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客

目录:心灵上的那些事| 作者:粒粒风尘| 类别:历史军事

    很喜欢读中国历史,特别是那些历史故事,为什么喜欢?因为热闹。

    我读历史几乎不考虑什么前因后果,因为故事之后往往顺带着有点评,历代人对兴亡的认识大同小异,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觉得历史上所记载的故事都是聪明人的事,好像整个历史都是为智者而设而兴而亡。

    就从远古来说来,神农氏、轩辕氏以及后来的大禹肯定都是聪明无比之人就不有用说了。夏不是继承他爹的,而是靠智慧打败了大禹禅让的伯益,自己当起国君来,转眼间就是四百年,到了汤伐夏的时候,不是因为当时的国君夏桀不聪明也没能力,更不因为喜妹亡国,夏桀之所以后来被人说成残暴荒淫无比,那是因为他败了,史书是当政者编写的,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夏桀的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汤聪明,历史就是一部斗智史,汤用奴隶伊尹为相,伊尹就帮助他得了天下。紧接着商朝六百年到了纣王,纣王真的那么坏吗?真实的历史谁知道呢?史书上说他坏,人们就都认为他坏再加上个身边有个妲己,众口铄金能不坏吗?到现在没有人相信纣王不坏了,事实上哪个帝王身边没有无数美女呢?我觉得应该是周文王和武王让他坏得那么彻底与干脆的,要知道纣王这个人文武双全,而且不信神鬼,还亲自带兵统一和开发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的诸侯国周一直在算计他,并且美其名曰跟他有仇,报仇事小窃国事大,纣也是个有志气的人,宁死不降,自杀成仁。再看周朝,到了周幽王,史学家们宁说是褒似亡国,就因为她搞得幽王烽火戏诸侯,也许真是这样,但当时的情形早已是各诸侯虎视眈眈,罢不得看周天子的笑话,果然幽王死后天下大乱,各国间开始斗法,拼得就是智慧,什么五霸七雄都是靠身边的智囊团取胜。

    事实上,从夏到商到周,那都是当时较大且较有实力的国家之一,夏时中国的国土上有三千多个小国家,到了西周前还有1800多个,到了东周后期越来越少,只剩下二十多个,最后打着打着剩下了秦,当然秦朝也是名誉上的统一,实际与现在相比,在我国的版图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秦以后就不用说了,还是统一分裂再统一,聪明人轮流登场直到现在。

    历史上除了帝王还有那些聪明人呢?简单地说几个人们熟知的人物吧,如周公旦、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等说也说不完,五千年人物太多太多,他们为什么身后留名呢?因为他们太聪明,不仅仅是超过了一般人,所以后来人们称之为“圣”,就是“齐天大圣”那个“圣”。当然历史故事也是聪明人给留下来的,屈原会写文章但是他还是有点傻,帮了个更傻的国君,还不如后来的司马迁给人们讲故事,事实上即使楚王重用屈原,也斗不过秦王,当时秦各方面都很强盛,秦能消除“合纵”的威胁,不难看出楚亡是迟早的事,只是屈的一腔爱国之情催人泪下。当然屈原也是聪明人,因为文章写得好,才青史留名,实际上忠心爱国之人历史上层出不穷,有些人可能比屈原表现更出色,难比屈原名声大的原因就是屈原文笔太好了。

    读来读去历史很热闹,给我的印象历史故事就是聪明人的争夺战,人家聪明才能爬上高位,才能打败别人,甚至一统天下。你不服不行,事实就是这样的。另外看历史就是看聪明人的笑话,比如李斯这家伙,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来居然又帮助赵高去了,结果换来个腰斩,你说可笑不可笑。不管结局怎样不能否定李斯这斯是个聪明人,但不管怎样聪明的人总有糊涂之时。还有商殃用自己制定的法律把自己抓住了被车裂,这应了一句话:“智者千虑总有一失”要不他怎完蛋呢。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老百姓是看客,聪明人表演,一朝朝一代代就这样看得看,演得演。当然老百姓有时当帮凶,有时当帮衬,有时当炮灰,被人利用,死不改悔,没办法,为了生存,脑子不够用,力气还是有的,大多数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心甘情愿地被利用,偶尔也利一下用比我们弱智的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上的那些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上的那些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