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变

目录:心灵上的那些事| 作者:粒粒风尘| 类别:历史军事

    /名^书)楼(w,.o)    中学时,我就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不是因为性格古怪,而是因为自卑。****

    后来情况逐渐有所改变,原因有三,一是个子长高了,很少有同学欺负我了;二是在人多的地方学会了少说话,用父亲总结的话就是我“说话不多句句砸锅”以前经常得罪人,说话少自然不惹人;三是不再为丑而自卑,男女同学在一起时我尽量不看女同学,省得他们讨厌,我已暗下决心将来不在同学中找对象。

    但是如果一个人从小形成了某种心态,是很难改变的。我以为我改变了,但是工作以及成家之后,依然有些不合群。比如,朋友们常打来电话,不是叫我去唱歌,就是去喝酒,而我多数情况下会拒绝,宁愿一个人在家里待着,也不揍热闹,不是我不喜欢热闹而是说起一些事情来伤感,朋友们聚会往往谈论的是从前的事,比如怎么找对象,这方面我不行只能陪同。****另外我看不惯其中有升职或发财的朋友的突然变化,虽然我知道,这种变化很正常,人人都会得意,得意好像是不由自主的事,可人家喜形于色,而我却会因此而伤感,怎么不是我呢?

    转眼之间,工作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我也四十多岁了。前些日子,听到小道消息――同事们认为我会升职,因为最近我满面春光的样子,而且受到领导的重用。还有一些上班比较晚的同事,对我的态度也是有很大的转变,好像我真的要升职。事实上他们都想错了,不用说我已经没有了升职的机会,而且我也丝毫没有升职的念头和准备,而是我在努力改变自己。****

    说实话,在我工作过的这二十年中,我一直是个悲观者,悲观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刚参加工作就很不顺处处受人排挤,而且是在一个小环境小地方,即便是小地方也是人人勾心斗角,对于我这个实在做事的人来说,只能是常常受骗上当,最后总是费力不讨好,身边的人上窜下跳,我却始终是老样子,不懂得送礼,也不懂得巴结人,工作上的事不少卖力,可领导根本没把我当回事。不当回事也罢,却总是拿我当那种杀鸡给猴看的鸡,也就是常受欺压之人,领导换来换去,我被耍来耍去,直到单位解散我被调到市里时,已经过了十年。

    市里学校的领导,到底是大地方的人,对于实干的人他们不欺负,也不听那些谎言性的小报告,好像他们知道谁听话谁做实事,所以领导对我这种人很放心,常安排一些重要工作让我做,我自然是很认真地完成任务,久而久之不管换什么样的领导,他们都能看出来,我并不是个偷懒之人,安排任务时重时轻,我都能按时完成,所以他们都比较信任我。事实上,自从过了三十五岁后,我就不再想着什么升职之事,而是按部就班,做我所做,想我所想,业余时间经营些自己的事情,比如说,看书,写作等等。很快十年过去了,我突然觉得自己一直活得不明不白,我知道完全是因为悲观情绪一直深藏于心,为什么要这样活着呢?这么多年了悲观失望有什么用?忧愁解决不了问题,苦闷只能是自我折磨,何不换一种活法?为什么不把那些过去的不快抹去?还有为什么要为“明天”担忧呢?忧心忡忡是多么可笑的活法呢?

    也许这就是放下,放下升职幻想,放下发财的梦,再放下对过去的不满,再放下对以后事情的种种不安的预期,还有什么可以忧郁的呢?其实我过去忧郁的都是自做多情的,我的多情不是爱情而是悲情,大好的日子为什么要与自己过不去呢?我决心改变。

    改变也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总有些不经意的磨擦出现,我用“忍耐”对付,因为大多是小事情小把戏蜗角之争,完全可以一笑释然。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根本没必要让人生气多数不至于闹得不欢而散,不求别人尊重,自尊最好,不嫉别人的名利,自得最好。

    人常说“四十而不惑”,其实“不惑”不是看破而是看开,许多事看开就好,好就好在能实时地珍惜时光,享受生活,而不是把情绪浪费在一些没必要的小事上。^名*书(楼(ww,.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上的那些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上的那些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