    等火燃尽,赵泗目瞪口呆的开着城门洞,他发现除了木头门外,里面的守军竟然把城门用石头堵死了,这让人怎么玩,难道像波斯人那样也架云梯吗?自己可从没打算过这么做,云梯都根本没有准备。无奈赵泗传令,让炮兵推进大炮,就对着城门洞轰击,一定要把石头都炸开了。

    上百个炮兵得令后,迅速推着大炮前进,直到城外十丈处,十几门跑,平放对准城门,点火开炮。这时候城上的守军,疯一般也不躲避了,纷纷向炮兵开火。一时间损伤惨重,哀嚎声不断。不过总算是开炮了,赵泗眼睛都不眨一下,紧紧盯着城门,结果失望的发现,城门完好无损。就这一刻的功夫,近百个炮兵已经被射杀完全,海州军不气不馁,又几十个炮兵上去,继续着这个动作,装填开炮,死伤,继续有人顶上去。短短半个时辰里,足足死伤了三百多炮兵,赵泗的炮兵本来就不多,平时打仗都把他们当宝贝,从不肯让他们近距离冒险,可一次就损伤这么多,如何不心疼。眼看着还有炮兵上前,赵泗实在忍受不了了,命令撤退。

    一天的攻击,不说炮兵,其他人也是死伤惨重,城下负责压制对方的火枪兵足足死伤了两千多,伤五千,赵泗感到自己人的士气打落,要不是他们平时训练的时候都是机械到不能机械的地步,估计现在都承受不住,即使自己不下令都要后撤了。仗打了这么长时间,早已经没有了完整的编制,甚至没有一个小队是完整的,光整个建制消失的千户都有三个。

    ??????

    海州军虽说损伤惨重,但是波斯人就更惨了,他们仅仅一天时间就伤亡两万余人,而他们的将领们对这个似乎毫不在乎。当晚的军事会议上,要求第二日要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击,相信一定能很快拿下。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强度攻击,赵泗也相信能拿下这座城池,但是那时候自己呢,估计也给打残了,还怎么来应付奥斯曼人后面的攻击。

    晚上赵泗回到自己军营,去看望了伤病,看到他们一个个痛哭的神色,撕心裂肺的呼嚎,和无力的呻吟,赵泗心里十分不好受。这些人有的是被对方火枪打伤,有的是被弓箭射伤,伤在弓箭下的还好说,虽然箭头上可能有倒钩,但是忍住一时拔出了箭运气好的还能活命,但是伤在火枪下的,就完全看人品了,即使是一个不大的,也不在要害上的伤口也有可能要了性命,因为对方用了许多铅弹,而铅是有毒的。

    看着士兵的惨象,赵泗无可遏制的决定,不能在这么打了。一定要想个好办法出来。

    第二日一早,波斯人继续来催战,赵泗拒绝了,可是他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虽然他一晚上没有睡着。

    波斯人很生气,第三天又来催战,赵泗还是拒绝了,说自己军队死伤惨重,需要休整。

    第四天,波斯人还来,赵泗没见他。第五日,波斯人来请他,说是他们将军有请,赵泗没去,即使他要去,手下也不放心他去的。第六日,无事。第七日,赵泗主动去了波斯大营。因为他想到一个或许可以破城的方法。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海王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海王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