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心灵上的那些事 正文 日日楼中到夕阳

正文 日日楼中到夕阳

目录:心灵上的那些事| 作者:粒粒风尘| 类别:历史军事

    宋朝时与*频繁交往的名人,除了柳永再就数晏几道了。他是才子,比他老子晏殊的诗,更真切,更意浓。与柳永相比,他的词是哀而不伤的好东西。

    柳永是真正的失意落泊之人,而晏殊不是,他的失意并没有柳永那么沉重与绝望,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

    晏几道生于富贵人家,却得不到晏殊的喜欢,有进身的机会,却不愿意赶时髦,用黄庭坚的话就是“不肯作新进士语”。所以父亲不但不给他机会,而且处处刁难他,后人说他是一生潦倒,因为最终他做的官是一个不入品的许昌府许田镇镇监,相当于现在的镇长镇党委书记之类的官。这样的遭遇,让他一辈子不得志,于是与一些有文化修养的歌妓成了知交、知音。所以他常常写一些情意缠绵的词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是写他与一女子分别时的感慨。这首词最后一句是“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他说出了相思的苦与思念之深之切,但并没有那柳永那样“竟无语凝咽”。他是个曾经沧海深知水的人,写别情离意的词,他以细腻的格调打动人,而不是那种凄凄惨惨的样子。所以人们觉得他的情调,哀而不伤。只是让人觉得有点伤感,有点失落感。这与宴几道是富二代有关。柳永与他不同,到柳永时,他的家道已经败落,柳永像曹雪芹一样是个落魄文人。

    由歌妓“日日楼中到夕阳”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大多数工薪阶层也是这样,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实质上也差不多。前些日子报道,有位镇党委书记在茶楼办公,这很像晏几道的风格啊,每天的工作是美女陪着打麻将、唱歌、跳舞。老百姓找不到,不知这位镇书记是不是也像晏几道一样不得志呢?他们是同一级的官,同样的生活方式,同样的不入品,肯定有同样的感慨。

    可是在老百姓看来,镇党委书记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官了,在他眼里无非是个芝麻官。如果这位镇书记也写出晏几道一样的诗词来,不知道后世的人是否也认为他一生潦倒呢?反正史书上认为晏几道是这样,能写好词就是好官吗?显然不是。

    人常说以古看今,原来古代与现在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宋朝有我国历史上空前的繁荣时期,也正是为此许多文人的笔墨大多数偏向于“情真意切”的男欢女爱。现在也可以说比较繁荣,全国各地的许多城市都有叫做“XX艳都”的会所或会馆,里面的人在做什么,老百姓都知道,官员们能不知道吗?恐怕“艳都”里客人有“晏几道”,也有“*洛”(原北京海淀区长)。没钱没权没势谁能消费得起?再说了有钱人也得在这里结交有权势者啊。

    有句名言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从来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这就是历史总会重演原因。为什么柳永和晏几道的艳词能流传至今?也许人人都有一颗渴望艳遇的心,在*堆里重情的人就是才子吗?恐怕是历史上薄情寡意的人太多了吧。

    我是草民,不谈政治,也谈不起感情。只是偶翻宋词,觉得“日日楼中到夕阳”的不仅仅是歌妓们,还有歌妓身边的人,他们是什么人?可以肯定没有普通老百姓,来客至少是个不入品的“晏几道”。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上的那些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上的那些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