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目录:娘子盗了为夫吧| 作者:墨锁流年| 类别:玄幻奇幻

    关于盗墓的知识:

    一、关于四大职业:

    1、摸金

    摸金校尉。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发丘将军到了后汉才有,又名发丘天官或者发丘灵官,其实发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一枚铜印,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在盗墓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

    2、发丘

    发丘天官。发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一枚铜印《庄子·外物》中记载的就是所谓的“发冢”,具体的技术如今已经失传了,从文中“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的记载来看,可能也是技术活。

    3、搬山

    搬山道士。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其中行事最神秘的当属“搬山道人”,他们都扮成道士,正由于他们这种装束,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神秘感,好多人以为他们发掘古冢的“搬山分甲术”是一种类似茅山道术的法术。

    4、卸岭

    卸岭力士。介于绿林和盗墓两种营生之间,有墓的时候挖坟掘墓,找不着墓地时候,首领便传下甲牌,啸聚山林劫取财物,向来人多势众,只要能找到地方,纵有巨冢也敢发掘。

    二、关于地理分布和禁忌:

    按照地域,北方有陕西、河南、浙江、山西诸多流派,南方盗墓者集中于江浙、广东,福建、湖南、湖北也有,川云贵西南地区,民风纯朴,盗墓者较少。

    另:

    ●盗墓的“三不见”:不见土,不见坑,不见尸

    不见土,不见坑,掘墓的土不能成堆,必须填回坑里,不见尸,就是不能给坟墓“揭盖”,让尸体暴露,走的时候还要把棺材盖子盖好。有的老贤良还在墓的附近留下只有内行人能够看懂的标识,告诉别人自己来过了,您就别来了。

    ●盗掘手法:

    观地形“秦埋岭汉埋坡”等古代盗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为“圆”型坑,这就是所谓的“古方近园”。

    ●辨生熟:

    土有“熟土”、“活土”(也叫“花土”)、“死土”的分别。有经验的盗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这里有没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时代的墓葬。

    ●探手感:

    去“感觉”是不是有墓;待确定以后就下铲,比如:一铲打下去十米,然后……看深度和铲子上带出来的东西……

    三、关于盗墓的手法:

    对于盗墓者来说,首先要找到墓。有封土的墓容易识别,可对于墓上原本没有封土,或虽有封土却经多年风侵雨蚀,很难辨其形迹的墓来说,就困难了。解决这个问题,盗墓者一般采取“望”和“问”的方法。

    所谓“望”就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者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他们知道一般大墓或重要人物的墓都位于风水宝地,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墓址的确定,几乎百发百中。据说民国年间长沙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必从者云集。有一次,他到宁乡县探亲,行到一风景甚佳之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宝物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于是跟他们打赌:若无古墓,自己输1000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自己独占七成。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在半夜果然掘出砖砌的大墓,墓壁有彩绘,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等物。后来他们将这些文物卖给美国传教士,得到大量美元而暴富。

    所谓“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他们特别注意风景优美和出过将相高官之处。他们一般能说会道,善于与老人交谈讲古,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一旦探听到古墓的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如果遇到大中型墓,盗取颇费时日,盗墓者就得想办法掩人耳目。有时,他们会在墓附近盖间房子,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有时,他们则在古墓边修一假坟,然后暗中掘地道通入古墓内;还有的时候他们以开荒种地为名,在墓葬周围种上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以青纱帐掩盖其盗墓活动。

    正式开始盗墓,第一步至关重要,就是要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墓室或棺椁。这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盗墓经验,而且要有体察事物的敏锐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切”功。擅长此道者往往能根据地势地脉的走向,以及各朝代各地区不同的墓葬结构,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墓室或棺椁的位置。

    除了“切”功,还有所谓的“嗅”功。有些盗墓者有此奇术,他们往往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是否有金属气息,是否被盗过,甚至是哪一个朝代的墓葬或其他遗迹。盗墓的工具也很重要,旧时的盗墓者一般使用的工具就是镐、斧、铲等,明代盗墓者开始使用特制的铁锥,民国时洛阳盗墓者发明了洛阳铲,经验丰富的盗墓者仅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基本情况。

    并不是说盗洞挖好,就肯定能直入墓室,如囊中取宝一样盗取财物了。盗墓者还经常会遭遇“伏火”。“伏火”也称“火坑墓”或“火洞子”,它是由于墓室里埋葬的有机物分解,形成一种可燃气体———沼气所引起的。有的还会遭遇“水银池”,水银挥发的气体也可毒杀盗墓者。

    面对可能遇到的这些情况,有经验的盗墓者往往不急于取宝,而是让毒气或伏火散发几日,或者“牵犬入中”,用狗带路,以避免伤亡。

    一切障碍排除之后,就是取宝了。取宝并不是谁都能去取,谁都能取得了的。当接近棺椁部位时,就该有经验的“师傅”亲自下至墓穴去探索了。如果棺椁保存尚好,就用斧子砍,凿子凿,爬进棺室去摸文物。摸文物时,要细致、冷静、准确而没有遗漏。盗墓者一般从死者头上摸起,最后到脚。由于古代有怕死者精气外泄,用玉器堵塞七窍的习惯,因此盗墓者对死者的七窍也不会放过。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font>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娘子盗了为夫吧》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娘子盗了为夫吧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