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心灵上的那些事 正文 习惯于屈辱

正文 习惯于屈辱

目录:心灵上的那些事| 作者:粒粒风尘| 类别:历史军事

    记得学习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时,同学们都在暗自窃笑,我也是。笑什么呢?

    笑他的自卑、自贱,笑他挨打挨饿时还聊以*,什么儿子打老子,什么想当初我们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等等。可笑的地方很多,老师说他是精神胜利法,过了许多年,我想起,像阿Q一样的精神胜利法,普通人都有,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中隐藏着许多的委屈,应该说“委屈”显然有点太轻,说重一点是有许多的屈辱,不是吗?

    阿Q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不清楚自己的姓名,籍贯?我觉得不是他不清楚,而是鲁迅先生不能给他起名字,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了。就从他的职业说起,靠打短工谋生,农忙时,舂米、撑船、割麦、从不惜力气,农闲时,没活干,饿肚子,与人斗嘴,喝酒赌博等等。

    去年我到电脑城装机子,在一家店铺里,老板娘骂几个小年轻,骂的脏话特别难听,我听了几句受不了,就离开了。过了几天,我又去买软件,看了其中一个小伙子在另一家店里干活儿,我问他,这家的老板好吗?他说悄声说,一样的,我刚来没几天,还没挨骂,他们都被骂过。他说的“他们”指的是别的店员。我知道,他们都是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不停地在这里打短工,马不停蹄地干活儿,稍有怠慢,便会挨骂。那位小伙子还跟我说,他干过许多种活儿,卖软件、卖硬件、培训学生、搞过推销等等,和气的老板很少,往往是刚来的时候还好,过一段时间就露出峥嵘面目。挨骂是家常便饭,他们只能是忍气吞声,捎有反抗就会被炒了,你看,那边还贴着招聘启示,实际上人员够用,只不过我们随时有可能走人,老板早有预备人选,最可恨的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哪儿“待遇”都差不多。告别时他跟我说了句网络上流行的话“生活就象*,如果无力反抗,就闭上眼睛享受吧”。我笑笑,突然间想起了阿Q。

    中学时老师说,阿Q被压迫被污辱他值得同情,可是他又愚昧又麻木不仁不知道反抗,最后总结出这归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唉,在城里打工的这些学生,难道不是城市里的阿Q吗?鲁迅先生评说阿Q时说“暴露国民的弱点。”到现在我觉得是在“暴露人性弱点。”阿Q至少有革命意识,他已具有初步的反抗意识。残酷的现实既不允许他反抗,也不允许他有精神上的优胜。现在生活中像阿Q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有理由得到人们的尊重,他是一个能干的劳动者。但是看看现实生活,底层的小人物们谁不知道就连精神胜利也是有危险的。

    生活是是残酷的,有时候它没有对与错、曲与直之分。如果在你脑子里只有是非曲直,又怎么能每天顺心地活着?若没有精神胜利法在自尊心受到伤害又无力自卫的情况下,他的恼怒将如何平复?痛苦得不到平复,怎么生存?与其灭亡,不如麻木,至少不必在苦痛的泥沼中无力地挣扎。就连鲁迅先生也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警醒他。所以我想,即使寻不出路来,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不能说世界都是黑暗的,但在“无窗户而破难的铁屋里”做无声的呻吟是每个人常有的事。精神胜利至少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乐。

    许多励志书中,谈到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甚至异想天开。让人们在不公平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心理的平衡点。其实这样的自我调节、治疗,就是一种精神胜利。我们常劝人,无论贫富,都应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古人云“知足者常乐,能忍者常安”。当我想起阿Q精神胜利法,被同学们嘲讽时,也想到了我和我的同学们现在都在学习阿Q。否则如果计较内心的屈辱那就太多了,伤口已经结痂,就不要再揭起来了。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上的那些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上的那些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