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目录:天下无双之君临天下| 作者:韩家大哥| 类别:武侠仙侠

    一、从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所有的激情好像一下变淡了,只有对三国方面的书籍一直情有独钟,前段时间无意中从纵横上看到了《生来为王侯》这部作品,就和纵横一见钟情了,希望能借助纵横来实现少年时的这个作家梦。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感谢十十让我有机会接触到纵横,感谢唐门小三给了我创作的激情,感谢古龙古大侠的作品给了我创作的灵感,最感谢的还是纵横,是她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

    二、“为什么武侠小说里总是少不了要有流血的故事?”有人问我。

    “不是武侠小说里少不了要有流血,而是人世间永远都避免不了这样的事。”我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里,随时随刻都可能有这一类的事发生。”

    “这种事难道就永远不能停止?”

    “当然可以阻止。”我说:“只不过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已。”

    我又补充:“这种代价虽然每个人都可以付出,但却很少有人愿意付出。”

    “为什么?”

    “因为要付出这种代价就要牺牲。”

    “牺牲什么?”

    “牺牲自己。”我说:“抑制自己的愤怒,容忍别人的过失,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培养自己对别人的爱心。在某些方面来说,都可以算是一种自我牺牲。”

    “我明白了。”问我话的朋友说:“这个世界上的血腥和暴力一直很难被阻止,就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管这种事。”

    他的神情严肃而沉痛:“因为要牺牲任何事都很容易,要牺牲自己却是非常困难。”

    “是的。”

    我也用一种同样严肃而沉痛的表情看着我的朋友,用一种仿佛风铃的声音对他说:

    “可是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愿意牺牲自己的人,那你就完全错了。”

    我的朋友笑了,大笑!

    我也笑。

    我笑,是因为我开心,我开心是因为我的朋友都知道,武侠小说里写的并不是血腥与暴力,而是宽容(古大侠原话是容忍)、爱心与牺牲。

    我也相信这一类的故事也同样可以激动人心摘自古龙古大侠言录。(古龙,原名熊耀华,生于1937年,卒于1985年9月21日(由肝硬化引起食道静脉瘤破裂)。原籍江西,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外文系。古龙为人豪爽洒脱,嗜酒如命,爱交朋友,乃性情中人。他被称为武侠小说“四大天王”中的怪才,他的小说情节奇、险、怪、变。他把自己创作的小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初入江湖):没有突破传统武侠小说束缚,有《苍穹神剑》、《孤星传》等;中期(探索创新):逐渐探索自己的风格,有《武林外史》、《铁血大旗》等;后期(终成宗师):形成独特的文风,有《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欢乐英雄》等。

    三、唐家三少,原名张威,生于1981年1月10日,法律本科毕业,当代写手。自称三少,唐家三少是他的笔名。

    三少的作品有《光之子》、《善良的死神》、《狂神》、《空速星痕》、《惟我独仙》、《冰火魔厨》、《生肖守护神》、《琴帝》、《斗罗大陆》、《阴阳冕》,新作《天珠变》连载中。。。

    三少的这些作品我是百看不厌,包括现在的《天珠变》,每天上线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三少的作品有没有更新,虽然三少根本不知道我这个粉丝的存在,仍然要跟三少说一声:谢了,三少,是你给了我创作的激情,让我有机会去圆少年时的这个梦想。

    四、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侠」与「游侠」之称屡见不鲜,却并无「武侠」一词。何谓武侠?武,止戈为武,侠,此意最早见于韩非子,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后来司马迁认为,“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壮士之厄困。”这几句话中提出了几个关键的定义,即守承诺,讲义气,轻生气,重节气。侠之小者,除强扶弱,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五、侠义观念

    虽然由于史料所限,近世学者迄今仍无人能明确指出「侠」与「游侠」的分际究竟如何——即令贤如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游侠立传,亦不免将两者混为一谈——但大抵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古代侠客并非以仗剑动武为唯一要件,所重端在「仁义」而已;至于行义、精神则是一脉相承、代代不绝的。游侠重仁尚义「施恩拒报」。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论游侠的本质是:「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明白揭橥仁、义二字。而〈游侠列传〉更进一步勾勒出游侠的精神面貌是:「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这便将游侠的人生观与行为准则界定下来了。

    在〈游侠列传〉里,司马迁曾提及「侠」的四种名目,分别是: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匹夫之侠;实则彼此相类,只是活动的空间或略有差异,说法不同而已。如汉初之朱家、郭解、田仲、剧孟等等,均属于民间游侠,其人或「以躯借交报仇」;或「所藏活豪士以百数」;或「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或「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等。

    其实,郭解「睚眦杀人」,有失仁侠之道,不足为训。而班固作《汉书、游侠传》,则又以信陵、平原、孟尝、春申四君「竞为游侠」,置于传首;即后世所谓「卿相之侠」(借钱穆语),以与民间游侠区分,但此说颇有问题。试看司马迁为「四豪」立传:论平原君赵胜,则「利令智昏」;论孟尝君田文,则「好客自喜」,一怒而灭县;论春申君黄歇,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卒以弄虚造假而贾祸杀身;凡此,皆偏离游侠精神。唯有信陵君魏无忌礼贤下士,仁义无双,与〈游侠列传〉宗旨相符。此外,「延陵挂剑」的吴公子季札,一诺千金,亦有「侠士之风」。

    总之,游侠或出身平民市井,或出身卿相贵族;居仁由义,重然诺,轻生死!其性质并非钱穆在〈释侠〉一文中所断:「侠乃养私剑者,而以私剑见养者非侠。」因为侠士可以不带剑,亦可带剑;可以动武,亦可不动武;「养私剑」(培植私人武力)者固有,却未可一概而论。对此,刘若愚的《中国之侠》一书,看法就较为合理。他认为:「游侠并非属于任何特殊社群,亦不具某种阶级成分;不过是拥有若干理想的人物而已。」刘氏进而又将游侠的特征归纳为八,而以「重仁义,锄强扶弱,不求报施」列为首要。可谓探骊得珠!

