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心灵上的那些事 正文 速朽的画像

正文 速朽的画像

目录:心灵上的那些事| 作者:粒粒风尘| 类别:历史军事

    年轻的特柯夫是位有才能的画家,他的教授曾告诫他,要珍惜自己的才能,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只知道怎样吸引人的注意……但是长期在贫困中挣扎的特柯夫经不住金钱和虚荣的诱惑,他开始为人们画肖像。

    他迎合上流社会仕女们的心理,违反生活的真实,尽力把肖像画成她们自己希望的那样子,于是,他的声名大噪。似乎全城的人都想请他作画,求画者一个个都称他是稀世奇才。他变得富有和阔绰起来。而与此同时,他的画笔却冷淡了,迟钝了,正当盛年,他的才华就已经凋谢。

    有一次,美术学院请他去评判一件新作品,这幅博得人们高度赞赏的肖像,是真正的杰作,而它的作者,正是他从前的朋友。他战栗了,他重又想起自己的经历,想起自己也曾经有过的才能……他心中充满了恼恨和嫉妒。他决心以自己的巨万家财去高价收买艺苑中的精品,然后把它们一一扯成碎片……

    这是果戈里小说《画像》所讲述的故事。寓意很明显,一个艺术家如果不忠实于艺术自身的法则和使命,而是曲意迎合流俗的趣味,他的才能就会毁灭,他的艺术也就失去了生命。

    这当然不是果戈里一个人的见解,而是众多艺术家的共识。歌德曾说过:“一个有才能的青年作家想收到效果,博得公众的承认,而又不够伟大,不能走自己的路,就只得迎合当时流行的文艺趣味,而在这种追求表面效果的竞赛中,一切深入研究,一切循序渐进的才能发展和内心修养,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一个有才能的作家来说,这是最大的祸害”。

    鲁迅《写在“坟”后面》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的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便烙在我心上,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青年,迟疑不敢下笔。”这就是一个伟大思想家,艺术家的深沉责任感啊。

    作家麦家曾表示:“当今文坛之平庸、弱智昭然若揭,体现在出版上,就是一个在成长中的作家要出书太难了。出版不以质量而论,而是以名气论,七年前,我十年的心血之作《解密》四处退稿,今天我还在想像中的文字已经有一拨拨人等着、抢着要出版。”从麦家的经历不难看出,出版商看中的并不是作家的文字,而是作家的名气。其实,出版界不仅平庸弱智,更是利欲熏心,利令智昏。他们看中的不是作品的质量,而是作品的“热量”。只要能够引起轰动,畅销好卖,能赚钱,出版商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只要能赚钱,管它是什么人的作品,管它是什么书?只要能赚钱,不仅搭售黄金,而且也出卖道德良心。君不见,一些所谓的热点书籍、畅销书籍,被揭露真相后变成了“垃圾”,如张悟本的书等等。更确切一点说,出版界不仅是平庸弱智,更是利令智昏。

    不可怀疑的是,当今社会一些“艺术家”,还有出版界的一些人干得事,不是在让艺术发扬光大,而是在让它失血,当然他们做的事也可以称之为艺术,是速朽的“艺术”。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上的那些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上的那些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