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26、《读者》杂志2010年第…

正文 26、《读者》杂志2010年第…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最新一期《读者》杂志2010年第三期刊登我的文章:美国车库文化

    115万――5万――500万――29――80:五个数据 意义重大

    115万是我发表在新浪读书的系列丛书:《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的字数

    5万是“新浪读书”至今为止我的这本书的点击量

    万;《读者》杂志――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每一期500万份

    29;是家国内外报纸杂志采用发表了我的文章

    80是迄今为止报纸杂志采用发表文章的数篇

    2010年1月20日,农历大寒节气,天寒地冻。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中午时分,外甥女突然打来电话,她高兴的说:“舅舅,最新一期是《读者》刊登了你的文章了。”我连忙问:“是《读者》的那一期杂志?刊登的是我的哪一篇文章?你是怎么知道的?”外甥女回答说:“是《读者》2010年第三期,是提前出版的(2月上)这一期。文章的题目是:《美国的车库文化》。我订的这份杂志,今天刚刚送来,我看到了有你的文章,就打电话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

    虽然我的第一本书:《寻梦之路――清华梦•美国梦•博士梦是如何实现的》(33万字)在2008年,已经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销售,在互联网上,我发现,我的这本书销售到我国的台湾,也销售到了日本。下面是GOOGL《谷歌》上的相关信息:

    中国?籍?眼? [まぐまぐ翻译此页 ]

    8年7月11日博士?是如何??的 [??福・?夏]………2110?

    ?迎光?:::了得?物???店转为简体网页 ]

    ???福相?的商品. 共1 ?商品,?在第1?/共1?首?上?下?末?.

    ??之路-清??•美??•博士?是如何??的. 市??:218元 ?惠?:218元 (新台币)

    prodsp?cid=7&keyword=??福 - 网页快照

    虽然我已经接到华夏出版社责任编辑打来的的话,通知我说,我的这本书的稿酬已经办理好,正在邮件的过程中。

    虽然我的系列丛书:《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115万字)已经在新浪读书发表,半年多的时间内,点击量已经超过了50000,投票支持和留言评论的读者分别超过了1000。

    虽然近年来,我的80多篇文章被国内的《青年参考》、《上海教育》、《神州学人》、《留学生》《作家文摘》、《文摘周报》、《出国》、《二十一世纪出国》、《教师博览》、《大学生》、《等等27家报纸杂志采用发表。包括我的系列文章:《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博士毕业找工作纪实在《青年参考》连载了十一期。《留学生》杂志连续三期用整整21页的篇幅发表了我的13篇文章。

    虽然我的长篇系列文章《美国十所著名大学行》、《纽约曼哈顿之行》、《美国南方小城奥斯汀》……从2007年6月2日开始已在美国出版发行的中文报纸《美中信使报》上连载。

    虽然我的十多篇文章都已经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主管部门是“国家”,主办单位是“清华大学”。

    虽然《大连日报》2008年9月13日的发表了我的文章:《我送儿子去美国读博士》

    《大连晚报》2008年10月18日发表了记者的采访文章:《留美博士是怎样炼成的》。

    《大连电视台》2008年10月30日,生活频道“城市直通车”栏目播放了两位记者到我们家的专题采访报道:“人生设定在童年”。

    虽然“Google(谷歌)”、“百度”、“腾讯”、“新浪”、“搜虎”、“雅虎”、“s搜狗)”、“新华网”、“网易”“新东方”等各大门户网站都有我的文章发表。“中国教育信息网”(国家)、“”(央视国际)、“中青在线”、“中国教育在线”、“中国国际教育信息网”、“教育频道•出国留学”、“美国留学论坛”、“教师博客”、“教学论坛”、“签证之家”等,都转载了我的许多文章。

    虽然“美国中文在线”、“北美新浪网”、“美国华人资讯社区”、“美国洛杉矶华人资讯网”、“未名空间”(美国华人中文网站)、“加拿大生活网”、“澳洲论坛”(澳大利亚中文网站)、“华夏联通”(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世侨会华人新闻)“新英格兰华人论坛ew ngland Chinese”等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网站也都采用发表了我的文章。

    ……

    虽然一个又一个的报纸杂志、网络媒体采用发表我的文章的好消息接连不断,但是《读者》杂志刊登我的文章,使我异常兴奋。我知道读者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每一期的发行量在500万份,如果一份读者按照两个人阅读来计算,就有1000万读者读者是出版物中的航空母舰,影响极大,自己思想观点能够与广大读者交流,是莫大的荣幸。

    我也曾经是是读者杂志的热心读者,早在多年前他的名字是《读者文摘》的时代,我就连续订阅这份杂志,至今收。只是几年内我与妻子多次到美国探亲,每一次一住都是一年半载,就没有继续订阅,但是读者仍然是我和儿子共同喜欢的杂志。我每一次去美国,儿子要我们携带的的物品清单中,都有读者的合订本。在美国学习工作了十年的儿子,看到《读者》的合订本爱不释手。

