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27、从车库与创新发明谈起

正文 27、从车库与创新发明谈起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27、从车库与创新发明谈起

    ――关于《读者》2010年第三期刊登我的文章的说明之一

    读者朋友:这篇文章的顺号是27、应当放在28、之前,我上传时发生差错,非常抱歉。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一篇文章   三个版本

    《读者》刊登的这篇文章,题目是:《美国车库文化》

    《读者》2010年第三期刊登了我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后面的注明说:刘征摘自《智慧与成功》

    我没有给《智慧与成功》杂志投稿,这份杂志发表我的文章来自何处,我不得而知。

    我曾经投稿给《神州学人》杂志,《神州学人》发表的文章:《车库与创新发明》在上一篇文章26、中附有。

    《神州学人》还发表过我的另一篇文章:《打工和做义工:美国学生的必修课》。在“毕胜福博客”也可以看到这篇文章。

    《神州学人》杂志,是国家主管的杂志,面向广大海外留学人员和回国创业人员的重要媒体,《神州学人》的刊名是题写的。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图书馆,有这份杂志的每一期。我与妻子去美国探亲,在奥斯汀生活了一年的时间,我经常去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图书馆,这里有为数不多的中文报纸和期刊,其中就有《神州学人》。在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看到刊登我的文章的杂志,喜出望外,我还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但是,《神州学人》发表的这篇文章,并不是文章的完整版,我的完整版的文章:《从车库与创新发明谈起》附在下面,供读者审阅 。报纸杂志 采用作者的投稿,在发表的时候,编辑要考虑到版面等等进行适当的编辑。一般来说,采用发表我的文章,说明杂志编辑认可文章中的思想观点,说明文章具有可读性。

    看到这篇文章的三个不同版本,您可以分析比较,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可以全面了解我有关这个问题的思想观点,欢迎您的分校评论、指导帮助。下面就是这篇文章的完整版。

    《从车库与创新发明谈起》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曾经播出了一则新闻报道,在中国四川,有农民自己动手造飞机。一个中国农民动手制造的一架小飞机上了天,飞了几分钟,另一个农民造的飞机还在试验之中。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农民造汽车、造潜水艇的报道,这些事情,让中国的很多电视观众都感到非常新奇。

    当然,电视新闻中加以报道,新闻工作者也认为这件事有新闻性,这当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事物,以前没听说过。在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他们制造的东西非常粗糙,但是动手搞这些东西的精神非常可佳。但是他们没有专业知识,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起码的必要的设备,他们能创造出什么有实际意义的奇迹吗?不能不令人怀疑。

    在美国,这种事不会是新闻,美国成千上万的人在自己的家庭作坊里改装汽车、摩托车、游艇、飞机。在美国,私人造航天飞机才是新闻。前不久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做了报道,一位美国航天发烧友,自己组装了一架航天飞机,并且自己驾驶,飞上高空,而且飞出大气层,一举成功,结果有美国的大富翁资助奖励此人几千万美元。

    美国的中产阶级占人口的80%,每个中产阶级家庭都有自己的别墅小楼,一般是二层,二百平方米~三百平方米的面积。一般楼下都有双车库,七八十平方米大小,英语叫Garage。这个单词在英文里有两个意思,一是车库,二是车间,美国人在生活中确实把这两种意义都体现出来了。在美国北方住别墅小楼的家庭,既有车库,又有地下室。

    我去美国探亲、旅行时,住在新泽西州的爱迪生市,我的第一个房东家,地下室有二百多平方米。在一面墙边,十几米长的一排木架上全是各种工具,木工工具、钳工工具、电工工具、水暖工具等等,非常齐全,与国内的小五金商店差不多,全是配套的,分门别类,整齐有序地装在一个个的工具箱中。

    有的美国人家有机床,还有配套的软件系统。在计算机上设计出的各种部件,可通过先进的CAD软件,由自家的机床加工出来。无怪乎美国人可以自己在家里,加工改造、制造出游艇、帆船、赛艇、载人气球和飞艇,而造飞行器、汽车、摩托车,更是常见。美国人的车库造就了美国强大的工业和科技基础,许多有历史意义的发明创造,就是出自车库或地下室的作坊中。

    在美国,许多人家的汽车并不停在车库里,而是停在道边或院子里,因为这样进出很方便。而他们的车库便成了车间、实验室、仓库和家庭作坊,可用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的房东家的车库里有各种木工工具,电锯、电刨、电钻……利用这些工具,打孔、造型、刻花都可以做。在车库,我看到电工工具、管道工具也有几大箱子,非常齐全。因为美国的人工费用昂贵,相比之下各种工具的价格很便宜。

    房东家的房屋扩建装修,建厨房、建卫生间,都是自己动手,我也跟着学了不少。在奥斯汀,我还看到一位美国老人,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建起了一个陶器作坊,各种专用的机器设备和他自己的得意作品,整齐排列,他还热情地请我们去参观交流。(详细情况,请看本书第九章:7、丹尼尔――请我去家里做客的美国老人)当然,那些获诺贝尔科学奖的高深莫测的实验和论文还是出于顶尖大学的实验室。但是家庭车库在科学技术的改革、创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