    诚然,中国自古「侠」、「义」并称。唐代李德裕作《豪侠论》即剀切指出:「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可见「义」对侠者之重要,二者不可须臾离。然而有关「义」的正当行为标准如何,自春秋以迄先秦各家均各执一词,并无定论。

    《墨子、尚同上》曾慨乎言之:「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这就是说,古人由于立场、看法不同,对于「义」的解释及所定标准也就不同。

    那么“侠客之义”即侠客所公认的正当行为究竟与常人有何相异之处?我们由《史记、游侠列传》描述朱家之为人行事,即可约略得知:侠客实以“利他”主义为行动原则。如朱家自奉甚俭,但“诸所尝施,唯恐见之”,“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他岂止于“不求报施”?更“羞伐其德”,避不见面!这是何等清高的志节!但侠者却认为理所当然,不值一提。此所以冯友兰在《新事论》中指出:

    所谓“行侠仗义”的人所取的行为标准,在有些地方都比其社会道德所规定者高。(中略)“施恩不望报”是道德的行为,“施恩拒报”即是超道德的行为了。

    明乎此,乃知侠义精神端从无私、利他的主观意识出发。所谓“救人于厄,振人不赡”正是一种伟大同情心的表现;至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犹其余事了。然则后世常以“侠”、“刺”并举,这是什么道理呢?其间又有何区别呢?刺客“报恩以武”不顾死生。纵观《史记、刺客列传》,我们可以发现:刺客的思想行为实与游侠精神相通,其别一在于“报”,二在于“武”。而刺客之所谓“报”,又特别着重报恩,具有被动性质;为了达到目的,迅求事功,便不得不动武矣。

    如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是因率军与齐国交战,三度败北;而鲁庄公不加问罪,“犹复以为将”!可谓有恩有德,岂可不报?

    如专诸以鱼藏剑刺吴王僚,是因公子光以“善客待之”,且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如此看重,乃奋身以报。

    如豫让变容易貌,狙击赵襄子,是因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遂不惜“为知己者死”!

    如聂政刺杀韩相侠累,是因严仲子倾心结纳,恩遇至厚;借躯为报其仇即是报恩,故粉身碎骨,在所不顾。

    至于荆轲刺秦王一事,则不无可议之处。因其虽屡言“报”字(报燕太子丹),但一再迟迟其行,推三阻四;以致连累多人白白送命,有负恩主重托,终究身死事败为天下笑!症结正出在他学艺未精,武功低微,又“不讲于刺剑之术”。惟荆轲在秦廷浴血奋战,从容就义,亦足称勇士。可惜匹夫徒逞血气之勇,令人慨叹!

    由此观之,刺客“报恩”以武,游侠“施恩”以仁;虽然两者皆重然诺、轻生死,但毕竟在立身行事的动机与做法上,有所不同。是故司马迁为游侠、刺客立传,泾渭分明,实寓有深意在内。

    六、个人浅见

    最早接触这类书籍,是小学四年级,那时候无意中从老爸的抽屉里看到了一本《杨家将》,翻了几页就被吸引了,忍不住拿到学校里在上课时偷偷看,被数学老师给揪住了,并跟老爸说了,被老爸一通训斥。虽然挨了训,但对这类书却痴心不改,后来陆陆续续看了《呼家将》、《三侠五义》等,再后来上大学时每到周末就去图书馆看书,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的小说基本上一本不漏地全部看完,其中对古大侠那充满哲理的经典论述尤其崇拜,对他那种文笔也特别喜爱,那时候就不间断地写过一些小武侠小说在同学间流传,毕业了,生活上磕磕碰碰的把所有的激情慢慢都磨消了,直到读到了唐家三少的小说,把骨子里的那份激情又点燃了,又想起了以前的点点滴滴,忍不住想把以前构思的这部小说写出出来给自己一个交代,圆了少年时的一个梦。

    七、关于本书

    最早的时候想写现代都市版的,这两天睡觉前又读了一遍古大侠的《楚留香传奇》,感觉还是写武侠版的比较合适。

    本故事没有背景(仿古大侠),有的只是那时侯几个代表的家族。

    至于情节,请大家慢慢欣赏吧。

    八、关于本人

    从最早1996年在学校接触网络,零零星星在网络上也发表过一些小作品,2002年初迷上了网游传奇,就很少写文章了,现在动笔感觉有点生涩,所以先跟各位大大说声:文笔失误之处请大家谅解并不吝赐教。。。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下无双之君临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下无双之君临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