    读者刊登的这篇文章 最早发表在《神州学人》杂志,题目是:《车库与创新发明》附在下面,供读者审阅。

    自己的文章作品在《读者》发表,曾经是多少作者梦寐以求的,何况我只是一位业余作者,一位毕业于大学数学系的高中数学教师。我的一位高中同学,现在是理工大学的教授, 他得知我的许多文章被报纸杂志采用发表,我的书稿被出版社采用,得以出版发行,感到非常意外。他说, 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作品也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始终没有实现,感到非常遗憾。

    我的记录美国生活的文章作品被报纸杂志采用发表,记叙我儿子学习成长经历的书稿:《寻梦之路清华梦`美国梦`博士梦是如何现实的》能够出版发行,在于我真实的生活经历,这是我写作的基础,我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社会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有自己的视野和角度。

    读者杂志刊登我的文章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的这一套系列丛书出版发行是我的下一个目标,我将继续心怀梦想 孜孜以求,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指导帮助。

    《神州学人》杂志,题目是:《车库与创新发明》

    最近,有电视新闻报道了四川一位农民自己动手造飞机的故事。一个中国农民动手制造的一架小飞机上天飞了几分钟。另外,也时常有中国农民造汽车、造潜水艇的新闻报道在媒体出现。这些事情让很多中国人感到非常新奇。

    在美国,这种事不会是新闻,美国成千上万的人在自己的家庭作坊里改装汽车、摩托、游艇、飞机。在美国,私人造航天飞机才是新闻。

    美国的中产阶级占人口的比例很大,他们都有自己的别墅小楼,楼下有双车库,里面有七八十平方米大小,英语叫Garage。这个单词在英文里有两个意思,一是车库,二是车间。美国人的确把这两种意义都体现出来了。在美国北方住别墅小楼的家庭,即有车库,又有地下室。 我曾住在新泽西州的爱迪生市。我的第一个房东家,地下室有200多平方米。有一面墙,十几米长,一排木架上全是各种工具,比国内的小五金商店的都要多,全是配套的,装在工具箱中。有的人家还有机床,还有配套的软件系统。

    在电脑上设计出的各种部件,可通过先进的LAD软件,由机床加工出来。无怪乎美国人可以自己在家里,加工改造,制造出游艇、帆船、赛艇、载人气球和飞艇,而造飞行器、汽车、摩托车,更是常见的,美国的车库造就了美国的强大的工业和科技的基础,许多有历史意义的发明,就是出自车库或地下室的作坊中。

    在美国许多人家的车,并不停在车库里,而是停在道边或院子里,因为这样很方便。而他们的车库便成了车间、实验室、仓库和家庭作坊,里面有各种工具和机器设备,可用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的房东家里有各种木工工具,电锯、电刨、电钻,打孔、造型刻花都可以进行,电工工具,管道工具,全都有。因为美国的人工费贵,相比之下工具很便宜。

    这家房东的房屋扩建装修,建厨房,建卫生间,都是自己动手,我也跟着学了不少。我还看到一位美国老人,在自己家里的车库里建起了一个陶器作坊,有各种专用的机器设备和他自己的得意作品,请我们去参观交流。当然,那些获诺贝尔科学奖的高深莫测的实验和论文还是出于顶尖大学的实验室。但是家庭Garage(车库)在科学技术的改革、创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

    著名的惠普公司就诞生在车库之中。193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研究生ewlett和Packard,在车库中宣告了惠普公司的诞生。如今,惠普是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打印及成像仪器公司。

    在美国,一些中国留学生的家庭,也受到影响,并且积极效仿,也有人喜欢搞些动手动脑的研究创作,有的自制家具、儿童玩具,也有人结合自己的专业,搞一些发明创造。我认为,这无疑有助于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比中国国内教育,我认为,我们学子精英,一定程度上是考试的精英。因为缺乏必要的科学实验的物质条件,缺少独立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还只能把精力用在理论学习和应对考试上。中国的大学生毕业后,也大多数到公司企业打工。据新闻报道,中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是1%,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例是20%~30%,可见差距太大。

    美国的人才,注重创造力培养,具有冒险精神。学生个性突出,具有好奇心,独立性和挑战性。虽然美国学生考试成绩不佳,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有不俗的表现。

    我的父亲在几十年前曾对我说过:美国人是隔物做物,中国人是见物做物。这句话很通俗,有一定道理。“隔物做物”就是发明创造,“见物做物”就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学,模仿,照着做,比如制造原子弹、人造卫星,汽车。有什么东西是外国人没有,中国人先有的?最著名的就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贡献人类,是值得肯定的。可是我儿子在美国读书时,与印度同学相互间交流,儿子就自豪地谈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但是印度同学并不认可。他们会说,在成千上万的现代发明中,哪一件是出自中国人之手?我想,对已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仅有四大发明是不是太少了?

    最近几年,由于中国加入WO,对外贸易大幅增加,许多中国产品出现在国际市场,一些人也沾沾自喜,国外还不时地进行反倾销调查。其实,中国出口的许多产品,是外来加工,有的只是低档初级产品,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产品。那个8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什么时候,由“Madehina”变成“Designedhina”,即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设计,中国的经济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来源:神州学人   作者:毕胜福   编辑:zhb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