    著名的美国高科技公司――惠普(P)公司,就诞生在车库之中。1939年,在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Palo Alto)爱迪生大街367号的一间狭窄车库里,两位年轻的发明家比尔?休利特(Bill 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id Packard),以手边仅有的538美元,怀着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美好憧憬和发明创造的激情创建了P公司,开始了在硅谷的创新发明之路。这时候,戴维?帕卡德26岁,比尔?休利特27岁,那时候,他们刚刚获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P就是两个人名字开头的两个字母,如今,惠普(P)是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打印及成像仪器公司。

    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也是诞生于车库之中。1976年4月1日,21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和26岁的史蒂夫?沃茨尼克,两个年轻人宣告了“苹果公司”诞生,这个只有两个人的公司,诞生在加州圣何塞乔布斯养父住所的车库中。十年后,发展成为拥有4000名员工,产值20亿美元的大公司,如今的苹果公司在世界的高科技界也是名列前茅,产品包括电脑硬件、电脑软件、手机和掌上娱乐终端,最近推出的推出第四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苹果公司发展成为拥有15000名员工,年营业额上百亿美元。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苹果电脑”成为中国大中学校内计算机的主要品牌。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学生,从学习苹果电脑开始了他们学习成才之路,这其中,就有我的儿子。

    在美国,我也看到,一些中国留学生的家庭也受到美国人这一传统的影响并且积极效仿,也有人喜欢搞些动手动脑的科研制作。他们有的自制家具、儿童玩具,也有人结合自己的专业,搞一些发明创造。而这一切,我认为,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这些,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是望尘莫及的,还不具备条件,而且在理念上与美国相比还相差甚远。

    虽然现在中国号称是“世界工厂”,但很少有自己高科技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当年大连也有电视机厂、洗衣机厂等等,但都昙花一现,没几年就销声匿迹了。实际上,也都是一些组装厂,并非是真正的生产厂家。

    我们国内的学子精英,在某种程度上是考试的精英。因为缺乏必要的科学实验的物质条件,当然也缺少独立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还只能把精力用在理论学习和应对考试上。中国的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到公司或企业供职。前不久,上海东方卫视的一条教育新闻说,中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是百分之一,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十以上,甚至可达百分之三十,可见差距太大。

    而美国的精英人才,是注重创造力,具有冒险精神的。美国的大、中、小学生,个性突出,从小具有好奇心、独立性和挑战性。而且从家长、从学校、从社会来说,是保护孩子的这些个性的。连美国航天飞机的名字都叫做“挑战者号”,可见美国人在这方面的意识很强。虽然美国学生考试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有不俗的表现。他们勇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才有了比尔?盖茨,才有了史蒂夫?乔布斯、史蒂夫?沃茨尼克、迈克尔?戴尔等一大批创业型的科技精英,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也成为世界高科技的领军人物。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条件,美国在这些方面有着其他国家所无可比拟的,这一切为美国的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也必须着眼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必须为他们提供科技创新的政策指导和物质条件,才能开创科技创新、发展经济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几十年前,我的父亲曾对我说过:“美国人是隔物做物,中国人是见物做物。”这句话说得很通俗,但是有一定道理。“隔物做物”就是发明创造,“见物做物”就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学,模仿,照着做。比如:原子弹、人造卫星、汽车、电子计算机,中国也都有了。有什么东西是外国人没有,中国人先有的,恐怕也只有四大发明了。

    这四大发明,贡献人类,是值得肯定的。但据说印度人还不承认,儿子在美国留学读书时,有许多印度同学,相处融洽友好,相互间交流时,儿子就自豪地谈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但是印度同学并不认可。他们又问道,时至今日,在成千上万的现代发明中,哪一件出自中国人之手?对已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仅有四大发明是不是太少了。

    最近几年,由于中国加入WO,对外贸易量大幅增加,许多中国产品出现在国际市场,一些人也沾沾自喜,国外还不时地进行反倾销调查。其实,中国出口的许多产品,是外来加工,很多只是低档的初级产品,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产品。那个八亿条裤子才能换一架飞机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什么时候,由“Madehina”变成“Designedhina”,即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设计,中国的经济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最近有一句流行语,“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反映本质”。我在美国社区公园里遇见的童子军的校外活动和其他一些教育科研的见闻,美国大学的开放日活动,还有美国成千上万的车库里的发明创造,反映了中国和美国在教育理念和实践上的巨大差别。参加生产劳动,接触社会实践,是这种理念的一部分,我们曾经重视过,但现在却抛之脑后。我们应当知道,创新发明的基础在民间,如果没有亿万人民群众在科技发明方面的积极意识、操作能力和实施条件,科技兴国就是一句空话。

    最近几年,国内的中小学校虽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发明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当然很有意义,很有必要。但是在大学招生只以考试分数为录取标准的重压下,很多学生、家长、学校都对“研究性学习”不感兴趣,因而所产生的作用不大。很多有识之士认为,如果高考的评价、选拔机制不改变,“研究性学习”难以真正开展起来。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