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容忍

目录:心灵上的那些事| 作者:粒粒风尘| 类别:历史军事

    不只一次在学生的桌面上看见刻有一个“忍”字,这让我想起我小的时候,我小时候也刻过这个字,我的“忍”来自两方面,一是老师的责罚与压制,另一方面是同学的欺负。

    若干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小时候的老师们,反而觉得他们对我的要求太轻,以至于现在总觉得基础知识不扎实。那时就是觉得老师们的要求太过分,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像是在做苦役,而我无法反抗,也不能反抗,只能默默忍受,觉得苦不堪言,常常伺机偷懒,现在醒悟为时已晚。

    关于我和我的同学们,我好像先天的营养不良,又瘦又弱,初一的时候,体重还不到六十斤。与同学们一有冲突常常会挨打,我在班里谁打不过,所以后来我学会了沉默,同学们争论的时候,我在一边听,甚至听到了多么可笑的话也不笑,我知道,多嘴和笑话别人常常倒霉的是我。那时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起初吃亏后找老师告状,老师有时会帮我批评欺负我的同学,然而调皮捣乱的同学们自有一套,在学校他们可以暂时饶过我,走出校门照样会收拾我,后来我就不再向老师告状,无论遇到怎样的事,我只想忍,也愿意忍,习惯于忍。

    参加工作后,我也有“忍”的习惯,从来没有与同事争过荣誉,也从来没有因为奖金或工资上的事与领导讨过说法,比如,评职称耽误了一年,我也显出不在乎的样子。以至于无论在哪个单位领导们都会评价我是一个“听话”的人。

    其实我并不听话,我的不听话不是说跟谁争跟谁闹,常常是跟自己过不去,说白了就是我的心眼很小,有时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不高兴好几天,有时会因为同事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而觉得自己受了污辱或者说小看了我,从此对某个同事就有了看法有了成见。也许是因为我善于“忍”所以在人们面前,我总能显出乐观的一面,谁也不得罪,谁也都挺好的样子。虽然我生活的圈子很小,但毕竟我总离不开与别人打交道。人是群居动物,过来过往的事总会在心间留下痕迹。人也是虚荣动物,喜欢在人群之中显示自我,无论是说话做事潜意识中总想有个高下之分。我当然不例外,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把得失、成败、荣辱都看得很重,虽然我并不怎么样,虽然我竞争的心理并不是太强烈,但毕竟还是有的,还是从中会受到冲击,因为我的心眼小,常常是还没有摆脱这件事的困惑,另一件事又使我烦恼。

    有人说烦恼是自找的。比如我,对一些小事往往是看的太近,想的太多怎能不苦恼?这就是小心眼。自私而对他人缺少信任,也是我的小心眼。常常为琐碎的恩怨纠缠,这也是我的小心眼。对曾经的小挫折耿耿于怀,这还是我的小心眼。我得承认,因为我的小心眼,所以我的朋友并不多,书上说这叫心胸狭窄,这应该是我烦恼的根源。

    事实上,从小因为遭受同学的欺负,所以常常一个人生闷气,大人们都说我性格孤僻。长大后也没有改变这种状态,往往羞辱和悔恨之后是无止境地责备自己,想忘记却常常想起,这样的心态时刻影响着我的为人,也时刻影响着我做事的信心。

    多年来,我一直不停地读书、写作,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寻找迷失的自我,我有时想我不是生来就胆小怕事的,有时也想何时能把自己的小心眼放大再放大。就是这样我不断地写来写去,不为什么,只为了找到我自己。前年我翻看自己写过的东西,近千篇文章整整齐齐地放在好几个盒子里,这些东西都没有投过稿,是一些心情记事或牢骚之言。看着看着我发现了一个共性――我缺少容人之量。因为许多过去的事,现在看来,有的可笑,有的可气,有的可恼。都应笑自己,恼自己,气自己。怎么那么小的一点事,竟然会耿耿于怀呢?许多事现在想来除个别的都成了值得留恋的事了,原来心头的种种负担竟然成了美好的回忆。

    现在做事,我多了一份淡泊的心情,不再用怀疑和戒备的心情对待周围的人。这样做一方面能让我心情安闲,另一方面有轻松之感。不会因为同事朋友们的讽刺、挖苦、羞辱去计较,也不为有自己有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我觉得无论何时最重要的是不能夸大自己的痛苦,也不能夸大自己的成功。

    慢慢地我已经感觉到“容人”的好处,说到“容”与“忍”分不开,而我以前的“忍”其实是假忍。真正的“容”,应该就是立刻忘记,忘记悔恨,忘记失败,忘记别人的幸灾乐祸,忘记灰心的感觉等等。人的一生谁都会遭遇一些不愉快,让人心烦的事。忘不了,很多时候会成为隐藏着的打击自信心的武器,当然也会成为一个人崛起的动力。然而我们活着不是为时刻保护自己免于受伤,也不是去伤害别人,而是尽快解除一些精神上的负担,轻松向前,也就是要积极快乐得活着。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际遇。容人就能保持心情的舒展,否则就是成了一个包袱。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生活。容人就感到充实而且丰富,否则就会多了悲苦与空虚的感觉。这些日子我有很多“容人”的实例,但我不想说,可以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也可以说不是。能想起来,说明我没有忘得彻底,这大概是我小心眼的后遗症吧。看来,何时能有一个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一个开阔的胸襟,还需要我在不断地寻找自我中走上更高的层次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上的那些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上的那些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